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亂想

寫點什麽都是在胡思亂想
正文

澳洲遊隨筆zt

(2007-01-31 00:36:44) 下一個
主題:澳洲遊隨筆 [精]
作者:bj中年男網友1  發表日期:2006-02-17 13:13:00 [表狀]




轉自:原創
澳洲遊隨筆
2006年春節一個朋友一家三口打算去澳大利亞旅遊,問我們去不去。我們未加思索讓他們把我孩子帶去開開眼界。朋友聯係了北京一家大的國際旅行社。到了該報名交押金的日子,朋友鼓動我們一起去,再加上家裏人知道我有一個好朋友在澳大利亞,多年不見,也鼓動我去,順便見見老朋友。就這樣我也加入了旅行團。旅行社預訂新航班機往返。正值大多數北京市民都在歡度春節的日子,我們一行大約30人在首都機場集合了!
這次去澳洲通過新加坡轉機,登上新航客機,感覺環境與曾經乘坐過的馬來西亞航空公司班機很類似,女空乘的服裝風格也幾乎是一樣的――長裙,拖鞋,服務交叉用英語和中文。但新航發的耳機帶一個塑料袋密封的海綿套(密封包裝表明不是別人用過的)。印象裏其他航空公司好像沒有海綿套,也許現在也有了?
路上看看電影佐羅傳奇(Legend of Zoro)。要不是路上無聊,這類逗樂方式打打殺殺的電影一般是不看的。大約晚上10點到達新加坡機場,當地氣溫晚上是27℃。新加坡機場很大,中間還有一個中心花園。離轉機時間還有三個小時,於是在花園留影,又在機場商店裏轉了轉。夜裏12點左右我們一行繼續登機出發了,下一站目標:布裏斯班!
從新加坡到達布裏斯班大約8個小時。路經澳大利亞腹地,天亮時從飛機窗口往下看,隻見到下麵一塊一塊的土黃色和深褐色。估計是沙漠地帶(從地圖上看澳大利亞中部大都是沙漠地帶),深褐色的也許是沙漠植物吧?

第一站:布裏斯班
布裏斯班(Brisbane)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州(Queensland)的首府,當地華人也有翻譯為“布裏斯本”的。它位於澳大利亞東南沿海。人口140萬。那裏是亞熱帶氣候區,冬天不冷,是旅遊的好地方。據說當年英國派駐昆士蘭的總督名叫布裏斯班,由於尋找水源而到達這裏。後來他的下屬就將此地命名為“布裏斯班”。布裏斯班於1925年正式建市,據說行政麵積僅次於美國的洛杉磯,為世界第二大城市(指麵積)。
走出布裏斯班機場,一股熱氣迎麵撲來,和北京的寒冬對比反差巨大。當地導遊小姐迎接我們上了一輛大客車,我們澳洲遊就正式開始了!
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行車的規矩與國內不同,是沿著馬路左邊走,駕駛員的位置則在右邊。車在路上走著,沿路觀察市區:高樓不是很多,鋪麵房大都是兩層結構,大玻璃窗。這裏的司機感覺開車起步時喜歡給大油門,紅燈過後馬達轟轟的響。導遊自稱來自台灣,年輕時在這裏上學,畢業後留在這裏工作。
導遊小姐很愛說笑調侃:布裏斯班的街道東西向的一般以女人的名字命名;南北向的則以男人的名字命名。因此印證了一句話:“男人不是東西”。
導遊說我們最好準備一個瓶子,口渴了可以接自來水喝。這裏的自來水都經過衛生處理,當地人都是直接喝自來水。如果要買水要2澳元一小瓶或更貴些(2澳元約合人民幣12元),對國內遊客來說就顯得貴點了。順便告訴我們飯店裏熱水管出來的水沒經過衛生處理,是不能喝的。有些來旅遊的中國人為節省時間,接飯店裏的熱水再燒開了泡茶喝。因此導遊告誡我們注意,以後各位出去旅遊也要記住。
澳洲旅遊大巴的司機有標準的裝束:淺藍短袖T恤,深藍短褲,淺藍長筒襪,黑皮鞋。澳洲人打招呼喜歡用“Good day,mate”。而不是國內我們學英語時老師教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這與德語有些相象。字典上翻譯為“日安”。這個翻譯也不知是那位學者造出來的,中國人自己都不說“日安”,他老先生怎麽非要按照字麵硬翻呢?還是導遊翻譯的比較貼切:“你好”。Mate字麵意思是“夥計”,感覺是個比較隨和的稱呼,隻要不是外交場合,用這個都行。發音也有特點,day不是字典上的dei音,而是發dai。Mate不是發meit,而是發maik。起碼我聽起來是這樣。
我們分別在布裏斯班的市政廳、南岸公園走馬觀花地轉了一圈,活動無非是看看有特色的博物館並照相留影。時間過得快,轉了一圈就到了午飯時間了。午飯去的是一家中餐館,五菜一湯。旅遊合同上規定,早餐一般在住宿的飯店吃,中餐五菜一湯,晚餐六菜一湯。
第二站:黃金海岸
由於是去另一個城市,路途較長,導遊借機大談澳洲和昆士蘭:澳大利亞隻有2000萬人,地大物博人又少,要想不富裕也難。主要經濟來源是礦產、畜牧、海產及旅遊。昆士蘭的生活可以簡單歸結為三個“B”,即Beer(啤酒)、Beach(海灘)、Barbecue(燒烤)。導遊說當地人拿啤酒當飲料喝,所以他們酒量都很大,不過是指啤酒。有一次導遊吹噓酒量時,一個東北來的遊客不幹了,非要和她幹二鍋頭比試比試,把她嚇壞了,隻得推說對白酒過敏。澳洲人認為“人生苦短”,因此要“及時行樂”。他們的工資是每周發一次(如果按月發怕堅持不到月底),到周末工資就基本花光了。那裏福利好,據說沒什麽人存錢。
澳洲人每天都有借口喝酒:周一是鬱悶日(因為剛過了幸福的周末必須上班了),因此人們下班後要放鬆一下,所以要聚眾去喝酒!周二是電影日,這天看電影都打折,看完電影朋友都見麵了,一般也要喝!周三是學生日,學生吃飯喝酒隻要有學生證周二都可以打折,因此也要喝!注:澳洲學生有錢的很多,因為很多人都是先工作,感覺到需要學曆了才去上學,學生中三四十歲的人也不少見。周四是體育日,年輕人往往結夥看比賽,看完比賽自然也要喝!周五呢?一周辛苦終於放假了,當然更要喝!周六休息,明天也不上班,一般大家都出去玩,當然也要喝!周日是一周最後一天,明天要上班,本應好好在家休息,但商家犯壞,打折!酒吧半價!這麽便宜幹嗎不喝?所以天天都喝。說道第二個B即海灘,當地人喜歡在海灘度假,因此海灘附近的房產升值很多;而第三個B(燒烤)導遊沒怎麽談到,也許隻是一種宣傳用詞,隻有兩個B沒有三個B說起來好聽。
一路侃著就來到了黃金海岸。黃金海岸(Gold Coast)是昆士蘭的另一個旅遊城市,人口隻有35萬,但每年到這裏旅遊的人有400萬(估計錢掙海了)。據說因為沙灘的顏色很象黃金而得名。黃金海岸的旅遊資源聽說還是小日本最先開發的,他們在這裏建造了大批別墅,並開挖了縱橫交錯的人工運河,這些運河可通向海岸,是為有錢人的遊艇而準備的。因此這裏的房子比較貴。日本人曾在這裏買下了80%的房產。
我們的大客車停到路邊,海灘就在離馬路不到200米,我們下車後過馬路直奔海灘。海灘上的沙很細,光腳踩上去的感覺很舒服。但顏色發白,而不是“據說”的黃金色。海灘上有一群海鷗,它們不太怕人(隻要你不追它們)。不時有觀光的飛機飛過。後來得知這種觀光隻有大約10多分鍾,費用近100澳元/每人。也許各人感覺不同,我覺得與國內的海灘也沒有什麽特別的不同,隻是這裏人相對較少,感覺上舒服一些罷了。
從海灘上回來天已經擦黑了,吃完晚飯去一家超市看看,感覺這裏的東西標價的數字與國內差不太多,隻不過單位是澳元,國內是人民幣,當時一澳元約可兌換6元多人民幣。這裏香蕉大約3澳元一公斤。
在澳大利亞中國產的東西就便宜不少,澳洲本地產的就貴。以前一直對這個問題疑惑不解,為什麽國內的物價那麽便宜?現在感覺還是中國在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方麵不多,因此隻得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競爭相對低端的產品。什麽東西市場上一多了,就不值錢,因此隻能以低價銷售,所以搞得人民幣匯價對發達國家貨幣很低。到國外一看,別看他們收入兌換成人民看似很高,但生活支出也很高。十幾年前國內出國潮時經常聽說人家收入多少多少美元,折合人民幣大概還得乘以10倍,比我們收入高10倍以上,…….等等。相反,說國外實際生活消費高的卻很少。人總是看著人家的東西好,“吃著自己碗裏的,還要看著人家鍋裏的”。不由想起改革開放初期,收入差距拉達,不少國企職工嫌自己收入低常發牢騷。我過去曾在一家國營企業工作,有一次派人去日本考察,回來說人家工廠裏的人比我們少,但產值比我高,勞動強度也大。日本人問了我們的收入和生活情況後說:其實你們掙的不少了。因為你們工作輕鬆啊!(注:當時國企大鍋飯都出工不出力)。那時報紙雜誌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形容當時國營企業職工:“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意思是說這些國企職工不努力工作,有生活保障,還發牢騷罵娘。
第二天早飯後去夢幻世界遊樂園。這裏可以看大屏幕電影(有中文的),參觀剪羊毛表演,與考拉合影,各種遊樂場裏的項目不再另外收費,隨便玩。我們一起去看了剪羊毛表演。幾長排椅子擠滿了人,環境不是很好。除了幾個台灣和印度的遊客外,大部分都是中國人。兩個澳洲人表演電動和手工剪羊毛,選一個女遊客和麵(做麵包用),選另一個男遊客做“苦力”:人力發電。抱著考拉照相每次不限製合影的人數,一次收費45澳元(由於沒經手隻記住個大概)?
在國內很少去遊樂場,這裏有兩種國內沒見過,一種是乘坐小車延著一條圓弧形軌道被推向幾十米的高空,然後自由下落。據說比較刺激,回來的人反映,有人臉都白了,哈哈。還有一種導遊叫大魔爪,一個圓形金屬圈上吊著座椅,遊客坐上去後,金屬圈可以自由轉動,同時像海盜船那樣來回擺動,幅度很大,我看都快垂直了(起碼也有70度)。也許本人孤陋寡聞,國內玩的東西向國外學習的速度往往是很快的,這些東西國內說不準也有。
下午三點半集合,回旅館的路上參觀澳寶(一種寶石)店,估計又是旅遊的常見項目:購物,導遊拿回扣。一個自稱娶了個中國媳婦的韓國人會講中文,給經理當翻譯。澳寶(OPAL)是一種色彩斑斕的寶石,由於沒有色澤完全一樣的,所以一些明星喜歡用它做裝飾品,以顯示獨有的個性。我們這個團好像沒有買的(導遊可能有點失望)。
晚上導遊帶我們去一家澳洲典型的中產階級家庭參觀,體驗一下當地中產階層的居住生活環境。這個項目是澳洲政府推出的,目的是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了解,類似我們北京的胡同遊(看來導遊對國內知道的還不少)。出發前先交代一些注意事項:走路要輕點,因為天晚了(晚9點左右),不要大聲說話。澳洲政府采用自願報名的方式,選擇願意遊客到自己家參觀的住戶。但要事先征求鄰居的意見,如果鄰居沒意見,政府就可以批準。而被選中的住戶政府每年會給補貼。導遊說這裏的人習慣早睡早起,10點前一般都睡了。但後來據我在澳洲的朋友講,根本沒這回事,悉尼經常是12點以後睡。還笑著說也許我們去的是農村吧。
進去前導遊先介紹這家的基本情況:
房子的主人是老兩口,年齡60左右,男主人原來是汽車司機,後來自己開了一家長途運輸公司(規模不大,好像就雇了幾個司機),因此就算中產了。澳洲的中產稅後年平均收入5萬到6萬澳元的樣子。我們參觀的這套住房是在一個別墅區,距離市區大約20分鍾的車程。我們走進去時突然聞到一股北京郊區曾經聞到過的難聞氣味,嗬嗬,好像回到了北京郊區。導遊說這套房子占地900平米,實際使用麵積250平米。牆壁很薄(導遊說是木結構,但我在澳洲的朋友說現在基本上沒有木結構的房子了)。房子是兩層結構,樓上兩間臥室,樓下一間。家裏的陳設不是很講究,也有一些藝術裝飾。大約三年前主人以40萬澳元買下,現在市場價值70萬澳元左右。老人的幾個孩子都工作搬出去住了,其中一間房子租給了一個學生,每月管吃住800澳元。
據導遊講,這裏房價在澳洲屬於中等水平,而這家房子的價格在當地也差不多屬於中等的房價。看來這裏房價相對來說與北京差不太多,北京郊區也可以買到幾十萬的別墅。但澳洲的房子買下後土地是歸房產主人所有,而不是國內的70年使用權。據朋友講,澳洲人自己有房的人大約占70%以上,都是貸款買房。目前澳洲的利率大約6~7%,比北京高,由於貸款利率前些年曾經達到過17%,因此現在人們認為貸款買房很合算。
據導遊說澳洲中產占大約80%,對這個說法我有點懷疑。因為我在澳洲的朋友說一般工人月收入3000澳元左右,難道工人不是大多數?也許她所說的80%,可能是對白人階層的統計數字。

第三站:凱恩斯
凱恩斯位於昆士蘭州的最北部,人口隻有區區10萬。號稱世界七大自然景觀之一的大堡礁就在這裏。據說由凱恩斯發現此地而以其名字命名,並由凱恩斯擔任該市第一任市長。二月初北京還很寒冷,而這裏氣溫卻與北京的夏天相仿。我們這天一大早乘飛機到了凱恩斯。
到凱恩斯換了一個早年從香港來的男導遊,年齡較大,普通話講的也不好。到凱恩斯的安排是先體驗土著人的生活環境。但其實就是看土著人表演。先是為我們演奏一種樹杆掏空製成的樂器,吹奏起來顯得很費力,可以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表演的同時,其他表演項目也同時在旁邊進行,一個項目被一個旅遊團包圍,顯得亂哄哄的,跟團旅遊就這點不好。第二個表演項目是看投標槍表演。土著人利用一種棒狀的投射器,可以將標槍水平投出,速度很快。這大概就是古代土著人狩獵的方式。表演的土著人投了四五次才命中目標(一個大約30米開外的枯樹幹)。第三個項目是投擲一種呈扁平直角樣的東西,好像叫做飛去來器(國內好像有這種東西)。投的好可以飛回來再接住。我們都挨個投了一次,自然都是沒有飛回來。接著與其他旅遊團的客人一起看土著人表演,表演的基本上都是些模仿動物的舞蹈。表演者還下台揪幾個客人上台和他們一起跳,讓他們模仿土著人學跳舞,大夥哈哈一笑就算結束了。
看完土著人表演,導遊帶我們上了一輛水陸兩用裝甲運兵車改裝成的旅遊車(我看這東西以後打台灣也許能用得上)。看來這裏的旅遊已經標準化了,一個車正好容納一個團的人。導遊說它的發動機已改成用天然氣作燃料,怕汽油或柴油汙染熱帶雨林。戰車帶我們沿開發出的專用路線爬坡涉水穿越密林,導遊一路講解,隻是他的漢語發音比較差,很多都沒有聽懂,就聽懂了螞蟻穴、鉤人藤條等。這裏的樹都很高,很多品種都沒有見過,這一路放鬆身體,也順便休息一下,因為下了飛機連賓館都沒進就一路奔波。一路沒機會照相,因為裝甲車不停顛簸。回到原地後,今天的項目就全部結束了。
晚上自由活動,聽說有人去了賭場,結果自然是輸錢沒商量。中國人看來對賭博有特殊的興趣,以後國內不久的將來也許會允許賭場經營。其實這與彩票性質是一樣的,滿足了人的欲望,而國家得以籌集資金。據說當年澳洲也有人反對賭場,但試點時看到錢那麽好掙,也就沒人反對了。
第二天,我們奔赴凱恩斯的主要景點――大堡礁。乘車到海邊後集合,坐一艘大遊船到綠島(Green Island),這裏發的宣傳資料都有中文。感覺到了香港似的,中國人很多(春節期間的特點)。雖然有很多中國人,但和一個剛從國內移民過來做導遊的小夥子聊天得知,要說人數,每年還是日本人多,大約比中國人多一倍。不過中國遊客增加的速度更快些,估計過不了兩年就超過日本了。來澳洲的遊客60%是亞洲人,歐美占40%。亞洲以日本最多,其次是中國大陸。
大堡礁很注意環保,導遊告訴我們不要往海裏丟東西,也不要喂魚(隻能用當局規定的魚食喂魚)。不過我們也沒有看到如果違反要罰款多少多少之類的標牌提示。
到了這裏有一些自費項目:
潛水(diving):由教練一對一或一對二輔導,穿潛水服,戴水鏡。下潛到5米到8米。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收費大約120澳元(具體數字又忘了)。
水下漫步:穿全套密封潛水衣在水下行走。難度比潛水小,沒什麽危險。收費好像比潛水貴一些(140澳元?)。
乘熱氣球遊覽:收費好像150澳元。
乘飛機遊覽:收費190澳元,20分鍾左右。
熱氣球要早上3點起床(因為要看日出),所以作罷。坐了一路飛機,也就不考慮飛機遊覽了。我們選了潛水,其實國內的海南也可以潛水,上次在海南孩子由於身體不適沒有去潛水,留下了個遺憾。到了綠島碼頭後,導遊招呼參加潛水的先看電視教學短片,然後簽署個文件,大概意思是確認本人已經了解了潛水的危險程度等內容,也許是怕萬一出事好打官司吧?嗬嗬。中國遊客近年很多,他們都會說幾個漢語詞。我們一到就用英語先問“diving?”怕我們不懂,接著又用中文問“潛水?”但發音很不標準。培訓結束後換上遊泳裝,每人領一套潛水服,穿上潛水服就跟工作人員乘一艘小艇出發了。到了不遠的潛水地點停下,教練把一個拴著三個大鐵砣子的腰帶係在我們的腰上,再背上氧氣瓶―――真重!帶上水鏡後教練挨個輔導我們呼吸方法。呼吸不能用鼻子,不能憋氣,否則人在水裏會受不了。教練看我們基本上都掌握了以後就下水了。一開始很不習慣,老不自覺就用鼻子呼吸,後來慢慢習慣了,呼吸也自然了。水下能見度很高,可以看到遊過的魚和珊瑚等。我可能早上吃的不合適,狀態不好,再考慮到年齡大了,就別逞英雄了,畢竟不是過去30歲左右正當年的時候了,也就沒有潛下去很深。後來我問孩子潛到最下麵的感覺,說是很難受,主要是耳朵被壓的疼,上來後一天都恢複不過來。我們這組有三個同伴呼吸問題一直解決不了,於是半途而廢,不一會就上船當觀眾了。潛水回來在遊船上吃午餐。每個參加潛水的合格的人象征性地給一張培訓合格證。還可以去看你自己潛水的照片,如果想要:交15澳元。
接下來我們乘玻璃船欣賞大堡礁的海底景觀。導遊介紹說這些礁石是海底的植物形成的。這裏的魚類多達1500餘種,號稱是世界上最多的。上了玻璃船,我們下到底層。底層的船底和側壁都是玻璃的,中間有長條椅,我們坐下後就開船了。水下景觀很好看,不時可以看到一個大海龜慢慢從船下遊過,看個頭起碼有好幾百斤重。在海底還不時可以看到海參,個頭比國內市場上見到的可大多了,說有三四十厘米長估計不會過分。最好看的還是魚群,這裏的魚都是一群一群的,不同類的魚群和平相處。魚的色彩各式各樣,很好看。有大到和人一樣大的,也有像金魚大小的,不時可以聽到船上發出興奮的驚叫聲。
觀漁返回到遊船後,自由活動時間開始了。我們登上了綠島。島上可以遊泳,即使在岸邊也有不少魚,有些個頭還很大。到了沙灘我給家裏人看衣服,坐在沙灘上和一個其他團的當地導遊隨便聊了起來。得知小夥子是國內才移民到這裏的,大學學計算機專業,說是澳洲需要的專業人才,花了大約5萬人民幣辦理費用,就批準了。聽小夥子口音是個南方人,一問,說他是福建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他說這裏1000澳元一個月生活就可以過得很舒服,吃住大約800澳元就足夠了(吃住各400元)。聽口氣覺得澳洲很好。年輕人在國內收入不高,上海房子又貴,他在上海感覺經濟緊張是自然的。不過這兩年國內發展很快,這一點我也是最近和親戚聊天才感覺到,連我在澳洲的朋友都不相信中國發展有這麽快。舉一個例子,三四年前某國營大單位工資條上才1000多元,而現在都3000了。你能說不快?
我問這裏房子需要不需要交物業費,小夥子說根本不需要,但後來我朋友說“怎麽不需要?”而且也不低。一年也要幾千澳元。不過小夥是租人家的房子住,當然不交物業費。小夥子言談間不時表現出對這裏的稱讚,說這裏T恤衫最好的也就30澳元,而國內要幾百人民幣。不過話說回來,就像剛才講過的,進口的品牌服裝折算回人民幣當然要幾百了,而且還要交關稅,不貴才不正常。國內名牌服裝的價格也完全是讓進口貨給炒起來的。
感覺到這裏旅遊的中國人還是南方的多,北方除了北京來的幾乎很少見到。大堡礁的一天過去了,我們乘車去吃晚飯,6菜一湯,令人乏味的是每頓飯都是老一套,其中麻婆豆腐、炒生菜、海鮮湯總是有的。以至於有一天同團旅遊的朋友突然喊了一聲:“終於告別生菜了!”吃完飯在凱恩斯的商店轉了轉,T恤衫大約20~30澳元,冰淇淋2.5澳元,啤酒4澳元一瓶。餐館菜譜大概看了一下,價格上的數字和北京的差不多,隻不過單位是澳元。

第四站:悉尼
在凱恩斯兩天時間,第二天一大早乘飛機到達悉尼。出了機場,悉尼當天是陰天。導遊把我們接到大巴上,我們一行人象剛到前兩個地方一樣,馬不停蹄,把行李放到大巴上,上車就開始了我們的行程。
新導遊是個看上去比較年輕的先生,普通話講的不錯,估計是北方人。路上也是一路神侃,先大概介紹悉尼。悉尼氣候溫和,據說最低也在零上幾度。這裏居住著全澳大利亞約80%的華人(50萬人左右),所以經常可以看到華人和中文報紙。這裏的房價在澳大利亞屬於最高的,但由於是批發貿易港口,日用品在這裏反而最便宜。這裏的老房子多,窮人和富人都喜歡來這裏,而中產階級不喜歡這裏,這裏的治安不是很好,導遊說中東裔的人喜歡鬧事。這裏總體感覺看上去比較破舊,但人的生活比較富裕,很少看到要飯乞討的,在悉尼轉了兩天隻在路邊看到過一個乞討的人。據說悉尼發誓不建高架橋,因此隻有很少幾座標誌性建築的高架橋,如果有需要的地方就挖地下過街隧道。
說道悉尼當然就不能不提悉尼歌劇院,悉尼歌劇院樂隊是世界三大樂團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維也納樂團和美國的百老匯樂團。悉尼歌劇院隻接受嚴肅音樂的演出活動,中國人中隻有xxx在這裏舉辦過一次歌唱音樂會。
當年日本人在澳洲高價購買了大量的房產,在悉尼也買了不少,後來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以7折甚至5折的價格甩賣,澳洲人從日本人那裏掙了不少錢,這在路牌上可以得到印證,牌子上大都是英文和日文。朋友在這裏也做過房地產。這裏對房子的位置很有講究,同樣的房子,靠近水邊的,風景好的,有可能貴一倍以上。不像國內,位置不同沒有太大的差別。尤其記得當年趕上最後一批國營單位分房時,資曆高的職工把好位置的房子、新蓋的房子都挑走了,所付的價格與位置不好的舊房子竟然一樣!朋友說悉尼一套兩居公寓住宅一般50萬澳元左右,位置好的可以在100萬澳元以上。但感覺這裏的房子牆很薄,如果與北京的房價比較的話,造價是不是應該低一些?
悉尼有30萬同性戀(夠多的啊!),這裏有一條同性戀街,每年3月還舉行同性戀大遊行,世界各地的同性戀都來參加。導遊說現在中國經濟強大了,中國現在是澳大利亞鐵礦石的第一大買主,羊毛的第一大買主,天然氣的第一大買主。

導遊在路途上不斷給我們講這裏的趣聞,下麵摘錄幾段。
趣聞一:。。。。。。
趣聞二:這裏酒後開車罰款嚴厲。如果出事故後被查出是酒後開車,起碼得坐半年牢。當地人又愛喝酒,所以出租司機發了,這裏打車很貴,據說是按秒計費,聽說是每秒一毛錢澳幣?(太誇張了吧???)這裏和我在美國看到的類似,路上沒什麽行人,當地人都開車,公共汽車也很少看到,坐公共汽車的都是外來人。我朋友也不到出租汽車怎麽收費,因為平時不坐出租,偶爾有事坐一次也不問價,要多少給多少。
趣聞三:悉尼號稱不夜城,這裏政府規定每天商店不能延長營業時間,理由據說是:總共就這麽幾個消費者,有錢大家勻著賺,你延長營業不等於多賺別人的錢麽?雖然夜裏不營業,但燈必須徹夜通明,理由是什麽?“城市形象需要”。你敢不從試試?那就吊銷你的執照。而且電費還是你掏腰包。
趣聞四:中國人聽說這裏有一個裸體海灘,總想到那裏去看看到底怎麽回事。可是規定去裸體海灘的人也必須裸體。中國人難為情,於是經常有人偷偷從不起眼的地方混進去。時間久了人家也采取了對策。通常選幾個誌願者(導遊稱其為“義工”),澳洲人酷愛體育,選出的誌願者個個都是運動健將。規定:如果有人進來,在5分鍾內不脫衣服,誌願者就強行把他們的衣服脫下來。據說有一次幾個中國官員進去了,沒脫衣服,看見幾個身強力壯的人過來了,轉身就跑。哪裏跑!你想啊,官員的形象一般都是大腹便便的樣子,根本不是澳洲運動健將的對手。於是那幾個人被誌願者追上脫光了衣服,十分狼狽。不過,規定男誌願者隻能為男人脫衣服,女誌願者隻能脫女人的衣服,否則就亂套了。導遊開玩笑說:如果什麽人的衣服都可以脫,那我也報名當義工去!
趣聞五:霍克競選時演說,聲稱要在有生之年解放北朝鮮(原話大概是“讓北韓人民有肉吃,有牛仔褲穿”)。夠能吹的,美國都不敢打朝鮮。澳大利亞就敢?為什麽美國不敢打朝鮮呢?據說是美國知道朝鮮有一顆原子彈,但不知道確切在哪裏藏著,以朝鮮導彈的能力,運載這顆原子彈可以摧毀夏威夷。
趣聞六:澳洲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漁場,其三文魚、龍蝦、鮑魚等海產品出口占世界的70%,由於其他國家距離遠,這些自然資源被澳洲獨享。但小日本的船有能力從南極洲繞道過來捕撈,澳大利亞海軍的軍艦追不上小日本的船,隻能攔截東南亞小國的捕撈船。
趣聞七:澳洲人愛好運動,但都是個體戶,沒有屬於類似北京的什麽“什刹海體育運動學校”之類的組織的,但就是出世界冠軍。
趣聞八:澳洲的警察處理突發事件的宗旨是安全第一,據說有一次一個警察受到表彰。事件經過是這樣的,一個警察巡邏時在鬧市碰到一個打劫的,手裏有槍。如果警察掏槍就可能造成市民傷亡。於是警察說:“你快走!我不追你,你快走!”於是歹徒跑了。等跑遠了,警察報警,在直升飛機追趕下最後歹徒被抓住了。這要是在國內會不會因為放走歹徒受處分啊?這裏警察人手很少,大街上很少看到警察,因此估計治安狀況比較好。警察主要工作是查毒品,由於毒品利潤很高,有不少人冒險攜帶毒品闖關,船上岸後用日本富士牌子的車運走,據說這種車可開到260公裏/小時,警察追不上。萬一被抓住,最高是無期徒刑(澳大利亞沒有死刑)。據說這裏的警察查毒品是也有吃被查人好處的現象,但吃你的好處隻一次,以後絕不再吃你。
神聊時不知不覺到了海德公園及大教堂廣場,我們照例是照幾張相,在公園裏轉了轉。接下來是邦迪海灘。不像凱恩斯,這裏的海灘有鯊魚,而且吃人,每年平均有300起鯊魚襲擊人的事件發生。所以有誌願者義務觀察鯊魚,一旦發現鯊魚,會立即拉響警報。這時你會看到成千上萬的人像衝浪一樣湧向海岸,十分壯觀。我們到達海灘時看到有管理人員開一輛越野吉普車在沙灘上巡邏,上麵有一個擴音器,不時對海裏的人喊叫著。這裏沙灘上海鷗很多,估計遊客喂食的多,因此它們都不怕人。
午飯後去玫瑰灣,路上路過富人別墅區,導遊說這裏的別墅都是幾百萬澳元甚至上千萬澳元一套,這裏沒有生活配套設施,如商店什麽的一概沒有。富人就是住在這裏圖個清淨。這裏有一個水上飛機俱樂部,號稱是世界上第一個水上飛機俱樂部。我還是在這裏第一次看到飛機從水上起飛。
今天還安排了一個自費項目,看澳大利亞曆史和各景點總攬的立體電影。導遊事前說的太含糊,雖然錢不多,但看後大失所望。說是立體高科技,還不讓拍照。其實這技術國內十幾年前就在科技媒體上見過,其實就是激光立體成像,即所謂的“全息照相”。但我們看的立體電影製作的不好,人物形象太小,感覺不真實,比美國好萊塢電影城的立體電影效果差了很多。影片中的景點也很不全,而且我們這次旅遊基本上都去過了。
晚上朋友接我們去他家看看,路上閑聊。在這裏養汽車相對來說比國內便宜,先說汽車價格,好的車比如奔馳,新車10萬澳元以下就可以買到,雖然折合人民60萬左右和國內價格差不多,但這裏人的收入折合人民幣兩萬以上,相對來說還是便宜。我朋友買的一個3.0排量的中高檔二手車5萬澳元,看起來和新的差不多。汽油一澳元多一升,相對也比國內便宜。每年要交300澳元相當於國內養路費的費用,其餘就是過橋費。我朋友說他每年大概花不到1000澳元的過橋費。這裏過橋不停車,車的前窗上安裝一個自動的電子裝置(免費提供),到了橋上聽到“嘟”的一聲響就自動劃帳了。國內為什麽不學學人家?北京本來就交通擁擠,還設路卡收費人為製造堵車。
第二天遊悉尼海灣。澳洲建國200年了,據說澳洲是從英國流放來這裏的6萬8千多名囚犯最先在這裏開始建設國家的。在悉尼海灣觀光時有一個景點――國母增經坐過的石椅。她是英國第四任總督的夫人,因為曾勸說丈夫釋放這些囚犯並建議發行澳幣,為澳大利亞建國奠定了基礎,故被尊稱為國母。從這裏可以看到澳洲兩個標誌性建築:悉尼歌劇院和悉尼大橋,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我們一行登上了遊艇暢遊悉尼灣,繞著悉尼歌劇院轉了一大圈從各個角度拍攝悉尼歌劇院。午餐也在船上吃自助,感覺很輕鬆自在。
下午的行程就乏味了:購物(導遊安排的通常項目)。感覺對於中國去的旅客,店主大都極力推薦綿羊油、袋鼠精(號稱是一種類似偉哥的壯陽藥,據稱領導幹部成箱的買,也許是為推銷誇張,這種東西能用多少?要成箱的買?)後來我問朋友,他們說在澳洲他們自己都不用這些東西。感情是專門賣給中國人的呀?
導遊晚上安排自費項目:到紅燈區、同性戀街、賭場去看看。我朋友說他帶我們去。
天黑前我們要朋友先帶我們去悉尼大學裏轉一圈,目的是想讓孩子看看國外大學的環境。悉尼大學裏的建築很古老,風格與英國的大學幾乎一摸一樣。我們看了一個牌匾,得知悉尼大學距今已有150多年的曆史了,我在國內上的大學在中國算是曆史最久的,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了。但還是比悉尼大學的曆史少四十多年。我們走進一個門洞,裏麵是一個草坪廣場,周圍都是歐洲式的建築。一位老者迎麵走來,我朋友交際意識很強,很自然地與老者打招呼。老人問我們是不是第一次來這裏,朋友說“是”。於是老人說:你們等一下,我上樓為你們敲鍾。也許老人歲數大了,腿腳太慢,我們等了將近20分鍾鍾聲還沒有響。正當我們要出去時,鍾聲響了!不是單調的鍾聲,而是伴有音樂的鍾聲,很好聽!連續敲了兩遍。我們向外走出廣場,並向鍾樓方向揮手,對老人表示感謝。
走出門洞,這天是周六,大學裏幾乎沒有什麽人,我們留下了幾張與悉尼大學的合影後,開車離開了悉尼大學直奔朋友家裏去了。朋友的家是一個別墅,兩層結構,還有一個地下車庫,這裏的典型戶型。這房子每周的租金市場價大約200澳元。
朋友邀請了他的朋友一家也來家裏和我們見麵,這個朋友是他來澳洲後結識的,年齡比我們小一些。三家人,共5個孩子,挺熱鬧的。澳洲長大的孩子英語都很流利,中國話也能聽懂,說稍微差一些,寫就不行了。孩子們玩他們的遊戲,我們聊天。朋友說十幾年前剛來澳洲的時候,中國人見麵都不說自己是中國人,廣東一帶的都說自己是香港人,江浙一帶的都說自己是上海人,北方來的都說自己是北京人。有一個人自稱從上海來的,但怎麽也聽不出上海口音。朋友說曾經見過一個中國人竟然自稱是日本人。
在朋友家吃飯,朋友拿出當地產的一種據說算是比較高檔的葡萄酒助興,上次朋友回北京在北京見到過這種酒,說是售價800元人民幣一瓶,這裏隻要80澳元左右。過去也曾經和不少去過國外的朋友聊,談起國外的東西比國內低。現在總結起來,其實就是進口貨比國內低。尤其是汽車,記得大約5年前去意大利的時候,和一個國內同行一起逛汽車店,那時國內汽車關稅還很高,聽那個同行說比國內便宜好幾倍。現在很多都國產了,價格與國外一樣了。估計以後還會降。
吃完飯朋友開車帶我們去逛旅遊團自費要去的地方,我們和一起吃飯的另一家澳洲朋友道別,他們開著自己的奔馳越野車走了。朋友車開的快,轉彎也不帶減速的。朋友來這裏十幾年了,再加上經常在外麵跑,所以他地理很熟,不一會到了同性戀街,如果不是朋友提示,即使看見這裏走過的一對對同性伴侶,一個外來人從外表上不會看出有什麽異樣,朋友說這裏的店鋪沒有什麽特別的,不過酒吧一般都是同性戀者光顧。同性戀街還分男女,我們走過的是男同性戀街。
我們又前行了一段,朋友說現在到了紅燈區。不過我們到這裏還早,朋友說很多妓女都沒有出來,就看見幾個站在人行道或店鋪門口,有些正給路人發廣告。半路上還碰到一個站在馬路邊上的,朋友禮貌的打了個招呼:Hello!對方也禮貌地揮揮手:Hello!據朋友講,這裏妓女每小時大約能掙200到300澳元。當地報紙上可以看到妓院的廣告,但廣告上大都明麵寫的是裸體按摩服務。
出了紅燈區直奔賭場而去。到了賭場門口,停車位都滿了。這裏停車費一小時大概2澳元,朋友讓我們先下車,他轉了一大圈才找到停車位。賭場是一個兩層的建築,麵積有一個大商場大小。進門後一個打扮成財神模樣的人,不斷地給過往的遊客發小禮包,外麵是印有“恭喜發財”的小紙袋,裏麵是兩塊硬幣形狀的巧克力。進賭場要上樓,據說門口有人檢查,18歲以下的禁止入內,但我們進去時沒有人檢查,孩子也進去了。樓上人很多,有賭的,還有看的,大概各占一半的樣子,我們就屬於看的。這裏亞洲模樣的人居多,估計中國人占大多數(國人怎麽就好這口?)。本人不大懂賭博,這裏的玩法也不清楚,朋友也隻懂得部分玩法。轉了轉,感覺這裏有點亂哄哄的。
我們出了賭場,路過一家商店時,正好有一個中國人模樣的站在門口招呼我們“進來看看?”我們就順便走了進去,裏麵一個看似老板娘的女士招呼我們:“你們是哪個導遊帶你們來的?”導遊?我朋友順嘴回應了一句“我們路過隨便看看。”朋友忽然若有所思地反應了片刻,看似理解了她的含義,隨口玩笑道:“我就是導遊,給我多少回扣?”大家哈哈笑了起來。我們隨後攀談起來,聽口音老板娘是上海一帶的,起碼是江蘇無錫一帶的。到這裏我們才知道,導遊帶遊客購物回扣很高,差不多有一半是回扣。老板娘隨後道:“如果你們真心想買點東西,我可以給你三折的價!就交個朋友。”我們不打算買什麽,就說“謝謝,不用了。”回到飯店他們先去睡覺了,我和朋友在附近找了個酒吧,在門外的桌子上坐下,邊喝飲料邊聊天。馬路上不時有小痞子模樣的人開幾輛摩托車加大油門招搖而過,還有的故意把轎車的消聲器拆掉,加油時轟轟的響。這裏是海邊,沒什麽塵土,要是在北京,估計路邊可不敢喝飲料。
悉尼的溫差比較大,據說一年內可在0到45℃之間變化。悉尼人口有400萬,市區很大(號稱大悉尼),雖然總麵積不一定有北京大,但北京一到郊區就不繁華了,而悉尼走多遠都很繁華。據朋友講,在這裏如果不挑揀,工作還是比較好找的,但也不像許多人宣傳的那樣到處是黃金,錢很好掙。朋友說自己年齡大了,也不想什麽事業發展了,就圖個安安穩穩過日子就得了。其實安安穩穩挺好的。
第二天下午就要回國了。上午安排到悉尼歌劇院參觀。這回和上次不一樣,上次是隻能在外圍參觀照相,這次是可以進入到歌劇院內部參觀。據導遊說今天很幸運,對外開放,因此可以進去,而平時是不讓遊客進去的(國內說瞎話的太多,因此到這裏也懷疑:是真的這樣嗎?)。不過要錢是不含糊的,既然來了,那就花錢唄,再說世界知名的悉尼歌劇院也值得看一看。
進入到悉尼歌劇院,一個年輕的專業女導遊為我們講解,聽口音是中國南方人。悉尼歌劇院建設周期很長(1956~1973年),外部的拱形結構是當時38歲的丹麥設計師烏尚設計的。盡管當時他在設計領域還是個一文不名的毛頭小子,但由於他的設計很有創意,因而被采用。據傳說,悉尼歌劇院的拱形屋頂結構的來曆,是他正在苦思冥想設計方案時吃桔子,當用刀切桔子時突然在被切開的桔皮上找到了靈感。但在建造過程中設計師與當地政府有許多不愉快發生,主要是因為政府想省錢而“偷工減料”,而設計師堅決不讓步,當時預算700萬,而最後花了一個億!而且即使花了這麽多錢,也僅僅是完成了外部結構的建設。因此最後鬧的雙方傷了和氣,他被解聘了。以至於烏尚發誓以後再不來悉尼。因此歌劇院的內部設計都是由澳大利亞自己的設計師完成的。後來據說有人出錢讓烏尚來澳大利亞和解,他也沒有來。現在他老先生已經是80多歲高齡了。雖然老人實現了不再來悉尼的“諾言”,但最後還是應悉尼官方的邀請為悉尼歌劇院做了一個設計,完成後被命名為“烏尚廳”。
悉尼歌劇院外部的拱形屋頂采用的是一種光滑材料,不會沾染塵土,多年來都不用清洗。外形的設計也考慮到不容飛鳥停靠,以免汙染屋頂。內部的椅子靠墊是羊毛的,夏天吸汗,不會使人坐的久了不舒服。牆壁和椅子都采用木結構,整體設計都考慮到音響效果。
走出歌劇院我們奔向最後一個去處――-悉尼漁港,這個漁港是澳洲最大的一個批發市場,商家據說有不少是意大利裔的人開辦的。路上先去一家餐廳吃飯,進去時戴帽子的被門口看門的要求脫帽(好像是亞洲某個國家的規矩)。這是一家自助式餐廳,飯菜質量不錯,基本是中餐口味,感覺是這次澳洲遊最可口的。
吃飯時我們旁邊坐著一個已經是澳洲人的老華僑,聽說我們從國內來,於是老人家就和我們攀談起來。他的女兒和外孫子和他在一起,據老人說,他的孫子輩雖然能聽懂中文,但不會寫,等於中文半個文盲。我在澳洲的朋友也是這種情況,孩子能聽懂,但不會寫。要學好中文估計還要花錢才行。在國內有朋友介紹一個美國小孩來家裏學中文,其實也是華人的後代,也是會說不會寫。據說美國很多人包括西方血統的人都讓子女學中文,以便將來與中國做生意。和我們在澳洲接觸到的華人不同的是,這個老人說澳洲不好。也許是大多數中國人愛麵子?選擇了出國,為了麵子當然要說所去的國家好!在國內曾經介入過股票這玩意,聽專家講課時,也說了這個有趣的麵子問題:如果你去問的話,差不多人人都說自己在股市上賺錢了,但根據交易所的統計80%以上都是虧損。股市是虛擬的市場,本身不創造價值,退一步說,即使一些好的上市公司,它的盈利也不會像它的股票價格那樣成倍上漲。因此你賺的錢,肯定是從其他人的虧損中來的。可是為什麽大多數人都說賺錢了呢?因為中國人有愛麵子的傳統,說自己賠錢就是向世人表明了“你是無能的”。因此都說賺錢了。而且即使賠錢也不會有人說你騙人,因為股票價格變化大,長期做股票總有某一個時期賺錢的時候,這時他卻是賺錢了,並沒有賠錢,但如果長期做下去,肯定是大多數人賠錢。對國內大多數股民來說,其實做股票和買彩票沒什麽區別――就是賭博的心理。
吃飯同桌的澳洲老人說他來這裏實際上是給人家當苦力的,沒什麽意思,感覺也比較失落。也許人人有本難念的經,各人感受不同。說澳大利亞沒什麽前途,沒什麽技術優勢,現在就靠吃自然資源:礦產、海產。老人還說澳大利亞移民太多(老人稱其為“雜種”社會),認為“雜種”社會的國家一旦和其他國家開戰,內部會分化。他還推論美國也是“雜種”社會,打個弱小的國家不費事還湊合,如果大仗真的打起來就夠嗆。
用完了膳繼續乘車到了漁港。商鋪外有桌椅和陽傘供遊人休息或喝喝飲料,這裏有超市,還可以買生魚讓商家幫你烤熟了吃,但後來有人吃了烤魚到機場後嘔吐。我們無意往遠處走,就在入口處的一個食品超市裏看了看,這裏食用油都是橄欖油,一小瓶(也就像國內小瓶礦泉水大小)將近30澳元,感覺是夠貴的。據說國內橄欖油也貴,但我認為是國內不普及的緣故,如果大家都用橄欖油,廠家有規模效益,價錢肯定能降下來。我看到有中文的當地報紙,就要了一份,很厚的一大疊,澳元一塊五毛錢。當然廣告很多,其中房產廣告最多,整整印刷了一本;其次是汽車,占好幾版。
出了漁港我們一行人乘車直奔悉尼機場而去。回程仍然是乘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機,經新加坡中轉。到達機場後同行的朋友傳來了發自北京的消息:我們躲過了北京的寒流,春節期間最低氣溫達到零下20度!
飛機起飛前我們把澳洲旅遊沒花完的澳元在機場商店買了巧克力和食品。
返航的飛機開始滑行了,也許是感覺到再也看不到澳洲了,我們抓緊拍攝下了悉尼機場的照片。飛機起飛後又從窗口拍下了悉尼的空中鳥瞰圖。當夜到達新加坡轉機,夜裏等待登機的人大都很安靜,機場遇到另一個北京旅遊團也在這裏轉機回京,一問領隊是從印尼巴厘島回來,一些年輕的團員高聲說笑,聲音很大,可不像我們這個團安靜。原來總聽說在海外廣東人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感情北京也有這樣的?
一路平安無話,我們於第二天早晨到了首都機場。北京當天是陰天,走出機場時還下著小雪。我們開起車一路高速行駛,沒怎麽遇到堵車,真是天時地利人和,剛進家門就看見外麵下起了鵝 毛大雪,我們趕的時間真及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