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這裏不少很惆悵的人-re: “革命到底為了啥?”

(2008-05-09 19:26:38) 下一個
yuyue
華夏巨俠



注冊日: 04-07-23
發表數: 1483


 Re: 華夏文摘第八九三期(cm0805b)金陵醉話(二)“革命到底為了啥?” by 獨善齋主


齋主老爺描寫的,是新世情畫。是共產黨“變”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這裏不少很惆悵的人,其惆悵的原因,或者就有追悔的成分,“要是當初不出來,說不定就混成個小京了。憑自己這份才具,說不定早已做了大官了,神仙皇帝也是凡人做的。無論如何,也不會象今天這樣落魄,這樣懷才不遇,這鬼子地方,玉在山中人不識。”

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當然是讀書做官,所謂“學而優作仕”,也算“達則兼濟天下”之一種;另外的傳統,是不達則獨善其身,象齋主老爺這樣的,得了中國文化優良部分的精髓,“不為良相,即為良醫”,既能獨善,又能造福鄉裏。我甚至在想,齋主能獨善,是他自己的福,使我們近有榜樣,不至於讓我們為共產黨裏又多了個團派出身的狗官而憤恨。

所以文化不文化的,對大多數人是有影響的,但到了個別人身上,這影響就難說。即使是個醬缸,裏麵也有泡出好的醬菜的,象文天祥、譚嗣同之類,雖然不少不免生了蛆蟲的。醬缸是個廣闊天地,在裏麵也是大有可為的。我們每個人,做人不到的時候,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盯著醬缸,眼睛發直,說是文化惹了禍害。

也有號稱獨善其身的,卻要對那些在國內發達的,不論其如何提過下流手段,營營苟苟地鑽營出來的,眼睛都要羨慕的滴出血來,好像是自己這一輩子,沒有賣出個好價錢,折了大本。這時,不僅惆悵,簡直就要絕望,能做的就是楊林提到的,背個“輝煌的包袱”,掖著一段悔青了的腸子。

我總感覺到,現在的文人的惆悵、鄉戀之類,已經不比古人。因為選擇比過去更多了,交通交流都發達,自己也容易做主了些,沒有忠孝不能兩全之類的事情。在哪裏生活,都要權宜、妥協、計算,結果仍然有許多值得惆悵的地方。偶爾惆悵一回,自在人情;動不動就要惆悵,恐怕就是矯情,自魅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