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三年大饑荒期間的悲慘故事 by ·王克勤·

(2007-06-14 19:56:54) 下一個

            三年大饑荒期間的悲慘故事

                ·王克勤·

  爸爸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悲慘的故事。 

  一九六一年的大饑荒中,當時主政四川的“西南王”李井泉,不顧老百姓死活,拚命迎合毛澤東“大躍進”的思路,以討好最高領袖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為了給中央上繳遠遠超過實際產量的糧食,他在四川農村橫征暴斂,使得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平原也陷入千年不遇的饑餓之中。

  那時爸爸在中學上學,根據規定,中學生每人擁有一本糧食本,每個月定量供應十五斤大米。這十五斤大米,當然不能完全填飽肚子——正處在長身體階段的男孩子,在沒有任何油水的基礎上,每月僅僅吃十五斤米,怎麽夠呢?但是,這十五斤大米堪稱“保命糧”,吃不飽,也餓不死。

  爸爸說,假如他沒有考上縣中,而在農村裏務農,他很可能活活餓死了——在他的同齡人中,無聲無息地在田裏倒斃的數不勝數。許多童年時代的玩伴就是在那些年月裏消失的。

  就是這點口糧,爸爸每月還要省上三分之一,帶回家去給奶奶和姑姑和著糠粉與紅薯煮著吃。他每個星期回一次家。從縣城到村子有五十多裏的山路。星期六下午一放學,他便開始出發,步行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深夜了。沒有鞋穿,他的腳板在碎石路上磨礪出厚厚的繭子。

  有一次,在家裏幫著幹了一整天的農活,正要準備返回學校,爸爸突然發現自己衣袋裏的糧食本不翼而飛。頓時,他如同遭到電擊一般,渾身發軟,蹲在地上半天站不起來。他想哭,但嗓子發啞,一聲也哭不出來。奶奶一聽到這個消息,發現事態嚴重——沒有糧食本,就沒有了半條命。這可怎麽辦啊?汗水一滴一滴地從她的額頭上流下來。

  好在奶奶當慣了一家之主,是一個有見識、有主意的母親。她立刻詢問爸爸:“糧食本是什麽時候弄丟的?”爸爸詳細回憶了一番,告訴奶奶說:“昨晚睡覺時,還專門檢查過,那時糧食本還在口袋裏。”奶奶一分析,既然糧食本不是在外邊丟失的,是在家裏丟失的,那就還有找回來的希望。她立刻想到,糧食本肯定是被這一天裏到過家中的人偷走了。

  究竟是誰偷的呢?

  奶奶仔細回憶來過家裏的人。這一天,家裏隻來過一個客人——那就是奶奶嫁到旁邊一個更貧困村子去的妹妹、也就是爸爸的姨媽。

  姨媽家裏也揭不開鍋了,她跑來向奶奶求救。奶奶一個寡婦,哪裏有能力救她呢?但奶奶看見妹妹實在是可憐,還是煮了兩個紅薯給她救急。姨媽千恩萬謝地抱著紅薯告辭了。

  “難道親妹妹居然幹出這樣可恥的事情來?”奶奶痛苦地想。她不願意相信這是事實。可是,家裏來過的客人,除了爸爸的姨媽再沒有別的人。那麽,這是唯一的事實。

  當機立斷,奶奶帶著爸爸飛奔向糧站。奶奶對爸爸說:“如果真是你姨媽偷走了糧食本,她一定會到糧站兌現糧食的。我們預先堵住糧站,找回糧食本就還有一線的希望。”來到糧站,他們向工作人員說明了情況。工作人員看見一個婦人帶著一個瘦瘦的孩子,聽完他們的哭訴,立刻就產生了憐憫之心。工作人員答應他們,如果有人拿著寫著爸爸的名字的糧食本來取糧食,他們立刻就把他扣下來。

  奶奶沒有說小偷可能是自己的妹妹、孩子的姨媽。這個事實令她無比的羞辱。但是,這一事實很可能馬上毫無遮掩地呈現在她麵前。

  工作人員讓母子倆躲到房間裏麵,告訴他們,一有消息便通知他們出來抓住小偷。

  爸爸和奶奶呆在糧站的辦公室裏。整整呆了三個多小時。

  對於奶奶來說,那三個多小時是多麽痛苦的煎熬啊:她盼天盼地,希望能夠找回糧食本,找回了糧食本,也就找回了兒子的性命;但是,她又多麽不希望發現小偷就是自己的親妹妹、孩子的親姨媽啊!以後,她怎樣麵對親生的妹妹呢?

  突然,外麵發生了爭執。是工作人員在與一個女人爭執。聲音很大,屋子裏聽得非常清晰。奶奶一聽聲音,立刻像遭到電擊一般。她聽出了那個女人的聲音——果然是自己的親妹妹、孩子的親姨媽!

  奶奶與爸爸衝了出去。姨媽首先看到了爸爸,看到了她瘦小的侄兒。她立刻中止了與糧站工作人員的爭執。她臉色發白,羞辱地捂住臉,背過去,一下子便蹲坐在地上。奶奶走上去,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痛罵她的妹妹:“你怎麽這樣狠心啊,你這不是要了侄兒的命嗎?你還配當孩子的姨媽嗎?”姨媽一直捂著臉,不敢看奶奶和爸爸,也不說一句話。

  糧站的工作人員被這一幕驚呆了。

  突然,姨媽也撕心裂肺地哭了起來:“姐,你罵我吧,你打我吧,我不是人!我不該幹這樣丟臉的事情。可是,我的孩子幾天沒有吃飯了,他們就快要餓死了!我也是當媽的啊,我怎麽辦啊!”兩個女人旁若無人地痛哭起來。她們一個哭得比一個傷心。她們引來了旁邊好多人的圍觀。反正臉麵都已經撕破了,在饑餓麵前,還有什麽臉麵可言呢?她們索性大哭一場。

  她們不知道該詛咒誰、該怨恨誰,也不知道究竟是誰造成了這一切——是生產隊長嗎?是縣委書記嗎?是省城的李井泉嗎?還是那個在紫禁城的帷幕後麵“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偉大領袖?

  要思考並回答這所有的問題,已經遠遠超過兩個農村婦女的知識結構。她們隻好相信這就是“命運”——自古以來,農民們都是這樣來解釋他們所遭遇的苦難和折磨。

  幾年以後,在大學裏念書的爸爸,經過自己痛苦的思考,才逐漸明白了媽媽和姨媽苦難的根源。讀了一大批教授借給他的“禁書”之後,他把一切都想明白了。很多年以後,他把答案告訴了我。

  而在那時,瘦小的爸爸在一旁不知所措。他不敢去勸媽媽,更不敢去看姨媽。他一直埋著頭看著自己的腳尖,好像一切的錯誤都是自己造成的。

  那一幕,僅僅是中國農民命運的一個最無關緊要、無足輕重的縮影。

  後來,找回糧食本的爸爸,總算在那場災荒之中幸存下來。他沒有辜負奶奶的厚望,考上了大學,成為村子裏人人羨慕的孩子。而姨媽的兒子、爸爸的表弟,卻在饑荒中餓死了。

  從此之後,奶奶和妹妹形同路人,至死不再往來。

□ 讀者投稿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