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說●無聞

卍卍卍卍《華嚴經》雲: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卍卍卍卍
正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摩訶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

(2007-04-14 21:20:32) 下一個

  十善業道


 “佛子,菩薩住離垢地,

  性自遠離一切殺生。不畜刀杖,不懷怨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於一切眾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薩,尚不惡心惱諸眾生,何況於他起眾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殺害。

  性不偷盜。菩薩於自資財常知止足,於他慈恕,不欲侵損。若物屬他,起他物想,終不於此而生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餘資生之具。

  性不邪淫。菩薩於自妻知足,不求他妻。於他妻妾,他所護女,親族媒定,及為法所護,尚不生於貪染之心,何況從事,況於非道。

  性不妄語。菩薩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語,無心欲作,何況故犯。

  性不兩舌。菩薩於諸眾生,無離間心,無惱害心。不將此語,為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為破此故,而向此說。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長。不喜離間,不樂離間,不作離間語,不說離間語,若實若不實。

  性不惡口。所謂毒害語、粗獷語、苦他語、令他嗔恨語、現前語、不現前語、鄙惡語、庸賤語、不可樂聞語、聞者不悅語、嗔忿語、如火燒心語、怨結語、熱惱語、不可愛語、不可樂語、能壞自身他身語,如是等語,皆悉舍離。常作潤澤語、柔軟語、悅意語、可樂聞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多人愛樂語、多人悅樂語、身心踴悅語。

  性不綺語。菩薩常樂思審語、時語實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隨時籌量決定語。是菩薩,乃至戲笑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

  性不貪欲。菩薩於他財物、他所資用,不生貪心,不願不求。

  性離嗔恚。菩薩於一切眾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湣心、歡喜心、和潤心、攝受心。永舍嗔恨、怨害熱惱,常思順行、仁慈祐益。

  又離邪見。菩薩住於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惡戒。心見正直,無誑無諂,於佛法僧,起決定信。

  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護持十善業道,常無間斷。”(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五·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二 唐於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佛說十善業道經(乾隆版大藏經·大乘律·第1095部)

    唐於闐三藏法師實叉難陀奉製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世尊告龍王言:“一切眾生,心想異故,造業亦異,由是故有諸趣輪轉。

  龍王,汝見此會及大海中,形色種類,各別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業、語業、意業所致。而心無色,不可見取,但是虛妄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智者知已,應修善業,以是所生蘊處界等,皆悉端正,見者無厭。

  龍王,汝觀佛身從百千億福德所生,諸相莊嚴,光明顯曜蔽諸大眾,設無量億自在梵王悉不複現,其有瞻仰如來身者,莫不目眩。汝又觀此諸大菩薩妙色嚴淨,一切皆由修集善業福德而生。又諸天龍八部眾等大威勢者,亦因善業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眾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種種想念,作身、語、意諸不善業,是故隨業各自受報。汝今當應如是修學,亦令眾生了達因果修習善業。汝當於此正見不動,勿複墮在斷常見中。於諸福田歡喜敬養,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養。

  龍王,當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業道。何等為十?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嗔恚、邪見

  ......




  十不善業道經(乾隆版大藏經·西土聖賢撰集·第1372部)

    馬鳴菩薩集 宋西天譯經三藏日稱等奉詔譯


  此十不善業道體性是罪。若樂求佛道者,遠離彼過,當如是知。

  何等為十?所謂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於是義中,今當解說:
  身三種者,殺生、不與取、欲邪行;
  語四種者,妄言、綺語、兩舌、惡語;
  意三種者,貪、嗔、邪見。

  雲何殺生?謂於有情,率先見已,次審其名,決定欲殺,動身施作,斷其命根,如是五緣次第具足,成殺生罪,定感彼果。
  雲何不與取?謂於他物,先窺覘已,而起審慮,決定欲取,動身所作,即盜其物,具足五緣,成不與取罪。
  雲何欲邪行?於此罪中而有四類:非處、非時、非分、非往。非處者,謂於諸佛菩薩經像和尚闍梨父母所止,或相鄰近,皆所不應;非時者,謂於晝日,或偶月事懷妊新產,彼不樂欲及病惱等,或受淨住八關齋戒,皆非其宜;非分者,謂於麵門及以非道,童男處女自執持等,俱不應作;非往者,謂於他妻及比丘尼親族異趣及炫賣等,設自境界作非梵行,所不應理。如上當知。

  雲何妄語?謂於見物或他遺墜,審知是已,決定而取,彼若尋求,起虛妄說,具是五緣,成妄語罪。
  雲何綺語?謂於他人,以染汙心,增飾其非,對彼而說。
  雲何兩舌?於他所有隱密等事,以非理言而作離間。
  雲何惡語?謂於貪欲和合事相,以雜染言厲聲而說。

  雲何名?於他財富及彼受用,起愛樂心非理希望。
  雲何名?謂於有情,起忿恚心而作損惱及捶打等。
  雲何邪見?謂無施等、無彼後世、無供養事、無佛世尊聲聞緣覺、無罪無福、無所作業無所受報。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