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 策
[明]蓮池大師作
傷足自規(四條)
一、自今已往,得一時筋骨輕安、行坐隨意,即當思及六道眾生苦惱,一心正念。
一、自今已往,雖有人惡罵加我者、非言謗我者,乃至批我頰者、唾我麵者,悉順受之,一心正念。
一、自今已往,雖有人忘恩背去者、恩反仇報者,悉順受之,一心正念。
一、自今已往,雖有使令不如命者、承值不如法者,或以正語,或以巽語,隨宜而施,不可則已,勿起瞋恚,一心正念。
自警(七條)
先民有言,禹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
我今衰殘,奚啻惜分。一彈指頃,毋雜用心。
毋雜用心者,謂本參正念外,才起一念雜想,即便掃除,攝歸正念,不可時刻延捱。今略開七事。真為生死出家,直欲一生了辦,務力守之,時時自警。
一、不得畜資財,造房屋,買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經像等,傳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戀,一心正念。
二、不得作種種非緊要福德緣事。姑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權置萬行門,一心正念。
三、不得於好色起貪愛心,於好味等起貪愛心,於好言讚譽我者起貪愛心。不得於惡色起瞋惱心,於惡味等起瞋惱心,於惡言譏毀我者、惡口罵辱我者、惡拳捶打我者、種種拂逆我者起瞋惱心。乃至過去事或順或違,未來事或順或違,皆悉屏絕,堅壁固守,一心正念。
四、不得吟作詩文,書寫真草,題貼對聯,修飾尺牘,泛覽外書,議論他人得失長短。乃至教憑臆見而高心著述,禪未悟徹而妄意拈評。緘口結舌,一心正念。
五、不得交結親朋,應赴請召,遊山玩景,雜話閑談。凡種種世諦中事,除理所當為,決不可已者,餘悉休罷,一心正念。
六、不得貪著放逸,恣縱睡眠。大事未明,捍勞忍苦,一心正念。
七、不得與世人競才競能,爭名爭勢,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誑稱知識,妄自尊高。唯應執卑守愚,終身居學地而自鍛煉,常精常進,一心正念。
袾宏初始出家,其立誌甚正,其執持所誌甚堅。隻因稟弱,孤孑遠遊,未得道而先得疾。乃弗獲已,結茆以居。自謂僻塢窮林,或可絕人逃世。何期日久歲深,不覺不知,漸成叢席。雖不敢尊居方丈,我慢自賢。實亦受累不少。今忽八旬,命存風燭。大驚大愧,食寢靡寧。又思一息尚存,胡不老當益壯。縱其身力疲困,猶可心力自強。雖耄耋行腳,難齊古風。而不雜用心,何容自棄?用是再整初誠,重為誓約,一以策己,一以勸人。倘亦有始勤中累如我者乎,幸相與勉之!
老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促於呼吸。”少年亦爾,何況老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唯願大德,勿以人微而輕其語。當觀此身目暗耳聾,發白麵皺,背傴腰曲,骨痛筋攣,步履龍鍾,精神昏塞。譬諸夕陽西照,光景無多。衰草迎秋,凋零頃刻。故知此身不久,必赴死門。前路茫茫,畢竟何往?大德!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知。其或未然,可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諦思淨土,決誌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病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促於呼吸。”平人亦爾,何況病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唯願大德,勿以人微而輕其語。當觀此身四大不調,百骸欲散,飲食漸減,醫藥無靈,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之魚遊釜內,倏忽焦糜。燈在風前,刹那熄滅。故知此身不久,必赴死門。前路茫茫,畢竟何往?大德!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知。其或未然,可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諦思淨土,決誌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生所警策
佛言:“情多想少,流入橫生。”故知汝等,昔以暗蔽愚癡,不修正念,今則羽毛鱗介,受此劣形。水陸飛空,種種不一。或投鉤矢,或入網羅。命在刀砧,魂飛湯火。幸逢善士,財贖爾身,萬死得生,來此勝地。今乞諸聖假爾靈聰,汝當一心歸命三寶: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三稱)。歸依三寶竟,令汝業障消滅,智慧開明,發菩提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入不退地。現前大眾,為彼畜生一心念佛。
附:分畜食箴
人上佛飯,佛濟狗饑。僧宜學佛,獨飽非宜。大眾!發慈悲心。所食之餘,施放生所。
(此文作牌,掛放生所,及禪堂柱上、齋堂韋陀前,普告大眾知之。)
警眾(八條)
我未出家時,於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的事,即他人導之為,而我自羞慚愧恥,纖毫必不肯為。所以者何?良由吾前世親近好人,八識田中領納得好言語,所以今生自然見惡則恥,不肯去做。你們要著實親近好人。當早晚發願之時,當願世世生生親近善知識。
我出家後,到處參訪。時遍融師門庭大振,予至京師叩之,膝行再請。師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逐利,不要去攀援。隻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為這幾句話,哪個說不出?千裏遠來,隻道有甚高妙處,原來不值半文。予曰:“這個正見他好處。我們渴仰企慕,遠來到此。他卻不說玄說妙,淩駕我們,隻老老實實把自家體認過,切近精實的工夫,叮嚀開示,故此是他好處。”我至今著實遵守,不曾放失。
十方僧眾,賢聖出沒。我見之未嚐不敬。他未跪,我先跪。他未拜,我先拜。前有方上一僧,人以其醜惡藍縷,莫不輕藐之。及見吾,乃劇論《楞嚴》玄旨。你們決不可輕藐人,記取記取。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齎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隻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淨土,隻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於義理不是難解說。你們眼裏親見,耳裏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你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你們睹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眾!我與你但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你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隻不信人命在呼吸間也。
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刹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有默持,有高聲持,有金剛持。然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隻是綿綿密密,聲在於唇齒之間,乃謂金剛持。又不可執定。或覺費力,則不妨默持。或覺昏沉,則不妨高聲。如今念佛者,隻是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雲:“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今人不肯念佛,隻是輕視西方。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大慧、大聖大賢的勾當,轉娑婆成淨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修行者,隻是不失人身而已。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門,功過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為報。
幼時尚不知念佛,見鄰家一老嫗每日課佛數千,問雲:“為何如此?”彼雲:“先夫往時念佛,去得甚好,故我如此念。先夫去時並無他病,隻與人一請而別。”出家人奈何不念佛?
出家人不祥事(三十二條)
一、佛前安坐受人禮拜,不祥。
一、佛前罵人,不祥。
一、法座上嗬叱人,及輕口斥前賢錯謬,不祥。
一、褻衣受人禮拜,不祥。
一、當食罵人,不祥。
一、對食分別好惡,起憎嫌心,不祥。
一、綾羅錦綺作家常日用衣服,不祥。
一、臥床用重褥重席、綾絹被、紗羅帳,不祥。
一、清晨罵詈人,不祥。
一、憎嫌信施輕少,不祥。
一、買奴仆供役使,如富貴家,不祥。
一、人勞我獨逸,不祥。
一、人窮乏我獨富饒,不祥。
一、年少作講法師,作施食師,作住持師,不祥。
一、少年恃小聰明,輕忽老宿,不祥。
一、恃年臘高,輕忽後進,不祥。
一、無故得重施,不祥。
一、人以至誠待我,我以巧詐對之,不祥。
一、好談他人過失,及隱微事,不祥。
一、以常住公物,利濟俗家,不祥。
一、寵厚沙彌弟子,華衣美食,不祥。
一、出言動輒粗重,令人難當受,不祥。
一、多諸護法,多諸信施,即便妄尊自大,不祥。
一、無病使人出溺器,不祥。
一、病中瞋怒服事人,不祥。
一、著褊衫小解,不祥。
一、逢水旱等,怨恨天地,不祥。
一、欠人債負,聞其死,心生喜悅,不祥。
一、未語先笑,不祥。
一、粗通教理,妄議古人,藐視時人,不祥。
一、具少知見,以宗師自任,不祥。
以上折福折壽,多招殃咎,故雲不祥。當相與共戒之。
示住持
破僧糧而構僧屋,善知識難逃熱鐵之枷。用磚錢而作瓦錢,俗禪和豈免寒冰之獄?招提公物,雲何置瓶置壺?大眾山銀,乃爾買斧買鑿?瓶壺注而鑊湯沸,斧鑿具而刀山成。況夫米丸與鐵丸共吞,絮胎與牛胎共處。行因似小,感果良深。可不悲夫!
棄腐渣責詞
暴殄天物者必有禍生,輕賤五穀者多遭雷擊。狗彘同人飲食,孟氏由之痛心。酒肉侈作池林,商王於是失國。且古人尚咽糟糠,今此腐渣,美非糠比。大士猶餐草果,今此腐渣,甘豈草倫?奈何放縱驕奢,類富家之敗子。昏迷顛倒,似繈褓之嬰兒。先須封磨以示懲,後必碎鍋而永禁。
示直院等(三條)
水陸頭尾相連,經懺接續不斷。求經次,汲汲如選官。請經師,忙忙如報喜。庫頭終夜計算,不過是分派應赴錢財。擔運逐日奔波,無非是買辦道場貨物。僧直者但說籬穿屋漏,求住者不為念佛參禪。況複外無當家,內無首座。多眾著於名利,何人實為死生?衣食過度豐饒,費用十分繁廣。起如此叢林,不知有福否?有業否?我在此叢林住得否?住不得否?此字可功課畢,悅眾當堂宣讀一遍。當家收了,與眾管事及老成明理人速議回報。
棄講歸禪者,易講寺為禪寺者,傳美於古今。變禪作講,非盛世所宜。茲議純一修禪,講事暫止。議可否?
六人代當家,既號當家,自百歲老人,以至沙彌小童,俱要管到。自財帛重物,以至一針一草,俱要管到。自堂內堂外,以至上方、長壽,俱要管到。自破戒犯法,以至小小過失,俱要管到。自本山大眾,以至客情外住,俱要管到。且今雖號當家,又不勞列位費力辦米辦柴,又不勞列位出錢納糧納稅,又不勞列位當糧長裏長,又不勞列位隨班禱雨祈晴,隻要用心葺理大眾修行而已。如其不肯用心,糊塗過日。不思量四十五日內,止得十五日勤勞耳,猶然不采。誠恐龍天見過,伽藍生瞋,現生折祿減壽,臨終落於惡趣矣。可不勉哉!
十可歎
負罪自誤誤人老疾僧宏,稽顙白言:
惟宏年衰病久,力寡事繁。石火風燈,命存呼吸。向擬長壽庵養疾數月,為悟齋、梵邦、常惺三友接還,不得如願,一可歎。
三友發心,少焉散去,不終期事。燭空繼之,亦複不終。今則六人代之,三班半月,亦非常便。小庵小廟當家,各各圓滿一年,整齊交代。獨本山如此,二可歎。
一人妄作主宰,掘壞龍山風水,一年死十七人,眾若不聞不見;一人妄作主宰,打造後山石牆,隔斷來脈,徒壞錢糧,反致藏虎豹而招寇盜,眾若不聞不見,三可歎。
半月半月,雖宣讀僧約十條、修身十事,乃至廚庫等銘,亦成虛應故事,四可歎。
受托念佛不致誠,受托拜經懺不致誠,五可歎。
佛製,不應手接金銀。僧不能行,姑以行施折罪。乃止行於經懺,又不是行施,反似抽分,六可歎。
凡出家,先審其原住何所。後逢期散,使有所歸。今泛納不審,七可歎。
合寺不論老少,皆要不違十戒律儀。今受菩薩戒,而行事尚不及沙彌,八可歎。
屢屢分付,不相信從,不一而足。略開數事:分付管事人,宜和合無乖爭。分付宿園,毋勞逸不均。分付挑柴挑米等,俱要上座領眾記過。分付有病,要依式掛幕。分付十戒、具戒、大戒,各要行本戒事,不可有名無實。分付放生所,要依時警策。分付老堂,未滿八十者,晚課必查隨眾與否。分付直夜,每早須查勤惰如式,回覆平安與否。分付不得貴價買假香燒,熏壞金像。分付濾水囊用訖,須如式蕩濯。分付年少學淺,不該講經宜查。分付僧直,所言當理者,皆當力行。分付春夏秋停止經懺道場,萬不得已,請外住於經板堂中行之;今即於本山,而本山僧反多於外住者。分付內樓緊緊封鎖,萬不得已暫開,今數數開。分付送化亡僧、估唱僧物,各要起大悲憐,生大警悟;今則泛泛然而送化,嘻嘻然而估唱,習為常事,全不動心。九可歎。
複次,我今命若風燈,朝不保暮。無信我者,無憐我者,此間如何住得?十可歎。
三可惜
一者,深山窮穀,清淨幽閑。既無村中士女喧煩,亦無過往賓客遊賞。峰巒攢簇,冬避風寒。林樹陰森,夏消炎熱。蹉過此時而不修行,是為一可惜。
二者,柴水方便,衣食現成,床帳整齊,醫藥周足,沐浴次第,燈火熒煌。磋過此時而不修行,是為二可惜。
三者,宏雖隨行逐隊,一介凡僧,既不能見性明心,又不能積功累德。但其安分守己,謹慎操持。於此末法之中,亦可充佛祖普庇眾生廬舍中之一小椽,亦可助佛祖普渡眾生橋梁中之一卷石,亦可備佛祖普療眾生疾病藥籠中之一方寸匕。嗟乎!獻瓦缶於金穀,取笑傍觀。進麥飯於滹沱,寧無小補?蹉過此時而不修行,是為三可惜。
雖然,凡有言說,人不聽從,皆由自己德薄福輕故也。但當責己,不敢尤人。倘天假之年,餘生未盡,尚當力疾以報佛恩,以酬大眾。萬曆四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示。
讀雲棲老人《十可歎》、《三可惜》,滴滴心血也。一字一淚,可勝悲惜悼哉!世人癡不過母愛其子,雖死亦不瞑目。此老人誠是老婆心切於此。嗚呼!世人為兒女癡,菩薩為眾生癡,此視眾如一子地之肝腸也。其若子若孫親蒙其教,至此尚勞老人如此顧複,再四叮嚀,即鐵石亦當墮淚。若視為尋常,是為大負恩德也。絕無慚愧,滅絕良心者,非人也。豈稱佛弟子哉?能時時念誦此語,即是老人法身常住。萬曆丁巳二月十六日,憨山德清和南識。
〖錄自《雲棲大師遺稿》卷三〗
·清涼書屋點校·
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