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說●無聞

卍卍卍卍《華嚴經》雲: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卍卍卍卍
正文

清淨本然,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01)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2007-02-10 05:50:26) 下一個

  《首楞嚴經》正文: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首楞嚴義疏注經》: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上句,結真;下句,結妄。
  性覺必有真明,故雲“性覺妙明,本覺明妙。”妄謂明異於覺,是故汝言若無所明,則無明覺,以有所明,方稱覺明。故解惑之見,於焉可辨。

  《首楞嚴經》正脈疏: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上科既斥為全體無明,由是承上而言,汝於本具真覺番成無明者,元無他故,正以本性之覺必具本有之明,所謂“性覺必明”也。汝乃無故妄加明於覺上,所謂“妄為明覺”也。由是遂成根本無明,萬妄依之而托始。故知“明覺”二字,便是生世界、眾生、業果之根柢矣(此於十惑之中,為第一惑,親依真心本覺,獨居九相之先,別名獨頭生相,根本不覺,曰癡,曰迷,及無住本,皆目此也。有二功能:一者,能隱真覺之體;二者,能發萬有之相。下文自見。
  問:生相無明,等覺未了,今言加明於覺,意何淺近?答:此惑在三細前,本非下位所知,惟佛現量親見。如來有勝方便,能令初心比量而知。借言加明於覺,即是其相。舍此方便,則如啞人見賊叫喚不出矣。法王自在,豈如是哉。
  曰:借言非真,寧不誤人?答:豈止不誤,仍有大益。如來親見等覺位中粗細諸念皆盡,惟餘此念,佛法不現,此念忽盡,便入妙覺果海,故令頓根眾生,但了法空心淨,一念不生,遙契如來涅槃妙心,自具照體,不用重起照察,起照便同此中加明於覺。永嘉雲:“倘顧還成能所”。“顧”字便是明覺的明字,“能所”者,本惟一真本覺,妄成能明之明、所明之覺,而能所俱非真矣。佛祖一揆,若合符節,希頓入者,宜究心焉)。辦得妄本已竟。

  《首楞嚴經》通議:
  【性覺必明(覺義),妄為明覺(不覺義)。】
  “性覺必明”者,謂性覺必定妙明,不須更以明明之,此是本然佛性,當論“覺義”也;“妄為明覺”者,謂才動所明之一念,則將本然覺性妙明失之矣,當論“不覺義”也。

  《首楞嚴經》要解: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
  這兩句也很重要,前麵講你認取的這個是無明,非覺湛明性,因為性覺這個湛然之體非如木石,它是了了常知,沒有間斷。它既無能知,亦無所知,覺就是明,明就是覺,所以說“性覺必明”。性覺不要覺外生明,也不要明外生覺,它是一個東西,如果你把它當作兩個東西,那麽就有能有所,因為有能所之故,就“妄為明覺”。你認為有個能覺,認為自己有所覺悟,如此即生出能與所的對立,我們說過相對的東西都是虛幻的,所以說般若無知。般若的性體是無能知,無所知的,有能有所是妄覺,而非真正的性覺。禪宗為什麽要參話頭呢?他給你一個無意義的話頭,叫你參“念佛是誰”,就是要把你的妄想全打光,使你的性覺從妄想中超脫出來。平時我們都是有所明,你靜下來好好看看自己的內心,都有東西在那裏,整天想著張三怎樣,李四如何,所以宗下說“驢事未了,馬事又來”,混亂得不得了,都是因為有所明,所以才會想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因為般若無知,既無能也無所,當你參到能所雙亡,根塵啪地脫開時,離能離所的絕對真心即會灼然而出。
  佛知道你這個是無明妄動,因為你有能有所,所以都是妄想。講到真正的妙覺明性,實際上根本就無可言說,非但小乘的聲聞、緣覺和大乘的菩薩無法開口,就連三世諸佛也無開口處。因為開口即非,開口就不是,開口就有能所。所以宗下講到末後一句,最後一著,都是無言而歸方丈,因為實在沒辦法說了。象傅大士講《金剛經》,才上法座用戒尺在桌子上拍一下,隨即下座,寶誌公於是說:“大士講經竟”。傅大士為你們講這個《金剛經》,他已經講完了,因為這個妙覺明體,無法用語言文字來形容表述,“開口即非,擬議即乖”,連聖賢亦無開口處。但是反過來說,我們要的是活法,不是死法,我們既要認得離言絕慮的性體,也要現種種形,現種種相,起無邊妙用。那麽既然要起妙用,要現種種形、種種相,為什麽還要我們脫開這個相呢?因為脫開相之後,才能見到這個本性。所以必須先識得本性,識得這個本性之後,回過來再起妙用,如此才能超脫分段和變易二生死。由證體再起用,就知道所有一切世間之物,都是我這個真心,真心即是法界,法界即是真心,所以“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一切山河大地,一切鳥語花香,盡是法界宣流,所以統統歸到這個法界裏麵。你如果隻知空不知有,隻認性體不起妙用,說明你還有住著,還住在偏真的窠臼裏。所以大乘佛法是積極入世,不是消極遁世的,假如死守著空,不敢到五濁惡世救度眾生,那是小乘自了漢,因為他偏到空裏,不是空有不二。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之後,就明白性與相的關係,就象鏡子與影子一樣,鏡子可以照物,有鏡子必然有影子,假如沒有影子即不成為鏡子。我們的真如佛性也是這樣,因為性空所以能現一切相,因為出生一切相所以性體必然是空的,真如佛性不但空靈寂靜,還能生出萬千妙用,假如不能生出萬法來起用,則不能稱為真如佛性。這一句中同時包括了體相用,如同《金剛經》所說:“所謂佛法者,既非佛法,是名佛法”。
  “性覺必明,妄為明覺”,這個性覺不是死的,是了了常知,是無所不明的,在這裏明就是覺,覺就是明。假如你把它分開來,有覺有明,或者覺為明所明,或者明為覺所覺,那就分明著在相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