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軍的鴨綠江之夢 - 朝鮮戰爭全記錄 ( @ 大型圖文 @ )

(2006-11-11 20:49:35) 下一個
美軍的鴨綠江之夢-朝鮮戰爭全記錄

6月25日,朝鮮人民軍越過38線,朝鮮戰爭爆發。

6月28日,人民軍奪占南朝鮮首都漢城。

9月15日,仁川登陸。聯合國軍奪占仁川港和港口附近島嶼。

9月28日,聯合國軍奪回漢城。

美軍奪回漢城,中央廳前升起韓國國旗



9月30日,南朝鮮第3師越過38線向北前進。



10月7日,美軍開始越過三八線,進入北朝鮮。



美軍占領後的開城。



10月12日,美軍艦炮轟北朝鮮北部邊境港口清津港。



10月9日,美軍第1騎兵師開始進攻金川。



10月13日,京畿道坡州,被虐殺的平民。



10月13日,第1騎兵師第8騎兵團沿開城至金川公路向沙裏院--平壤推進。



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威克島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舉行會談,決定執行全麵占領北朝鮮的計劃。



10月15日,美第1軍向沙裏院(平壤南55公裏)發起進攻。 但由於受到頑強的抵抗,直到10月17日才攻取沙裏院,而右翼完全靠徒步追擊的南朝鮮第1師已經到達平壤東側15公裏處。美軍的2個師和南朝鮮軍隊的4個師爭先恐後向平壤進擊。



10月17日,沙裏院,英軍第27旅在追擊北朝鮮軍隊。



10月18日,正在為攻破平壤作最後準備的韓軍。



平壤中心構築著各種工事,但是卻未進行大的抵抗。10月19日,南朝鮮第1師捷足先登突入平壤舊市區,10月20日,南朝鮮第1師和南朝鮮第7師第8團協同進入市中心,10時許完成肅清殘敵的任務。

美機轟炸下的平壤。





10月,平壤,第1騎兵師5團通過燃起大火的村莊,路旁為被擊毀的北朝鮮坦克。



10月19日,平壤,被擊毀的人民軍坦克。



10月,平壤,美第1騎兵師在車站的戰鬥。



10月19日,進入平壌的韓軍乘車到處宣示勝利。



10月19日,美第5騎兵團進入平壤。



由北郊攻入平壤的南朝鮮第7師師長在前往牡丹峰的路上



10月19日,平壤附近錫礦山裏的一地下兵工廠



10月20日,平壤,麥克阿瑟和沃克在平壤機場。



10月20日,為奪取平壤舉行的慶賀會。



不期而遇,誌願軍的第一次戰役

在北朝鮮人民軍已無路可退的情況下,毛澤東應金日成的請求,於10月8日下達為了抗美援朝,關於組建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命令,並任命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委。10月19日夜晚,就在美軍攻占平壤的當天,中國人民誌願軍首批入朝的四個軍及三個炮兵師一個高射炮兵團從安東、長甸河口、輯安等地秘密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境內。

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圖為40軍119師334團。



10月22日,榮州,英軍第27旅研究進攻方案。



10月,英國旅澳大利亞營士兵等待進攻的命令。



10月,路旁的北朝鮮兒童,父母剛剛被轟炸致死。



10月24日,空中突變,出現米格-15(後)戰鬥機。



在幾天前的1950年10月21日上午9時,金日成、彭德懷開始了曆史性的首輪會談。聯合國軍沒有想到,誌願軍馬上就要出場,抗美援朝即將打響



10月25日,南朝鮮第6師第2團第3營以坦克為先導,沿雲山至溫井公路向北進發,行至溫井以西13公裏的兩水洞,與隱蔽集結的誌願軍第40軍不期而遇,誌願軍第40軍118師第354團立即從兩水洞附近的公路兩側發起突襲,在幾分鍾之內,韓軍第3營就傷亡慘重,750人中有350人被擊斃、擊傷或俘虜,喪失了全部裝備。韓軍第2營前往解救,也被擊潰。1950年月10月25日誌願軍的第一聲命令、第一批槍響、第一次衝鋒、第一回勝利,成為中國人民誌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誌願軍第一次戰役經過要圖



1950年10月25日,誌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東南兩水洞圍殲南朝鮮軍第6師一個加強營,並俘美軍顧問一名。從此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南朝鮮第6師第2團一邊收容敗兵一邊通宵構築陣地,然而,誌願軍第40軍已在3時30分開始夜襲,一麵吹著哨子和喇叭,一麵投擲著大量手榴彈包圍了溫井的部隊。天亮後南朝鮮第6師第2團在絕望中瓦解了,人們隨便向山中四處逃散。

10月26日,溫井的戰鬥正在進行的時候,進至古場的南朝鮮第6師第7團,因對後方突然發生的變化不得而知,仍派出偵察隊北進,由美軍顧問弗萊明率領的偵察隊順利到達了楚山,看到北朝鮮兵慌忙地渡過鴨綠江上架設的舟橋進入中國東北,村鎮及其附近高地早已沒有敵人了。

入朝誌願軍向敵後迂回。



10月27日,南朝鮮第6師主力和第1師,為增援遠離主力的7團,向溫並方向移動,與誌願軍在溫並以東、以南地區形成了對峙局麵。由於誌願軍第38軍距離熙川尚有60公裏,彭德懷再次改變攻打熙川的計劃,命令第40軍圍殲溫井地區的南朝鮮軍隊,誘導熙川、雲山、球場的南朝鮮軍隊增援,然後用第39、第38軍打援,同時,抽調第40軍118師撤出已經占領的溫井回頭向北,配合第50軍148師殲滅已經到達中朝邊境楚山的南朝鮮第6師7團。

進至楚山的南朝鮮軍第6師第7團發現誌願軍入朝後隨即南逃,在途中被第40軍118師殲滅大部。據聯合國軍方麵的統計,這次戰鬥,南朝鮮第6師7團損失了所有的重裝備,全團3552名官兵中,隻有875名逃了回來,而其他一些主要軍官、美軍顧問們和士兵則非戰死即被俘。

10月26--27日,雲山,韓國第1師的空中補給。






誌願軍和南朝鮮軍雖已交火幾天,美軍對於中國出兵仍然抱著懷疑和不在乎態度,其第1騎兵師向距鴨綠江邊60公裏的雲山前進增援南朝鮮軍第1師,進至到博川的美第24師繼續向定州推進。

10月26日,博川,後送受傷的澳大利亞傷員



誌願軍第38軍占領熙川後,向球場洞方向突擊



誌願軍戰士用小銅哨聯絡部隊向“聯合國軍”進攻



泰州郡龍山洞,誌願軍打擊南朝鮮第1師



11月,博川,受傷的澳大利亞士兵



11月4日,英國旅後撤到博川,其澳大利亞營進入橋頭陣地



11月5日,博川,澳大利亞營的迫擊炮組



11月5日,博川,撤退的澳大利亞3RAR傷兵



11月6日,太陽升起來,晴朗的一天開始了。聯合國軍的飛機在天空中飛舞,鷹一樣地四處張望的偵察機飛行員報告說:沒有敵人的影子,中國軍隊去向不明。

清川江畔,誌願軍的第二次戰役

幻影一般突然出現的敵人,在粉碎第8集團軍的右翼使之不得不向清川江畔後退的同時,又突然返回,隱藏到北朝鮮軍隊的屏障的後麵去了。美方判斷中國沒有全麵介入的可能性,認為中國是“象征性出兵”,“並不是不可悔的勢力”。

11月5日,被美軍占領的北朝鮮村莊準備選舉地方管理者



為保證交通補給線的暢通,美軍工程兵加緊修複平壤附近的鐵路橋



為保證後方補給交通線的暢通,美軍四處出擊討伐遊擊隊



11月6日,第8集團軍開始向清川江北岸試探性進攻,各師一邊不斷地對正麵進行偵察,一邊慢慢騰騰地迫近了指定的進攻發起線

守備飛虎山誌願軍第38軍112師第335團遲滯敵軍的推進



第8集團軍的右側後瀕於危急,清川江橋頭堡使人感到危如累卵。麥克阿瑟看到第8集團軍的慘狀,判斷要解救第8集團軍之急,自己手中剩下的手段就隻有破壞敵人的動脈--鴨綠江橋了,於是便向遠東空軍下達了轟炸其“南半部分”的命令。對新義州的轟炸是11月8日開始的。79架B-29在4架F-80噴氣機的掩護下,向橋的南半部投下600噸炸彈,向新義州市內投下8.5萬發燃燒彈。

11月15日,被轟炸的鴨綠江大橋



50年11月18日,美軍轟炸新義州鴨綠江大橋,照片右上為中國安東。從照片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當時轟炸嚴格限製在鴨綠江中線以南,靠北朝鮮的一邊



遭受美國空軍轟炸的朝鮮新義州



11月9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做出決定,仍堅持以軍事進攻迅速占領全朝鮮的軍事計劃,同意了麥克阿瑟發動聖誕節攻勢的計劃。

11月21日,進至其預定的發起總攻勢的"攻擊開始線",完成了戰役展開。11月24日,麥克阿瑟向全世界發表《公報》,宣布發動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的"總攻勢"。至11月25日,西線第8集團軍已至誌願軍預定戰場。


聯合國軍於東西兩線再一次展開全麵進攻



11月20日,清川江東北,美第2步兵師



東線美第7師第17團戰鬥群 I 連R排部分士兵;該排於11月19日最先攻入鴨綠江邊的惠山鎮。這是聯合國軍第二次看到鴨綠江對麵的中國



11月21日,東線美第7師17團進入惠山鎮



空中的戰鬥提前打響,圖為50年11月,空中的米格戰機



11月23日,航艦雷伊特灣號的F9F擊落一架米格-15,左側兩個物體可能是彈射中的飛行員及其降落傘。



11月25日黃昏,在清川江以北整個西線的寬大正麵上,自西至東,誌願軍第50軍於博川向英軍第27旅、第66軍於泰州向南朝鮮軍第1師、第39軍於寧邊向美軍第25師、第40軍於球場方向向美軍第2師、第38軍於德川向南朝鮮軍第7師、第42軍於寧遠向南朝鮮軍第6師和第8師,開始了全麵出擊。

第二次戰役作戰要圖



11月25日,誌願軍39軍在價川附近阻擊敵人



11月25日,誌願軍第40軍主力向價川新興洞、蘇民洞地區之美軍第2師發起進攻



11月25日夜,誌願軍第40軍第359團一部強渡清川江,切斷新興洞、球場之間的聯係。圖為該部行進在清川江邊



1950年11月27日,美軍第25師第24團1個黑人連(115人)士兵向誌願軍第39軍繳械投降。



11月27日,誌願軍42軍攻占寧遠後,向順川, 肅川方向實施戰役迂回



11月,戰鬥中的南朝鮮軍



11月27日,Haejung附近,美第3步兵師65團用輕機槍向誌願軍占據的高地射擊



11月27日,第38軍113師輕裝前進,搶先占領了平壤至價川公路的交叉點三所裏,切斷了美第9軍由軍隅裏經三所裏向順川的退路,震動了第8集團軍整個戰線。

11月28日,誌願軍的攻擊更加猛烈。在整個西部戰線戰鬥已經進入白熱化的時候,感到戰局發生逆轉的麥克阿瑟下達了向清川江後退的命令。美軍第1軍撤至安州地區,準備經肅川向平壤方向撤退;第9軍撤退至軍隅裏、價川地區,企圖經龍源裏、三所裏向順川突圍。

11月28日,誌願軍第38軍在價川以東嘎日嶺擊破土耳其旅。圖為誌願軍將俘虜押下戰場



11月29日晨,誌願軍以正麵突擊和側後迂回相結合,將美第2師、第25師、騎兵第l師、土耳其旅等部合圍於價川、軍隅裏狹小地區內。第8集團軍部署全被打亂,紛紛後撤。美第9軍為打開向南撤退的道路,在大量飛機、坦克、大炮掩護和援軍接應下,拚命突圍,誌願軍第l13師在不斷遭到狂轟濫炸和南北夾擊的情況下,頑強阻擊,堅守陣地,使第8集團軍向南突圍與向北增援的部隊相隔 l千米而始終不能相通。12月1日,美第9軍在遭到重大傷亡後改向安州突圍,誌願軍展開追擊。

誌願軍某部指戰員在軍隅裏陣地上指揮戰鬥







11月30日,誌願軍第40軍攻占軍隅裏



軍隅裏,擔任後衛的美2師第2工兵戰鬥隊



誌願軍第38軍一部在龍源裏追殲美軍



誌願軍某部沿青川江追擊敵人



12月2日,誌願軍總部命令西線各軍停止攻勢,主力集結於安州、價川、鳳鳴裏、新倉裏、北倉裏地區休整補充,各軍以一部向南尾追敵人,緊跟撤退的美軍。

按照美軍當初的計劃要加強肅川-順川-成川-陽德一線,即平壤防線,12月3日,平壤防線核心的成川丟失,中國的大軍從這個突破口蜂擁而來。麥克阿瑟下令向三八線總退卻。這樣,麥克阿瑟期待聖誕節結束戰爭的願望,被中國的大軍無情地粉碎了。

12月1日,美軍第九軍丟棄重裝備沿安州公路敗退。圖為被擊斃的美國兵橫屍路旁。



誌願軍部隊對南逃三八線的聯合國軍實施追擊



來自聯合國的一個插曲

11月28日,中國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權(圖中發言席左一)在聯合國安理會上發言,控訴美國侵略中國領土台灣的罪行



11月30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舉手否決了要求中國撤軍並保證中國的利益受到保護的決議



無可奈何,美軍敗回38線

12月3日,麵對中國軍隊的攻勢,麥克阿瑟被迫下令向三八線總退卻

平壤的百姓觀望著撤退的美軍裝甲部隊



12月5日,第8集團軍徹底地破壞了平壤的主要設施,放棄了象征北朝鮮的平壤。居民大規模地移動也是意想不到的。後送的列車滿載著人員和物資,載重卡車、牛車、小船、自行車等裝載著可能裝載的家產,背著比自己身體還大的行李的難民群,背井離鄉離開了久住的家園。

12月3日,平壤,南行避難行列中一少女。



12月,平壤百姓爬過已炸毀的大同江橋蜂擁南逃



12月,從平壤後撤的騎兵第l師的美國兵



12月4日,通過平壤大同江撤退的南朝鮮軍



12月6日,誌願軍攻入平壤,在市內斯大林大街追擊前進



12月6日,黃海道沙裏院,登上南行避難列車的難民



12月10日,燃燒的北朝鮮農村



12月11日,疲憊的南行避難難民



北朝鮮難民來到38線交界處



第8集團軍在破壞大同橋、撤收舟橋之後,認為大體上已成功地與中國軍隊脫離接觸,便決定在減惡山脈一線整頓態勢。但此時誌願軍的先頭部隊已經迫近伊川、平康,在總體上形成了把第8集團軍包圍在平壤南側的態勢。誌願軍的這種追擊速度,算作當時中國軍隊的7個不可思議之一 [ 原注:所謂7個不可思議是:(1)中國介入的目的、時機和規模;(2)偵察能力;(3)偽裝、土工作業能力;(4)裝備和後勤;(5)夜間戰鬥的卓越本領;(6)無視人命的人海戰術;(7)機動、追擊速度。 ]

麵臨這樣的危機,第8集團軍謀求安全的方法隻能是迅速地向三八線以南退卻和以空軍遲滯敵人的前進速度。美第5航空隊統一指揮南非、新西蘭、澳大利亞、南朝鮮空軍全體出動,對所有渡河點、大小村落都加以無情的攻擊,對一度發現的縱隊反複地進行了連續的攻擊。不知是由於它的效果好,還是中國軍隊已無後勁,第8集團軍終於擺脫了危機,到12月15日退到三八線南側調整了態勢。12月23日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在途中因車禍身亡。

12月8日,京畿道,撤退到38線的軍車



12月12日,美軍在撤退的路上安裝爆破裝置



12月12日,漢江浮橋,後撤的車隊



12月12日,仁川港,卸下撤退的物資



12月17日,被爆破的補給品貨物列車



12月23日,西線誌願軍進至金川、九化裏、朔寧、漣川、鐵原、華川地區集結,將戰線推進至三八線附近,基本恢複戰前態勢。

至12月24日,東線元山地區的美第3師的一部和南朝鮮陸戰隊完成了海上撤退,在興南地區從死地逃脫的第1陸戰師也已乘船完畢,整個38線以北地區已經找不到任何一個美軍士兵了。

誌願軍某部踏水越過大同江向南推進



美國輿論稱美軍這次向三八線以南的大潰退,是美國陸軍史上一次“最大的失敗”。《時代周刊》指出:“140000南撤的美軍,是美國軍隊的精華---他們是我們陸軍中最有戰鬥力的部隊。”“這次失敗---是美國有史以來所遭受的最嚴重的失敗……在朝鮮的這次失敗是不能補救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稱此為“美國曆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

戰火終於又一次平息在了38線上,但這隻是短暫的寧靜,38線的戰雲並未消散,還會再一次爆發。

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在東海岸勝利會師



彭老總曾自豪的說過:“美國騎1師從未吃過敗仗,如今敗在我們39軍的手下了!”,對這支在雲山之戰中被誌願軍痛殲的美軍王牌大家應該不會陌生。騎1師 (1st Cav Div) 成立於1855年,過去是騎兵,後來改成陸軍 ,但一直保留騎兵番號,士兵的臂章上也還留著一個馬頭符號,可沒有一匹馬,是徹頭徹尾的機械化部隊,建師近百年從未打過敗仗,是美國出了名的王牌軍,被喻為”常勝師“”先驅師“。朝鮮戰爭爆發後,騎一師是第一批投入戰鬥的美軍部隊,從洛東江反攻到突破38線,進攻平壤,一直擔任主攻任務,真是所向披靡,好不威風。但在雲山卻栽在了更為英勇的誌願軍三十九軍的手裏,被斃傷俘一千八百人,被擊落飛機三架,被繳獲飛機四架,坦克被擊毀繳獲二十八輛,汽車一百七十輛,火炮一百一十九門。這次戰鬥是美國騎一師在其輝煌的軍史上第一次慘敗,其八團(3800餘人,下設一個122MM榴彈重炮營,一個M46重型坦克一個營等重裝備組成)第三營被全殲。1950年11月6日,美國陸軍被迫撤銷了這個營的番號(被撤銷番號是任何國家、任何部隊最害怕的恥辱)。隨後,騎一師撤至漢城以東廣壯裏、金穀裏一帶布防,11月20日中午,新編騎一師主力和南韓首都師抵達平山以北地區,21日中午,新編騎一師主力在沙裏院地區遇到了誌願軍主力部隊,雙方激烈交火,傷亡慘重。在以後的戰鬥中,騎一師還受到過多次的沉重打擊,特別是在範佛裏特的“秋季攻勢”中,騎一師在西線擔負自鐵原、漣川以西地區北犯的主攻任務,經過了兩個星期的激烈作戰,共被殺傷萬人以上。在戰鬥過程中,該師因傷亡慘重曾補充兵員三次。騎一師被俘的官兵垂頭喪氣地說:“這是騎一師曆史上最黯淡的日子!”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