陳水扁現象
(2007-02-03 20:47:18)
下一個
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6/09/12/142-1989549.htm
2006/09/12 00:21
新石
(●作者新石,宜縣員山,國小教師。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來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照片為替換照。)
最近看到挺扁、倒扁劍拔弩張的情勢,讓我不禁想去思考這個台灣弊案纏身、引起極大爭議的總統。
ぃ┤諱?ㄓ??┤⊿ň╝
陳水扁上台是通過台灣的民主選舉,不管當選的過程是否有疑義,在民主製度上,他代表了台灣行使民主政治的偉大使命,可是弊案纏身和個人誠信的問題,已經造成他不適任的社會觀感,雖然當前在台灣的民主政治退場機製當中,沒有辦法讓人民行使那極高門檻的罷免權,可是就如同一般的傳媒和百姓對總統直接稱呼阿扁或陳水扁來說,事實上他似乎已經和總統這個名稱割裂,在名稱及人們對他的觀感上,已經徹底顯現在對他的稱謂下,等於說在某些程度上,陳水扁已經失去了人民對他擔任總統的合法性和正當性。
可是即使如此,他還是有許多的人格特質和處事風格頗耐人尋味,我們可以發現,他似乎引發了極大的仇惡感,不管是挺扁的或是倒扁,對於挺扁的人來說,陳水扁代表了某種理想的實現,所以當有人對他反對或提出質疑,一種情緒性的仇恨就是轉向提出的那個人,非得把那個人口誅筆伐到體無完膚不可,可是對於陳水扁這個人的人格操守和行事風格卻又顯得極大的包容性,這或許就是陳水扁現象最大的魅力所在,可是對於倒扁的人而言,陳水扁刻意討好泛綠選民,行事風格一副你們愈不想我做的事,我就拚命去做的樣子,澈澈底底地了撕裂了和另一個族群的僅存的一般關係,讓人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我想要探究的正是這樣的心理機製,因為對陳水扁而言,不管他願不願意循著民主政治的責任機製下台一鞠躬,他的下台已成定局,隻是時間早晚,麵對後扁時代台灣因為政客炒作族群或統獨議頭,而形成的社會分裂才是首先要縫補的問題,如果因為在民主機製當中,沒辦法解決陳水扁的下台機製問題,靜坐倒扁是我覺得「方便行事」的一個方案,可是我更憂心的是像中華民國國父十次革命以後,造成軍閥亂政局麵的亂局重演,這也是很多人心裏所深深憂心的,所以還是需要有一個完整的論述和思考,因為現在在台灣似乎存在的不止是統獨對立、族群對立,更有因為南部總統所造成的南北對立。
就像仙杜拉飛上枝頭當鳳凰一樣,一個南部叁級貧戶靠著讀書一路過關斬將,當了台灣的總統,幾乎所有下港鄉下人的夢想,都在陳水扁的身上實現了,這個人一天到晚將台灣獨立掛在嘴邊,雖然他的政治實力和政治膽量一直和嘴上的台灣獨立有著極大的落差,即使如此,還是讓鄉親們感受到一些敢於說出反抗當年國民黨專權時所不敢講出的話。
隻是他們不知道,國民黨已經下台在野很久了,台灣人已經當家作主了,當這樣的被迫害意識一而再、再而叁地被挑起時,他們的時空感馬上又回到過去,而所有的憎惡、失望、懼怕、傷心又紛紛湧上心頭,新仇舊恨之下,又失去了威權的製約,在這樣的情況下所凝聚的鄉親意識是相當驚人的,這也就可以解釋陳水扁擅長操作的心理機製,他很清楚了解自己是這些鄉親們的心理投射,悲情或生病隻為勾起悲情的台灣人感同身受的同情,拿國民黨以前的威權來著墨,為的是引起以前的慘痛回憶,一再打國民黨的黨產問題,目的是造成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存有的階級對立,我比較擔心的是,一旦操作到南北對立時,那時台灣內部形勢可能會更形嚴峻。
如果陳水扁真的需要下台,除了道德上的陰影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他有形無形的政治操作手法,造成了整個台灣在有形無形當中不斷地在對立中消耗了台灣內在能量和競爭力,這不是我們需要的總統,我們需要的總統是有寬闊的格局、願意誠心誠意來弭平台灣因為族群、曆史所造成的傷痕,不管他是芋仔?還是番薯?他不一定要很聰明,卻一定要是一個人格者,能力不一定要很強,卻要會善用人才來治國,我的意思是他可以什麽都不會,可是不能不會善用人才。
陳水扁現象可能是一個難題,也可能是一個契機,它可能代表了台灣在國民權威權統治下所生成的矛盾情緒和思考方式,如果陳水扁能夠興起,而他所代表的民意基礎其實是一種心理狀態的集體投射的話,那這一個現象就值得我們持續地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