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台灣“交通部長”人事變動案背後的秘密
(2007-02-03 20:47:15)
下一個
新聞來源: 太陽報 於August 23, 2006 15:14:43
台灣“交通部”8月22日上午舉行“部長”交接典禮,這段時間真真假假的“交通部長”人事案暫告一段落。雖然卸任的扁係人馬郭瑤琪在交接典禮上意有所指的表示:領導人不應該黨同伐異,應該放手給“想做事的人去做”。但也不得不看到自己的賭氣辭職並沒有給蘇貞昌帶來多大的影響,反而讓蘇借機徹底清除了“行政院”裏的“阿扁聲音”。
辭職原因:對弊案負責還是與長官不和?
8月7日,郭瑤琪突然對外宣布辭職,她發表簡短的請辭聲明,對於確實的辭職原因不願作任何回答,外界普遍認為是由於ETC(高速公路電子收費案)案“最高行政法院”的裁決撤銷了遠東企業集團最優申請人資格。但郭瑤琪自己聲明中又表示“當施政無法推展,或是與長官理念不符之時,就應該知所進退”,這就引起了社會對她辭職原因的爭論。
如果真的如外界猜測的郭是因為ETC等弊案的挫折而負氣辭職,那麽這個負責動作似乎來的晚了一些。在郭瑤琪接任台“交通部長”之後,有關ETC、雪山隧道和高鐵等問題的爭議就一直不斷。她的施政能力也備受質疑。施工曆時15年的台灣最長的隧道、北宜高速雪山隧道,通車後不久接二連三出現問題,僅7月份就發生了3起大規模的停電事故,火災和交通安全隱患令民眾不滿。ETC案是因為郭不願配合“立法院”公布甄選委員會的評分資料而惹爭議。高鐵一直遭到島內媒體質疑,日本方麵也明確表示不支持。這麽多危機郭瑤琪都沒有表示過要辭職,還在日前舉辦盛大的高鐵試乘儀式,表明10月通車的決心。怎麽會因為一個不痛不癢的判決而突然辭職呢?
台灣中時電子報發表的文章透露了郭瑤琪辭職的內幕。被視為扁係人馬的郭瑤琪上任以來,多項施政都讓蘇貞昌不滿,郭瑤琪將被撤換的消息也不曾斷過。
今年五月雪山隧道通車前一天,蘇貞昌在通車典禮上要駕駛的吉普車仍未搞定。通車當日上午,“行政院”新聞局長鄭文燦先打電話問郭瑤琪車輛安排近況,得不到滿意答案,下午兩點鄭文燦親自跑到“交通部”坐鎮指揮,顯然急性子的蘇貞昌很不滿意郭瑤琪的處事能力。五月十六日雪山隧道通車,郭瑤琪未事先知會“政院”,就打電話要“國工局長”邱琳濱自提退休,也讓蘇貞昌不悅。
高鐵計劃的執行,郭瑤琪與“政院”也出現不同調。郭瑤琪先是要求高鐵分兩階段履勘,後又安排盛大局部路段試乘,引起台灣高鐵公司不滿。據傳,台灣高鐵曾向“行政院”告郭瑤琪的狀,蘇貞昌也認為試乘高鐵做的有些過頭,曾經當麵提醒郭,但郭仍我行我素。
早在三月中,ETC陷入甄審不公的危機,郭瑤琪認為當局應當暫停ETC計劃。但“交通部”的建議遭到“行政院”駁回。本月三日,台“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決,讓郭瑤琪再也無法與“行政院”共挑大任。
有評論指出,郭瑤琪屬扁係人馬,而ETC項目的原承包商隸屬遠東企業集團,該集團的董事長曾經為爭取到“太百”經營權,經常出入“扁府”,與扁嫂的關係非比尋常。人們一般的猜測是,郭瑤琪堅持ETC一定要這家公司來做、並在外界造成了“行政院”力挺這家公司的印象的操作手法引起了蘇貞昌的不滿,蘇借“最高行政法院”裁決撤銷該公司ETC最優申請人資格之機,通過連續施壓,巧妙地“排除”了扁安於自己頭頂的又一個“緊箍咒”。
辭職過程:先向扁報告未知會蘇貞昌
自台灣“高法”判決到郭瑤琪辭職下台的過程頗具有戲劇性。
8月3日下午,台灣“高法”判決“交通部”敗訴,撤銷遠通電收高速公路ETC最優議約人資格,人在金門參訪的郭瑤琪立即向“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將啟動終止ETC合約計劃,但遭蘇貞昌否決。晚間九點,“交通部”政務次長蔡堆召開記者會,宣布ETC暫時繼續營運。
蘇貞昌5日上午回答記者詢問時指出,郭瑤琪不必為ETC敗訴負責,善後不好才有責任。然而,5日下午,郭瑤琪卻向媒體透露,她曾有停止ETC的計劃,並暗指“行政院”有不同想法。
消息傳出後,被影射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發新聞稿駁斥,另一位被影射介入ETC計劃協調的“行政院”政務委員林錫耀是蘇貞昌的親信幕僚,郭瑤琪的“‘政院’介入ETC”說法,讓她成為行政團隊中的不合群人物,“交通部長”職位可能坐不穩的說法,開始在政界中傳開。
7日上午,郭瑤琪照例到“交通部”上班,上午十時許,“行政院”關心ETC後續處理情形詢問“交通部”,郭瑤琪卻提不出方案及對策,遭“行政院”長官斥責。
於是,行事風格驃悍的郭瑤琪覺得非常委屈,認為“行政院”故意找麻煩,萌生辭意。向陳水扁報告之後,決定辭職表達自己對“行政院”的不滿。台灣《東森新聞報》發表文章指出,“交通部長”郭瑤琪的請辭,在政壇投下一顆震撼彈,扁係色彩濃厚的她,宣布請辭前沒有當麵告知蘇貞昌,反而是臨時召開記者會,讓蘇貞昌沒有反應時間。
在辭職記者會上,郭瑤琪全程照稿念,她在辭職聲明中強調辭職是因和長官理念不合。
郭瑤琪辭職對蘇貞昌是好是壞?
郭瑤琪一直被認為是蘇貞昌的“防火牆”,當郭瑤琪提出辭職的時候,蘇貞昌曾再三表示慰留。這種慰留顯然有蘇貞昌自己的算計。台灣媒體分析指出,蘇貞昌表達慰留主要是出於為自己建構防火牆與擋箭牌的目的。一個期待在後扁時代繼續做領導人的蘇貞昌,必須要為自己設立一些推卸責任的防火牆,郭瑤琪今年總共擔任了192天的“交通部”負責人,所有弊案的矛頭都指向她,蘇貞昌帶領的“行政院”隻需適時地與之切割就能博得民眾的支持。可以說,郭發揮出了防火牆的最佳功能。
但是,如今陳水扁“政權”岌岌可危,島內“倒扁聲浪”一浪高過一浪,此時切掉郭瑤琪,蘇貞昌既可以更好的整合接班梯隊,徹底清除陳水扁在“行政院”的影響力;又可以跟扁做一個明顯的區隔,為2008“大選”做好準備。也因此島內曾盛傳“郭瑤琪真辭職,蘇貞昌假慰留”,事情的發展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在郭請假期間,蘇的發言人鄭文燦曾對外說,在郭瑤琪請假期間“絕不征詢人選”,郭未銷假前也不會批準辭呈。結果,言猶在耳,蘇就違背承諾,快速約詢了蔡堆,蔡堆也一反行政倫常的徑自對外宣布他已被征詢。在這之前,還有兩位屬於扁係的“閣員”也差不多以同樣的方式結束了在蘇“內閣”的短暫使命。
分析人士判斷透過這一連串的人事變動:在後扁時期,蘇貞昌希望能以扁“下放權力”的承諾為掩護,將“與扁切割、走自己的路”的戰場轉向島內“行政”領域,通過逼退“內閣”中的扁係人馬,一來把“施政”過程中發生的所有爛賬都記到扁的頭上,以減輕自身壓力;二來鞏固“行政院長”職權,擴增自己的權力基礎,為順利卡位2008做最後一搏。
也有人從郭“部長”帶有明顯“負氣”意味的請辭聲明中得出結論:她不是為擔責而主動下台,而是挾著扁意誌對蘇撒氣、向蘇叫板。目的是替扁警告蘇貞昌,不要以為扁說過“不會再過問‘政府’的人事安排”的話,他就真的能夠接掌屬於扁的實質權力,跳出扁的手掌心。
也難怪《聯合報》發表評論諷刺說,同在一個行政團隊,政治鬥爭可以搞得這樣赤裸裸、毫不遮掩;郭瑤琪“以眼還眼”於先,蘇貞昌則“以牙還牙”於後,可真是讓島內民眾開了眼界。蘇貞昌曾經吹捧“阿扁是大餐”,自己隻是甜點。沒想到上任不過半年,八大“部會”就已被他“蠶食”了三大“部會”,外加金管會“強迫換將”,其掌權之心已溢於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