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絲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個人資料
正文

為人父母

(2007-07-29 01:21:31) 下一個
時間過得可真快,轉眼之間,為人父母已經五年多了。前兩周老朋友一家來玩,玩笑之中仿佛又回到了無拘無束的中學、大學時光。 看著他們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開心地瘋鬧,解嘲中我們哥兒倆互相讚到:"想不到你丫這‘玩兒鬧’居然也有今天!--居然成慈父了!"

恍惚間,回到了初為人父的時光,記得當時很有點措愕:既覺得很高興,又覺得很陌生--潛意識中,已經意識到生命中的什麽東西變了。後來慢慢明白,變化了的,其實是自己生活的心態:多了責任,少了自由。多了穩重,少了想入非非的浪漫。

古人說,"英雄氣短,兒女情長"。 英雄咱估計怎麽也算不上,但很清楚的是,即便是狗熊,也是很有些兒女情長的。

為人父母後,最大的反思是省視對自己父母心態,原本覺得自己挺替父母著想的煙絲很快意識到了一些不願多想下去的東西---"愛"原來確實是可以有很大很大差別的:父母對子女的愛真是遠遠重於子女對父母的愛。作為人父的我時時刻刻很自覺的就願意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或是說,付出自認為是最好的。而作為人子的我卻需要專門去想能為父母做點什麽,"專門去想"就意為著要有空閑、要有心情。。。 有時,還常常想過便算,或是遲遲不付諸於行動。

而子女的反應和父母的又截然不同 - 無論做了多少,孩子心中都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某些願望沒得到滿足,恐怕還會有點小脾氣。。。自己的父母呢?哪怕僅僅是打通電話,郵寄點禮物、保健品什麽的,他們都會記在心上,當時未必會表現出什麽,往往從他們事後的閑談中,可以明白他們的滿足。

也許這是人的類本質吧! 照顧後代要比反饋親恩在心中來得重要 --無可厚非,繁衍是所有動物的本能。 但有時會很慚愧的想: 人是否該有些不同呢?


那天翻到教育孩子的圖片,孔子在<弟子規>中的幾句話再入眼簾:
"親愛我,孝何難?! 親憎我,孝方賢!"
自問我的父母親的確是從小就非常愛護我,按照先賢達看法,即便我能想到他們、孝順他們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了。 不敢想像如果自己的父母沒有很好的善待自己,我又會是什麽樣的心態。。。

經常會對自己的朋友說,父母和自己一樣,都是有脾氣的人;父母和自己不一樣,他們老了,已經不能再為他們和我們從社會上爭取到什麽了,自己正當年,正是可以從社會上爭取物質的時候(看看,煙絲利欲熏心吧?!)。 此時的父母,也許會無由的發脾氣,挑剔子女(不知道我以後會怎樣), 而此時的我們,也應該成熟到了明白"寬容"的年紀了。

這"寬容",說的不是寬容父母,而是寬容自己 --- 記得原來從那裏看到:"每次的傷害,往往都是心理失衡的表現"。 心理的失衡,是人不懂得寬容自己的結果。所以我對自己朋友們的說法總是---要讓自己開心!! 心開了,也就能夠寬容了。

至於現在社會上的一些拿錢說事的做法和想法,就不在煙絲所能討論之列了。

因果相循,也不知人什麽時候能走出這欲望的魚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黎程程 回複 悄悄話 過來看看老弟,讚一下慈父。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