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中國發展的隱秘之路 zt

(2008-04-15 23:53:57) 下一個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1&fid=47806&tbid=4137

被中國釜底抽薪,美歐才如此歇斯底裏

——論中國發展的隱秘之路

以前我總認為,中國融入西方主導下的全球化,例如加入WTO,會對中國不利。我不明白為什麽中國要非常堅決地要加入這一經濟體係之中。現在我明白了。本文就是要說明中國發展的隱秘戰略,指出西方對於中國的遏製為何歇斯底裏,指出為什麽中國一定會勝利。

(正文):

可以肯定的是,我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從來都是經濟主導的。幾年前德法與咱們關係看起來不錯,可是每次“友好訪問”的背後都是大量的經濟交易,或者說是咱們買他們的東西,例如高鐵、空客等等。和美國交流也少不了波音等產品的訂單。也就是說,人家是把咱們當成搖錢樹。這是他們跟咱們高高興興打交道的基礎。

不過這兩年他們忽然發現,原來錢都被中國賺走了——中國的貿易順差越來越大,中國的實力也越來越強,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影響力都在迅猛的增加。這是一種威脅。

那麽這一威脅是到底是什麽,為什麽會引得西方如此強烈的遏製浪潮?

筆者認為這一威脅是中國在很聰明地利用美元體係,從而逐步形成一種模式,即開始與美國並立於“美元體係”的兩極,具體地說:

第一,美元體係本來是美國得意之作,因為它使得美國其實隻靠印製美元就可以重新分配世界財富的比例,因而美國永遠不用擔心自己沒錢。美國成為世界的一般等價物的中心——或者說是“中介性財富”的中心。

第二,但是美國這一伎倆的成功必須要有一個前提,即世界的“實物財富”必須是分散的,也就是說產品的生產國要分散。最好是,有的國家主要供應能源,有的國家主要是加工產品,有的國家主要是電子產品,有的國家則主要是軟件,等等。而且即使是能源型國家也不能獨大,也要分散;其他的以此類推。總之,實物產品的生產地越分散對美國越有利,這樣為了各國為了貿易交換,就會越加依賴美元,美元的地位和功能也就越有保證。

第三,但是今天的情況卻開始對美國不利。這些不利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歐洲一體化等等。但是對美國最不利的是,中國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一躍成為實物產品的世界工廠——開始成為“實體財富”的中心。世界產品的生產開始在中國集中。(為了證明這一點,本文最後會附一個數據統計表)。

這樣中國與美國就開始分立美元體係的兩極:一邊是美國不停地拿美元來換產品;另一邊是中國不停地拿產品來換美元。

因此,現在的情況變成了這一模型:

產品

美國 中國

美元

簡單地說,這就是一種交換,美國不斷地拿美元來交換中國的產品。但這一交換的背後關係很複雜,即:中國給美國的是大量的消費品,用完還得買;而美國給中國的則是一張保證書,保證隻要美元不倒,那麽中國就越來越有錢。

美國很無奈,因為中國成了美元係統內部的一顆“毒瘤”。很痛苦卻根本無計可施。因為:

1、如果美國放任不管,結果就是“癌細胞”不斷擴散,最後將原來的美元係統徹底蠶食。當中國的實物產品集中的一定程度,美元的功能就會耗散。

2、如果美元要除掉這顆“毒瘤”,最根本的辦法就是把自身——美元係統——摧毀,可以說是玉石俱焚。顯然這是萬萬不能的。

所以,鑒於上述兩種情況,美國就隻能選擇一種治標不治本的間接療法,即:

一方麵,不斷印鈔,造成美元貶值,降低中國的財富比重,同時,提升自己的財富比率,這是他的一貫伎倆。因為美元嚴重外流,不印鈔就沒錢花。但是這一招對改變當前的兩極化格局顯然沒有作用。

另一方麵,想盡一切辦法將中國這個實體財富中心拆散,例如:

1、一開始直接告訴中國不能搞貿易順差,警告要提高關稅。但是這一辦法顯然不好,因為將中國的產品拒之門外,就意味著他們自己手裏有美元卻買不著東西了。

2、要分散這些實業,就必須使各個公司把投資轉向其他國家。但是公司從來都是經濟理性的組織,隻會以利益最大化為根本標準。這樣美國就開始在消費者身上找突破口,例如大肆宣傳中國的產品質量問題。設想,隻要消費者不買“中國造”產品,那麽資本自然就會向其他國家分流。這一招雖然有點效果,但是不夠長遠,因為中國之所以能吸引投資,決不是巧合,而是因為中國有極大的成本優勢,甚至也是有質量保證的,因此資本最終還是會向著利益最大化的方向流動。因此中國對資本的引力是巨大的,無法克服的。

(這一點可以通過國家間比較的方法來論證:首先,像東南亞這些國家即使製度成本和交易費用比較低,但是由於人力和自然資源的狹小,根本不能成為產品製造的中心,隻能是某種專一產業的製造國;而印度雖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是交易費用過高,也難成大氣)。

3、雖然要替代中國難以成功,但是他們顯然不甘心,還是繼續在消費者身上找突破。現在在道德層麵抹黑中國,目的也是要引導消費者拒絕購買中國產品。可惜的是,這一招最多產生一種道德的和政治的效果,在經濟上效果十分微弱。消費者也是經濟理性的。雖然不排除一些人會抵製中國產品,但是大多數人隻是在政治層麵上疏遠中國,並不會牽連到經濟活動之中。畢竟誰也不會和錢過不去。

(這一點可以通過曆史地考察來證明:中國與西方國家的關係其實一直很糟糕,而美國與歐洲之間的關係也是暗潮湧動。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敵人。政治的對立與經濟交流的欣欣向榮一向是並行不悖。例如:前一段中國和日本之間的政治關係冷到極點,但是經貿交流一直很熱。所不同的是,日本產品並不具有完全的排他性,很多日本產品是可以“部分”替代的,例如可以購買韓國的電子產品、汽車等等。相反,中國的優勢幾乎不可替代,在中國投資絕對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收益最大的。所以西方國家的這一個遏製策略也不能成功)。

4、最後來說這次的西藏問題。這次西藏問題體現出西方的三點圖謀:

一是,繼續在消費者心中抹黑中國;

二是,在奧運方麵抵製中國,威懾中國,因為一旦抵製成功,前些年中國的巨大投入就將變成沉沒成本;

三是,也是最不可能成功的,就是分裂中國。這一點可以排除,因為要分裂一個國家必須要內外勾結,找一個國內有實力和影響力的反對組織。這一點中國政府一直都控製地很嚴格、有效,這些政治組織根本不具有成長壯大的基礎。

綜上可見,西方的種種行徑對中國造成的損失在於:

一,威脅將中國的前期巨額投資變成沉沒成本。不過這一點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壓力,因為一場奧運會的失敗不會傷筋動骨。最多是對中國人的感情和中國發展速度造成一點負麵影響。所以總的說,這一招基本沒效——等於失敗。

二,進一步對西方消費者進行宣傳,抹黑中國,抵製中國的產品。這一招會確實有些效果。因此,西方媒體近幾年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謊話連篇。因為講真話,西方將失去這唯一有點效果的手段,那豈不是坐以待斃。對此上文已經分析過,這一招隻有點短期效果,最終還是要失敗。

說到這兒,我倒是有點“同情”他們了。經過這些事,他們與中國之間的隔閡更加深了,他們什麽也改變不了,最後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我也開始佩服咱們的政府,他們積極地加入美歐主導的經濟秩序之中卻從中一舉確立了自己不可撼動的優勢,確實高明。我想今年過罷勝負就能初見分曉,中國也將真正走上康莊大道。

表 一 :(2007年中國產品統計數據)

產品 產量 占世界份額

洗衣機 1443萬台 24%

彩電 3936萬台 29%

電冰箱 1279萬台 16%

電風扇 7661萬台 50%以上

空調 1827萬台 30%

照相機 5514萬台 50%以上

微波爐 1257萬台 30%

VCD視盤機 2000萬台 70%

電話機 9598萬台 50%以上

顯示器 4590萬台 42%

收錄機 2.4億台 70%

微特電機 30億台 60%

一次性電池 170億隻 40%

鍾表 15億隻 75%

絲 7.33萬噸 70%

豬輕革

羊輕革 —— 21%

牛重革 —— 22%

皮鞋 24億雙 34%

土黴素 1萬噸 65%以上

維生素C 5.2萬噸 50%

青黴素 2.2萬噸 60%

玻璃保溫容器 2.7億個 33%

人造金剛石 10億克拉 60%以上

玻璃 2.05億重量箱 31%

日用陶瓷 120億件 70%

生鐵 13101萬噸 23%

稀土材料 9萬噸 70%以上

水泥 59700萬噸 37%

鋼 12850萬噸 15%

縫紉機 865多萬台 50%

拖拉機 210萬台 83%

集裝箱 153萬TEU 83%

膠鞋 8.09億雙 50%以上

木糖醇 1萬噸 貿易總額80%

味精產量 91萬噸 50%

自行車 4270萬輛 40%

摩托車 1153萬輛 44%

檸檬酸 37萬噸 30%

化肥 3186萬噸 20%

玩具 1998年產值 33%

超過 500億元

卷煙 3397萬箱 33%

指甲鉗 —— 40%

木杆鉛筆 65億隻 55%

金屬打火機 接近6億隻 80%以上

表 二 :2007年中國貿易順差統計。

中國的對外貿易順差達

2007年 2622億美元

2006年 1775億美元

增長率 47.7%

世界排名 第一

貿易總量 21738億美元

增長率 23.5%

出口 12180億美元

增長率 25.7%

中美順差 1633.2億美元

中歐順差 1342.3億美元
我要發言
3542次
87次
返回首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