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錯誤的單麵向西進論 [一]

(2007-02-03 20:47:17) 下一個
http://gb.ettoday.com.tw:6060/2006/09/04/320-1985951.htm
2006/09/04 00:12
林環牆


(●作者林環牆,美國「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暨北卡羅萊納大學經濟係副教授。有個人部落格http://formosan-voices.blogspot.com。正文為ETtoday.com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經濟日報八月十七日發表一篇社論「台商西進究為台灣經濟帶來那些利益」,聲稱以經濟專業報紙立場,分析台商到中國投資對台灣經濟的好處。通篇分析呈現單麵向的利益陳述,筆者特為文指正。


經濟學是一門抉擇的科學,在於研究如何讓社會資源達到最有效率的分攤,俾提高全民福隻。因為資源有限,社會上任何抉擇都會涉及利益與機會成本的抵換。個別企業的行動抉擇,即令符合本身成本利潤的核算,也不必然會符合社會整體利益。當個體抉擇的社會邊緣利益不足以彌補其社會邊緣成本時,就會出現個體觀屬於理性,而社會整體觀屬於非理性的抉擇衝突。

類此個體與整體抉擇的衝突,乃形成政府幹預民間經濟活動的公共政策空間。理性的政策幹預和自由經濟其實並無衝突,反之是政府決策者無可回避的行政與政治責任。台商西進投資中國是屬於個別企業的抉擇,究竟是否已衝過頭,對台灣的是好或是壞,不能單麵向地觀看利益,而忽略了台商西進中國的集體行為是否已對台灣構成了龐大而難以承受的社會成本[包括投資低迷,經濟成長大幅減緩,高低所得分攤拉開,勞工實質薪資負成長,以及稅基萎縮,政府財政困難等]。

即令單麵向觀看台商西進的社會利益,該篇社論分析也是不成邏輯。

該社論說:「政黨輪替六年 來,台灣對大陸以外地區的出口,平均每年僅增加4.9%,而對大陸(包括香港)出口每年則增加16.6%,使總出口每年增加率提高到8.2%。」該社論竟然天真地認為台商到中國投資提高台灣出口增加率!

其實,這組數字適足以證明,台商到中國投資並沒有讓台灣總合出口平均年成長率回到兩位數的成長。台對中出口成長率所以高於台對全球出口成長率,正是反映台商投入龐大資源,創建台、中、美全球商品供給鏈所生成的產業垂直集成與貿易轉向的替換效果。台商從這個供給鏈是獲得生產成本效率利益,但台灣總合外貿並未因此而較東亞鄰國活絡,反而在世界主要市場的占有率已呈萎縮之勢。

該社論又說:「若不是台商到 大陸投資,所創造的對大陸巨額出超,台灣早已成為入超國家;而當前央行所擁有的2,600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可能隻剩下不到500億美元了。」

事實上,台對中雙邊貿易呈現出超是源於國際比較利益分工的結果,而台對對全球貿易是出超或入超,則決定於台灣內部儲蓄是大於或小於對內投資,這是台灣全局經濟失衡的必然結果,根本不可混為一談。筆者已於二月七日自由廣場發表“台灣順差不是中國恩惠” 一文駁斥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李維一今年元月二十四日記者會同樣吹噓台對中雙邊貿易出超的意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