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作戰實錄之誤友為敵險釀大禍 ZT

(2007-01-31 00:09:04) 下一個
  1959年以前,中國高空的“天窗”是開啟的。從1959到1969的十年中,我空軍使用從蘇聯引進的地空導彈在祖國大地上機動作戰,進行“導彈遊擊”,先後打下9架美蔣U2型高空偵察機,震動世界,使敵機從此不敢來犯。《飛鳴鏑——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作戰實錄》一書全麵揭示的正是這段曲折驚險、引人入勝的秘聞。這裏選載的是一次誤我為敵的意外處理過程,由此可見當年軍人超強素質之一斑……

  一天上午,空七軍航修廠修好的一架殲6飛機,組織試飛,鑒定修理成果。規定的試飛航線是向北部灣方向飛,但要求飛行員不入海,也不進北部灣。這架殲6飛機起飛後,按照規定的試飛航線飛行,我掌握試飛的情報雷達起初還能準確地掌握著試飛飛機的飛行動態,通報著飛機的飛行坐標。孰料在試飛飛機的航線上有幾個山頭,飛機飛過山頭時,掌握試飛的雷達竟將試飛的飛機丟失了,卻抓住了山頭當成了試飛的飛機,圍繞著幾個山頭報來報去,以為是試飛的飛機在做轉彎盤旋檢查,試驗轉彎盤旋的飛行性能。實際上這時試飛的飛機已飛入了北部灣上空了。飛行員一看飛機下麵是大海,發現自己飛進北部灣了,立即掉轉機頭向南寧方向返航。戲劇性的是飛機在返航中,被我對空情報雷達發現,報到了雷達團指揮所,指揮所值班人員一看是從北部灣方向來的,誤判為一定是敵機,就以敵情編批通報了出來。

  一連串的反應鏈條開始轉動了——

  空七軍指揮所發現從北部灣方向飛來的飛機,而且是敵機的編號,也就誤認為是“敵機”了,隨即命令駐寧明機場的航空兵團,緊急起飛四架殲6飛機迎敵。

  那架試飛的飛機,並不知道已經將他誤認為敵機,實際上他已經按規定的試飛航線返航落地了。而空七軍的指揮所還認為空中有敵機,便命令寧明機場起飛四架殲6飛機,到敵機活動的空域搜索“敵機”。

  四架飛機飛到戰鬥空域,在空中轉來轉去,也沒有發現敵機。哪知這四架飛機在返航時,卻被空七軍指揮所當成了“敵機”。因為那時美國的戰鬥轟炸機一般都是編隊入侵,麵對這個編隊,立刻便給二營下達了作戰命令,要二營堅決消滅這批敵機。

  二營接到了消滅“敵機”的命令。當時顯示車上沒有直通上級指揮所的電話,一切命令、指示均通過營指揮所傳達。營長陳輝亭隨即上車指揮,他擔心剛才從本場起飛的飛機返回時,誤射了我機,便命令營指揮所請示空七軍,建議命令從寧明機場起飛的飛機到附近的其他機場降落,避開二營的作戰空域,以防誤射我機。

  誰知這一請示又引出來新的問題,空七軍指揮所答複:“寧明機場沒有起飛我機。”

  陳輝亭又叫營指揮所向上級報告,“寧明機場起飛了四架飛機,是營長在陣地上親眼看到的,怎麽會沒有飛機起飛?”

  正在此時,營的目標指示雷達發現了目標:小型機四架,距離陣地90公裏,向二營的陣地方向飛來,這正是那四架返航的殲擊機。

  近方作戰參謀郭新平一看上級通報的“敵機”距陣地隻有90公裏了,立即向營長報告:目標90公裏。

  陳輝亭立即下令:導彈接電準備。

  在軍、師、營來回核對查實的過程中,“敵機”繼續向營陣地飛行。陳輝亭下令:開天線捕捉目標。從顯示器上看到,四架飛機編隊整齊,隊形密集,在二營陣地的東南方向飛來繞去。逐漸向二營的火力範圍靠近。而實際上,這是我起飛的飛機在一邊搜索目標,一邊向寧明機場靠近。

  “敵機”距離65公裏了,營長發出同步的口令,同時下達了作戰命令:“前置法,導彈三發,17公裏即導彈與目標的遭遇距離,消滅目標。”

  此時,四部發射架上的導彈已經指向了“敵機”。

  這時陳輝亭仍在想:寧明機場起飛的四架飛機飛到哪裏去了?我看得清清楚楚,四架飛機起飛了,為什麽空七軍說寧明機場沒有起飛飛機?

  引導技師楊聯興看到“敵機”向陣地臨近,為防止敵機發射百舌鳥空地導彈攻擊製導雷達,向三個操縱手下令:注意觀察目標信號變化征兆,防百舌鳥導彈攻擊。

  三個操縱手齊聲回答:明白。

  “敵機”就要進入發射區了,顯示器上的遭遇線就要到達17公裏的發射距離,楊聯興便將大拇指放在發射按鈕的一側,準備隨時按營長的命令發射導彈。

  營長陳輝亭也看到了“敵機”信號接近了發射區。此時他犯難了:打吧,合法,上級已經給他下達了堅決消滅“敵機”的命令。“敵機”的飛行狀態,也符合打的條件:這麽密集的隊形,這麽好的射擊條件,三發導彈敲掉一架或者兩架應該說是完全可能的。但從“敵機”飛行狀態和掌握的敵情動態上分析,又好似不像是“敵機”。這時,引導技師報告:“發射距離到!”

  下決心的關鍵時刻到了。他想今天打與不打,絕不能從個人得失考慮,從個人得失考慮,就不會產生正確的決心,隻有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才會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決心才能下對。今天的“敵機”疑點太多,弄不清楚,不能盲目發射導彈,一旦打錯了,我航空兵部隊立刻就會是一場災難,機毀人亡,給國家、給軍隊造成的政治影響和經濟損失太大。

  正在這個時候,指揮所又傳來了上級要消滅該批“敵機”的命令。引導技師聽到了上級的命令,以為這下子營長就要下令發射導彈了,放在發射按鈕一側的大拇指做出了就要按發射按鈕的姿勢。

  營長陳輝亭看到這個細節,立即用手將引導技師的大拇指挪開,示意他手指離發射按鈕遠一點兒,以防他因緊張出現差錯,誤將導彈發射出去。並令引導技師和三個操縱手再認真觀察“敵機”飛行動態,辨別敵我。

  引導技師和三個操縱手領會了營長的意圖,經過觀察,他們也都對飛機的飛行狀態產生了懷疑,認為不太像是敵機。

  上級指揮所消滅敵機的命令,接二連三地傳來,已經是第七次了!

  陳輝亭想:難道我和引導技師、操縱手都判斷錯了嗎?還是上級判斷錯誤了?詢問的寧明機場起飛的飛機的去向,為什麽到現在上級還沒有反饋回信息?於是他再次命令營指揮所請求上級,寧明機場起飛的飛機是否確實已離開了二營的作戰空域?或者是已經降落在別的機場。

  二營營長陳輝亭作戰決心的猶豫,反複查證我機的位置,引起了空七軍領導的重視。

  再次查實,才恍然發現命令二營要消滅的“敵機”,正是寧明機場起飛的四架飛機。立刻命令在二營作戰空域飛行的飛機,打開加力,迅速脫離向吳圩機場降落。

  四架飛機,四個加力,幾乎同時打開,在空中產生了四聲巨響,傳到地麵上酷似一個高炮連的一個點射。

  營參謀長劉明立即向營長陳輝亭報告:高炮連已經開火。

  飛機打開了加速器,在顯示器上立刻反映出來,三個操縱手立即報告:“飛機隊形疏散,加速離遠。”

  陳輝亭聽到高炮連已經開火的報告,立刻緊張了起來:難道今天真的判斷錯了嗎?貽誤戰機了嗎?但再一觀察“敵機”逃離的方向不對,如果是敵機,就應該向北部灣方向逃竄,為什麽向南寧方向飛去?

  正在這個時候,空七軍指揮所指示二營:不要射擊,二營作戰空域的飛機是我機,現在飛機已打開加力加速脫離。

  二營營長陳輝亭聽到了這個命令,長籲了一口氣:“謝天謝地,幸虧沒有把導彈發射出去。”隨即命令部隊關機休息,把指揮所的標圖給製出來,以供上級備查。

  空七軍的劉玉堤軍長,聽了匯報,專程到二營看望了部隊,稱讚二營正確地處置了這次“誤我為敵”的事件。駐寧明機場的航空兵師,飛行團組織飛行員,包括被“誤我為敵”的四個飛行員到二營參觀了導彈兵器,他們見到二營營長陳輝亭後,緊緊握著雙手說:“感謝你救了我們!”

  本文摘自《飛鳴鏑———中國地空導彈部隊作戰實錄》陳輝亭著,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本報有刪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