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訊/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12月27日載文《遠東和西伯利亞居民向往中國》,摘要如下:
俄羅斯政府正在想方設法讓旅居國外的僑民返回祖國,但現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的居民卻更多地向往到中國生活。
俄遠東居民都想到中國買房
在俄羅斯遠東地區許多居民不是要求到西方,而是希望到東南部的“天堂”。15年前,俄羅斯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對麵的中國黑河市還隻是一個小村鎮,其最高的建築就是一座3層樓旅館,而現在到處都是新型建築。對布拉戈維申斯克人來說這兒就是一個“休假俱樂部”,許多遠東居民開始在這座城市購買住房。在布拉戈維申斯克,住房每平方米售價超過1000美元,而在最近距離不到2分鍾路程的黑河隻需200美元。
不久前電視台介紹了一位布拉戈維申斯克老太太:她將在布拉戈維申斯克的房子賣了120萬盧布(約合36萬元人民幣),然後到黑河花60萬盧布買了一處住房,她用剩下的錢在那裏生活得很幸福。在布拉戈維申斯克1公斤牛肉售價200盧布,而在黑河隻需45盧布。於是,一些人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在黑河生活,每天到布拉戈維申斯克工作。現在許多布拉戈維申斯克人都公開表示希望到中國購買一點不動產。不僅布拉戈維申斯克人,整個遠東居民都有這種想法。退役軍官奧列格表示,如果阿穆爾河大橋建成,那麽將有一半以上的布拉戈維申斯克人到黑河購買不動產。這比宣揚“中國威脅論”更令人不安。
中國人如何對待外國人?很好
現在談俄羅斯向中國擴張已不是一個玩笑,而是一種現象。由於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大量俄羅斯人來到中國分享這一成果。俄羅斯一些大型國有公司的代表首先發現了這一前景,他們來到中國尋找商機。蘇聯解體後,在中國學習的俄羅斯大學生幾乎百分之百都留在了中國。在中國學習漢語的人實際上也都沒有返回俄羅斯。在北京雅寶路市場聚集了5000多名俄羅斯人,他們在那裏逐漸建立起了一座完整的俄羅斯城,飯店、商店、美容院等生活服務設施一應俱全。一些知識分子前往上海,而技術人員則跑到廣州,約有3000名俄羅斯人作為技術人員在廣州的工廠裏工作。那麽中國人又是如何對待外國人?可以說是很好。
現在又出現一個新話題:嫁給中國人,這很時髦。理由人所共知:中國男人不像俄羅斯男人那樣喝酒,會做飯,按摩,這就足夠了。來自比羅比詹市的俄羅斯姑娘葉金利婭就感到十分幸福。她的中國丈夫是一位菜農,她幫丈夫在市場上出售蔬菜。他們有自己的住房、自己的事業和兩個俄中混血兒。今後他們希望能到北京生活。最後葉金利婭真誠地對記者說:“我建議你也找一個中國丈夫。”
“今天的中國就像彼得大帝時期的俄羅斯”
在中國,道路在不斷擴建,房子在不斷增加,GDP也在不斷增長。當然這些在俄羅斯也在不斷增加,但卻無法與中國相比。所有從中國回來的俄羅斯人都會說這樣一句話:“今天的中國就像彼得大帝時期的俄羅斯:時刻聽到斧頭的敲擊聲。”有人這樣形容中國發展速度:早上還是一座舊房子,晚上被推倒了,而第二天早上一座新房子就建成了。
上世紀80年代末,俄羅斯和中國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為什麽現在卻造成如此大的差距?在北京做生意的俄羅斯人塔其婭娜說:“他們比任何人都能幹,他們有自己的工作目標。在一家工廠中我看到,工人們為了按時向俄羅斯發送集裝箱連續兩天都沒有睡覺。”
另外一個原因:外國投資。為什麽外國人不擔心到中國投資呢?因為在中國一切都按規則辦事。另外,中國的大量外資是由在海外的華僑投入的。中國政府幷沒有呼籲讓他們返回祖國,而是創造條件讓他們回國投資。俄記者曾向在海外的俄羅斯商人別佳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為什麽不將資金投向俄羅斯,而投向東南亞國家?別佳說:投到俄羅斯?這些錢明天就會被他們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