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鳳凰衛視關於“誤入日海潛艇事件”分析

(2007-01-26 14:16:21) 下一個
鳳凰衛視關於“誤入日海潛艇事件”分析

采訪錄:

阿:張教授,最近日本衝繩海域出現不明國籍潛艇事件受到廣泛關注,對此您有什麽評價?

張:這個事情我也是十分關注,我認為,我們現在必須必須高度關注日本的戰爭叫囂。

第一部分 政治

阿:關於整個事件的真相,您有什麽判斷?

張:起初我也是十分關注事件的具體過程,但是隨著事態的發展,並聯係曆史和最近日本方麵的種種表現,我認為事件的真相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日本已經發出了敵視中國的信號。

阿:您是怎麽作出這個判斷?

張:就是日本首相小泉叫囂要“擊沉入侵潛艇”。

阿:可是打擊入侵領土的船隻是非常正常的。

張:在部分情況下是正常的。例如,冷戰時期蘇聯、中國、古巴、朝鮮多次擊落美國入侵飛機,這就很正常,因為雙方就是處於敵對狀態。但是如果明天你 聽說中國擊落了一架巴基斯坦的入侵飛機,你認為正常嗎?

阿:有啟發!

張:軍用飛機和軍艦是一個國家浮動的國土,任何相互友好國家都不會對對方的偶爾越界實施打擊。即使敵對的雙方,沒有到劍拔弩張的時候,也不會輕易下重手。冷戰時期,蘇聯潛艇多次入侵瑞典領海,1981年10月27日夜,蘇聯的W級潛艇U137入侵是擱淺,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最後瑞典政府也隻是驅逐了事。波羅的海周邊小國為了防止類似事件,海軍反潛艦都裝備一種特殊的反潛武器,小型深水炸彈。這種炸彈重幾十公斤,裝藥量是經過測算的,目的就是要擊傷蘇聯潛艇而不是擊沉。 現在,日本雖然宣稱中日友好,卻在咬定中國潛艇“入侵”的情況下,叫囂“擊沉”,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阿:問題是這次是在日本領海發現了不明潛艇,日本好象很有理。

張:這是這次事件的另一關鍵。中國與日本在東海劃界上有爭議,日本方麵宣稱在日本領海發現潛艇,有什麽的證據?按照冷戰時期的慣例,對類似不明潛艇都是以非官方、非正式的方式予以不點名的警告。而這次日本方麵一方麵叫囂“中國入侵”,一方麵派出反潛機長時間跟蹤,實際上有可能已經進入雙方爭議海區,這是對我國赤裸裸的挑釁!

阿:有道理,日本這樣做也不是頭一次了。

張:釣魚島就不說了,起碼日本方麵還可以以“雙方爭議地區”為借口。但是2001年12月22日至2002年9月14日,日方公然在我國東海專屬經濟區擊沉、打撈“不明船隻”,就是一次明顯的挑釁。最後日本隻是以造成中方漁業生產損失賠款了事。

阿:看來日本是得寸進尺了。

張:不錯!有人評價中日關係是“一衣帶血”,真是切中要害,問題是日本方麵從來沒有對其犯下罪行反省,而且變本加利的妄圖通過加入美國的戰略計劃來實現其恢複大國地位的夢想。修改和平憲法、製定有事法案、公然海外派兵,是一連串相關的步驟。

阿:我們的確應當對日本保持警惕。

張:問題是我們目前還是沒有這樣的警惕,導致日本的氣焰愈發囂張。我看到一個報道,就在中國同意將東海劃界問題提交國際仲裁之時,日本方麵突然提出200海裏領海權。這種出爾反爾的政治無賴表現,實際是提醒了我們,對日本的任何善良、容忍、寬容實際就是對無賴的姑息和縱容!

第二部分 中日之戰的模式

阿:假如中日之間發生戰爭,會怎樣進行呢?

張:我認為中日之間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很小。首先是日美有共同防務關係,這種關係阻止了我們對日本進行毀滅性打擊,同時,美國為了避免與中國的直接對抗也會壓製日本的戰爭狂熱;其次,依靠常規力量,中國和日本都沒有能力摧毀對方;第三,我們要發展經濟,日本資源有限,也是一個原因。 但是不排除中日在爭議海區發生高強度局部衝突的可能。

阿:什麽是高強度局部衝突?

張:對於我國來講,有現成的範例,就是1974年的西沙海戰。1988年的赤瓜礁海戰由於實力懸殊,並不是很典型。

阿:高強度局部衝突有什麽特點呢?

張:我們可以以西沙海戰為例分析一下:
第一是突發性,起碼對於一方是突發的,西沙海戰南越方麵已經定下了打的決心,而我們還是沒有預見到近在眼前的惡戰,從我方參戰的6艘艦艇全是掃雷艇、反潛艇就可以看出我方準備不足。

第二是高強度,西沙海戰雙方艦艇有一沉七傷,雙方艦艇最少的中彈也在百發以上,而我方各艇發射炮彈近五、六千發,幾乎把彈藥打光了。

第三是決定性,通過我方戰士的頑強戰鬥,南越方麵在戰鬥中失敗。對於我方來講雖然是慘勝,但是卻取得了西沙的製海權,南越方麵再也沒敢造次。

阿:對於前兩點我理解,可是對於局部衝突的決定性我很難讚同。

張:之所以說局部衝突具有決定性,是軍事和政治雙重因素決定的。作為軍事家,類似西沙的戰鬥可能隻是一場前哨戰,失敗一方的本能反應就是報複。但南越實際是美國的走卒,作為政治家,他的第一考慮是避免戰鬥升級。假如中國和日本發生衝突,也是一樣。

阿:但是1982年英阿馬島海戰,怎樣用您的觀點解釋呢?

張:很好解釋。馬島海戰雖然規模很大,但實際上也是一次局部的衝突,因為戰鬥全部在限定區域內進行,戰爭沒有升級。馬島戰爭體現了突發性,英國沒有預見到阿根廷會突然襲擊,而阿根廷也沒有預見到英國勞師遠征,同時,高強度和決定性也體現的非常好。如果阿根廷在海戰中擊敗英軍,馬島主權也就收回了。

第三部分 準備中日之戰

阿:您分析的很不錯,您能講一下我們對這種衝突的所作的準備嗎?

張:我認為我軍的準備和日本相比還是有差距的。首先在政治方麵,日本方麵在東海多次主動挑起事端,並叫囂使用武力;而我們顯然在氣勢上遜人一頭。其次在軍事上,我軍反應速度也是慢半拍。就拿這次潛艇事件分析,假如真是中國潛艇,假如日本方麵真的開火,我軍當時隻有兩艘軍輔船在場,而沒有一艘戰鬥艦艇,這表明準備的非常差,根本沒有做戰鬥的準備。在2001年的東海擊沉“不明船隻”事件中,日方已經進入我專署經濟區作戰,而我海軍卻沒有對應的反應,實在令人失望。

阿:您認為我軍應當如何應對可能的中日衝突呢?

張:就實力分析,雙方的裝備應在伯仲之間,象日本的F15、F1、F2對我們的SU30、SU27、JH7A、J10,日本的金剛、親潮對我們的現代、170、元、宋、基洛,都是旗鼓相當的對手。雙方的海空力量,實際上都經受不起對方海空力量突然而猛烈的一擊,關鍵就是要提前作好準備,形成戰場打擊的拳頭。在現代條件下,沒有絕對的技術優勢,千萬要放棄“絕對不打自衛反擊的第一槍”這個教條。

第四部分 東海與台海

阿:準備對日作戰重要,但是還有台海之戰,這個關係應當怎樣處理呢?

張:這個問題問的好。應當看到,將來如果台海有戰事,那麽日本的態度至關重要,首先,日本可以依靠其地理、工業優勢為美軍提供保障,其次,日本方麵的軍事力量也是十分驚人,直接參戰也足以破壞我們的統一大計。我認為,在考慮台海幹涉問題時,日本的因素要大於美國,美國如果沒有日本這個最大的前進基地,那麽單靠成天漂在海上的航母,也是不敢放手參戰的。

阿:照你這麽說,與日本的衝突不正是把日本推向自己的對立麵嗎?

張:看來好象是如此,我國目前的對日政策也體現了這種苗頭,但實際上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可以看一下韓國,我們這些年做了韓國大量的工作,代價大但是成效也大, 因為朝鮮族和我國有長期友好的曆史,最起碼他們懂一點知恩圖報。日本就完全不同了,血海深仇就不提,從日本政府的種種表現看,他們連做人最起碼的良心都沒有,對這樣的政府,無論你作出怎樣的讓步,隻能象以自己的血肉喂狼一樣,激起他嗜血的本性。所以說,中日友好要提,但是大棒也要高舉在手,而且要在他流露出一點野性的時候就予以當頭一棒,及時馴服。

阿:道理是如此,但是日本的國力、軍力不可小視。

張:不知道你打過狗沒有?小時候打狗,你要是跑,狗百分之一百的追你,如果你返身虛張聲勢的向狗撲過去,有80%可能是狗會掉頭就跑,還有20%是和你對峙,這就是好狗了。小孩子被狗咬,往往是見狗就跑造成的,所以我娘就對我說“遇見狗千萬別跑,也別看他”。我小時候不理解,怎麽不讓看狗,後來我明白了,小孩子心理怕狗,狗就會從眼神裏看出來。人常說鬼自心生,你怕人家就不來了?你怕人家才欺負你。俄羅斯國力衰敗,但是普京一句誰敢冒犯俄羅斯就以核彈伺候,不是把大小走狗全震住了。所以我們說,準備打是為了避免真打,準備大打是為了避免打大!

第五 還有比日本更危險的嗎?

阿:您說的非常有道理,但是國內現實好象正好相反。

張:的確如此,我認為,對於日本的綏靖思想往往比日本更危險。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我們民族的漢奸應當記頭一功,我看到一個資料,說當時是平均60個日本兵守衛一個縣。目前我們國內沒有漢奸,但是對於日本錯誤的看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阿:網上對“憤青”是非議頗多。

張:你可能理解錯了,實際上,我是非常讚同憤青的看法的。我有幾句話送給網友,不是什麽贈言,就當是交流吧,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可以沒有先進的武器,但不能沒有先進的思想;
沒有先進的思想,也絕不能沒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
沒有先進的思想,先進的武器將瞄準錯誤的目標;
沒有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將徹底失去接受先進思想的原動力。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