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老子》中英譯文:八十一章(註解)

(2012-05-15 09:22:50) 下一個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2086&tid=1715110

天之道、聖人之道兩者分別代表「天父」和「聖人」對世人的計劃、應許、預備的道路。

中國文字上的「天」有好幾層意思:
一是代表空間的「天空」,
二是代表時間的「天時」,
三是代表現象的「天象」,
四是代表屬靈的「天父」。

老子在這裏所說的「天」是屬靈的「天父」,有別於「天空、天時、天象」,以及我們平日所說的「天體、天地、天下、今天、天氣…」的「天」字,不過跟中國民間信仰所敬拜的「天公」意義上很接近。至於這裏的「道」則代表「道路、應許、計劃」,與其他章節所說的「道」是「創造者、主宰、父(甫)、母」的意思不同。

「天父」的觀念最早出自中國先民的信仰,並非外來的名詞!如《易經》說:「乾,也,故稱乎。」《尚書》說:「地萬物。」《淮南子》說:「,以地為母。」這遠比西方宗教稱呼 heavenly Father(天父)的年代早千年以上。

古時候的君王稱自己為「天子」,上帝是「天父」。「天子」在地上所做所為,受「天父」上帝的管轄;好的「天子」受「天父」上帝的祝福,邪惡的君王則會被革除天命(革命)、被消滅。這跟七十九章所說的一樣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父對世人的應許公正沒有親疏之分,他永遠祝福良善的人)。也跟其他古書所說的一樣,如《尚書》說:「天道福善禍淫。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天父上帝對世人的應許是:他祝福良善,懲罰邪惡。天父上帝對世人公正沒有親疏之分,他賜百福給良善的人,降百難給邪惡的人。)

基督教則是在新約時,才由耶穌喊出「天父」這個稱呼;如〈馬太福音〉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Be perfect, therefore, as your heavenly Father is perfect. Look at the birds of the air; they do not sow or reap or store away in barns, and yet your heavenly Father feeds them. For whoever does the will of my Father in heaven is my brother and sister and mother.)

另外「天」和「上帝」的關係,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困擾著中國人,可是大約在1500~2000年前(100~600AD),馬融、鄭玄、顏師古等學者在《十三經注疏》裡分別說:「上帝者,天之別名。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上帝者,天也。天,亦帝也。文祖,天也,天為文、萬物之祖。」按照這幾句話的時間次序來看,其實「上帝」和「天」的關係早在1900年以前馬融的時代(公元79~166年),甚至更早在2500年以前《尚書》、《詩經》成書的時代就已經有了一個很明確的答案:屬靈的「天」是「上帝」,「上帝」是屬靈的「天」。

在老子的思想裏,代表主宰、創造者的「道」和詩經、尚書、易經所描述的天父「上帝」是一體的,都是「天皇大帝,神之最尊者也,為萬物之所宗,人神之所主」。即屬靈的「道」和「上帝」是「萬神中最尊貴的聖靈,祂是創造萬物的宗祖,也是人類和萬神的主宰。」他們都是「無形無像」的靈,不能用偶像代替。

古時候天子崇拜天父上帝的禮儀就叫做「郊社之禮」,孔子說「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古時候在郊外建築土壇祭天的目的,是為了要敬拜天父上帝;在宗廟裏舉行的禮儀,是為了要追祀祖先。一個懂的敬拜天父上帝、紀念祖先的人,治理國家就像看自己手掌上的紋路一樣清楚。因為「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欽崇天道,永保天命。上帝弗順,祝降時喪。」…天父祝福地上的人們,祂幫百姓樹立君王,替他們撿選導師,惟有與上帝同在的人,才能使四方的國家前來順服;能夠崇敬天道,才能永遠保有上帝賜給的天命。一個不懂得順服上帝的惡人,天父會隨時降災禍消滅他。

可見敬拜天父上帝、天道,是多麼重要的一件國家大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