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又借“國旗”搞小動作
(2007-02-03 20:47:16)
下一個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孟甲 環球時報駐泰國特派記者 任建民
2006年08月30日04:09
日前,在泰國首都曼穀舉行的國際少年運動會上,來自中國台灣地區的選手違反規定,幾次三番披著所謂的“中華民國國旗”出場領獎,大陸工作人員出麵製止,反被汙稱為“使用暴力”。島內輿論認為,台灣當局刻意唆使島內選手違反賽事規定,玩什麽“披國旗”的小動作,台灣的體育之路隻會越走越窄。
大賽之前現端倪
國際少年運動會是全球各城市範圍的大型少年正規體育賽事,運動員是各城市年齡在12-15周歲的少年。8月25日在曼穀開幕的本屆國際少年運動會是第四十屆,來自五大洲37個國家和地區86座城市的2200人參加。其中包括中國大陸的北京、鎮江、潮州,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中國台灣地區的台北市與金門縣。
8月27日下午,北京隊領隊張海倫向《環球時報》記者介紹,北京隊主要參加遊泳和田徑兩個大項的比賽。8月23日一到曼穀比賽駐地,北京代表隊就發現台灣的名字出現在“國家”一欄中,當即向組委會提出更改。賽事組委會很快就將各種比賽文字中的類似問題進行改正。26日上午,北京隊來到曼穀青年中心遊泳館後,發現觀眾席上有人打著“中華民國國旗”。北京隊馬上向中國駐泰國使館報告了此事,並與組委會進行了交涉。曼穀市外事辦公室說,這個比賽是以城市為代表隊參加,不涉及國家主權問題。他們還專門寫了書麵保證,比賽中不會出現代表任何國家的標誌。
“奪旗”過程不容易
在8月26日下午進行的遊泳決賽中,有兩名台灣小選手獲得了金牌。其中陳儀柔獲50米自由泳式金牌後,被台北代表團指使披著“國旗”,準備上台領獎。北京隊領隊張海倫馬上走上前去,對她說:你不能拿這麵旗上台,你知不知道問題很嚴重?小選手愣了一下就把旗交給了張海倫。張把旗收起來後,找到台北隊領隊交涉,曉之以理。但對方不聽。接著,台北選手劉世瑋又贏得100米蛙泳金牌。當劉世瑋走向領獎台時,台北市教育局專員許裕升手舉“國旗”走到領獎台後麵,想披到小選手身上,被北京隊張海倫等人搶上前去,一把奪了下來。雙方由此爭執起來,許裕升隨後站在主席台旁邊觀眾席上,身披大“國旗”揮舞小“國旗”,北京隊隊員立刻衝過來和台北隊隊員一陣拉扯,最後旗幟被北京隊搶走。張海倫說,在那種情況下隻能先把“國旗”拉下來再說。隨後比賽組委會召集北京隊、台北隊商討,在中國駐泰國使館有關負責人以及曼穀市政府外事辦公室人員在場的情況下,再次共同約定,所有隊伍上台領獎都不得再帶國旗。據張海倫介紹,當天晚上回到駐地,台北代表團網球隊還過來向北京隊道歉,強調大家都是中國人,並交換了禮物,氣氛相當友好。
“小動作”真不少
據資料顯示,1979年10月,國際奧委會在日本名古屋召開大會,經過認真討論,決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奧委會正式代表“中國”,史稱“名古屋協定”。1981年3月23日,國際奧委會又在瑞士洛桑召開會議討論台灣的名稱,最後確定,台灣使用“中華台北”的名義重返國際奧委會,英文名稱為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會歌由“國旗歌”代替,會旗則臨時決定以帶有“國徽”的“梅花五環旗”代替,史稱“洛桑協議”。這兩個協議奠定了日後兩岸共同參加奧運會和其他各種體育賽事的方式,也為國際社會及國際組織處理兩岸關係開創了一個新的模式――“奧運會模式”。
但是在各種體育賽事中,台灣方麵經常違反規定,尤其是陳水扁上台後,經常唆使運動員和台灣民眾搞一些“小動作”,以此宣示“中華民國”的存在,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在遭到製止後,還辯稱大陸“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2005年11月台北市政府體育處在“小巨蛋”(台北市的體育場館)舉辦台灣花樣滑冰錦標賽,場內當時沒有懸掛“中華民國國旗”。民進黨中央就開記者會“找茬兒”,竟然抨擊台北市政府的做法是自我矮化、有辱“國格”。2005年11月12日,當第六屆亞洲青年柔道錦標賽在台北“小巨蛋”體育館開幕時,又有人突然舉起“中華民國國旗”,“抗議”會場僅升“中華台北奧委會”會旗。▲
《環球時報》 (2006-08-28 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