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豫東戰役總回顧

(2010-02-28 12:59:43) 下一個
豫東戰役總回顧


一、密謀殲滅整五軍

/來自中華網社區 club.china.com/

公元1948年5月,朱德總司令來到河南省濮陽華野司令部,研究今後的戰略行動,與華野司令員陳毅和副司令員粟裕取得了共識,殲滅國軍的整五軍為今後的首要任務。


整編第五軍曆來為華野外線兵團的死對頭,華野外線兵團發動的任何一次戰役,五軍都是充當主力,並迅速趕來參戰。五軍不僅兵員眾多,裝備精良,比其他國軍的裝備無論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要強一、二個檔次,其戰鬥力強悍,不亞於當年的整七十四師,且其規模比整七十四師大得多。華野與其交手多次,都奈何他不得。所以,如沒有把五軍幹掉,則華野外線兵團今後要發動任何一場戰役,都很難成功。


朱德總司令把任務布置完後,跟著進行了全軍大動員,華野外線兵團駐地頓時一片“消滅整五軍,活捉邱清泉”的口號,響徹雲霄。朱德準備回河北西柏坡,臨走前還明確指示陳毅同誌不參加這場戰役了,按原定的安排到中原軍區、中原野戰軍任第一副司令兼第一副政委,並兼中原局第二書記。


粟裕正式代理陳毅同誌在華東的一切職務。然此時,粟裕同誌頓時感到肩上的擔子十分的重,雖然一直以來華野的戰役指揮工作主要由自己擔綱,但象軍隊動員、宣傳、人事、敵工、後勤、通迅等等,還有與地方上的合作,陳毅同誌都一力承任。所以,自己才能專心地進行戰役計劃的籌劃和作戰指揮,現在開始統統都由自己一手包攬。四月份在河北城南莊時,粟裕同誌向毛澤東主席提出華野離不開陳毅,但毛澤東還是讓陳毅去中野。想來,中原軍區剛剛創建,確實有加強領導的需要。


最讓粟裕同誌擔憂的是,此前一月份中央軍委曾令其親率一、四、六縱和特縱組成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注:這個任務後來被取消),繞道豫西、鄂西地區在宜昌與沙市一帶秘密南渡長江,在湖北、湖南、江西、皖南、蘇南、浙江省等省,進行大迂回、大襲擾,直逼國民黨統治中心區南京和上海,迫使國軍把中原的20—30個旅南下回援,達到減輕中原的壓力,讓劉鄧中原大軍可以順利出擊,開拓中原。當時粟裕為籌備此次南下大迂回——估計行程有幾千裏,而率第一兵團在河南省濮陽地區進行休整,並等待時機。其間,因擔心重裝備走山路不方便,影響這次長征,於是讓特縱把炮兵部隊的一半的建製的炮兵,以及工兵團等取道魯西到魯中改歸山東兵團的配屬。現在,特縱規模已大不如前了,成了半吊子。將來打邱兵團這種精銳部隊,以及攻堅,炮火不足將妨礙華野外線兵團取得勝利。


粟裕又想起去年十二月份殲滅國民黨軍隊第五兵團的情形,雖然第一階段殲滅了兵團部和整三師,但第二階段乘勝圍攻在確山進行堅守的整二十師,就因炮火不足,時間緊迫未能及時攻下。而此時從大別山回援的國軍三個整編師又趕來了,不得不放棄快到手的獵物。


想到此,粟裕便與特縱司令員陳銳霆進行研究,現正在山東省腹地,配屬於山東兵團的炮兵第三團可不可以調回來。陳說,現在山東兵團正準備津浦鐵路中段進行大反攻,準備對新泰、泰安和兗州進行攻堅作戰,那裏也很需要炮兵,炮火若不足,攻城就難下;況千裏迢迢的調回來,路上起碼要十天,既耽誤山東省的大反攻,又影響士氣。粟裕認為很有道理,調炮兵回來一事,隻好作罷。


經過一番運籌後,粟裕決定把與劉鄧大軍聯合作戰,剛剛打完宛西戰役的陳唐兵團(即華野第三兵團)調回來歸建。令第三兵團向北行進,吸引駐在魯西南的邱兵團南下,以便於我第一兵團南渡黃河。渡河後,我一兵團與陳唐兵團進行南北對進,合圍邱清泉兵團於豫東至魯西南地區並將其殲滅。同時,令蘇北兵團對隴海路東段進行破襲和反攻;讓山東兵團進攻津浦路中段地區,配合在魯西南的華野外線兵團尋殲整五軍;請中野劉鄧大軍在豫中阻擊胡璉、張軫等主力兵團北上。


當粟裕向中央軍委匯報作戰計劃時,得到中央軍委的支持,中央除了讓第三兵團歸華野建製,且令山東兵團歸華野司令部指揮,山東兵團的主要任務是攻打津浦路中段沿線各個城市據點。


山東兵團自1947年9月一直以來都由中央軍委直接指揮,當時並沒有中止華野司令部與山東兵團的隸屬關係。華野司令部一直與其保持聯係,並由其為外線兵團提供後勤補給,提供兵員補充,前一段時間粟裕亦把特縱的一半炮兵給了山東兵團,方便解放濰縣等堅強守備的國軍據點,並進行反攻膠東和魯中行動。現在,山東兵團正式由華野代司令員粟裕指揮,在編製上山東兵團隻有許世友司令員一位,沒有副司令員,這有必要增加一名副司令員,既可增強山東的軍事指揮工作,亦可加強內、外線兵團的聯係。


派誰呢?葉飛是一兵團副司令員,他是萊蕪戰役首功的一縱司令員,粟裕現是全華野的最高負責人,那一兵團實際上就由葉飛代正職,他走不得。王必成的六縱是孟良崮戰役的首功,還有四縱的陶勇都有入選的資格,奈何他們以前一直是新四軍的部隊,與山東兵團主要是八路軍的出身不是同一塊。啊!這山頭啊,說有啊,人人都不承認;說沒有,哪恐怕一輩子都跳不出去啊!


接下來,又把視線移到三兵團的幾位縱隊司令員身上,何以祥、王建安、宋士輪的印象躍上了腦海。漸漸地,粟裕心中有數了,等到方便的時候就讓前委會開會決定。


陳士榘率領的三、八縱隊共兩個縱隊由河南省南部向東北前進。途經許昌市,八縱司令員王建安以一個縱隊的兵力進攻許昌市,隻一天功夫,全殲守敵國軍獨立二十一旅。陳唐兵團繼續前進。


果然,駐魯西南的邱兵團聞訊後,即率所部南下阻擊。魯西南地區就剩下劉汝明的四綏靖區部隊獨自駐守。


六月一日,粟裕率華野第一兵團南渡黃河,進入魯西南的荷澤地區,劉汝明急令各部隊向中心據點收縮,同時急報國防部。蔣介石即令邱兵團率部回援,同時令在山東、徐州等地的國軍急調魯西南,與共軍決一死戰。


華野一兵團試圖包圍在菏澤的劉汝明部隊之一部,奈何國軍紛至,邱兵團亦回到了,國軍在一線的已達到十個整編師(軍)而解放軍隻有四個縱隊,還有半個特縱,再加上剛從渤海區調來的兩廣縱隊(隻有幾千人),總體實力隻有國軍的一半,要想圍攻任何一支國軍,談何容易!


於是,粟裕電令山東兵團,令其派一個縱隊進入魯西南,會同外線兵團共同作戰。而許、譚的電複是,現正在津浦中段和兗州外圍作戰,,各個縱隊任務都緊張,一時難以抽調。


粟裕心想——都什麽時候了,這位大和尚還不知道輕重緩急,打第五軍是中央軍委下的命令,耽誤了你可擔不起,你拿下兗州可以稍晚一步嘛!


在魯西南地區,雖然國軍處於兵力上的優勢,粟裕仍試圖圍殲邱兵團屬下的整七十五師。整七十五師一見共軍迫近,旋即向整五師靠攏,分割圍殲七十五師難以實現。


二、開封戰役


粟裕又電三兵團之陳士榘,擬讓其率三兵團佯攻開封,吸引援軍,求得在運動中殲援軍一部,並征求陳士榘的意見。陳士榘複電,同意此設想,同時表示在魯西南狹窄地域作戰難以進行運動殲敵,可另選取其他地區殲敵。並表示,勿以固定目標為作戰對象。


這些觀點正是粟裕所考慮的,當得到陳士榘同誌的支持後,作為其幾套腹稿中的第三套,“明打五軍,暗取開封,再殲援敵”的方案浮出水麵。當時三兵團已到了通許、睢縣等地,與開封隻有一天的行程。


當即,粟裕下令陳唐兵團揮師進攻開封,強攻這座有三萬多國軍守衛的河南省會城市。這一天是6月15日。同時令山東兵團包圍兗州,吸引在徐州的國軍主力北上增援,免使其加入中原戰場。


中央軍委接到粟裕的作戰方案的報告後,跟著發了一個電報給山東兵團的許譚——令其攻擊兗州,吸引國軍八十三師和二十五師北上,是減輕粟、張壓力的最好的辦法。(注:張是指張震。這裏泛指華野外線兵團)


陳士榘、唐亮率領三、八縱隊及炮兵團六月十七日圍攻開封,在強大的火力支援下,迅速攻下城關。國軍整六十六師一部立即反攻,並包圍了先突入城的解放軍。在華野後續部隊的增援下,先頭部隊英勇地把國軍壓下去,鞏固了四個城關,繼而向城內突進。隻花了三天功夫,開封城已基本上被拿下,隻剩下有堅固工事的華北運動場和龍亭兩個據點。


另一邊廂,國軍統帥部嚴令邱清泉率五軍和劉汝明部隊聯合救援開封。華野外線兵團多個縱隊在阻擊邱兵團和劉汝明部隊向開封前進,援兵一天前進不了幾公裏。另外,蔣介石亦令孫元良的整四十七軍從鄭州出發向開封增援;又令處於豫南的胡璉兵團迅速北進,解開封之圍。在魯西南地區,粟裕親率一兵團及兩廣縱隊、特縱,一邊抗擊著邱兵團、劉汝明部隊(第四綏靖區,相當於兵團),一邊向西運動,朝開封靠攏;中野第十一縱隊在魯西南地區的邱兵團之側後進擊,牽製邱清泉的西進。


在南線的胡璉兵團向北進發,動作十分迅猛,中野在劉鄧首長的指揮下尚未來得及攔阻,胡璉兵團已超越了,兵團部駐在上蔡,主力部隊率先向北挺進。歸中野指揮的華野十縱,在宋士輪的指揮下,勇猛地進攻上蔡城。果然,胡璉兵團主力部隊趕緊回援上蔡城,終於有效地遲滯胡兵團之救援開封的行動。胡璉兵團與十縱在上蔡地區展開激烈戰鬥,胡部傷亡達5000人之多。胡璉見中野部隊亦趕來增援,遂決定向南撤退。



陳士榘重新調整了部署,加大了炮火準備,並派突擊隊從地道中潛入龍亭據點。在不到兩天時間內,龍亭和華北體育場終於被攻克,至6月22日晨,開封被我軍完全占領,全國為之震驚!於是,蔣介石即時令第六綏靖區副司令官區壽年,在民權組建第七兵團部,從魯西南調來整七十五師、從徐州調來了整七十二師和新編二十一旅,組成七兵團。區壽年隨即率部從睢縣、杞縣迂回繞過華野外線兵團的阻擊線,試圖收複開封。


整個開封戰場,殲滅國軍及保安部隊共三萬多人,另在阻援方向上,殲國軍約一萬人。 開封戰役除了大量殲敵以外,還繳獲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其中彈藥很多,可支撐華野的大型戰役的彈藥需求量;另,亦繳獲了三十門大炮,以山炮、野炮為主。


此時開封城麵臨著多個國軍兵團之壓迫,在開封城或郊區殲滅國軍援兵之一一部實屬困難。於是,粟裕令最後一批部隊撤出開封,向南轉進。這一天是6月26日。東麵來援的國軍各部進入開封後,劉汝明的第四綏靖區部隊留守開封城,邱清泉亦留了一個旅協防。其餘各部尾追華野外線部隊,欲決一死戰,為開封之原守軍一洗前恥。


三、睢杞戰役


粟裕令大軍南下至睢縣和杞縣以及太康等地,隱蔽潛伏,等待殲敵良機。此時,邱清泉的整五軍(整五師、整七十師和快速縱隊,還有整八十三師)浩浩蕩蕩地南下,而區壽年兵團跟著後麵,顯得格外小心。一個走的快,一個走的慢,機會終於來了,兩個兵團之間出現四十公裏的間距。


粟裕瞄準了這個戰機,一聲令下,一部切斷區兵團與邱兵團的聯係,其餘則向著區兵團進行對進合圍。其中第一縱第一師,不待合圍完成,迅速契入區兵團之整七十五師與整七十二師之接合部,對這兩個整編師實現了分割。區兵團陷入一片恐慌中,在黑夜裏各部用炮互射,自相殘殺至天亮方覺。至六月二十八日,華野外線兵團已完成對區兵團之合圍,以及其師、旅的分割包圍。


另一邊廂,邱清泉突然發現跟在後麵的區壽年兵團被華野部隊包圍了,大吃一驚,忙掉頭來解救。在坦克、裝甲車的開路,還有大炮的密集轟擊,步兵部隊隨之跟進。


擔任阻援的有華野的三縱、八縱、十縱、兩廣縱隊(不是真的縱隊級,僅有幾千人),還有四縱的十師。在桃林崗一帶,雙方戰鬥非常的激烈,陣地失去了,又被解放軍搶了回來;後來,又失去,又奪回,幾度易手,最終解放軍還是守住了陣地。邱清泉接到國防部情報,中野主力大軍正在向邱兵團靠攏,並請其務必小心提防。很快,偵察人員發現有“中野主力大軍”襲擊本兵團之後方。邱清泉急忙調派了一個師(整編旅)到後方去守衛,這樣一來,攻擊力量就弱多了。在龐大的阻援集團麵前,邱兵團連攻四天,隻前進了五公裏,損失了三個團的兵力,死傷近萬人,不得不停止攻擊。


華野攻擊集團於6月29日集中炮火,集中兵力攻擊整七十五師第六旅,30日攻克。7月1日進攻龍王店的區壽年兵團部及整七十五師部,不料黃百韜兵團突然殺到。


黃百韜部原為整二十五師,此前在蘇北與華野蘇北兵團角逐,頗有戰果。豫東戰役及兗州戰役打響後,黃百韜部被調至徐州,與第三快速縱隊和交警第二大隊組成一個兵團,北上魯西解兗州之圍。當其到達魯南之滕縣時,遇到了華野山東兵團之打援部隊的攔截,後又聞在兗州的共軍南下來打援了,即向國防部報告。蔣介石即令其南撤,改投睢杞戰場,解區壽年之圍。黃百韜自接到命令至其先頭部隊進抵睢杞戰場,隻花了兩天時間,不得不令人驚奇!本來粟裕已提前派部隊進行阻擊,但阻擊部隊尚未到達指定地點,黃百韜之先頭部隊已超越了。


粟裕一麵令部份部隊進行阻擊黃百韜兵團,一麵集中兵力和火力攻擊區壽年兵團部及整七十五師,至7月2日淩晨,全殲區兵團部及整七十五師部,該師之大部亦被殲,生俘區壽年中將和沈澄年中將等一幹將校。此時,黃百韜部隊各部份已陸續抵達戰場,並向包圍在鐵佛寺的整七十二師的華野第一縱第一師進行前後夾擊,該師奮勇抗擊,但傷亡較大。


粟裕見黃百韜兵團戰鬥力強悍,而被圍多日的整七十二師反而沒什麽威脅。粟決定集中所有的突擊集團部隊對黃百韜兵團進行圍攻,7月3日即達成了對黃部的合圍,旋即發起攻擊。


邱兵團一停頓,參與阻援的八縱即被抽走,與六縱一部合攻整七十五師駐在榆廂鋪、何旗屯的十六旅,次日即全殲該部,至此整七十五師被全建製的殲滅。


自7月2日晚上粟裕令一、四、六縱圍黃百韜兵團,並從阻援線上抽出兩廣縱隊加入攻擊集團中。次日,即達成了合圍。第一日的總攻,一開始華野進展順利,向前推進了好幾個村子。黃百韜見解救區兵團已失敗,自己反而受到了華野的圍攻。黃一方麵向上級報告,一方麵重新調整了部署。黃親率二個營作為敢死隊在坦克的配合下,發動逆襲。在優勢的共軍麵前,黃的這支敢死隊算不了什麽,一戰之下,敢死隊死傷慘重。敢死隊的團長陣亡,黃百韜亦受傷。但黃不退卻,他爬上一輛坦克上,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大家衝啊!”旋即令坦克開動,帶領部隊繼續衝鋒。眾士兵受司令官的鼓舞,一時振奮,一齊高呼口號,不要命的前衝。真想不到,形勢陡然逆轉,黃兵團接連收複好幾個陣地,多條村莊重新回到黃百韜兵團手中。


自睢杞戰役打響後,孫元良兵團試圖南下參戰,被秦基偉率領的中野九縱阻擊,九縱在阻擊之餘,還派了一支偏師,殺到開封城郊襲擾,嚇得駐開封的劉汝明不敢輕舉妄動,九給還派了一支小分隊冒充中野主力大部隊,在邱清泉部隊的後方騷擾。總之,九縱使盡了渾身解數,達成了鉗製外圍國軍大部隊勿介入睢杞戰場,保障了華野外線兵團的圍殲區兵團的計劃。


在南線——豫南、豫中一帶,張軫指揮著吳紹周兵團和楊幹才兵團聯合胡璉兵團北上,試圖解放區壽年之圍。劉鄧陳首長指揮中野的一、二、三、四縱奮力阻擊。胡璉兵團在與中野纏鬥之餘,派出先遣隊先行一步,向太康進發,主力則與中野與邊打邊走。太康在睢縣以南幾十華裏,駐有豫皖蘇軍區二個團。隻一天工夫,豫皖蘇軍區武裝就被胡璉先遣隊擊破。粟裕聞報,即調派手上唯一可派的一支部隊——冀魯豫地方武裝的兩個團前去加強阻援力量,並讓其冒充華野主力縱隊。


原駐在阜陽的整七十四師(重建的)由師長邱維達率領北上,已到達寧陵。寧陵在杞縣東邊幾十裏,隻須半天急行軍就可到睢杞了。


一縱一師、六縱一個師和中野十一縱加緊圍攻區兵團之殘部——整七十二師,給予了其沉重的打擊。因整七十二師被圍困多日,已構築較堅固的、較完善的工事,要全殲他還要花一段時間。


六、七月份的河南大地,幹旱少雨,軍隊和民工共幾十萬蝟集睢杞兩縣,汲水十分困難。廣大華野指戰員就是這樣忍受著幹渴來進行連續的行軍和作戰達二十日之久。連續作戰,緊張籌劃,把代司令員粟裕也累倒了,發起了高燒。無人頂替啊!粟司令員隻能躺在擔架上繼續指揮作戰。


邱兵團停頓了好幾天,又接到蔣介石的命令:“限三天內解整七十二師並黃兵團之圍,將功補過。”邱清泉焦急萬分之際,有屬下提議,既然強攻衝不過阻擊線,那就不如繞道而過。從共軍的空虛地帶插過去,則可打到鐵佛寺,還可打到帝丘店。邱認為此計甚好,遂決定行動。


華野縱深地帶有大量的後勤人員,還有傷兵等。突然見到邱兵團殺進來,仿若天降一般,民工們紛紛四散奔逃,一部份傷員成了國軍的俘虜。陳士榘聞訊,即調阻援線上的部隊回援;粟裕亦從一線部隊中抽部份部隊回援,遏製了邱兵團的襲擊。


雖然邱兵團已暫時退卻,粟裕預計其還會再次進攻;對黃百韜兵團,粟裕分析,要全殲黃兵團還須兩天時間,但外圍環境急劇惡化,隻有快速脫離戰場,才能擺脫險境。於是,決定對在帝丘店的黃百韜兵團殘部進行最後一擊。一時炮火隆隆,一縱配屬七門野炮協同進攻,八縱亦加入戰場,也有三門榴彈炮協同進攻。。。。。。。


7月6日晚華野全軍開始撤出睢杞戰場,秘密前往魯西南,至7月7日全部撤出。大軍向東北方向前進,繞過寧陵的整七十四師的駐地,順利地到達了魯西南地區,進行分區隱蔽休整。遺憾的是,大軍撤出前受到邱兵團攻擊,一部份繳獲物質無法搬走,一部份傷員因缺少擔架而來不及撤離,成了國軍的俘虜。又因敵機低空轟炸、掃射,大量的民工潰散。作戰部隊不得不派出人員抬擔架,搬物質,押俘虜,同時進行作戰準備,部隊困苦不堪。


開封戰役與睢杞戰役合稱為豫東戰役,從6月1日華野一兵團渡過黃河至撤出睢杞戰場,共計36天,其中激烈的戰鬥打了二十天。華野部隊和中野一部以減員三萬三千人,羸得了殲國軍九萬四千人的偉大勝利。其中生俘國軍兵團司令官區壽年、中將師長沈澄年,殲國軍兵團部一個,整編師部二個,正規旅四個,保安旅二個,重創整編七十二師、黃百韜兵團,同時給予邱兵團較大的打擊,改寫了“逢五不戰”的慣例。


四、後記


華野外線兵團和中野十一縱向魯西南開進中,邱清泉兵團和胡璉兵團緊追不舍,張軫亦指揮吳紹周兵團和楊幹才兵團突破了中野的阻擊線,參與了追擊。


中央軍委擔心華野外線兵團能否順利的脫離戰場,擺脫國軍的追擊,緊急電令中野劉鄧陳——全力尾追東進的國軍,給予有力打擊,逼使其回援,減輕華野外線兵團的壓力。


華野外線兵團到達魯西南的菏澤地區後,各部分區隱蔽休整,以圖消除疲勞,及早恢複戰鬥力。國軍主力邱、胡等部,沒有發現共軍蹤跡,於是一直追到黃河邊。後又折返回來,在魯西南各地兜轉,終於發現了共軍集結地。此時解放軍已休整了一個多星期了,已初步恢複了戰鬥力,就想摩拳擦掌要跟他們幹起來。眼看一場新的戰役又要發生了,粟裕下令各部向西秘密轉移,又重新回到了豫東地區。


7月11日中央軍委發出賀電,祝賀華野外線兵團在睢杞戰役中取得了殲滅國軍五萬多人的勝利。


在南京,國民政府亦進行了豫東會戰祝捷活動。在慶功會上,總統蔣介石親手把一枚青天白日勳章掛在黃百韜將軍的胸前,以表彰其英勇的援救行動。


邱清泉此前一直都認為這次豫東戰役,自己是最大的功勞者,現在青天白日勳章掛在了別人的身上,自己啥也沒撈著,心裏頭忿恨交加——“如果不是我拚命相救,你黃百韜早就和區壽年一樣做了粟裕的俘虜了。”


7月29日邱清泉請長假回家鄉省親,掛冠而去。魯西南和豫東地區漸漸地平靜下來。


(以上是曆史故事篇;以下是總結、評論篇)


五、豫東戰果及連鎖戰果


豫東戰役的第一階段的開封戰役殲國軍及保安部隊(含打援的戰果)共殲敵40000人。

第二階段(睢杞戰場)殲區壽年兵團約30000人,殲黃百韜兵團約10000人,阻擊邱兵團消滅其約10000人。

整個豫東戰役華野外線兵團和中原野戰軍一部在冀魯豫軍區和豫皖蘇軍區密切合作下,殲滅國軍人數為94000人(含阻援數字)。其中全殲國軍一個兵團部、二個整編師部、四個整編旅、二個保安旅,另加六個團。


在蘇北,為配合華野外線兵團之豫東戰役(剛開始稱魯西南會戰),蘇北兵團發動了攻擊隴海路東段的作戰,又發動了漣水之戰並解放了漣水,後又向運河一線發起反攻,共殲國軍及土頑一萬多人。


在山東省腹地的魯西地區,山東兵團為配合華野外線兵團發動了津浦路中段戰役,解放了新泰、泰安、大汶口、曲阜、兗州等地,殲滅國軍及保安部隊共六萬多人。


這些戰果都是與豫東戰役緊密相連的。


六、一流的戰略大師


當華野外線兵團“消滅整五軍,活捉邱清泉”的口號響徹雲霄之時,連遠在南京的蔣介石都聽聞了。所以,粟裕率部隊一過黃河,蔣介石即調動約十一個整編師軍雲集魯西南,要與華野決一死戰,同時亦是要整五軍避免陷入孤軍作戰。


粟裕清楚太多人知道的道理往往不是真理。所以,他一看形勢不對,同時得悉陳唐兵團已到了通許和睢縣,離開封才一天的行程。在征求陳士榘同誌的意見後,迅速定下了“明打五軍,暗取開封”的方案。開封戰役作為豫東戰役的第一階段,獲得了大捷,殲滅國軍及保安部隊共四萬人多。開封戰役得以順利完成,這主要在於粟裕同誌的戰略出擊方向的英明決策。


七、一時聰明的國軍統帥部


當粟裕要打邱清泉兵團時,蔣介石即時令多支部隊雲集魯西南,與邱兵團一起,準備迎戰華野外線兵團。當其時,粟裕在魯西南真的無法下手。


當區壽年被圍之時,蔣介石即時調正在開赴魯西兗州前線的黃百韜兵團,要他即刻改向,轉進睢杞,解區兵團之圍;同時,又令在河南省中南部的胡璉兵團張軫集團等部北上東進,有一舉圍殲華野外線兵團之勢。


在中原這個大戰局,蔣介石自始至終都能抓住問題的核心——最危險的敵人就是華野外線兵團,最可怕的對手就是粟裕,最重要的地方就在中原。一旦發現華野外線兵團南渡黃河,立刻就成了國軍的最重要的目標,一刻亦不放鬆。


但是,蔣介石在戰役指揮上不是長處,中原戰局又分屬於兩個司令部管轄,一是徐州剿總,二是在武漢的華中剿總,互相之間不大協調,這才讓華野有了可乘之機。


另,當戰役結束時,華野外線兵團突然隱遁,多個國軍兵團在魯西南兜兜轉轉時,離魯西南不遠處的兗州正陷入共軍山東兵團的圍攻,危在旦夕。這時蔣介石仿佛是殺紅了眼,非要找到華野外線兵團不可,對兗州的危險不聞不問,終於錯過了救援的機會。7月13日兗州獲得了解放,這是蔣介石的又一次犯錯了。


八、共軍的亮點


1.起最大作用的一支部隊


中野九縱(司令員秦基偉)在豫東戰役時歸華野代司令員粟裕指揮,他在開封戰役成功地阻擊了孫元良兵團的東進救援,後又在睢杞戰役中繼續阻擊孫元良兵團的南下;同時,秦基偉還派出一支偏師襲擾開封,使得劉汝明緊張兮兮,不敢亂動,導致劉的四綏靖區部隊一直不敢南下救援區壽年兵團。九縱還派了一支小分隊到睢縣冒充中野主力兵團威脅邱兵團的後方,攪得邱清泉不得不派出部隊保衛後方,大大減輕了前線的壓力。


隻是一個縱隊規模的九縱,起了相當於一個兵團的作用。九縱是了不起的。


2.戰果最大的一支部隊


陳唐兵團的八縱在王建安司令員的率領下,在開赴開封之前就發動了許昌之戰(不計入豫東戰役);又參加了開封戰役;在睢杞戰役中,先後參加阻擊邱兵團,又參加了榆廂鋪殲擊整七十五師的二個團;後又參加了對黃百韜的最後一次總攻。幾乎每個戰場都有八縱參與。


各個縱隊戰果比較應屬八縱殲國軍最多。


3.最擅長突擊的部隊


葉飛的一縱在合圍區壽年兵團尚未完成之際,先派一師一舉分割區兵團為兩半,隻用了半個晚上的時間。此舉為區兵團的主力被殲打好了基礎。繼而又在攻殲龍王店區兵團部擔當突擊主力。


4.最擅長阻擊的部隊


宋士輪的十縱在開封戰役期間出色地完成了阻擊並擊退了胡璉兵團的任務,這充分反映了宋的機智和十縱指戰員的強悍占戰鬥作風。胡璉兵團遲遲不能北上增援,是豫東戰役獲得偉大勝利的其中一個原因。


在睢杞戰場院上,十縱和兄弟部隊一道奮力抗擊邱兵團的瘋狂衝擊,牢牢地守住了陣地,確保了區兵團主力的殲滅。亦改寫了共軍“逢五不戰”的傳說。


當時有一句諺語:排炮不動,必是十縱。就是指宋的十縱。


5.一流的戰役指揮官


華野外線兵團從開封向南撤退後,各部分別隱蔽集結於杞縣、睢縣、太康、民權、通許等地。華野代司令員粟裕發現邱兵團與區兵團結伴而來,敵我比較,我方沒有優勢,於是按兵不動。


而當區兵團跟進遲疑,與邱兵團後衛部隊拉開了四十公裏的間距,機不可失。粟裕一聲令下,幾個集結點同時出動,一個晚上就割斷了區兵團與邱兵團的聯係,接著又把區兵團分割成兩半,華野部隊把區兵團團團圍住了,前後不到一天的時間。這種戰機的捕捉能力,這個決策的精確和果斷,一時令人讚歎不已。


另外,在睢杞戰役將要結束時,在沒有後備力量的情況下,而敵人主力大軍不斷增援,如何讓部隊擺脫敵人,進行休整,這真讓人費腦筋。但粟裕率領著華野大軍及支前民工連俘虜一起,共二十萬之眾,一進入魯西南地區後,突然消失,仿如人間蒸發一般。藏起來的不是小部隊,而是大兵團,是在國軍跟蹤得比較近的情況下突然失蹤。國軍幾個兵團在魯西南一時找共軍不著,讓共軍有了一個多星期的休整。這種隱蔽工夫,真讓人叫絕!


九、國軍的亮點


1.出色的救火隊長


黃百韜率部從千裏之外的蘇北進入了豫東戰場,其行動之迅速,不僅令華野統帥粟裕吃了一驚,亦讓國軍統帥蔣介石驚奇。在蔣的思維中,都是各支國軍部隊讓上級不斷催促才挪一下,再罵兩句,又動一下。而黃百韜兵團從魯南到豫東隻花了兩天時間。這也是黃是豫東戰役這個“勝利”的嘉獎獲得者,青天白日勳章為什麽會掛在黃的胸前而不是邱清泉或胡璉的胸前的主要原因。


在豫東戰役之前,在蘇北黃百韜聯合多支國軍來對付華野的蘇北兵團,韋國清司令員率領的蘇北兵團不慎被國軍包圍了,圍了三天,才僥幸突圍而出。而其後,蘇北的大片紅色根據地亦隨之淪陷。


而黃百韜最早成功的救火戰例就是南麻、臨朐戰役,因此役一戰而成名。總之,黃百韜是當時國軍最出色的救火隊長。


當然黃百韜率領的整二十五師全是廣東人,作戰勇敢、頑強,這支裝備不算優良的部隊,憑著優秀的指揮員和素質一流的士兵,躋身於國軍十大王牌之列。


2.龐大而又強悍的機械化兵團


邱兵團正規名稱是整五軍,叫其為兵團是共軍的習慣叫法。這是一支龐大且精銳的機械化部隊,以整五師為核心,加上一支快速縱隊,並附帶一個或二個其他精銳的整編師,編組而成,經常保持8萬人左右的規模。這支部隊部署在中原,其主要作戰目標並非是劉鄧的中原野戰軍,而是以華野外線兵團為主要作戰對象。


華野發動的戰役,常因整五軍快速殺到而隻好草草收場,以致外界傳言:華野“逢五不戰”。


整五軍的司令官是邱清泉,他是留學德國的海歸,指揮機械化部隊十分嫻熟。作戰時,邱清泉從不蠻幹,且表現得非常機智、敏捷。如開封戰役之前,粟裕曾兩次尋找機會殲滅五軍之一部,邱清泉快速改變部署而化險為夷。如果區兵團之整七十五師還是一直由邱清泉統率,斷不會在睢杞被華野全殲。


華野憑當時實力要想一口吃掉這支龐大的機械化兵團,其實是脫離現實的,那時候華野對他進行阻擊增援也頗感吃力。當然,洞若觀火的粟裕統帥非常清楚這一點,所以在豫東的兩個戰役都是以尋殲其他國軍部隊為目標的。


十、美中不足


在睢杞戰場上,有兩支被包圍的國軍部隊最後沒有被華野殲滅,雖然他們受到重創了,減員也很大,但畢竟建製還在。一支是區兵團屬下的整七十二師,另一支是黃百韜兵團。


華野外線兵團集中一半以上的兵力,以阻擊邱兵團的增援,實際上用在圍殲預定目標時,顯得兵力沒有太大的優勢。如:


阻擊邱兵團的華野陣營有——三縱、八縱、十縱全部,兩廣縱隊,四縱的十師,陳唐兵團的直屬隊含炮兵團,特縱亦派了部份炮兵配屬。


圍攻區兵團的陣營有—— 一縱、四縱(大部)、六縱,中野十一縱,特縱部份炮兵和工兵,一兵團直屬隊。


區兵團建製有——含整七十五師、整七十二師和新二十一旅,還有兵團部,共約五萬人。


從中可看出,阻擊陣營與攻擊陣營實力基本相當,無論從兵員還是炮兵部隊的配置都近乎對半開,這就造成了圍攻區兵團時兵力和火力明顯不足。當然亦存在先決條件的問題,特縱分了一半左右的炮兵部隊和工兵部隊去了山東兵團,一直都未歸建。


就這樣,粟裕憑著手頭上的這點實力,隻能集中力量攻擊國軍的一個旅,二至三天後吃掉它,再吃下一個旅,就這樣至區壽年兵團部被摧毀,共用了五天時間。如果黃百韜兵團沒有突然殺出來,預計要用九至十天時間才能全殲區兵團。


攻殲的進度慢,有一個較大的原因就是火力不足。如向黃兵團最後一次總攻時,八縱才獲得配屬三門榴彈炮,其他的縱隊也就幾門野炮(注:每個縱隊都自有山炮營)


好幾天沒有大的戰鬥的整七十二師,利用華野集中兵力打整七十五師的時機,加緊構築工事,有四、五天時間讓他來搞,工事已相當堅固。這也是粟裕在殲滅區兵團部後,不再乘勝攻擊七十二師,而改打黃百韜兵團,就是因為工事問題。黃兵團初到,還沒有來得及修築工事,正適宜在運動中殲滅,何況華野炮兵不足,更不宜攻堅。


打仗涉及六要素:兵力規模,士兵素質及士氣高低,裝備優劣和數量,,工事堅固與否,後勤供應,指揮員水平。粟裕當然清楚上述這些問題,後來他抽調了八縱和炮兵部隊從打援線上加入到榆廂鋪、何旗屯攻擊整七十五師的殘部中,就是看出了攻殲集團實力不夠,隻可惜此時已太遲了,已到了戰役的尾聲了。


如果一開始就抽調八縱大部及部分炮兵包括隸屬於陳唐兵團的炮兵部隊加入到攻擊集團中,那麽攻殲區壽年兵團的打擊力度就更大,可同時展開兩線攻擊。一線集中兵力和炮火主攻整七十五師及區兵團部,此為主攻;第二線以八縱主力和六縱一部和中野十一縱對在鐵佛寺的整七十二師展開攻擊,此為助攻。第二線攻擊的意義在於不是要一口吃掉他,而在於逐步消耗他,一小口一小口地把他吃掉,穩紮穩打,並防止他有閑遐時間來構築完善和堅固的工事。當把他搞殘時,一旦大部隊來增援,可迅速的把他的殘部消滅掉。這樣,全殲區兵團就可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我個人看法,粟裕對邱兵團是十分忌憚的,所以用了非常充足的兵力、火力配置來阻擊他。為了確保圍殲區兵團能得到順利進行,不惜在阻援上下了大工夫,確實做足了安全措施。但如此一來,圍攻區兵團的兵力和火力都不大足夠了。


如果當初一開始粟裕就把八縱配置在攻擊區兵團的戰場上(最好布置在攻擊鐵佛寺區兵團屬下的整七十二師),亦把部份炮兵加強配置在攻擊區兵團方麵。是否真的存在阻援方向實力不足?是否真的會阻援不成,圍殲也就要放棄了?依我看憑三縱、十縱、兩廣縱隊和四縱的十師,八縱留下的一個師和炮兵部隊,阻擊邱兵團五至七天應不成問題。後來,邱兵團繞過阻擊線,迂回打擊華野的後方,這與兵力多少關係不大,主要在阻擊兵力配置,防守陣地設置與否有關。屬於阻擊力量過於集中,造成其他地方空虛。這一點,與負責阻援的陳唐首長有直接關係,當然,粟裕作為全局總指揮亦要負上責任。


如果當時候真的阻援方向吃緊,這時候已開戰了好幾天了,殲擊區兵團方向應會取得較大進展,區部已被打殘了。此時,殲擊集團已不需要太多的兵力,可把部分兵力從殲擊集團中抽出,轉用到阻援方麵。如果能順利地殲滅區兵團,此時黃百韜兵團剛好殺到,可乘勝打擊他,運氣好的,說不定把黃兵團也能最終殲滅。這時候,豫東戰役就能劃上個完美的句號了。


黃百韜兵團最終沒有被殲滅,隻是受到了重創——有三個團被全建製殲滅,第三快速縱隊亦受到了殲滅性打擊,損失了大量的坦克和汽車。我認為,黃兵團沒被殲滅跟當初沒有把他分割成兩半有關。在研究中,沒有見到粟裕向哪支部隊下達分割黃兵團的命令,是否粟裕認為華野在當時沒有能力去分割它?這個不得而知。


十一、另類策略


當初攻克開封,完成了豫東戰役第一階段後,第二階段該怎麽做,當時存在幾種戰略出擊方向的選擇,後來最終決定南下,引誘援敵跟蹤而來,伺機殲敵一部,並最終獲得成功。我們在佩服粟裕同誌的戰役指揮能力的同時,重新審視當初的戰略方向的訣擇,總是覺得當初的決定較為輕率,這個選擇其實存在多種不確定性。


其一:如果區兵團與邱兵團在指揮權上得到統一,斷不會讓區兵團自行其是,遲疑不南下,導致脫離了邱兵團,被華野分割包圍。就是說,區兵團如果一直與邱兵團粘在一起,華野就沒有下手的機會。


上一年華野外線兵團曾發動了隴海路破襲戰役,目的之一是吸引在大別山的國軍部隊回援;二是尋機殲滅一個整編師。結果,邱清泉指揮的增援部隊壓過來,國軍各支部隊粘得很緊、很密集,無隙可乘,分割不了,這個圍殲戰就不打了。如果這次在豫東也出現這種情況,那睢杞戰役就會打不成了。


其二:當時增援開封的國軍援軍眾多,其中劉汝明綏靖區駐守在開封沒有參與南下作戰。如果劉汝明的部隊與邱兵團、區兵團聯訣南下,就是說在睢杞一帶將到來三個兵團規模的國軍部隊,華野外線兵團更是啃不動。


其三、雖然睢杞戰役是獲取了勝利,但撤退階段卻顯得有些狼狽,受到了一些不應有的損失。而最主要的是,沒有占領地方。


所以說,當初南下尋殲國軍在戰略出擊上是不大成熟的,殲滅區兵團之主力的戰果存在一定偶然因素。


孫子曰:(廟算)多勝算,則勝;(廟算)小勝算,則不勝。就是在決策上要選擇機率較大的方案。


當時在陳唐兵團圍攻開封時,增援的國軍除了南線的胡璉兵團打了退堂鼓外,主要是有三大塊:一是從鄭州由西向東來援的孫元良兵團整四十七軍;二是魯西南地區來援的邱兵團和劉汝明四綏靖區部隊;三是從民權經睢杞兩縣來增援的區兵團。區兵團與邱兵團和劉的綏靖區部隊都是從東方來的,可把它視為一塊。


孫元良兵團從鄭州來,中野九縱一個縱隊阻擊它,它就不敢過來,這說明他沒信心,是一支弱旅(後來在淮海戰役中,孫元良兵團在陳官莊突圍,被八縱及一些地武聯合消滅掉了。可見其戰鬥力之低!)。如果華野瞄準孫元良兵團,這個兵團是唯一的一支由西邊過來的國軍,相對較孤立,也是一支相對較弱的兵團,殲滅他一個整編師及至全兵團,都是相對容易的。


如果華野在戰略出擊方向上瞄準邱、區、劉這個龐大集團作為預定目標,這個是龐大而又精銳的集團,打起來要很費勁。邱清泉兵團和劉汝明綏靖區和區兵團,總兵力相加可能在二十萬左右,大部份部隊裝備精良,士兵訓練有素。


我個人的觀點是豫東戰役第二階段以孫元良兵團為主要目標,相機占領鄭州;同時以三個縱隊以上的兵力守開封兼阻援,豫皖蘇軍區武裝和冀魯豫軍區武裝可守衛開封城,有牢固的城防工事,可助野戰能力不強的地方武裝一臂之力;阻援的野戰軍除一部留在城裏,多數應配置在城外、郊外,進行野戰阻援,當然,亦要多築工事,防止國軍援兵繞城而過,前去增援孫元良兵團。必要時可放棄開封向西轉進。如


果一旦成功,除了可殲滅一個國軍兵團外,還可以占領大城市鄭州,且周圍的廣大地區可成為解放區,大大拓展了豫西解放區。


華野西進有利的一麵就是,隻有東邊有援軍來,南邊晚一些時候也會有援軍來,就北麵屬豫北地區,國軍重點守衛新鄉市和安陽市,沒有餘力南下支援,且隔了一條黃河;西邊是陳賡集團的根據地,共軍有後方保障。這比後來選取的在睢、杞兩縣作戰場,東、南、西、北都有國軍大部隊趕來增援好多了。


戰役勝利了,殲滅孫元良兵團後,乘勝攻取鄭州成功率較大。這可大大拓展了豫西的解放區。打完這一場後,將來仍可尋機殲來援的國軍一部。


可能有人認為不才在大發奇想。其實在當時,劉伯承曾在開封戰役勝利後,發了一封電報給粟裕,說“擬令中野一、二、三、四縱和北部的九縱與華野西兵團合攻整四十七軍(即孫元良兵團),可否?”粟裕曾與指揮部的智囊團研究了一陣子,後來劉伯承又來了一封電報:“鑒於國軍密集來援,時機未成熟,取消了上一個電文的建議。”此事遂作罷。


不才早年研究華野外線兵團曆史時,在打豫東一役中就曾有西進打孫元良的策略,這要比後來發現劉伯承的兩份電報在時間上早了很多。從劉伯承的建議中看,說明西進攻擊孫元良兵團是值得研究的。當然劉伯承的意思是中野、華野外線兵團聯手殲擊孫元良兵團,而不才的意思是劉伯承的一、二、三、四縱集結在河南省的中南部,要北進鄭州——開封地區還需較長一段時間,所以劉鄧大軍隻適宜作阻援、牽製國軍的援兵,一部在南邊阻敵北上,一部在北線牽製邱清泉兵團及區兵團;華野外線兵團聯合中野九縱一起殲擊孫元良兵團,另以一部在開封一帶阻敵西進。


如此一來,豫東戰役的戰果可能會比原來的大很多,且結局不會出現像睢杞戰役撤退階段的那樣狼狽,還能占領一大塊解放區,說不定鄭州也會回到人民的手中。不過,這個豫東戰役的名字就要改一改羅,應叫——河南戰役。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