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太空一擊 引發中美關係好戲連台
(2007-02-03 20:48:59)
下一個
新聞來源: 網絡綜合 於January 24, 2007 11:58:18
2007年1月23日,在全世界等待了將近一百小時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才公開證實了中國軍方1月11日所進行的太空反衛星武器試驗。
據紐約時報網絡版1月23日美東時間晚8時20分的最新報道(紐約時報平麵媒體將於1月24日刊行),中國政府在證實試驗的同時聲稱“中國無意參加太空軍備競賽”;此次反衛星武器試驗“不針對任何其他國家”。
雖然中國最終承認了試驗,但人們的許多懸念並未消除。
美國政府是否“城府太深”?
在中國大陸正式承認這次試驗之前的五天中,美國媒體比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媒體都表現得更加焦慮不安,好像中共反衛星武器試驗產生的碎片已經砸壞了白宮屋頂。
在昨天,紐約時報轉引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斯蒂芬•哈德裏 (Stephen J. Hadley)的話,暗示“胡錦濤本人可能並不知道軍事試驗的實情”。無論是美國媒體還是美國政府官員,大約都已經急瘋了----因而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政治常識:中國大陸是一個“黨指揮槍”的國度。
劉建超冷靜地對北京的外國記者披露了一個事實:“在這次試驗後,中國向美國、日本等國家進行了通報”。接著,劉建超又回避了記者關於“通報”細節的提問。因此目前還無從了解中國在1月11日太空試驗後的什麽時候對美、日等國進行過外交通報,但肯定是在中國對全世界媒體公開證實試驗之前-- --也就是1月23日之前。
美國政府已經先於國際媒體得到中國官方的證實,接著它也裝聾作啞。至於那位猜測“胡錦濤不知內情”的哈德裏,要麽是故意轉移視線,要麽就是因為自己級別不夠而 “不知實情”。
美國陸、海、空、天都能打衛星
2002年12月到2006年年底,美國“關注公益科學家聯盟”全球安全項目物理學家勞拉·格雷戈和戴維·懷特分別撰寫文章,係統地披露了美國導彈打衛星的能力與內幕。
在《美國導彈防禦係統的反衛星能力》一文中,他們寫道:“布什政府正在謀劃的三種導彈防禦係統均有反衛星能力。這三種導彈防禦係統分別是陸基中程導彈防禦係統、艦基‘宙斯盾’係統和機載激光反導彈係統。”
陸基中程導彈防禦係統。按布什政府的打算,美國一共部署20個陸基導彈攔截器,其中首批10個攔截器,分別部署在阿拉斯加的格利利堡和加州的範登堡基地,剩下的10個原計劃於2005年至2006年部署完畢,但因伊拉克局勢尚未部署完畢。
中國大陸為何“緘默不語”?
中國大陸此次太空軍事試驗的動機是國際媒體頻繁談論的一大話題。有些美國人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太空攻擊”是針對美國的,西歐國家則害怕中國的矛頭會對準它們,而1月22日亞洲時代周刊的一篇文章則斷言:中國反衛星武器試驗的“真正目標”是“台灣”----大陸希望由此延緩台灣從大陸的離。
然而絕大多數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此次反衛星武器試驗的“政治和外交意義”遠遠大於“軍事意義”。
既然如此,對國際媒體“緘默不語”,就不會是因為中國政府的“準備不足”。此次太空軍事試驗很可能是中共最高決策當局精心策劃和周密實施了的一次戰略行動,而靜觀國際反應或許也是這一戰略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中國在試驗完成後、正式公布前主動將有關情況向一些國家的政府進行通報,則凸顯中國外交的精明與圓滑。
中國外交急需以實力作為後盾
直到1月11日中國成功完成反衛星武器試驗之前,世界上還隻有美國和俄國兩個國家擁有比較成熟的太空反衛星軍事技術(ASAT)。ASAT 的前身、蘇聯的“彈道導彈和宇宙防禦計劃(The Anti-ballistic Missile and Space Defense Programs或ABM & Space Defense Programs)” 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上個世紀80年代,ASAT的理論和技術在美蘇軍備競賽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俄國在太空武器發麵的發展勢頭已經遠遠不如蘇聯那樣咄咄逼人,因此美國從1980年代末開始成為這一尖端軍事空間技術的唯一強國。
2004年10月美國商業周刊曝光美國軍方“密謀對歐洲聯盟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定位係統實施幹擾或破壞”,再次在全世界引起了人們對“反衛星作戰”的嚴重關注。其後不久,美國太空司令部又向英國媒體透露說,美國在2004年底和2005年初已經和將要把一種被稱為“反通信係統 (Anti-communication System)”的新型太空武器“投入實戰部署”。這一陸基衛星幹擾係統利用電磁能的無線電頻率在“不燒毀敵人衛星通信係統部件的情況下,使敵方衛星傳輸遭到臨時或可逆式的破壞”,國際軍事評論家一致認為這種太空武器的部署標誌著美國向“掌握太空製空權的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美國媒體廣泛地注意到此次中國太空反衛星武器試驗是今年1月18日的下午。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內,世界各大媒體的網站幾乎全都發出了內容相同或類似的消息,“中國”、“反衛星武器”、“太空軍備”、“解放軍”…是這一輪炒作熱潮中最主要的“關鍵字”。
盡管太空試驗的成功使中國擠進了世界太空軍事三強的行列,但與從1959年就已經開始ASAT試驗的美國相比,中國顯然還不是對手;即使與俄國相比,也相差甚遠,在軍事和技術上的改進空間極大。但是,中國在政治和外交上卻獲益匪淺。總之,1月11日以後的中國儼然一副全新容貌。
解放軍太空一擊 引發中美關係好戲連台
盡管中國政府將太空軍事試驗一事較早地暗中通報給美國,但這一事件仍將為中美關係注入一股極不確定的能量。在伊拉克戰爭中焦頭爛額的美國布什行政當局可能會回過頭來仔細看看中國究竟發生了些什麽。
從去年中國用激光照射美國衛星、中國海軍潛艇追隨美國航空母艦、中國高調展示殲-10戰機到這次中國低調承認太空軍事試驗,人們可以看出中國軍方的脈動:它的眼光遠遠不隻是在台灣海峽。再往前追溯,從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到王偉事件,直接、潛在和未來的軍事衝突始終伴隨著中美外交和政治關係的起伏。
估計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將就中國太空武器試驗一事進行聽證,然後決定美國將要對中國采取的政策;中美兩國政府之間將會產生互動,包括軍方的高層交流。可以斷定,在1月11日以後的中美關係中,軍事因素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美國軍事優勢麵對挑戰
這件事成為這幾天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專家們的熱門話題,見麵時動輒討論此事,有的專家甚至回過頭來檢索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從事反導彈、反衛星工程的曆史,試圖從中歸納中國從事太空戰的著眼點和潛在能力。可見中國此舉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震驚。
美國人異乎尋常的反應,實際上是擔憂中國空間科技可能造成對美國軍事優勢的挑戰。美軍對其他軍隊的優勢是建立在衛星體係的基礎上。美軍實時指揮和控製主要靠通訊衛星,精確打擊主要靠全球定位係統,戰場對美軍顯得透明化主要靠偵察衛星。但美國衛星體係如果失去部分功能,則美軍通訊、定位及偵察等手段必受重創,影響到美軍打高科技局部戰爭的能力,同其他大國軍隊相比,恐怕就要退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雙方緊張對峙而實力不分伯仲的狀況。
中國從事空間軍事衝突的潛在能力,無疑會在國際上成為“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推波助瀾的因素,成為西方保守的政治家關於中國即使是和平崛起也要予以遏製的佐證。
若幹西方戰略家早就認定,曆史經驗證明,對於原來的超級大國而言,“崛起的大國就意味著崛起的威脅”。因此,西方國家真正要擔憂的是中國崛起的後果,而不是在乎崛起的方式。這似乎應了一句諺語:“樹欲靜而風不止”。
另外,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在中國和西方國家之間,還存在著一個如何作出互動以及如何判讀對方一個關鍵性的行動的因素。這是此事在國際關係層麵上的解析。
這件事在兩岸關係上恐怕會產生更加直接的影響。1月16日《航空周刊》透露了這則新聞後,緊接著,17日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便警告,台北通過憲改謀求法理獨立的活動在今年將進入實質階段,兩岸關係將麵臨嚴峻的挑戰。
由此可見,北京是著眼於中、美、台三角關係今年內可能出現異動的趨勢,有意讓其衛星殺手麵世的,目的是向美國、日本發出告誡,在即將到來的兩岸軍事攤牌時刻,不要錯打了算盤。從客觀效果來看,中國衛星殺手麵世,是要給國台辦對台北發出的警告作後盾,警告的間接對象則是美國。
中國部分激光科技超越美國
據筆者研判,從軍事角度看,美國無須過分擔憂中國以陸基導彈擊毀衛星的能力。縱使這則消息被證實是所言不虛,證明中國具有以陸基導彈擊毀距離地表 850 公裏的衛星,似乎可以摘星攬月,在戰時會對在這個高度範圍內運行的美國偵察衛星(可見光照相﹑雷達偵察﹑電子信號搜集等)構成威脅,可是對於在遠大於這個高度運行的其他軍事衛星如通訊衛星和全球定位係統,還是構成不了威脅。
更何況,這次中國隻是擊毀了一顆在固定的低軌道上運行的衛星,而大多數美國偵察衛星在運行軌道上可以在接受指令以後隨時變動軌道。換言之,可以擊毀一顆在固定的軌道上運行的衛星,決不意味著可以擊毀能夠改變軌道的衛星。
其實,中國在戰時攻擊敵國的衛星陣列的撒手鐧決不是陸基導彈之類的武器係統,而是陸基激光設施。在這方麵先行啟動工程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機所(中國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開拓激光科技的研究所),它們在從事強激光科技研究方麵,在國內是佼佼者。
據報載資訊透露,中國強激光產品已經武器化了,在某些應用領域,走在美國前麵。空軍若幹防空部隊已經配備了激光武器。目前中央軍委對此秘而不宣,以便在戰爭不可避免的情勢下,給敵手一個突然打擊。這種做法在國際上屢見不鮮。蘇軍在1949年裝備AK47突擊步槍以後,斯大林仍將此事列為軍事秘密,可見一斑。
報載,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拜登認為,當前美國不需要過分擔憂中國從事太空戰的能力,他告誡美國不要同中國展開太空軍備競賽。不過,他指出,美國需要重新審議太空軍備政策,就此展開討論。這似乎有悖於布什總統去年宣布的太空政策,卻比較接近於北京過去宣示的相關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