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台灣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

(2007-02-03 20:47:16) 下一個
言浩(台灣)
2006年08月29日03:25

  台灣《中國時報》的最新民意調查發現,42%的受訪者支持施明德的百萬人倒扁活動,不支持的占30%,另外的28%回答不知道。這個資料比一周前的民調略有不同,支持比率從47%降了5個百分點,不支持者減少了兩個百分點。問卷中另外一個問題:認為施明德發動的倒扁運動能成功嗎?兩次民調的結果答案都是60%左右認為不能成功,認為可以成功的,一周前有12%,一周之後隻剩下8%。此外,53%的問卷答複者,擔心靜坐倒扁活動對社會安定有負麵影響。

  民意調查有一定的局限性與不準確性,但是當調查結果呈現一麵倒的大比數時,就不能忽視這些數字所代表的意義了。

  支持施明德的倒扁活動超過了40%多,比不支持的30%要多出不少,但是在這30%當中,讚成扁辭職的還有很大的比例,他們隻是不一定同意群眾靜坐抗議的方式而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李家同教授和名作家龍應台女士等。李教授完全同意陳水扁應當辭職,但是要用選票決定,這種草莽革命性質的群眾抗爭活動最好少來,因為它會破壞台灣的民主。八十年代深具影響力的作家龍應台評論施明德是劍拔弩張的決鬥,而激情的人民革命,革掉的會是民主。她不捐100元支持倒扁運動,因為拉倒陳水扁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應當等到下次選舉,用選票刪除他。

  李家同教授素來關心社會,極負清望,但言談不免有書生論政的迂腐味。龍應台以《野火集》風靡海內外,曾是一位鋒芒畢露的名作家。她本次以“越憤怒要越冷靜”做訴求,感到她正走上了保守主義的安全之道。台灣的民主體製固然得之不易,但是還沒好好運作就千瘡百孔了。目前的台灣民主製度非驢非馬,罷免之路不通,民眾不分黨派、怨聲載道、沸騰不止,60%以上的民眾都要求陳水扁下台。但是陳水扁宣稱他不看報紙很快樂,我行我素爛到底,全體台灣人要忍受到2008年的5月20日。

  難道英明睿智如李、龍二位大賢,寧願為了維係這種製度,呼籲人民再受500多天苦嗎?他們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到哪裏去了,500個苦難的日子裏,會逼死多少位在社會底層的同胞?靜坐抗議,不是為了宣泄情緒,更不可能摧毀現有的製度。靜坐會導致決鬥嗎?能推翻體製嗎?人民發現選錯了人,不應隻靜候4年再做選擇!人民有權合法申請集會,表示心中的不滿與抗議。龍女士向全台灣以流利的文筆說:不捐100元,不支持施明德倒扁。實際上她以巧辯否定了、剝奪了大部分台灣人反扁倒扁的權利。龍女士不必做這種聲明,她不能阻止群眾的靜坐,卻替扁的保位之戰立了赫赫戰功。

  民調中顯示超過52%的受訪者擔心靜坐倒扁活動,對社會安定有負麵影響。想來龍、李二位也持同樣的看法吧!牛頓第二定律:先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扁集團的倒行逆施,貪汙腐化在先,然後才引發百萬人倒扁,再有警政署部署千餘“利刃拒馬”伺候,不見血不散!這才是事件的來龍去脈。李、龍二位學者學富五車,卻犯了見樹不見林的錯誤。他們很可以不參與倒扁活動,也不必表示不支持,結果他們成了保扁的工具。學者之所以被人稱之為“蛋頭”,其理在此。

  民眾其實心中自有一把尺,民調中很清楚地顯示,超過60%的答卷者認為,靜坐倒扁行動不會成功。明知靜坐無法令扁下台,還有40%以上的人民支持,它代表了台灣人堅強的意誌,無比的勇氣,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足令學者汗顏。

  (作者曾任台灣《聯合晚報》主筆《中國時報》專欄作家)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8-29 第03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