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台海兩難:懼怕兩岸關係好又怕開戰殃及自身
(2007-01-26 14:16:22)
下一個
日本台海兩難:懼怕兩岸關係好又怕開戰殃及自身
日本兩難心境:既希望借台灣問題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實現自己的單邊利益,又怕台海真的開啟戰端會殃及自身
每當台灣局勢出現動蕩,美國的態度總能把媒體緊緊抓住。但很少有人知道,這種時候,台灣都會派人到日本“解釋、溝通”。據台灣媒體報道,6月4日晚,台“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又起程去了日本,目的是會見日本政界“友好人士”,與日方討論台灣政局,並與日本學者交流意見。去年4月,吳釗燮也曾低調訪日,那是因為中國大陸在3月通過了《反分裂國家法》。近來,日本國內對台灣出現的要求罷免陳水扁的風潮十分關注。日本媒體不僅有報道、評論,還有預報。連《岩手日報》等地方媒體也能很內行地稱陳水扁是“樣子總統”。日本的網站近來更是不加評論地大量翻譯台灣島內的報道。日本人對台灣問題這麽關注,究竟是為了什麽?
台灣是日本普遍關注的話題
近日,日文版《新聞周刊》的一個專題報道在日本和台灣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該雜誌的封麵是兩個台灣女孩,三個大字非常醒目———“新台灣”。下麵有兩行小字:“不獨不統的新台灣人”、“中國統一震動日本”。文章是由日本和美國記者合寫的。他們采訪了台灣、日本和美國的各界人士,稱“兩岸統一的可能性急劇升高,出現了台灣被中國大陸吞並的空前危機,台灣一旦被中國大陸‘吸收’,東亞防線將出現崩盤,日本的生命線將遭受威脅”,“等於日本的脖子被掐住了”。因為那時“人民解放軍就可以將戰鬥機與潛艦部隊轉移到台灣”,衝繩的那霸將成為目標。報道最後以采訪美國人的方式總結道:“日本應選擇的道路是:首先加強日美安保同盟,其次不要支持‘台獨’。”這一報道準確表現出了日本的兩難心境:既希望借台灣問題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合作,實現自己的單邊利益,又怕台海真的開啟戰端會殃及自身。
在民間,日台交往十分密切。由於曆史原因,不少日本人把台灣看作體驗中華文化、享受中國飲食的最佳去處。日本外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年前往台灣的日本人有112萬,而到日本觀光的台灣人達131萬。除了人員流動,台灣的政治事件、影視明星、經濟動向經常會出現在日本媒體上。在日本宮崎公立大學執教多年的王智新教授告訴本報記者,台灣關乎日本海上生命線的觀念,根深蒂固地存在於日本人的心中。而且,日本的蔗糖等食品都來自於台灣,有人認為台灣的資源同樣關係到日本的國計民生。正因為如此,對日本人來說,台灣問題比曆史問題更敏感。從事對日索賠工作十多年的王選女士說,她與日本人交往時,不會主動提及台灣問題,惹出不快。本報記者也多次接觸過關心台灣問題的普通日本人。在日本,有一個民間組織叫“台灣海峽研究所”。其成員既有大學教授、研究所職員、自衛隊員,也有家庭主婦等。該組織除了不定期地進行一些關於台灣局勢的講座,還搞一種形式鬆散的對話。他們中的大多數人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希望台海和平。每當台海局勢緊張時,他們總是問本報記者,大陸是否真的會武力攻擊台灣?為此,該所的所長與台灣和大陸的軍方都保持著很好的關係。他希望通過這個研究所的活動,可以為台海和平做一些貢獻。由此可見,很多的日本老百姓是出於對生存環境的關切才高度關注台海局勢的。
日本對台海問題有三個擔憂
近年來,日本國內對台海問題表示擔憂的氣氛越來越濃,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麵:
首先,對兩岸出現良性互動表示擔憂。去年以來,兩岸之間一個很大的突破,就是實現了連宋訪大陸,創立了黨際交流平台。去年6月,在日本東京召開了“第三次日台議員交流會議”。會上,有自民黨、民主黨兩名日本議員向率先訪問大陸的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發難,指責其不該去大陸,不該與中共合作。
江丙坤立即反問,台灣的經濟、政治發展都不能離開大陸,你們要我們與大陸關係緊張,如果發生戰爭,日本會為我們防衛台灣嗎?江丙坤警告說,在中日關係不好時,日本不要把台灣作為馬前卒,利用台灣反對大陸。另外,有日本議員更露骨地指責連戰訪大陸鼓吹“反日”。江丙坤很氣憤,反駁說:連戰提到日本是在解釋自己為何生在西安以及在西安等地的兒時記憶,都是事實,並未刻意“反日”。當晚,年逾七旬、為人和善的江丙坤憤懣輾轉,徹夜未眠。
其次,對島內藍綠力量對比的變化很擔憂。目前,有人將台灣政局總結為 “李住院”、“陳弊案”、“馬強悍”。今年,李登輝本來要去日本,結果因肺炎住院,政治及生理上同時亮起紅燈。陳水扁則因施政無能、弊案連連呈現“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敗像。5月20日,日本各報刊剛剛刊載了陳水扁“執政”6周年,支持率降至5.8%的消息。25日,陳水扁的女婿趙建銘就因涉及種種弊案而被收押。日本各報再次以不小的篇幅詳細說明了趙建銘案。《日本經濟新聞》指出陳水扁政權必將陷入空轉。日本第一大報《讀賣新聞》用了4個小標題:“弊案不斷”、“身陷泥潭”、“人氣逆轉”、“內憂外患”。最後說:“陳政權找不到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了。”《朝日新聞》在報道陳水扁麵臨政治危機時,用了一句有趣的口語作大標題,酷似小品中的一句話———“那是相當夠嗆啊!”《產經新聞》則請出台灣“總統府資政”彭明敏和“副總統”呂秀蓮,替陳水扁辯護,以圖化解弊案帶來的消極影響。
對泛綠失望的同時,日本政要對泛藍很擔憂。近期,很多到台灣訪問的日本政界人士和學者第一句話就問:“什麽是馬英九現象?”從去年年底開始,日本政界及主流媒體開始改變態度,對台灣島內的變化,如“三合一”地方選舉國民黨大勝及陳水扁出訪與美國鬧翻等都有較多的報道,這當然與對2008年選舉的預測有關。日本右翼學者中島嶺雄5月22日在東京財團發表名為“日本與今後的台灣”的演講時指出,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像台灣這麽親日的了,如果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下屆當選,台灣會向中國大陸靠攏,將對台日關係帶來極大的影響,日本必須有危機意識。這種觀點可以視為接近日本政界主流派的基本觀點。
第三,對中國國力的迅速增長很擔憂。在日本國內,經常能看到日本人擔心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影響力日益擴大的文章。其中,日本對中國軍事實力的增長特別敏感。5月23日,美國國防部公布了《中國軍力報告》。報告聲稱:“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趨勢將讓中國具備在亞洲地區發動一係列軍事行動的能力,不僅針對台灣,而且對這一地區其他軍事力量也構成威脅。”台灣“中央社”等媒體當天即轉載了報告的部分內容,並采訪了日本前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群司令官川村純彥。川村聲稱,台灣在東亞的戰略地位不容置疑,它密切關係到日本海上生命線的通暢,麵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不僅美日要加強同盟合作關係,台美日三方也要加強合作。
日對台態度不斷在變
對於日本人的“台灣情結”,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江永教授指出,日本的台灣政策曾發生了多次變化。在小泉執政的時代,日本國內政治“向右轉”,長期以來充當親台勢力大本營的森喜朗派,操縱著外交政策,對台政策不僅跟隨美國的戰略調整步伐,而且呈現出了主動的姿態。
劉江永認為,日本民意對台灣的態度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變化。上世紀中葉,逃到台灣的蔣介石沒有對戰敗的日本“痛下殺手”,而是采取合作政策,日本人因此對台灣心存感激。70年代,台灣經濟迅猛發展,對日投資很大,日本人將台灣視為本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動力。隨著日本和台灣老一代政治人物退出,日本新生代對台灣的看法不再受曆史的影響,而是被世界輿論所左右。不少日本人認為,台灣是西方民主的樣板,應該在台海問題處於緊張狀態時,采取有關措施對台灣進行保護。這也刺激了日本政府對台政策的轉型。但是,2004年後,日本民意再次發生改變,台灣“3·19”槍擊案、各類弊案頻頻發生,日本人大喊“民主在台灣已死”,對台灣政治表示莫大的失望。然而,最近,“海洋國家論”在日本民間迅速滋長,將日本、美國等海洋型國家排列在一起,認為海洋與大陸兩種類型的國家無法和平共處,必然會產生衝突。這種思潮並不新,卻把日本和台灣連在一起,成為中國大陸的對立麵,為日本當前並不存在事實基礎的對台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
根據劉江永教授的判斷,日本民意對台灣的看法將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中日關係。2001年以後,日本向中國大陸的出口額超過對台出口,並迅速增長。對日本來說,大陸的市場已經從潛在轉變為了現實,其吸引力將遠遠超過台灣。這勢必會對日本主流民意造成很大的影響。二是取決於兩岸關係。如果兩岸緊張,日本民意會以此為由,推動政府采取相關措施。但是,兩岸緩和將使日本人看到某種利益所在,最終將有利於中日關係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