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爭高雄港排名作甚麼?

(2008-01-16 13:20:40) 下一個
爭高雄港排名作甚麼?
■ 林濁水


高雄港貨櫃吞吐量排名從第三掉到第六,愛掉眼淚的馬英九免不了大大哀傷,說一旦馬蕭執政就不會如此了,排名會掉都是民進黨不拚經濟的結果。

把港口吞吐的世界排名當做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指標,然後認為隻要馬蕭操盤,排名便可以竄升,不禁令人為馬蕭團隊的財經知識捏一把冷汗。

不錯,上世紀七、八○年代,高雄港的竄升和今天中國上海等港口的竄升都直接關聯到經濟的成長,然而這樣的關聯隻適合在國家工業化起步的階段,開始製造大量廉價的產品時,無論原物料的大量進口或大體積的貨品如家具、雨傘等出口,必定造成港口吞吐量的飛升。但是,一旦經濟繼續成長,產品升級,以先進產品如電腦取代家具商品,價格雖大幅上升,但體積反大幅縮小,這時港口吞吐量的上升勢必停滯。所以台灣港口吞吐量上升遲滯是始於上世紀九○年代,而非今日,例如,九三到九七年,年增率才五.四%,甚至比被馬蕭痛批經濟最糟的二○○○年初期四年的六.一三%更低,九○年代高雄港排名未掉,純是中國這個所謂世界代工工廠的能量還沒如二○○○年後充分發揮的緣故。

事實上,把港口吞吐量的排名和經濟發展綁在一起,將會得到非常荒謬的結論。目前世界港口吞口量,依序是: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釜山、高雄、鹿特丹、杜拜、漢堡、洛杉磯。

依這排名再套上馬蕭財經團隊的理論,那麼結論將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是在東亞,因為十大港口中有六大是在這裏,但日本雖屬東亞國家,卻很落後,比台灣、中國都差,因為半個港口都沒有擠進前十名。至於歐洲、美國都不行,不隻加起來共才三個港口擠進十名,包辦了殿後的幾名。

這結論當然太可笑了,其實,直到上世紀中葉,世界大港排名在前的盡在歐、美、日,如今落後,表示的不但不是經濟落後,反而是產業升級,所以,中國雖囊括了前十大中的四大,但總體GDP在二○○五年才二二四四六億,而美GDP一二四五五八億,美國二○○五年進出口值二六三七億,也遠大於中國一四二二億,但港口吞吐量卻極度地落後於中國,非常清楚地顯示了雙方生產和消費商品單位價格的懸殊落差。

因此,台灣的港口要維持吞吐量不下滑就好,至於排名逐步下滑恐怕是難以避免的,而台灣要做的是進一步的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而不是去努力於港口排名回升。馬蕭不明白這一點,卻仍舊端出在蕭江主導內閣財經政策時已被美國波特教授批為不合時宜的、以海運中心為主軸的亞太營運中心做為解決港口排名下滑的方案,這樣的財經知識真是阿彌陀佛。

(作者為前民進黨籍立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