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外電稱台經濟正流失動力 改善與大陸關係成關鍵

(2007-02-03 20:47:17) 下一個
2006年09月01日14:17

 中新網9月1日電 由出口帶動的台灣經濟6個月來持續流失動力,而島內消費短期內也沒有振衰起敝的跡象,遑論激勵經濟增長的動力了。

  據聯合早報引述外電報道,台灣消費支出已至少有好幾年一直呈現疲態,因素包括工作機會流失到大陸、所得成長不振,以及債務水平升高等等。加上台當局醜聞不斷,朝野抗爭癱瘓政策決議,企業因而更缺乏投資誘因。如今,美國市場需求可能趨緩的威脅,進一步削弱台灣經濟的動力。

  香港渣打銀行經濟分析師許長泰指出:“市場擔心的是美國或中國大陸景氣放緩,或是雙雙放緩。如果真的是這樣,在缺乏島內的驅動力下,台灣可能非常容易受到外在環境景氣衰退的影響。”

  截至6月底的前三季,台灣島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平均增長5.3%。若不是強勁的淨出口彌補了內需下滑,“GDP”應會出現衰退。

  麥格理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Chris Hung表示,台灣地區的出口業表現優異,例如部份電腦零組件的全球市占率達80-90%,未來幾個月仍將蓬勃發展,因庫存已過高峰,而海外需求仍然暢旺。但他也憂心美國經濟放緩。

  據了解,出口約占台灣“GDP”的60%,而出口正成長的情況可能隻能再維持一段時間。不過,台“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說:“我不會把希望寄托在出口成長動能持續,”,“寄望在島內消費會比較好,這樣經濟增長會比較穩定。”

  但說比做容易。盡管民間消費占台灣經濟的60%,但僅占經濟第二季較上年同期增長率4.6%之中的0.78點。該季民間投資則呈下滑。

  雷曼兄弟分析師估計,利率上揚已使得台灣家庭債務利息支出占可支配所得的比重,增加至5%,高於2003年時的3.2%,釀成一場小型的信用卡風暴。

  在2006年上半年,台灣地區薪資階級平均月薪為47207元新台幣,較上年同期微增0.96%,但增幅低於同期間的通膨率1.43%。

  瑞銀分析師Duncan Wooldridge表示,即使信用卡債務下降,消費景氣也不太可能反彈。“即使未來一年債務問題比較不那麽嚴重了,一般家庭仍將麵臨收入成長遲緩的狀況,這也是他們當初為何必須借貸的原因,”他指出。

  報道說,台灣地區經濟發展前景中唯一誘人的,就是和大陸的關係改善,分析師表示,這可能會帶來更多的觀光、貿易和投資。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