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經濟日報:沉淪的台灣能再等幾個三、五年?

(2007-02-03 20:47:17) 下一個
2006年09月07日10:28

  人民網9月7日電 台灣《經濟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兩岸經貿開放在“經續會”全麵落空後,台灣企業界領袖於失望之餘原寄望於“經濟部長”的易人;因新任“經長”出自貿易係統,對開放兩岸經貿不僅可紓解當前困境,亦關係未來長期經濟發展了然於胸,遂連袂前往拜訪,期望新“經濟部長”陳瑞隆能發揮“蘇修”精神。未料得到的響應卻是,蘇貞昌已做了不改變的裁示,已是沒辦法的事,不過可以尋求個案處理的模式解套。企業界領袖在絕望後,喟歎:“台灣已沒有幾個三年、五年可等了。”使我們憶起今年正是“戒急用忍”實施整整十年了;台灣經濟淪落到今天這個境地,“戒急用忍”應是罪魁禍首。

  社論指出,台灣經濟快速發展至1990年代初期,步其它工業國家後塵,經濟成長開始趨緩。不過曾有兩次加強與大陸經濟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可以搭上大陸經濟快速發展的列車,促進台灣經濟持續快速成長,再創經濟奇跡;但遭到政治的幹擾而錯失良機。

  一是1995年初台“行政院”公布“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劃”,開宗明義指出: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在進一步提升台灣經濟自由化、國際化的程度,促使島內外人員、貨品、資金及信息,能夠便捷流通,藉以充分發揮台灣在亞太地區以及兩岸間的經濟戰略地位,吸引跨國企業並鼓勵本地企業,以台灣作為投資及經營東亞市場,包括大陸市場的根據地,以凸顯台灣在此地區經濟整合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同時擔負先進國家與開發中經濟承先啟後“中繼者”的國際責任。該計劃公布後,甚得輿論及學者的肯定,並認為是極具前瞻性的經濟戰略。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也大力支持,並在多次講演中宣稱,建設台灣為亞太營運中心是以大陸為我們腹地,聯合跨國企業赴大陸投資合作,進軍國際市場;而國際跨國企業亦踴躍來台,與本地企業策略聯盟,準備開放“三通”後前往大陸。因而大家對台灣經濟前景,均極樂觀並給予高度期待。

  不幸的是,李登輝於1996年8月祭出“戒急用忍”政策;而當時的“經濟部長”奉承上意,訂定出一套管製兩岸經貿的執行措施,嚴格把關,不僅違背提升台灣經濟自由化程度的基本精神,且陷台灣經濟於一蹶不振之境。致使台灣經濟成長率由前十年的平均每年成長8.3%,近十年驟降為4.5%,可見對台灣經濟傷害之重。

  二是2000年5月政黨輪替後,民進黨執政,以意識形態為施政主軸,爭取選票為施政目標;在無預警的情況下,於該年10月27日突然宣布已興建三分之一的核四發電廠停建;政策的搖擺不定,缺乏一貫性,震驚島內外,致使2001年台灣經濟淪為50年來首次負成長。陳水扁為挽救向下沉淪的經濟,特邀請在野黨與專家學者、企業界代表,於2001年8月召開“經發會”共商因應對策,獲得大家的支持,順利進行。

  會議雖分五組,但以兩岸組舒緩兩岸經貿關係,將“戒急用忍”政策改為“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並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的“共識”最為重要。該等“共識”如能認真落實執行,大家都認為對當前經濟困境,有振衰起敝的作用。而陳水扁不僅承諾,也在各種場合一再宣稱,“經發會”的“共識”,行政部門要不打折扣的百分之百執行。五年來台當局部門也宣布,“經發會”“共識”已執行99%。

  但實際上執政當局在意識形態操弄下,許多“共識”並未真正落實,尤其是舒緩兩岸經貿關係,加強兩岸經貿交流的“共識”,有的根本沒有推動,更多的隻是點到為止,毫無實質效果,完全是騙人的,說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而今年元旦陳水扁更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改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較之李登輝時代的“戒急用忍”箝製兩岸經貿關係,有過之而無不及。

  社論失望地指出,因此,政黨輪替六年來,台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更降為3.6%,是台灣光複60年來經濟成長率最低的六年;每人島內生產毛額(GDP),竟被亞洲四小龍中長期敬陪末座的韓國超過,六年前韓國每人GDP落後台灣4,000美元,去年竟超過台灣1,000美元;去年出口也被新加坡趕過,不論每人GDP或出口,台灣都成為四小龍之末了。

  十年前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是台灣擔負起亞太地區先進國家與開發中經濟承先啟後“中繼者”的責任,整合全球資源,在促進區域整合中扮演關鍵性角色;而今不僅完全落空,現在“東協10+1”、“10+3”,甚至“10+6”,都在積極整合中,而台灣卻被排除在外。

  社論最後說,這十年來由於錯誤的緊縮政策,傷不了對方,反而害了台灣的經濟;如不能及時改弦易轍,台灣即將被邊緣化,連一個三年、五年都不能等了,豈能再等幾個三年、五年?

來源:人民網-海峽兩岸頻道 (責任編輯:張海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