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說●無聞

卍卍卍卍《華嚴經》雲: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卍卍卍卍
正文

莊嚴菩提心經:雲何菩薩修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

(2007-04-21 20:56:42) 下一個

  莊嚴菩提心經(乾隆版大藏經·大乘華嚴部·第0095部)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思無量義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修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

  佛告思無量義菩薩:“菩薩修菩提心者非於眾生,菩提心者不可得。此心非色非見,法亦無有得者。何以故?眾生空故。”

  思無量義菩薩白佛言:“世尊,法相如是甚深,菩薩當雲何修行?”

  佛告思無量義菩薩:“善男子,菩提心者,非有非造,離於文字,菩提即是心,心即是眾生,若能如是解,是名菩薩修菩提心。
  菩提非過去、未來、現在,如是心、眾生亦非過去、未來、現在,能如是解,名為菩薩。
  然於是中,實無所得,以無所得故得,若於一切法無所得,是名得菩提。為始行眾生故,說有菩提,如阿羅漢取證,於法無所得,以世俗言辭故,說有菩提,然菩提實不可得,若於一切法無所得,是名得菩提。
  然於是中,亦無有心,亦無造心者;亦無有菩提,亦無造菩提者;亦無有眾生,亦無造眾生者;亦無有聲聞,亦無發聲聞者;亦無辟支佛,亦無發辟支佛者;亦無有菩薩,亦無發菩薩者;亦無有佛,亦無成佛者;亦無有為,亦無造有為者;亦無無為,亦無造無為者。是中已得、今得、當得,皆不可得。”

  佛告:“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所應說者,吾今當說。菩薩發菩提心,有十法。何等為十?
  發第一心,成就眾善本,譬若須彌山,以眾寶莊嚴。
  發第二心,行檀波羅蜜,譬若大地,長養眾善法。
  發第三心,行屍波羅蜜,喻若師子王,能降伏眾獸,滅除邪見故。
  發第四心,行羼提波羅蜜,喻若那羅延,堅固不可壞,滅除煩惱故。
  發第五心,行毗梨耶波羅蜜,現行眾善法,喻若天華,如意說法故。
  發第六心,行禪波羅蜜,喻若日光明,滅除眾闇故。
  發第七心,行般若波羅蜜,諸願得滿足,喻若商賈客,得離眾難故。
  發第八心,行方便波羅蜜,滅除諸障礙,喻若月盛滿,清淨無穢故。
  發第九心,欲滿足本願,遊淨佛國土,樂聽深妙法,滅除貧窮故。
  發第十心,喻若虛空,其智無窮盡,譬如轉輪王,成就一切種智故。
  善男子,如是能發十種心,名為菩薩,亦名摩訶薩,亦名無為眾生,亦名無障礙眾生,亦名已得度眾生,亦名不思議眾生。然於此中,亦無有心,亦無菩提。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