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國經濟與小國經濟】ZT

(2007-01-31 00:09:04) 下一個
【大國經濟與小國經濟】
發信人:skp9982
時 間:2005-08-12 15:39:19

中國是一個東方大國,但遺憾的是,就它的經濟增長模式而言,卻是典型的小國經濟。大國經濟的特征是消費社會,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是靠消費增長;而小國經濟的特征是生產社會,主要是靠資金、靠投資、靠項目來拉動經濟增長。
如果還不明白什麽是大國經濟,什麽是小國經濟,那麽看看美國、德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他們報紙的財經話題,整天都是在討論公司利潤、就業和收入。為什麽關心這些話題?因為公司有利潤,財富才能聚集,而公司生意做得好,員工也有錢賺,大家都有錢了,就要消費,進而就會有消費增長,而消費增長又會推動經濟增長。
那麽小國經濟又是怎樣一幅圖景呢?小國經濟,其增長主要靠的是資金推動,能出賣資源的出賣資源,沒有錢的可以去借,借不來的可以騙,實在不行就印鈔票,總之經濟增長在小國經濟而言,是靠資金來推動的。在小國經濟中,效益和利潤是沒有保障的,因此財富也不會真正集聚、分布於社會之中,而是隻會集中於少數人之手。這方麵,尼日利亞是個典型的例子,這個國家盛產石油,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卻窮得丁當響,雖然石油猶如黑色的金子,但尼日利亞卻依然長期處於第三世界行列中,似乎將來也沒有出頭之日。
中國的社會情況自然與尼日利亞這樣的第三世界國家不能相提並論,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對投資的高度依賴也是現實。作為一個倡導和平崛起的國家,無疑未來的發展之路應該是去搞大國經濟,走向消費社會,而不是堅持小國經濟的那一套搞法。
事實上,小國經濟的風險是非常巨大的。世界很多小國的脆弱,並不僅僅在於國家的規模,更在於小國經濟的內在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國家,尤其是非洲國家基本是靠借債度日,有錢就花,沒錢就到處伸手去借,戰亂和貧窮始終伴隨著他們。而與此同時,世界上還有一些小國,經濟發展得卻非常好,比如亞洲的新加坡,比如歐洲的荷蘭,等等。其實,國家不在規模大小,關鍵看你所走的經濟發展之路。小國可以搞大國經濟,而大國也可以搞小國經濟。不過,對後者而言,風險始終是最大的。
首先,大國搞小國經濟,等於是在地雷上跳舞,社會無法實現內在的穩定。長期以來,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一直在下降,而不是在上升。這表明社會財富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機構和居民的購買力無法支持經濟增長,還是靠錢、靠投資、靠項目在催化經濟增長,經濟的基礎非常脆弱。這種情況下,一旦外部環境有個風吹草動,一旦外來投資放緩,一旦信貸增長受到阻遏,則經濟即刻陷入滑坡;而即使沒有外部變動,由於財富分配的不均衡,社會矛盾也會有隨時激化的危險,不穩定因素始終在醞釀之中。
其次,國際衝突的危險越來越大。內需的擴大,代表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規模擴大,如果一味地堅持生產社會的作法,別人的市場是你的,你自己的市場又不大,矛盾和衝突就無法避免。另一方麵,外來投資原本以為中國的這個市場規模很大,因而進來了,但時間一長也會發現,原來中國的市場規模並不能按照13億人的規模簡單做乘法,財富僅僅是集聚於少數人之手,市場規模畢竟是有限的,最後他們也隻得選擇撤退。
第三,中國經濟增長的波動是非常有名的,我們在談防止經濟硬著陸的時候,就是在擔心出現這種波動。問題是,如果中國沒有逐漸轉型走向消費社會,那麽中國經濟將會始終麵臨這種經濟增長周期的劇烈波動,這是無法避免的事情。原因在於,雖然消費同樣具有周期性的特點,但工資收入的剛性使然,消費與投資相比,其波幅明顯較小,從而達到了平抑經濟周期的作用。
第四,我們現在已經注意到中國的產業結構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但問題是,除非你重視消費,利用消費結構的變化來引導產業結構的變化,否則產業結構可能永遠停留在意願階段,實現不了真正的變化,資源的浪費,環境的破壞,以及能源的消耗可能會長期依舊。
第五,我們早晚會認識到,規模擴張並不會總是導致利潤的同步增長,到了一定的程度,失去理智的擴張所導致的隻能是資源的浪費,因而生產社會向消費社會發生轉型是必然的。而在資源約束上,我們現在已經看得非常清楚,生產型社會的資源消耗是巨大的,即使對於資源豐富的國家來說,這可能都是難以承受的,更惶論我們這樣的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如果進一步堅持生產型社會,早晚有一天我們會出現給全世界免費打工的局麵。
當然,小國經濟向大國經濟的轉變,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現實中的各種跡象也還遠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不過,居安思危還是需要的,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要走的路,隻能是大國經濟之路。(ACG)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