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市民貧富懸殊加劇應予關注

(2008-01-16 13:20:37) 下一個
香港 文滿林

香港近年來貧富懸殊問題越趨嚴重。當前政府和有關方麵都熱切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確保社會穩定。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必須有效地、盡快地解決貧窮問題。

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社會起伏及一些動亂不安的起因,都是因為社會利益失去平衡及貧富出現極端懸殊的情況下才爆發的。這一現象,其實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樣。貧者越貧、富者越富隻是其中一個要害,更為重要的是數量的激變和轉化。一旦出現窮人越來越多,以及越來越感到不能應付最低生活水平的時候,社會的各種問題及矛盾就會引發。在上世紀五六七十年代,香港就出現多次這種動亂和衝突。所謂勞資糾紛、工潮等等都是一種借口而已,其實最根本問題就是貧窮問題。

目前的情況依然沒有多大改變和改善。低薪一族的人,月入不足六千元的人不但沒有減少,而且比五、六年前還多,達七、八十萬人。這群低收入的勞工在金融風暴衝擊和沙士及禽流感的影響下,因受經濟不景而就業困難,工薪受損,可是到了近一兩年經濟強勢複蘇,卻絲毫沒有受惠,然生活消費卻有所升漲,生活便更不比以前。這是一個值得關注和非常危險的訊號,的確是貧者越貧,很是影響他們的心境心態,他們不知究竟要窮到幾時,對前景感到灰暗,失去憧憬和鬥誌。以目前的這種低收入和生活消費的對比來說,無疑打足一世工,捱一世都不會有少許錢剩,即使有雞粹積蓄,更加妄想退休後有四十多萬元,有安度晚年的最基本的保障了,恐怕唔欠一身債已經“好彩”。

從目前的跡象來看,這數十萬低收入的家庭或人士,不但沒有得到改善,而且從數字上反而有所增加,甚至涉及他們的下一代,即所稱“隔代貧窮”,惡性循環,令人感到擔憂。

如何改善他們目前所處的困難和處境,很是值得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探討研究。香港近年雖然成立了一個所謂“扶貧委員會”,但其成效則見仁見智。有社會學者及論者認為,要有效改變香港的貧窮現象,使貧富愻殊不致於越加嚴重,在一些環境及條件方麵和政府施政措舉方麵要有所配合,加以調整。

譬如如何保障這數十萬低收入的人士及家庭的工薪有所提升,二是公共屋?的租金問題值得考慮作出寬減;三是政府的一些紓緩政策及措施,包括醫療方麵,教育補助方麵。關於低收入的工薪問題,近期正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切焦點,要求立法保障這等勞工的最低收入。政府也成立一個“推動保障最低工資行動”。是否有效,則有待觀察,一年之後才作檢討。姑勿論如何,都正正反映出改善工薪是低收入勞工人士及貧窮家庭較為有效和可取的首要做法。

另一方麵,據有關的調查所知,在這七八十萬個低收入的人士及其家庭中,有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居住政府之公共屋?。租金方麵所占的比例雖然規定不超過入息的百分之十。但從過去幾年工薪下調近二成,然租金及物價指數則沒有相應減少的情況下,有如滾水淥豬腸“兩頭縮”。若政府在檢討屋?租金的時候加以考慮這些貧窮戶的負擔因素的話,將租金減免一些,對這數十萬低收入貧窮家庭肯定有所幫助和紓緩。目前屋?租金占家庭收入己經超出百分之二十左右。

在教育及醫療方麵,所涉及的問題較複雜。一些低收入家庭麵對子女升讀中四之後所帶來的負擔非常吃力,升讀大學更加困難。政府也應考慮如何對他們作出-些補助措施才是。例如讓他們可以根據收入證明來申領書簿費和減免學費等。

從多個方麵多種層次來幫助低收入貧窮人士,減輕他們的一些生活負擔,改善他們目前所處的生活狀況,使到他們貧困不至一年超過一年,讓他們都能安心生活,有所保障及安全感。這對整個社會,對構建社會和諧及穩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