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分享我的做歌心得 by Xerl

(2007-07-31 17:28:02) 下一個
分享我的做歌心得--xerl2006-11-06 17:07:10
有些朋友說我進步很大,十分感謝你們的關心和鼓勵。我覺得應該分享我的心得給大家。如果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那實在是開心的事情。

我現在更敢興趣的是混音,作為業餘愛好者,想大幅度的提高唱功是十分艱苦和費時的事情,而做混音更偏向技術活,如果能在自己聲音的基礎上做出完整的好作品,讓自己聽著酷似CD的翻唱,或多或少的有些成就感。

一,硬件
一個過的去的動態話筒,100刀左右的話筒足夠了。最好能有個支架,我現在越來越覺的支架很有用,本人絕對盡快去買一個,唱歌的時候噪音又小,還能在唱歌的時候保持最正確的姿勢。
一塊過的去的聲卡,至少買個creative live,才20-30吧。因為板載聲卡實在太爛了,至少會串音,錄的時候會錄進很輕微的伴奏音(不是你麥克進去的,而是聲卡串進去的),當然好的聲卡更多了,想真的錄歌不要CREATIVE的好卡,那些是打遊戲,聽音樂用的。
有人說到pre-amp,話筒的前置,如果不是電容話筒其實不需要,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很多效果硬件是肯定超過軟件的。這個價格也沒的說的,一般來說200刀的足夠了。還經濟。國內有些才<1000人民幣。

二,錄歌
沒別的多說,怎麽唱大家都知道,注意音準,低噪。
唱之前盡量多聽你要唱的歌,聽細節,多聽,才能自己有感悟有進步(這我真要幹些小小艾的一個帖子,讓我從以前20分鍾完成一首製作到現在4,5小時才做一首歌,但作品完成後的滿足感是沒的說的)。
唱的不好的細節不要帶過,可以重複唱,我有時候一句能錄20遍。唱歌的每人技巧不同,我最基本的感覺是發音往前,不要往後,氣沉到下麵,注意彈性和顫音2個技巧足夠了,別的更高深的慢慢來就是了。
要做好的音樂最好先唱自己熟悉容易的歌曲,才能給自己的後期製作提供好的胚子。新歌不要急於求成,要聽聽聽,好的音樂靠的是聽力,聽不出好壞不要提做了。
唱歌不多說了。總結一下,
音準,幹淨,有感情。

三,製作
1.降噪,我用waves的z-noise,實在不錯,損耗很小,降噪的時候可以自我感覺,一頂要基於自己聲音不失真,最大保留原因的原則,略微有些噪音,後期配上wo99下的低質伴奏也無所謂啦,嗬嗬。

2.均衡(要模仿歌手,大部分都可以靠這裏)
50hz一下的切掉吧,噪音而已
我個人喜歡的聲音是高音清澈透明,低音也很好但不冒尖。
125到240Hz的頻段範圍衰減4到6個dB,為了配合現在的音樂的大量貝斯,讓你的聲音配上音樂後不混濁。
一下切掉得太多的話可能會導致人聲特別地單薄,所以應該循序漸進,每次一點一點地剪切。
在10kHz的頻段處增加3dB,從10kHz一直到20kHz以上均衡的增益將會有所提升。這將會產生出一種優美、平滑,近乎虛無飄渺的高頻音色。

音感狹窄,缺乏厚度,可在800Hz處衰減處理,衰減的最大值可以在-3dB(這特適合249)。
卷舌齒音的音感尖嘯,"噓"音缺乏清澈感,可在2500Hz處衰減處理,衰減的最大值可以在-6Db。

一般音感過分明亮的人聲大多都是2500Hz附近的頻譜較強,均衡增益為-4dB左右的均衡處理,在2500Hz附近尋找一個效果最好的頻點即可,聲音暗的人反之。

我找了各頻段說明圖,對我的製作提高很打,我想對大家也有所幫助:
50hz,這是我們常用的最低頻段,這個頻段就是你在的廳外聽到的強勁的地鼓聲的最重要的頻段,也是能夠讓人為之起舞的頻點。通過對它適當的提升,你將得到令人振奮的地鼓聲音。但是,一定要將人聲裏麵所有的50hz左右的聲音都切掉,因為那一定是噴麥的聲音。

70~100hz,這是我們獲得渾厚有力的BASS的必要頻點,同時,也是需要將人聲切除的頻點。記住,BASS和地鼓不要提升相同的頻點,否則地鼓會被掩沒掉的。

200~400hz,這個頻段有如下幾個主要用途,首先是軍鼓的木質感聲音頻段;其次,這是消除人聲髒的感覺的頻段;第三,對於吉它,提升這個頻段將會使聲音變的溫暖;第四、對於鑔和PERCUSSION,衰減這個頻段可以增加他們的清脆感。其中,在250hz這個頻點,對地鼓作適當的增益,可以使地鼓聽起來不那麽沉重,很多清流行音樂中這樣使用。

400~800hz,調整這個頻段,可以獲得更加清晰的BASS,並且可以使通鼓變得更加溫暖。另外,通過增益或衰減這個頻段內的某些頻點,可以調整吉它音色的薄厚程度。
800~1khz,這個頻段可以用來調整人聲的"結實"程度,或者用於增強地鼓的敲擊感,比較適用與舞曲的地鼓。

1k~3khz,這個頻段是一個"堅硬"的頻段。其中,1.5k~2.5k的提升可以增加吉它或BASS的"鋒利"的感覺;在2~3k略作衰減,將會使人聲變得更加平滑、流暢,否則,有些人的聲音聽起來唱歌象打架,你可以利用這樣的處理來平息演唱者的怒氣!反過來,在這個頻段進行提升也會增加人聲或者鋼琴的鋒利程度。嗬嗬。總的來說,這個頻段通常被成為噪聲頻段,太多的話,會使整個音樂亂成一團,但在某種樂器上適當的使用,會使這種樂器脫穎而出。

3k~6khz,聲音在3k的時候,還是堅硬的,那麽,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該作什麽了吧。至於6k,提升這個頻點可以提升人聲的清晰度,或者讓吉它的聲音更華麗。

6k~10khz,這個頻段可以增加聲音的"甜美"感覺。並且增加聲音的空氣感,呼吸感。並可增加吉它的清脆聲音(但要注意,一定不要過量使用)。PERCUSSION、軍鼓和大鑔都可以在這個頻段裏得到聲音的美化。並且,弦樂和某些的合成器綜合音色,可以在這個頻段得到聲音的"刀刃"的感覺(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麽形容這樣的聲音)。

10k~16khz,提升這個頻段會使人聲更加華麗,並且能夠提升大鑔和PERCUSSION的最尖的那個部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首先確認這個頻段內是有聲音存在的,否則的話,你所增加的肯定是噪聲。嗬嗬。

另外:論壇裏有些朋友唱歌齒音太重了,那真的不是很好聽,有人認為是特色,聽多了你耳朵會有煩躁感的。 6 KHz過高會產生嚴重齒音的。當然還有特別的音效器降齒音的,wave就有,具體我忘了,懶的打開ce了,因為在用我的筆記本呢。

舉例,我在做林的蒙娜麗莎和老譚的快歌的時候高頻都減了很多。
而有些情歌我卻加了不少高頻。
6000hz以上的高頻增益會讓你的聲音有種特別的魅力,但別太多,多了就聽起來讓耳朵很疲勞。
3.激勵。
我激勵前總是先做均衡的。用激勵的vocal選項吧

4.壓限
專業歌手不壓線聲音也是不穩的,不過別壓太多,聲音都壓死了。
當大家演唱的是一首慢歌,那麽聲音的要求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流暢,穩定。在壓限器上,要作的就是適當降低啟動時間,增加恢複時間,降低閥值,並且增加壓縮比,我通常使用的經驗是:啟動60ms左右,恢複150ms左右,閥值-20db左右,壓縮比為4:1或6:1。當然,這個數字不是一定的,不同的人聲、不同的設備等等不同的條件,都會產生不同的壓限器調節,這要靠大家自己去實踐。

當我們演唱的是快歌的時候,需要的是聲音爆發力強,並且幹淨,不拖泥帶水。在壓限器上,要作的就是適當延長啟動時間,減低恢複時間,提高閥值,並且使用更加大的壓縮比。我通常使用的經驗是:啟動150ms左右,恢複50~20ms左右,閥值-8db左右,壓縮比為8:1~10:1

5.混響
現在流行比較幹的聲音,尤其r&b
但是我個人感覺情歌可以在聲音聽起來不悶不混濁的基礎上盡量混響(這個平衡點好難啊)
注意到了麽,陶吉吉和周傑倫的聲音幾乎聽不到混響,但有感覺有,混響盡量打低吧,我唱他們的歌,混響延時不超過0.8的,響度也很低。
我的混響技巧是,注意伴奏,不要用同一種混響。當伴奏很輕,尤其是前奏的時候,混響盡量少,聲音聽起來可以特純而飄逸,適合自然聲音給人有cd的感覺了,嗬嗬,而伴奏很響的時候多推些混響,聲音變的更有誘惑力,而且混響可以彌補用均衡器推高音造成的幹燥感。
混響裏的幹濕度,擴散度,還有別的很多參數其實都很有意思,我喜歡來回打足對比聽,以加上自己對各參數的理解。有時候我甚至隻用混響的某各功能,而不用延時的。
6,這個時候可以再壓一次,但還是別壓太厲害。自己找感覺吧。

7.可以對著伴奏聽了。對節拍一般是這一步,經過很多效果器後,節拍已經不準了,自己校吧,我的經驗是下個原版,和伴奏現對上。然後自己的演唱和原版對,對上後自然和伴奏也對上了。哈哈,簡單的很。

以上是我的給人經驗,我覺得用心很重要,再次感謝一下小小艾,我記得當時剛來論壇,曾經一天發了5個。後來看到小小艾發的建議說,最好仔細做,每次都用心。是啊,每次都要有進步,玩也要玩個精致出來。隨著製作的用心,你的演唱自然也會更用心,相輔相成,簡直妙不可言。

感謝大家能看到這裏。如果你有所感,我也沒白敲這些字了,頂不頂的都不重要了。希望您開心。


2:00am, oct. 30th, 2006

xerl於溫哥華的雨天星期六發呆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左手!無名指 回複 悄悄話 吼吼,還是看不懂,哢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