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陸軍司令”赴日串聯 “台日軍事聯盟”隱現

(2007-02-03 20:47:16) 下一個
2006-08-29 16:35:21

 台“陸軍司令”赴日“串聯”“台日軍事聯盟”若隱若現
  
  近日,台灣“陸軍司令”胡鎮埔赴日本觀摩日軍演習。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在島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觀光內容居然是軍事演習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台灣“陸軍司令”胡鎮埔日前以觀光名義訪問日本,並在8月24日觀摩了日本陸上自衛隊在東富士演習場進行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實彈軍演(詳細報道請見06版)。台灣“中央社”引述該報道指出,日台之間沒有“邦交”,雖然經濟、文化等層麵的交流相當活躍,但未進行正式的軍事交流,因此胡鎮埔此行鮮明的軍事色彩格外引人注目。
  
  台灣軍方對此則低調表示,胡鎮埔此行在一個多月前就已規劃,是和家人一同赴日觀光,因此行程相當單純,屬於私人旅行,希望外界不要過多猜測。
  
  8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就此表示:“日本政府允許胡鎮埔訪日是中日關係中的一個嚴重事件。中方已對日方這一公然違反中日三個政治文件有關原則和相關承諾的行徑提出強烈抗議。我們強烈要求日本政府以實際行動體現一個中國立場,認真對待中方的嚴正立場和嚴重關切,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對於中方的抗議,日方表示由於觀摩軍演的人數眾多,因此日方不可能對所有人進行身份核查,因此胡以私人身份觀摩實屬意外。
  
  不過,有的台灣“立委”卻說得很直白。他們認為,胡鎮埔低調赴日應該是雙方台麵下的默契,能夠觀摩日本大規模實彈演習,“就算是外交及軍事交流突破”。
  
  台日軍事“串聯”早已有之
  
  早在李登輝時代,日本軍方就頻頻以民間協會的名義到台灣進行交流,交流的內容甚至細化到如何擊潰大陸龐大的潛艇編隊這樣的技術問題。
  
  盡管如此,台灣當局仍不滿足,還想實現台日間的直接軍事合作。
  
  2005年5月,時任台灣“總政戰局局長”的胡鎮埔就曾低調赴日,與日本軍方高層就“台日區域安保”議題進行會晤。
  
  2006年1月,陳水扁在會見日本“亞太議聯”國會議員訪問團時更赤裸裸地表示,“台灣與日本是最好的價值、軍事同盟”,陳水扁進而甚至提出了建立“台日準軍事同盟”的構想。
  
  這次胡鎮埔觀摩的“富士綜合火力演習”始於1961年,它主要是作為軍校學生的課程,演示各種武器火力及現代戰爭的形態。隨著2003年美軍開始參與到演習中來,該演習的水準及戰術演練效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漸成為日本軍政各方都高度重視的“複合型戰術軍事演習”。
  
  今年,該演習的時間定在本月的24日、26日和27日。胡鎮埔24日觀摩的軍演屬於預演性質,主要目的就是招待日本國內外的軍方人士觀摩。
  
  “台日軍事聯盟”若隱若現
  
  事實上,近年來台日間的軍事交流已形成常態化機製。
  
  日本外交評論家加瀨英明曾指出,“台灣維持獨立國家形態持續繁榮下去,對日本而言比對美國還重要,保衛台灣就是保衛日本……兩岸若發生衝突,勢必連帶威脅到日本的安全,因此日本和台灣近來也開始在軍事上展開互助交流。”
  
  正是基於此,台日間軍事交流日趨緊密:
  
  在人員交流上,台日間已經構建起了所謂的“第二軌道”交流機製,日本自衛隊退役高層及台灣官方學者定期互訪交流;在設備連接上,台日現有多種武器平台均是美製設備,緊密的互通性使台日可以在需要時迅速連接,實現資訊、預警信息等方麵的共享;在情報互換上,早在李登輝時代,台方就通過“明德項目”展開情報合作。目前,台日間除定期交換各自感興趣的情報外,還構建起了一套“即時情報交換網絡”。
  
  由此可見,“台日軍事聯盟”已然是若隱若現。(本報特約記者 李紀 來源:青年參考)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