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哈欽斯的大學理念與芝大轉型zt

(2007-01-29 22:27:03) 下一個

【三】哈欽斯的大學理念與芝大轉型

送交者: Box 2006年9月02日18:51:49 於 [兒童成長]
回 答: 【二】 大學的文化之根 由 Box 於 2006年9月02日18:41:59:



 
     
  甘陽
  
  談到美國高等教育史以及美國大學的現代通識教育,一定會談到一個人:芝加哥大學校長哈欽斯。芝加哥大學現在被普遍看成是美國大學通識教育的重鎮,因為它的本科通識教育製度特別發達。但這並不是芝加哥大學從1892年建校開始就形成的傳統,一切都是從哈欽斯入主芝加哥大學以後才開始。

  哈欽斯於1929年入主芝加哥大學,當時他剛剛三十歲,是美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但他主持芝加哥大學後不久,即開始對當時的美國高等教育狀況和方向發起了全麵的批判,他批判美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完全走入歧途,充滿了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專業主義、惟科學主義、惟技術主義、惟市場取向的庸俗化方向。哈欽斯1936年發表的《高等教育在美國》,如果把書名中的“在美國”改成“在中國”,幾乎可以完全適用於我國現在的情況。

  他一開頭就指出,美國教育從中學到大學全都已經混亂之極,完全失去教育的自主方向,例如中學完全隻為大學考試服務,卻完全不顧當時大多數中學生並無機會繼續上大學,同樣,大學本科完全隻為考研究院服務,卻完全不顧大多數學生並不繼續入讀研究院;同時,各種以適應市場需要的新興科係在大學內不斷增生,導致大學日益成為就業培訓所。哈欽斯大聲疾呼,大學這樣下去將根本喪失“大學的理念”或“大學之道”,隻能成為亂七八糟的大雜燴。

  哈欽斯強調,大學之道首先在於所有不同科係不同專業之間必須具有共同的精神文化基礎,這就要求所有學生應該接受一種共同的教育,這就是他提出的“通識教育”主張,所謂“通識教育”就是對所有人的 “共同教育”(common education)。在哈欽斯看來,如果現代大學沒有這樣一種“共同教育”,那麽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各不相同的係科和專業根本沒有任何共同性,也沒有任何共同語言,完全沒有必要都湊在一個大學之內,這徒然增加管理成本和行政膨脹,完全沒有意義,各係科專業何不各自成立自己的專業學院,而且大多數以市場就業為目的的係科也根本不需要四年的教育,兩年就完全夠了,何必浪費家長的錢和學生的時間。哈欽斯提出,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就在於大學必須具有自己獨立的教育理念,而不能完全被外在的市場和就業需要所決定。大學應該作為現代社會的頭腦領著社會走,而不是成為市場的奴隸被動地跟著社會走。

  哈欽斯由此提出現代大學隻有發展通識教育或共同教育才符合大學之道的思想,因為隻有這種通識教育才能溝通不同係科不同專業的人,從而建立大學所有師生的共同文化語言。而更重要的是,隻有這種通識教育才能溝通現代與傳統,使文明不致斷裂,因為他認為現代大學通識教育的內容必須屬於“永恒學習”(permanent studies)的範疇,亦即這種通識教育的內容並不是現代人在現代社會的特殊問題,而是人類之為人類永遠需要探討的永恒內容和永恒問題,這就是他所謂探討“共同人性”(common human nature)以及“本族群的屬性”(the  attributes of the race)。哈欽斯強烈批判現代人的狹隘“進步觀”,強調大學並非僅僅是“創新之所”,而首先是“文明傳承之所”,大學應該是人類文明曆代積累的文化精華的儲存所,並通過現代通識教育使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首先能夠吸取和掌握這一共同文明財產,從而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an educated person)。

  正是在這裏,哈欽斯提出了他最著名的主張,即認為對西方人而言,對“共同人性”以及“本族群的屬性”這種永恒性研究,其精華首先體現在西方文明自古以來的曆代經典著作中。因此,美國現代大學通識教育的基本內容就是要讓大學生在進入專業研究以前,不分係科專業全都應該首先研究“西方經典”或所謂“偉大著作”(Great Books)。他認為,雖然現代沒有必要再像以前那樣堅持以希臘文和拉丁文為中心,但必須以現代語言和現代教學方式重新閱讀和重新研究這些“偉大著作”,否則現代美國大學就會沒有共同精神基礎,沒有共同文化根基。而哈欽斯在實踐上的最大雄心和目標,就是要在芝加哥大學內建立一個新的四年製本科生院,四年時間全部用於他這種以閱讀經典為中心的通識教育。

  但哈欽斯理念在當時的美國成為眾矢之的,最強烈批判反對哈欽斯理念的首先就是當時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們,尤其芝加哥大學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教授們最初幾乎全體一致地強烈反對哈欽斯校長的主張。這是因為芝加哥大學在1892年建校開始就代表美國最新型的研究型大學,學校完全以研究院為主,所有的院係都高度強調專業化研究,強調要讓學生盡早進入專業研究。他們因此認為哈欽斯的通識教育計劃簡直是發神經,認為他是傳統主義、複古主義,想要把現代大學倒退回中世紀的學院。於是,整個三十年代芝加哥大學內部都處於嚴重分歧甚至分裂狀態,哈欽斯的方案多次被否決。但到1942年,哈欽斯的四年製本科生院方案終於被通過,芝加哥大學由此建立了美國現代研究型大學中最強化通識教育的本科教育體製,芝加哥大學的本科生院以後也由此而以“哈欽斯學院”聞名。與此同時,哈欽斯更於1943年建立了日後聞名全美的芝加哥大學“社會思想委員會”(最初實際擬名為“文明委員會”),這是在博士階段不分係科專業而致力於綜合人文研究的特殊高等學術研究機構。

  哈欽斯的大學理念和通識教育理念,可以說是力圖把西方古典人文教育的理想和傳統重新移植到現代研究型大學,並加以現代改造。雖然芝加哥大學以後的本科體製也和美國多數研究型大學一樣,改為本科前兩年通識教育,後兩年往專業方麵分流,但哈欽斯時代奠定的傳統,尤其是現代通識教育以經典閱讀為中心的傳統,使芝加哥大學以後被公認為大學本科通識教育的典範。同時應該強調,芝加哥大學之強調本科和通識教育,絲毫沒有削弱其研究型大學的地位,事實上芝加哥大學是曆來獲取諾貝爾獎人數最多的大學。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尤其以能夠出各種學派聞名,例如芝加哥社會學派,芝加哥經濟學派,芝加哥古典政治哲學學派,等等,這在美國大學中是非常罕見的。說來有趣的是,哈欽斯校長在芝大改革的時候,很多教授都恨死他了,但以後則大家都以他為榮,直至今天人們仍然津津樂道“哈欽斯的芝加哥”。可見,一個理念的推行需要一種相當的堅持。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