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中的楊子榮是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一個電影角色, 也是解放後文藝界所塑造的很成功的一個人物。看過“雪白血紅”的人都知道這個楊子榮不是憑空編造出來的,現實中確實有這麽個生活原型。
抗戰勝利後共產黨人把寶押在了東北,十萬部隊和兩萬幹部開赴東北。剛開始是想占據大城市的,無奈被後來趕到的國軍打得一敗山海關,二敗四平,最後撤到了鬆花江畔,才勉強站穩腳跟。但是這裏一向天高皇帝遠,雖然國民黨勢力弱,土匪卻是無冕之王。共產黨吃了很多苦頭,土地改革也不容易展開。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東北部隊分出一少部分兵力剿匪。要不說時勢造英雄,楊子榮的原型楊宗貴這時候已經是三十歲的的老兵,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炊事班長,也就是所說的夥夫頭。
楊宗貴出生於山東省牟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又是咱們山東“老鄉好”。其實,四野部隊裏邊山東人很多,因為當時出關的部隊中除了黃克誠的新四軍三師的三萬人外,其他很多都是羅榮桓的山東八路軍。楊宗貴13歲時隨父母闖關東
,先後在鴨綠江上當船工,鞍山,遼陽一帶當礦工,因此對東北的三教九流、風俗人情、行幫黑話等都有所了解。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頭,被迫跑回山東老家。1945年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隨部隊開赴東北,被編入牡丹江軍區第2團某部炊事班當戰士。雖然隻是一個做飯的,但是楊宗貴卻多才多藝,平時閑下來時,打扮成一老頭捉弄其他戰士,連這些朝夕相處的夥伴都認不出來,可見其功底。
開始剿匪後,楊宗貴被編入戰鬥班。1947年1月下旬,所在部隊得到號稱“座山雕”的匪首張樂山在海林縣境內活動的線索,遂派他帶領5名戰士化裝成土匪吳三虎的殘部前去偵察。楊子榮等人到達夾皮溝的山林中,幾番巧妙地與“座山雕”的坐探接觸,經過用黑話聯絡,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入其隱居地。2月7日,一舉將“座山雕”及其聯絡部長劉兆成、秘書官李義堂等25個土匪全部活捉,創造了深入匪巢以少勝多的戰鬥範例。為此,團裏給楊子榮記了三大功。
可惜在同年2月23日,在繼續追剿丁煥章、鄭三炮等匪首的戰鬥中英勇犧牲。當時楊宗貴帶領戰士突入一土匪所住的房子時,由於天太冷將槍栓凍住,無法拉開槍栓,真是虎落平陽。為表彰楊子榮的英雄事跡,東北軍區司令部授予他“特級偵察英雄”的光榮稱號,其生前所在的排被命名為“楊子榮排”。
所以,楊子榮不是瞎編的。當然,藝術高於生活。生活中的楊宗貴不一定像電影中的楊子榮那麽帥,選個帥哥主要是為了這些女同胞考慮的。像俺長得醜,當這個斑竹就很有壓力,覺得很對不起這裏的美女們,感覺很不稱職似的。
後來遼沈戰役結束後,東北無仗可打。中央指示進行剿匪,東野回電“無匪可剿”。橫行了好幾個朝代的土匪被共產黨不到一年給清掃幹淨了。難怪土匪頭子感歎到“打了一輩子老鷹,到頭來被鷹啄瞎了眼”。不管你是對共產黨什麽態度,在清剿土匪這一點上,共產黨還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共產黨能在很短時間裏解決土匪問題,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一是發動群眾,提供線索,因為土匪跟當地的老百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係,這也隻有當時的共產黨能做到這一點;二是解放軍能吃苦,都是苦孩子出身,土匪能吃苦,戰士們更能吃苦。經常是發現土匪的蛛絲馬跡,帶著幹糧窮追不舍,真可謂“渴飲刀口血,睡臥馬鞍心”。
我常想,現在的伊拉克亂局,如果讓當年的解放軍去,很快就能把局勢穩定下來。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攻心為上。小布什這個二杆子,靠信仰治國,迷信武力,俺就搬個小板凳等著看小布什摔更大的跟頭。
嗬嗬,跑題了:)如果大家覺得這個帖子不符合論壇主題,我就給去掉。
還有共產黨清剿回教徒 手段就不說了 連回教徒都害了怕
我在北京天天乘公共汽車 不時來個什麽回教炸彈 怎麽能
叫我說他們好呢 還有綁架李大公子的香港黑老大一回大陸
就被共產黨槍斃了 共產黨絕對是DDT 斬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