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曆史教科書的中共部分
(2008-01-16 13:20:37)
下一個
1.毛澤東的早年生平:
A.毛出生於湖南湘潭,幼年即特別喜歡讀水滸、三國、西遊等描寫造反的大眾化小說,展現叛逆性強的個性. B.16歲時進入新式學堂,接觸到進步的思想.對於康有為與梁啟超特別崇拜. C.在湖南第一師範就讀時,受五四與新文化運動的洗禮,崇拜的對象也由康、梁變成胡適與陳獨秀. D.到北京後任職於北大圖書館,因無法打入主流知識份子間,思想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 E.毛所崇拜的對象越來越趨於激烈,思想上也隨之轉變,最後終於走向武裝革命之路.
2.上海時期–共產黨的初創與發展: A.俄國共產黨在「十月革命」成功後,對外組成「共產國際」(又稱「第三國際」)以推動世界革命.列寧因認為要推翻資本主義,必須自其控製力弱的地區開始,故重視中國與印度革命勢力的推動. B.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被引入中國,在蘇聯策動與指導之下,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由陳獨秀與李大釗成立於上海.以接受蘇聯督導,推動無產階級革命為目標. C.共產黨初創時在北洋政府限製下隻是知識份子小團體,缺乏群眾基礎.1925年後實施統一戰線政策與國民黨進行合作,成為國民黨統治區的工農運動的主導力量,共產黨開始迅速發展.
3.瑞金時期–清黨到長征前的發展: A.共產黨在北伐時與蔣介石產生衝突,引起國民黨的武力清黨,共產黨主要組織逐漸轉移到江西瑞金. B.武裝鬥爭路線確立:武漢分共之後,共黨總書記陳獨秀下台,瞿秋白繼任.鑒於清黨中的慘重損失,黨內確定了以武力抗爭為主的「武裝鬥爭路線」.自民國16年起發動南昌、廣州、兩湖秋收三次重大攻勢. C.農村路線確立: 1)城市工人為蘇聯革命成功的主力,中共初期在蘇聯領導下也以城市為發展重心.但國民黨在城市中有強大的控製力,對共產黨進行掃蕩.到1931年中共中央終於放棄上海中央黨部移往蘇區. 2)瞿秋白三次攻勢失敗後被迫下台,李立三取得實權,決定對城市及交通要地發動攻勢.結果紅軍損失慘重卻無法攻陷主要城市,李立三因此被迫去職. 3)毛澤東主張必須在農村中建立起黨和軍隊,以農村包圍城市.此一路線在李去職後得到中共中央確立. 4)意義: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顯例,此策略執行成功成為中共最後取得勝利主因.毛澤東也因此在黨內竄起. D.農民運動的發展: 1)清黨後中共在城市發展困難,遂改以農民為主要活動對象.在農村建立許多蘇區,擴大對農民的影響力. 2)清黨後國民黨全力應付軍閥問題,無暇顧及共產黨的擴張.中共趁此機會大事擴張. 3)剿共前夕中共黨員超過12萬,軍隊10萬,統治區300縣,人口5000萬人.已由癬疥之疾變成心腹大患. E.蔣介石在軍閥問題緩和後,對內容忍軍閥存在,對外容忍日本侵略,集中力量進行對共產黨的圍剿.在共產黨各根據地予以沉重打擊後,迫使中共逃亡到西北的延安.
4.延安時期–抗戰時期國共鬥爭: A.共產黨在延安瀕臨滅絕之際西安事變爆發,使其有喘息機會.在高漲的抗日情緒下,與國民黨再次合作. B.抗日戰爭爆發後毛澤東發表共赴國難宣言,願接受國民黨領導.紅軍也被整編為第八路軍與新四軍. C.抗戰中中共策略為「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雖然不再號召土地革命,但透過減輕農民負擔的措施,成功擴張其力量.軍事上則不斷並吞國民政府敵後力量,兩黨關係轉劣. D.民國29年國民黨密頒「處理異黨實施辦法」,限製中共活動,同時調兵監視中共行動. E.民國30年1月,國民黨攻擊皖南新四軍並繳械,為「新四軍事件」.國共合作決裂,共黨加速建立華北根據地.
5.毛澤東獨尊地位的形成: A.毛澤東在黨內首倡農村路線,加上對國民黨圍剿時的軍事勝利,逐漸建立起個人威望. B.遵義會議:長征途中經過貴州時共產黨在遵義舉行會議.會中毛澤東的主張獲得黨內支持,被選為軍委會主席與政治局常委.從此建立了毛在黨內的領導地位. C.延安整風運動: 1)時間與背景:毛在黨內地位尚未完全確立,故在1942年發起整風運動,打擊反對派力量. 2)內容:以整頓三風;即「整頓學風、整頓黨風、整頓文風」,進行思想整肅工作. 3)方式:在康生策劃下,要求黨員幹部對思想生活做徹底的交待與檢查.並用刑罰與「勸說」方式逼迫招供,而後在群眾前「脫褲子、割尾巴」,放棄自己各種不正確思想. 4)結果:形成毛澤東獨尊局麵,在思想、軍事、政治上都成為不容挑戰的最高領袖.
6.平山時期–抗戰後國共全麵內戰: A.日本投降前夕,蘇聯對日宣戰迅速占領東北,中共趁機大舉進入東北,開始發展勢力與建立根據地. B.日本投降後國共展開接收戰爭,蔣下令共軍駐防原地,共軍不予理會.結果蔣下令展開肅清行動,並命令日、偽軍攻擊共產黨;共軍則破壞鐵公路與堤防阻撓政府軍接收. C.美國調停與內戰再起: 1)美國在抗戰前為阻止中國爆發內戰,派遣特使來華設法調停,希望雙方能合組聯合政府. 2)1945年8月,在美國努力下毛澤東前往重慶與蔣介石談判,達成和平重建中國與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共識. 3)1946年1月馬歇爾來華促成國共的停戰協定.但因雙方互不信任,加上沈崇案引發的反美運動,使馬歇爾於次年1月離華,調停完全失敗. D.1946年3月蘇聯開始撤離東北,共軍趁機接收各要地,中共並與蘇聯簽署哈爾濱協定換取蘇聯援助.國民黨也在美國協助下進入東北,雙方在東北不斷衝突,國民黨初期占有優勢. E.1947年國共內戰擴大,7月蔣宣布全國總動員進行勘亂.然國民黨因政經、軍事上失誤,戰局開始逆轉. F.1948年國民黨軍事上先後在遼瀋、徐蚌、平津三役慘敗.美國對華局勢開始觀望,蘇聯則積極援助中共. G.蔣介石迫於形勢在1949年初引退,李宗仁繼任總統.李企圖與中共和談劃江而治,但共軍渡江南下節節進逼,最後李逃往香港轉赴美國. H.1949年國民黨連續遷往廣州、重慶、成都,最後遷到台北.1950年西昌陷落,大陸全麵失守.
8.國民黨失敗的原因: A.共產黨在農村發動土地革命,爭取到大多數貧苦農民的擁戴與支持.國民黨則是加速徵斂,喪失農民支持. B.戰後國民黨接收過程中貪汙腐化胡作非為,激起淪陷區人民痛恨.共產黨則保有清廉形象,成為強烈對比 C.國民黨利用軍隊鎮壓以學生為主的反內戰和平運動,使其在知識界喪失了支持者. D.軍事上指揮錯誤百出;裁編政策不當;軍隊派係林立各懷私心;久戰造成士氣不彰均為重大缺失. E.經濟上通貨膨脹惡化,政府卻無能為力.而受通膨之害最深的正是原本支持國民黨的城市居民和公教人員. F.外交方麵美國對國民黨的支援舉旗不定,在國民黨最需要援助時反而切斷援助.
9.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A.1949年9月中共在北京召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製訂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 B.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國號,五星旗為國旗,采西元紀年. C.政府組織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國家主席為虛位元首,政務由國務院總理負責.實際上權力中心在黨,黨職中最重要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與中央軍委會主席. D.毛澤東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兼人民革命委員會主席,周恩來為政務院(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
10.「新中國」建立的意義: A.自太平天國以來地方勢力興起,中央一直無法有效掌握地方.中共的建政標示中國重建牢固的中央政權. B.中國傳統中央權力隻到達縣,地方社會仍有相當自主空間.新政權以嚴密的黨組織將社會全盤納入控製. C.組織特色上黨的地位高於政府和軍隊,形成以黨領政,以黨領軍局麵. D.黨組織向下延伸到基層,成立100多萬分支委員會.靠著黨組織,中共建立起傳統政府做不到的集權統治.
11.中共初期的銳意改革: A.土地:進行大規模土地改革,百萬以上地主被清算.土地被分配給無地的貧農,解決長久以來的問題. B.生產:推動農業集體化與企業國有,解決農民溫飽及生產分配不均的問題. C.經濟:遏止惡性通貨膨脹、發展 重工業與接收資本家財產;以「統銷統購」將民生物資全部由國家統一支配. D.政治:嚴懲貪汙腐化,清除舊有官僚;廢除外國人在華所有特權. E.社會:消除吸食鴉片、妓女等舊社會劣俗,將婦女由男性與家庭壓製下解放出來,建立較平等正義的社會. F.中共的改革最後仍失敗,走回傳統政治官僚老路,其主因為: 1)經濟政策雖解決長期以來分配不均的問題,但也使人們失去奮鬥的目標,喪失工作意願. 2)從工作到福利,黨的幹部都有絕對的支配權力.在缺乏監督力量下,走後門、靠關係等腐化很快出現.
12.三麵紅旗: A.背景:在1958年第二個五年經濟計畫期間,毛澤東作起希望在短期內超英趕美一步登上社會主義天堂美夢. B.多快好省的總路線:1958年初毛發起「除四害運動」,號召全國人民打老鼠、抓麻雀、滅蒼蠅、殺蚊子,要把中國幾年內變成人間樂土. C.大躍進:企圖把群眾運動的狂熱精神用於經濟建設上,不考慮經濟原則,最具體的表現為「全民大煉鋼」. D.人民工社:把一個地區中的所有人民組織全部混合起來,成為國家與社會的最基本單位.企圖以生產集體化、戰鬥化、軍事化方式,立即大量提高糧食生產,實現國家照顧所有人民由生到死的福利措施. E.結果: 1)為誇耀新製度好處鼓勵農民多吃、多用,又為了完成上級交付的建設使命,各地不斷浮誇糧食生產. 2)1959年各地歉收,但仍不斷浮誇上報,政府按各地浮報數字徵稅.最後引發人為饑荒,二、三千萬人餓死. 3)毛澤東因三麵紅旗的失敗,被迫辭去人民政府主席,改由劉少奇繼任. F.收拾:在劉少奇與鄧小平合作下,以適度恢複市場經濟、包產到戶、企業自負盈虧等手段,才重新挽回局麵.
13.文化大革命: A.背景:文革前中國的運動已經是一個個相連不斷,而且規模越來越大,手段越來越凶. B.原因:毛澤東被迫讓出國家主席退居第二線後,企圖利用群眾路線奪回政權.而且毛認為劉鄧的「走資派」路線已嚴重侵蝕共產黨原有精神,故希望重新確立社會主義路線革命方向. C.發動:1965年被稱為「四人幫」的江青、姚文元、張春橋、王洪文,在毛澤東支持下以批判「海瑞罷官」曆史劇為開端,藉學生、工農群眾力量對當權派展開鬥爭.軍方代表的林彪也以不滿劉少奇而支持毛. D.主要作為: 1)1966年1月年毛寫了「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張大字報」,將鬥爭目標直指國家主席與官僚代表的劉少奇. 2)5月紅衛兵運動開始發起,在毛「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的號召下,開始對一切權威進行挑戰. 3)8月正式發動「破四舊」運動,對舊的思想、文化、風俗、習慣進行全麵破壞. 4)1968年劉少奇不經審判而死於獄中,毛奪權成功.1971年林彪企圖奪權失敗,逃亡時墜機身亡. 5)到1976年毛澤東死後,華國鋒逮捕四人幫才結束這一場大動亂. E.結果: 1)毛澤東否定傳統、破壞一切的想法,透過千萬熱血的青年得以實現,但給中國帶來慘重損失. 2)在10年浩劫中教育與人才的培養幾乎完全中斷,黨與政府的組織也瀕臨解體,經濟呈現倒退局麵. 3)青年學生與知識份子下鄉勞改,約有1億人遭到迫害.對於共產主義的理想也完全幻滅. 4)人性中黑暗麵在文革中一發難收,成為中國人難以抹滅的記憶.
14.中共對外關係: A.1950年中共因美軍迫近鴨綠江邊而決定介入韓戰,結果與美國形成拉鋸,到1953年7月雙方達成停戰協定. B.1962年與印度於邊界附近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中共戰勝印度後撤回.此後印度改走親蘇路線. C.中共原本采取一麵倒的親蘇政策,後因蘇聯路線改變,雙方關係因而惡化.1969年先後在黑龍江珍寶島與新疆邊界爆發武裝衝突,到80年代才趨於緩和. D.1971年進入聯合國;1972年對日建交;1979年對美建交,外交上成功壓製中華民國. E.1979年因越南入侵高棉而發起懲越戰爭,兩周後退兵.越南自此與蘇聯更為靠近.
15.開放改革: A.背景:毛澤東死後鄧小平複出.1978年鄧取得黨內最高領導權,主張結束群眾鬥爭改以務實態度建設國家. B.改革底線:鄧在開放改革前為改革提出「四個堅持」的底線,即堅持社會主義、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C.理論基礎:鄧認為中國唯一出路是開放改革搞好經濟,手段則不必堅持.不論姓「社」還是姓「資」,在「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的信念下,中國走向改革之路 D.以達成工業、農業、國防、科技「四個現代化」為最高目標,具體作為有主要有:適度恢複私有製;大量開放海外投資進入中國;設立經濟特區;運用資本主義方式改革國內低落的生產力. E.成果:外資大量湧入中國,經濟成長率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也有相當改善.中國成為最具經濟潛力的地區. F.影響:中國表麵上雖仍掛著社會主義旗幟,實際上已走向市場經濟與私有製的資本主義路線.六四之後中共仍堅持開放改革路線.1997年2月鄧小平去世,江澤民接掌軍政大權,繼續推動鄧的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