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吳伯雄: "國共兩執政黨主席會晤","同樣屬於中華民族的台灣人"

(2008-05-24 05:00:17) 下一個
最焦新聞/2008.05.24
吳伯雄定位中國行 國共兩執政黨主席會晤
中央社

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將訪問中國大陸,他定位此行是「國共兩黨執政黨主席」的會晤;希望有助於國民黨黨綱中兩岸政策的推動與總統馬英九政見的兌現。他並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是華人社會的典範,台灣民主政治愈來愈成熟是我們最大的資產。

吳伯雄中午出席九十七年退役將領聯誼餐會致詞表示,所有台灣人都知道,中華民國存在對大家多麼重要,那些口口聲聲愛台灣的人應該知道,二千三百萬人誰不愛台灣?但要用正確的方法愛台灣,才不會用意識形態的民粹害死台灣。

他表示,這次訪問大陸,有機會到南京中山陵謁陵會向總理孫中山報告,「我們很爭氣,在台灣終於取回執政權」,孫中山的遺囑與所留下來的精神、三民主義,國民黨會繼續貫徹。

吳伯雄指出,國民黨組團到大陸,對於中國四川發生地震災害,國民黨會表現出同樣屬於中華民族的台灣人那種愛心與關懷,這種善意的互動是維繫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不可缺乏的因素。

吳伯雄表示,此行訪問大陸的時間,是對岸挑的,這代表雖然對岸碰到這麼大的災難,兩岸關係對彼此來說都是非常重要。

他表示,此行訪問中國希望有助於海峽兩岸的和平發展,有助於台灣的安全與人民權益的保障,有助於國民黨黨綱中兩岸政策的推動與總統馬英九政見的兌現,這次訪問大陸是很特殊的情況下成行,因此比較低調、人很少,純粹是要做事。他強調,這是幾十年來,國共兩黨執政黨主席的會麵,對於馬總統政策的推動,將全力作為馬總統的後盾。

他進一步表示,民主政治發展過程中,「中華民國在台灣」是華人社會的典範,三月二十一日風聲鶴唳,三月二十二日開完票後非常寧靜,五二0完成政權和平轉移,民主政治愈來愈成熟,是我們最大的資產,要珍惜這項資產。

吳伯雄說,國民黨雖贏得立委與總統兩次選舉,但勝選有一半的理由是人民唾棄民進黨,而不是完全信任國民黨,因此黨的改革空間非常大,要謙卑,傾聽人民的聲音,不要再犯過去的錯,希望執政不是一時,而是奠定長期執政的基礎。

他說,雖然勝選了,但他對黨的組織非常擔心,最近參加一個餐會,兩桌人十七名國民黨員,他逐一點名詢問小組長是誰?十三人說不出名字,因此他要不斷強化黨組織。

與會者包括總統府祕書長詹春柏代表正副總統馬英九、蕭萬長前來致意;前行政院郝柏村、前國防部長李天羽、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國民黨立委賴士葆、國民黨中常委連勝文等人,現場販售馬蕭紀念郵票與就職紀念酒,不到十分鐘銷售一空。

馬總統:擱置爭議 處理迫切能解決的問題

中央社

總統馬英九今天為將前往中國訪問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等人賤行,馬總統希望吳伯雄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說明他的施政理念,盼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商。總統呼籲,兩岸雙方的領導人要有遠見與宏觀,把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暫時擱置、容後處理,先處理迫切能解決的問題。

吳伯雄率團將於二十六日前往中國訪問,馬總統和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等人,上午在台北賓館以茶會款待吳伯雄及訪問團成員,除了吳伯雄出席外,訪問團成員國民黨副主席關中、林豐正,以及中評會主席團主席林澄枝、立法院副院長中常委曾永權、秘書長吳敦義、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副秘書長張榮恭等人參加。

馬總統致詞時說,吳伯雄率領中央代表團到中國訪問,為了促進兩岸關係而努力,他感到敬佩,本來希望以餐敘方式賤行,不過,吳伯雄主張以茶會就可以。

馬總統強調,吳伯雄此行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國共兩黨從民國十幾年開始打打和和,有很長的時間都處於對抗狀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2005年訪問中國展開和平之旅,搭建國共論壇交流平台,吳伯雄這次是以執政黨主席身份往訪。

總統說,台灣未來和中國官方的溝通管道是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除此之外,國民黨和共產黨在三年前建立的國共平台是第二管道,可以幫助輔助第一管道推動兩岸政策;對這樣的發展,他表示,歡迎與支持。

他表示,今天舉行茶會希望此行圓滿,也希望為兩岸即將展開恢復協商的時機充分加以運用。

馬總統說,他在就職演說中的提出的理念,希望吳伯雄親向胡錦濤當麵說明,他現在採取的政策與未來的期待,相信兩岸人民渴望和平、繁榮與尊嚴,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雙方恢復協商、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建立互信、共創雙贏,這些理念大家都相當一致,希望在這樣的基礎上恢復協商。

總統說,有些問題是歷史留下來的,短期內沒有辦法解決,如果大家都停留在這些不容易解決的問題上作文章,兩岸關係永遠在原地打轉,甚至向後倒退。

他表示,兩岸雙方的領導人要有遠見與宏觀,把一時之間無法解決的問題暫時擱置、容後處理,先把迫切能解決的先處理,這樣才有辦法讓兩岸關係一步一步的向前走。

馬總統說,國民黨從1987年開放兩岸探親以來,路走得很穩健,有人認為七月開放直航與觀光是否太快,但他認為,這一步等八年,八年前就應該作了,實在不能說是快,而且這是大家都認為立刻要作的事情。

總統表示,雙方民間針對直航與觀光的問題已經有多次協商,問題差不多有答案,吳伯雄可以為立刻登場的推動兩岸關係,加上最後的一把力量,讓這些問題順利完成。

馬總統說,兩岸關係要走的路很長,不論是第一管道與第二管道都要全力以赴、相輔相成。

他表示,兩岸關係不是政府施政的全部,但和很多部會都有密切關係,要慎重處理並積極推動,才能讓兩岸關係的發展符合全體人民的期待。

馬總統說,他的施政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台灣的主體性、民眾的利益永遠是他的優先考量。

吳伯雄訪中 馬總統請轉達願認助認養災區

中央社

總統馬英九今天為將前往中國訪問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等人賤行,馬總統希望吳伯雄向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轉達,台灣願意投入四川震災災民的心理輔導,並且認助與認養地震災區,期盼讓災區重建從負債變成資產。

吳伯雄將率團在二十六日前往中國,馬總統和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等人,上午在台北賓館以茶會款待吳伯雄及訪問團成員,除了吳伯雄出席外,訪問團成員國民黨副主席關中、林豐正、中評會主席團主席林澄枝、立法院副院長中常委曾永權、秘書長吳敦義、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副秘書長張榮恭等人參加。

馬總統表示,有關四川震災,他希望吳伯雄幫忙帶話給胡錦濤,五月十二日地震發生後,就希望派救難隊過去幫忙,但是因為交通中斷無法進入,後來交通通了,但是中國並沒有開放,等到中國開放後,台灣救難隊雖然進入,但是緊急救援工作時間已經遲了。

他說,救災有三個階段分別是搶救、安置與重建,現在的重點應該在安置或重建,過程中有兩項工作可以由台灣提供,第一是災民的心理輔導,這種創傷有時候非常嚴重,九二一時很多人有類似的狀況,並且會發生後續的悲劇,台灣的精神與心理醫療資源可以幫得上忙。

馬總統表示,第二是災區的認助,九二一地震時,他到災區待了六個月,認養十多個鄉鎮市,災區重建工作真的要從頭做起。

總統說,災區就像戰場滿目瘡痍,希望中國開放災區認助、認養,包括中國各省、台灣與世界各國都可以投入,可以讓災區重建從負債變成資產。

他拜託吳伯雄向中國反映,希望兩岸人民透過這樣的交流凝聚更深厚的感情。因為兩岸都屬中華民族,應該在這個地方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展現同胞愛,「這方麵我們會全力以赴」。

馬今日會吳 為登陸加持

陳洛薇/台北報導

眾所矚目的「吳胡會」即將於下周登場,為兩岸兩會重啟協商暖身。總統馬英九今日將率總統府一級主管會見國民黨訪中代表團,黨務高層透露,此動作是向對岸釋出重要訊息,象徵代表團具有的重要性及代表性。

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廿六日將赴大陸訪問,黨務高層指出,吳伯雄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的「吳胡會」,是馬政府累積兩岸互信的重要之行。

據了解,馬英九將託吳伯雄向胡錦濤轉達兩岸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口信。

馬英九日昨強調,國共平台是兩岸溝通的第二軌道,今日更將率副總統蕭萬長、國安會祕書長蘇起、總統府祕書長詹春柏、副祕書長葉金川、副祕書長高朗,接見由吳伯雄率領的國民黨代表團。

黨務高層表示,馬英九的大動作,除了為代表團壯聲勢,更重要的是,是要向對岸釋出重要訊息,吳伯雄此行將洽談周末包機、陸客觀光、兩會復談等重要議題,是獲得馬英九的充分授權及背書。

黨務高層表示,吳伯雄此行,肩負落實馬英九周末包機直航、陸客來台觀光等政見的重責大任,並為六月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出訪大陸,以及即將重啟協商的兩會復談暖身。

吳伯雄最重要的行程,就是五月廿八日會見中共總書記胡錦濤。

國民黨高層指出,「吳胡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但在對方正式公布會見時間之前,國民黨不便證實。

賴幸媛:兩會6月復談 地點開放

林修卉/台北報導

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廿三日接見國際媒體訪問團時表示,在對等、尊嚴,以及有必要的情況下,她不排除訪問中國大陸。但她也強調,目前沒有這樣的規畫。

針對外籍記者詢問陸委會未來是否邀請中共中央台灣辦公室、中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主任陳雲林來台灣訪問,賴幸媛表示,對方若有意願、有計畫來台灣訪問,「我們歡迎,也樂觀其成」,但相關細節與技術的部分,必須透過兩會進行討論。

她指出,兩岸需要協商的議題相當的多,也有優先順序,其他議題要視兩岸互動與兩會復談情況而定。

賴幸媛昨日用英語直接回答問題,她表示,兩岸兩會重啟協商正在進行中,未來兩會在六月接觸,主要是要確定七月份周末包機和陸客來台的事宜,至於能否達成,她抱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至於兩會復談地點能否在台灣,賴幸媛說,兩岸復談地點是開放的,都可討論,也沒有設定地點,隻要可以談,雙方都同意就可以。

另外,針對訪問中國大陸一事,賴幸媛表示,目前她並沒有這樣的規畫,但如果兩岸互動良好,在對等、尊嚴、有必要的情況下,她不排除以陸委會主委身分訪問中國大陸。

國際媒體提問,陸委會何時恢復中國的新華社和人民日報來台駐點採訪,賴幸媛回答說,她不反對新華社、人民日報恢復來台駐點,也會研究兩家媒體恢復駐點的可能性,但沒有目前時間表,還得看新聞局的決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