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保守的馬蕭經濟大餅 陳文茜

(2008-01-16 13:20:41) 下一個
馬蕭配成之後,我一直等待他們端出經濟大餅。原因有二:一、他們是台灣現存惟一有能力端出好經濟政策的選舉團隊;二、他們的經濟願景會告訴我們國民黨的經濟技術官僚們究竟老了沒有?寶刀二十年前行,現在還行不行?

我等了整整半年,選民們也等到離明年投票約三個半月,馬英九與他的經濟導向副手蕭萬長終於在2007年11月29日提出「愛台十二建設」。

馬英九的「愛台十二建設」,最新的是高雄自由貿易港及生態港(557億),桃園國際航空城與台中亞太海空運籌中心。其他多半是既有建設,湊合湊合。其中桃園航空城即使2008年改建,比香港晚五年,比曼穀晚兩年,比仁川晚三年,比阿姆斯特丹晚六年;但晚做總比不做好。

缺乏文化創意產業
高雄自由貿易港與生態港,看起來則像虛虛實實的口號。釜山與天津的自由貿易港都同時規劃龐大的物流腹地,它是自由貿易港成功的前提。天津以京冀及大西北為腹地,2008年後天津至北京輕軌車隻消30分鐘可抵達;釜山胃口更大,為創造東北物流中心,釜山擬建海底隧道鐵路,直通中國東北以及另一端穿越北韓走西伯利亞接歐亞大鐵路的物流大鐵路。高雄要成亞太自由貿易港,就得跟這些大港競爭,拚藍圖。高雄的腹地在哪裡?定位是什麼?因此展開的基礎建設是攻中國南方,還是華中?

高雄港毗鄰林園工業區,高雄港因它而生,也因它而苦。當地的大煉鋼廠、大化工廠、大火力發電廠,它們造就了高雄的繁華,也讓高雄長時間處於「碳化」高汙染之苦。把高雄建設成生態港或生態城再完美再受歡迎不過,但方法是什麼?中鋼搬遷?林園工業區廢了?我非常想知道那美好的願景下矛盾的真相是什麼?

馬蕭「愛台灣願景」中,最大的「無景」是沒有一項文化創意產業列十二願景之中,甚至沒有經濟天才如孟岱爾等人早已看到的醫療經濟規劃。蕭萬長懂工業與貿易經濟,他不熟悉二十一世紀的文創產業與醫療經濟,馬英九則是市長任內八年始終沒有學會台灣,尤其台北,在亞洲各大城市的競爭力在哪裡?我過去常私下感慨,胡誌強去了台中,馬英九來了台北,否則以台北早已擁有的文化產值,這幾年不會隻有「光點」與令人害臊的失敗小巨蛋。

前幾天香港特首曾蔭權至北京參觀「798」,那是一個兵工廠化為文創特區的神奇例子;其實北京當代藝術家們,還嫌棄「798」文化品味不夠、過度商業化;但已足叫曾蔭權驚豔了。2005年8月我拜訪北京奧組委蔣效愚副主委,他和我談起北京想發展文創產業,成2008奧運特色;「總不能叫國際人士看完了鳥巢、紫禁城,其他全是空的?」他指了指我,謙虛的說:「北京需要台灣已相當成熟的文化力量共襄盛舉。」我當時聽了,半信半疑;硬體大躍進容易,軟體得需時間讓文明慢慢累積,文創產業並不容易。

恐將辜負民眾期望
結果短短兩年,北京當代藝術像發瘋般地躍起,蔡國強的「APEC爆破草圖」一口氣拍賣了四億;不隻「798」,「宋莊」、「三裏屯」,現代畫廊入京城簡直比時尚名牌開店還快;「皇家糧倉」、「國家大劇院」、「梅蘭芳劇院」……每周夜裡數不清的表演與複合式文化產業叫人看了目不暇給。如今「雲門舞集」、「表演工作坊」、「漢唐樂府」等,都已成北京文化精英熟悉的符號。北京提供了一個驚人的文化經濟舞台,如磁鐵般吸取了所有亞洲、歐洲的文化養分。

我不好意思建議馬蕭到北京走走,但學學倫敦、曼穀、東京、首爾,北京並非惟一,隻是它發展的速度太神奇;自2002年之後,倫敦即下定決心,它不能隻靠金融中心而活,全麵發展文創產業。這已是二十一世紀的趨勢,國際領導人,早已看到;倫敦市長如此,韓國甚至十年前大統領金泳三、金大中就已預見。

台灣已落後太多,馬蕭提出的「愛台十二願景」,若隻是80年代工業區的改造計劃,恐怕辜負民眾寄託他們的未來期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