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世紀,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似驚濤拍岸,銳不可擋,催人奮進。趙煦以一名共和國軍人所肩負的神聖使命,以一名國防科技專家所擔承的研究職責,把科研重心標定在我軍跨越式發展的坐標上,把攻關方向定位在提高空軍打贏高技術戰爭的綜合能力上,把理論研究結合在推進武器裝備研究的前沿領域,並為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他的研究成果不但豐富了中國空軍的作戰理論,也豐富了空軍的作戰樣式,為加速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步伐留下了一串串響亮的足音。
國產長空一號無人機 "先謀於局,後謀於略,略從局出。"趙煦非常推崇這句古訓。他是人民軍隊一個極其特殊的將軍,為了科研工作,他二十餘年在一個團級單位擔任副團職總工程師,卻保持著明淨通澈的達觀,他將滿腔赤誠化作騰飛的動力。他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不計得失,不求名利,以事業至上的科研品質,帶領著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發展著中國的無人機事業,並默默地向科技巔峰攀登。
40餘載的拓荒之旅,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學子早已雙鬢斑白。他研究試飛成功的"長空一號"、"高空高速"、"超聲速"等無人駕駛飛機係係,使中國躍入了世界無人機強國的行列。
記者:40多年在戈壁荒漠癡心不改地從事無人機的研發工作,支撐您事業的基礎是什麽?
長空一號無人機已被我軍廣泛使用 趙煦:支撐基礎就是我不認輸。要幹什麽就幹下去,幹到底,最好的東西往往在最危險的地方。毛主席說,"無限風光在險峰"。正是這個道理。我說中國人並不比外國人差,並不比他們笨,我們也很聰明。但是怎麽發揮這個聰明才智,就是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為中華民族強盛爭一口氣,也許這正是湖南人的"騾子脾氣"吧!
記者:你是20世紀60年代北航的高材生,畢業時原本可以留在城市科研院所工作,為什麽主動申請到戈壁荒漠中的國家航空武器科研試驗靶場開拓自己的人生之旅。
趙煦:小時候,倭國人的飛機成天在我們的頭頂上轟鳴,經常有村莊被炸毀,鄉親被炸死。記得有一次我父親還險些死在倭國鬼子手裏。小時候的影響在我的腦海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母親教育我隻有國家強盛,別人才不會欺辱我們。那時,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發奮學習,因此,我小學到中學,直至大學的成績一直很好。
中國長空一號無人機地麵展示 1959年考入北京航空學院導彈飛行力學與控製專業。那時候,生活很困難,為了掙夠自己的學費、生活費,業餘時間,就去給學校鍋爐房卸煤,去掏公共廁所,上街去幫別人推車,反正什麽能掙到錢就幹什麽。最累的就是有時還要去采石場拉石頭。現在不敢想象,沒鞋穿,光著腳在石頭上走來走去的。我上了五年大學,就穿了一雙母親做的手工布鞋,畢業時還是嶄新的。
1964年畢業時,上級給我們學校分了4個來基地的名額。由於我學的專業是地地導彈,所以我就報名了。其他同學不願意來,聽說基地在西北大戈壁,條件非常艱苦,但後來還是都來了。我哥哥問我為什麽要去那麽艱苦的地方,我就說:"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後來,村裏人都以為我犯錯誤了,怎麽被"發配"到那遙遠的地方了,我哥哥也就給別人說:"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記者:聽你的同事們講,你的無人機事業是從鍋爐房起步的,還說你是從鍋爐房走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和"無人機專家"。
正在進行地麵檢測的長空一號無人機 趙煦:(笑)這都是大家開玩笑說的。我們剛到部隊的時候,每個學生都要下放到基層接受再鍛煉,我被分到了維護連,具體工作就是燒鍋爐。那時候全是人工操作,每晚要燒掉兩三噸煤。我幹啥工作都踏踏實實,我覺得凡事隻要細心,就沒有幹不成的。那時,我們維護連的連長對我的評價是:"這個學生兵燒得還不錯!"
部隊燒鍋爐時比起以前吃過的苦根本算不了啥,不過,那時候終於能吃飽肚子了,要知道,從生下來到大學畢業前的二十多年從來沒有吃飽過,一直處於饑餓狀態。我就覺得部隊很好,部隊能管飽飯,不好好幹就對不起黨。自己雖然在燒鍋爐,但總愛琢磨一些事。後來,由於我的出色表現,以及紮實的理論基礎,"長空一號"研製伊始,我作為最年輕的技術骨幹被吸納到攻關小組,負責總體設計工作。剛開始,一些老同誌不服氣,覺得讓一個毛頭小夥指手劃腳指揮很不習慣,但後來,他們看到了我的長處,覺得我有這個能力,也就習慣了。
記者:能介紹一下"長空一號’的詳細情況嗎?
趙煦:60年代由於中蘇關係緊張,蘇聯對我們的援助取消、專家撤離,空軍試驗用的拉-17無人靶機嚴重缺失,國家下決心搞自己的無人靶機,從而促生了"長空一號"。這個項目從1965年立項,到研製成功僅僅用了不到兩年時間,1966年12月6日,"長空一號"首飛成功。
中國無人機專家趙煦將軍
"長空一號"是大型噴氣式無線電遙控高亞聲速飛機,可提供地空導彈、空空導彈打靶或防空部隊訓練。它采用典型高亞聲速布局,機身細長流線,機翼平直,展弦比大。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裝在垂直尾翼中部。機身前、後段為鋁合金半硬殼式結構。發動機及其進氣道裝在機身下部的吊艙內。翼尖短艙、尾翼翼尖、進氣道唇口,機頭與機尾罩均用玻璃鋼製造。中單翼結構的矩形機翼采用不對稱翼剖麵。機翼翼尖處吊有兩個翼尖短艙。水平尾翼安裝在垂直尾翼中部,平尾和垂尾均采用對稱翼剖麵的矩形翼麵。
"長空一號"的起飛非常有特色,采用一架可回收的發射車進行助推起飛。其實,當初這個起飛是困擾我們的最大難題,一次,無意中在一張澳大利亞"金迪維克"小車圖片的啟示下,我似乎找到了地麵起飛車的靈感。後來,在設計過程中,我們將飛機固定在發射車的三條短滑軌上,發動機艙底部有一推力銷,用於固定。起飛時飛機發動機起動,帶動發射車開始滑跑。當滑跑速度達到275千米/時,飛機已經得到足夠的升力可以升空。這時推力銷在發射車上的冷氣作為動力,飛機脫離發射車,開始爬升。發射車因無動力而減速,隨後地麵人員發出無線電指令,拋出製動傘,並控製刹車使發射車停住。這種發射車可重複使用。發射車內裝有航向自動糾偏係統,確保在1000米滑跑距離內航向偏離維持在30米內。發射車助推起飛改變了前蘇聯用有人機在高空投放靶機的曆史。
"長空一號"由機上程序機構控製,可按預定設計的航線飛行。也可由地麵站的地麵領航員經無線電指令遙控飛行。自主飛行時,依靠自動駕駛儀穩定和控製飛機。自動駕駛儀有俯仰、滾轉、航向和高度四個通道,分別控製飛機的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偏角和發動機工作狀態。每個通道互相獨立、互相交聯。自動駕駛儀的部件包括陀螺平台和航向陀螺、速率陀螺儀組、程序機構、高度信號器,放大器,變流機及電動舵機等。
利用退役殲6戰機改裝的無人攻擊機 遙控飛行時,機上由天線、高頻組合。接收機和發射機組成的應答器負責接受地麵信號,然後識別指令,引導靶機。機上另裝有遙控指令接收機,通過接收機-譯碼器單元,可以傳輸24個遙控指令到自動駕駛儀或其它需要操縱的裝置。地麵人員還可通過無線電遙測設備來監控自動控製係統及其他設備的工作。遙測係統有52個通道,能連續向地麵提供飛行速度、高度、迎角。發動機溫度及轉速等信息。
"長空一號"作為靶機使用時,能往返進入射擊區域2-3次,以便進行多次訓練。因"長空一號"本身體積很小,為在視覺模擬體積較大的敵機,機上一般裝有曳光管或拉煙管。機上還裝有紅外增強翼尖吊艙,被動式雷達回波角反射器,機尾帶4枚"海鷹"1號紅外曳光彈,增強紅外和雷達特征。靶機如未被擊落,可遙控其著陸回收。
"長空一號"作為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種多用途噴氣式無人機,開創了一個先例,奠定我國無人機發展的堅實基礎。
記者:包括"長空一號"在內。趙總可謂碩果累累。重要的成果都有哪些。
趙煦:除我剛剛介紹的"長空一號",也就是後來所說的"爭氣機"的研製工作外。後來,我相繼完成了三代大型無人機的研發。70年代末開始研製靶五乙靶機。為了促進國家武器裝備發展,解決靶機奇缺、時間緊迫、空中目標真實性的問題,將退役的米格-15比斯飛機改研為實體型靶機。在研製中,我推算出了退役的米格一15比斯飛機低空及中高空使用不經人工試飛的可能性,改變了前蘇聯用人工試飛的做法;采用了"機輪點刹糾偏與氣動糾偏效果相似"的方法保證了滑跑精度;采用程序控製辦法,完成靶機自動滑跑、拉起離陸。收起落架。爬升功能控製;采用無線電指令遙控靶機平飛,盤旋。上升、下滑等控製,同時可以完成硬著陸回收。1984年6月首飛一次成功,經檢驗,性能優越,總體技術僅次於美國和前蘇聯同期的靶機。90年代研製超聲速靶機。隨著空軍武器裝備的發展,"長空"和"靶五"等亞聲速靶機已經不能滿足第三代空空導彈的靶試要求。利用某型飛機改研超聲速無人機於1990年10月被正式批準立項。經過近5年的刻苦攻關,先後進行了幾十項大型試驗論證,研究解決了"不可變參的模擬式自動飛行控製係統對大空域大速度域的全權限控製"等十大技術難題,實現了"自動控製的選型"等三大理論突破,1998年完成設計定型,各項指標達到了設計要求。該成果2000年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第一架超音速無人機在試驗中 在不斷向更高科學技術邁進的過程中,我成功實現了三大跨越。靶五乙靶機的研製成功,開創了我國用有人飛機研製無人飛機的先河,為退役飛機找到了一條理想的升華價值的"再生"之路,不僅滿足了導彈試驗的需要,而且拓展到了其他用途。超聲速無人機的研製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
使我國躍居繼美國、前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超聲速無人機的國家,使我國的無人機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標誌著我國實體型無人機形成了係列生產能力。
記者:你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獨特的中國無人飛機發展之路。
趙煦:是的。在努力追蹤世界高新技術發展前沿,瞄準世界航空武器裝備的先進水平,立足國情、軍情及現有裝備和技術,在有人機的基礎上研製無人機,我們可以用盡可能少的經費在盡可能短的研製周期內研製出高水平的武器裝備,並最終形成了自主創造新技術與積極融合新技術相結合,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無人機知識體係;形成了理論與實踐相互驗證、分課題研製並行展開、設計與生產相互補充、仿真與試驗試飛相互結合的科研之路;形成了黨委集體領導之下總師負責體製、組織計劃體製和引進競爭機製、軍民結合的研製生產體製;形成了集加工生產、機務維護、應用訓練為一體的保障體係。
記者:你研究成果的重大意義在什麽地方。
趙煦:根據國情,我們必須走利用有人機來改裝無人機的做法,實現變廢為寶,可以為空軍退役飛機找到理想的出路。這些年,我們研究的幾個無人機型累計為國家創造價值上百億元。
中國長航時高空無人機想像圖 記者:你經曆的科研試驗數不勝數,但據統計發現。你還沒有過失敗的記錄。保持這樣一個高成功率靠的是什麽?
趙煦:我們的試驗成功率基本上都是100%。就是在最近最新的某型無人機的科研試飛中,我們飛了67個架次,沒出現過任何閃失。取得這些靠什麽?靠的就是汗水和智慧,通常的說法是成功靠的是90%的汗水加10%的智慧,而我們靠的是99%的汗水和1%的智慧。隻有汗水,沒有智慧不行,我們在研製無人機的過程中,加班加點是正常的事,不加班加點反而覺得不自在。
記者:無人機的研製涉及諸多工程技術領域,你在這方麵是如何解決對跨專業、跨領域理論知識的消化的。
長空一號是我國第一種噴氣式無人機,至今還在廣泛應用 趙煦:前年,一個上海的年輕人他對中國的工程技術很關心,想編一個冊子,要所有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寫點東西。我當時就說了一句話:"學習知識,了解工程技術問題,首要的是從基本原理出發,去研究它,去解決它,在研究解決的過程中,始終灌輸一種創新精神。創新思路,而不是著力幹搞懂一些技術名詞。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神奇效果。"我說這話是有根據的,記得我們搞某型無人轟炸機時,涉及到轟炸專業,但對轟炸這方麵的理論一無所知,請來了轟炸專家,他們還對技術進行封鎖。沒辦法,我們隻好自己搞,最後一切都研究透了,就是有些理論不大懂,有些專業名詞叫不上,但我們知道怎麽做。我的原則就是先去研究它,等研究通了再去往明白弄。最後,我們成功了,那些技術專家很不理解,但在聽我們的匯報時,雖然有些名詞說不上來,但怎麽解決的又講得很對。他們感到不可思議,"我是邊學邊幹邊想,其他人是邊幹邊學邊想。"
記者:你曾提出過轉業:
趙煦:1987年我提出了轉業。當時,主要是沒工作幹,我所在的單位是有名的"沒事幹"。任務沒有了,接不到新的研究課題,科研工作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看到這種情況,我就給領導打了轉業報告。當時政委就給我做思想工作,要求我留下來。不過,當時我提出唯一的條件就是,現在高空高速無人機已經完成了,下一步我要研究新型無人機,他們很爽快地答應了,所以我就留了下來。
記者:你曾經與首都幾所大學的學生座談過,你覺得現在的大學生奉獻精神體現得怎麽樣。
趙煦:現在的大學生很實在。
當時,他們參觀了我們這個地方,覺得心靈上受到了強烈震撼,但認為在這裏長期工作很不可思議,有奉獻意識但不強烈。的確,時代不同了,你還以以前的視角看待現在的大學生顯然不合適,這就需要軍隊在改善環境,改變待遇上多做文章。高校也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安排大學生投身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隻有兩方麵都去努力了,這樣才會有更多高校優秀青年自願獻身國防科研事業。
長空一號噴氣式無人機起飛 記者:聽說在某型無人機的研製過程中,空中、地麵兩個係統是由你們和地方一個部門分別做的,後來,他們提議將兩個係統整合到一起。有的同誌怕這樣影響成果的報獎,當時。你還在這方麵積極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趙煦:我說這不要緊啊!沒關係,我們是求效果,而不是求利益,大家都是為軍隊和國家做事嘛。
記者:無人作戰飛機是當前世界上飛機研製中的熱點,毫無疑問。對無人作戰飛機的關注程度和研製速度代表著一個國家高科技發展的水平,也代表著一個國家空軍的實力。
趙煦:無人作戰飛機的優點特別突出,至少可以列出以下幾點:它成本低,因為座艙設備如氧氣、空調、增壓、彈射座椅等都不要,這就省了不少錢;因為沒有駕駛艙,取消了與人有關的生命保障係統,有利於提高飛機的氣動性能和隱身性能;與巡航導彈相比,它可以動態改變作戰計劃;使用維護簡單,因為無人作戰飛機上沒有液壓係統,不用灌液檢查,可自動監測。視情維修。假設兩個無人作戰飛機中隊有百架無人作戰飛機,所需地勤人員不超過48人,而要維護24架F-16,則需要120多人,無人作戰飛機的使用維護費用降低了80%;訓練容易,在模擬器上就可以訓練。
記者:無人機的迅猛發展,是不是預示著它將主導未來戰爭。
趙煦:我個人認為在2050年左右,無人作戰飛機將非常廣泛地應用於各國部隊,並有取代有人駕駛飛機的趨勢。無人攻擊機有以下幾大好處,決定了它將成為未來戰場的主導力量。其中首推不會有人員傷亡;其二是效費比高;其三是一些戰術動作不會因為飛行員承受不了而無法進行;其四是一旦需要在有放射性汙染的上空作戰,它更是減少對人員危害和傷亡的主要武器。
航展上亮相的中國中國某型無人機 記者:那麽無人作戰飛機是怎樣使用的呢?
趙煦:從目前投入實戰的情況看,主要是兩種使用方式,一是與有人機配合使用,有人機從預警機和衛星上獲取信息,然後給無人作戰飛機分配任務,指揮無人作戰飛機進行攻擊;二是進行機群作戰,大量的無人作戰飛機一起出動,進行飽和攻擊。無人作戰飛機的組成主要包括飛機平台、任務控製係統和地麵保障係統。其中任務控製分係統要實現1個控製站控製多架無人作戰飛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人作戰飛機的完善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記者:我國作為無人機研製的"後起之秀",在研製方麵需要做出努力。
趙煦:在無人機的研製方麵,確實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首先,對於一項高新技術,一定要盡可能地探究它的極限作用,不要輕言放棄或者忽視。另外,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是科學發展的正確路子,但人棄我取有時也能創造奇跡。俄羅斯雖然在無人機方麵落後於美英,但在地效飛行器方麵的成就恰恰相反。因為它在別人放棄的時候加大了研製力度,在這一領域遠遠甩掉了美英等國,形成了獨步天下的局麵。而這種飛行器將是21世紀最具前景的飛行器之一。從俄羅斯的一取一棄來看,我們對高新技術應該有探究精神,這樣才能出其不意。
記者:你的辦公室裏掛了中國地圖、福建地圖和湖南地圖。這有什麽寓意嗎?
中國ASM104-105無人偵察機 趙煦:(笑)保衛祖國的和平與穩定是軍人的天職,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所有軍人的夙願。隻要"台獨"勢力一天不放棄把台灣從祖國懷抱分裂出去的癡心妄想,作為一名軍人完成統一祖國重任的神聖使命就不會動搖。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要戰勝敵人就得研究敵人嗎。至子掛著家鄉的地圖,因為我是湖南人嘛,我時刻關注著家鄉的發展與變化。去年夏天,在某型無人機試驗非常困難的一段時間,在單位我每晚都失眠,沒想到一回到老家,頭往枕頭上一放就睡著了,還是家鄉好。
記者:你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又是什麽:
趙煦:繼續拓展自己的研究路子。
記者:希望趙總的事業給自己創造奇跡、給軍隊創造奇跡、給國家的國防科研事業創造奇跡。
趙煦:(微笑)謝謝!我們將紮紮實實地開展這項研究工作,聚集全體科技幹部的聰明才智,以時不我待的拚搏精神,隻爭朝夕的工作勁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力求取得最佳研製效果,為空軍的武器裝備發展再立新功,為軍隊的跨越式發展助推。
我國自行研製改裝的超音速無人機
國產長虹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