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維基科普:國民黨軍隊在日軍飛機配合下,將抗日同盟軍完全包圍

(2007-10-03 05:54:29) 下一個
九一八事變

方振武在1933年6月舉行的抗日同盟軍第一次代表大會主席台上講演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南京政府對日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中國人民普遍不滿,也使國民黨部分將領產生強烈質疑。日軍相繼占領山海關、承德。1933年2月,方振武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在晉南組織起了所謂抗日救國軍,自任總指揮,通電全國,北上抵抗日軍侵略。同年5月26日,方振武聯合馮玉祥、吉鴻昌在張家口組織起一支六萬多人的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並向全國發出聯名通電,宣布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正式成立,方振武擔任副總司令。

[編輯] 收復察哈爾
6月20日,同盟軍任命吉鴻昌為北路前敵指揮,方振武為北路前敵總司令,率軍北進,收複察東。抗日同盟軍而後又收複了康保、寶昌、沽源、黃旗營子等失地。7月7日,吉鴻昌、方振武進攻察北重鎮多倫,7月8日拂曉,抗日同盟軍攻克日軍兩道外圍防線,直抵多倫城下。日軍以飛機連續轟炸抗日同盟軍攻城部隊,使得抗日同盟軍“傷亡累累,遂暫退守原陣地”,後派數十名士兵化裝潛入城內做為內應,再次發動進攻,經五晝激戰,於7月12日收複多倫。


[編輯] 夾擊
同年9月9日,在獨石口,抗日同盟軍與從熱河退敗下來的國民黨軍湯玉麟部、駐紮在赤城的原沽源縣「偽軍」頭目(後經改編任抗日同盟軍第6路總指揮)劉桂堂聯合,將抗日同盟軍易幟為“討賊聯軍”,南下進攻駐北平(今北京)的何應欽。推舉方振武為總司令,湯玉麟為副總司令,吉鴻昌為左路軍總指揮,劉桂堂為右路軍總指揮,以方振武、吉鴻昌部隊為第一路;以劉桂堂部為二路;湯玉麟部為三路。方、吉率部南下後,湯部遵約行動。劉桂堂因被何應欽暗中收買,委任以察東遊擊司令,在獨石口、雲州、赤城一線阻擊湯部南下。9月中旬,以方振武、吉鴻昌部隊經鎮安堡沿黑河直奔懷柔、密雲。9月底,抗日同盟軍進入昌平。10月1日晚上,連夜進攻十三陵的老君堂山口,次日淩晨攻下老君堂山口。隨即進攻昌平縣東門,久攻不下,部隊向大湯山、小湯山轉移。10月6日,國民黨129師、130師等5個師,對抗日聯軍進行合圍。10月8日晚抗日同盟軍終於占領小湯山,作戰部隊隻剩2000餘人。


[編輯] 敗退出走
10月10日晚,抗日同盟軍撤出小湯山,經高麗營(今屬順義區)向通州撤退。10月11日下午,國民黨商震部向抗日同盟軍發起進攻。10月12日,國民黨軍隊在日軍飛機配合下,將抗日同盟軍完全包圍。吉鴻昌、方振武為保全抗日武裝力量,與商震在牛欄山談判。吉鴻昌要求國民黨當局保證抗日官兵的生命安全,妥善醫治傷病人員;國民黨北平軍分會要求吉鴻昌、方振武必須離開部隊。吉鴻昌、方振武及主要隨員被商震扣押,抗日同盟軍開至沙河一帶被繳械遣散。1939年方振武閑居桂林,後在蔣介石脅迫下出走香港,日軍占領香港後又化裝潛回廣東,1941年12月在中山縣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