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BBY時事解讀 該是京為農夫思維行葬禮之時 讓怒吼的東海作證

(2007-01-26 14:16:20) 下一個
BBY時事解讀 該是京為農夫思維行葬禮之時 讓怒吼的東海作證

●“亞洲領袖”舍我其誰

據法新社報道,中國駐日本大使王毅5月9日在東京舉辦的亞洲事務研究協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不存在中國將和日本爭作亞洲領袖的前提。我希望,也歡迎日本在為整個亞洲發展作貢獻時,扮演一個領導的角色。”   

好一個慷慨豁達的中國人!日本日日盼月月想,今天終於等到北京這一句“蓋棺定論”的“畫圈”了。

人們沒有忘了,從日本外相麻生太郎2005年12月7日在東京發表了題為《我的亞洲戰略-日本是亞洲的領袖》的長篇演說,麻生太郎把日本“憋”了60年的 “偉大抱負”灑向了全世界。可是至今已有整整半年之久了,花著日本的錢喝著日本的奶之亞洲諸國嘍羅卻一直在“裝聾作啞”,現在,亞洲大多數國家心目中的 “亞洲領袖”中國終於“謎”一般的放棄“亞洲皇位”了,日本“夢寐以求”的前進目標也終於攻陷了第一道“堡壘”。

在小泉政府看來,中國根本就沒有這份領導能力和領袖風範,隻是占著“茅廬”擋著“風光”,才華橫溢的“愛國學子”不願意回國,腰纏萬貫的“貪官汙吏”卻喜歡出國,所羅門群島、印尼的反華排華,越南也在南沙群島意欲宣示主權,一個留不住“人才”、慘遭各國諸侯鄙視的國家,哪有擔當“亞洲領袖”的“皇帝天分”呢?

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是,現在的日本在亞洲春風得意、眾望所歸,不僅深得“世界領袖”美國的寵愛有加,而且小泉首相最近出訪中東、非洲、歐洲所到之處無不大受歡迎。日本的“施舍”也深得亞洲各國諸侯頻頻伸出“大拇指”,印度已經成為日本對外援助貸款的最大受益國,越南得到國外投資最多的國家也是來自日本。

正是日本“慷慨解囊”的光輝形象和“負起責任”的大國精神,深深地感染了目前還處於“溫飽線”的印度。就在中國“駐軍國外法案”連個“影子”都還沒有的時候,印度已經“先天下之憂而憂”,毫不猶疑的擔負起一個未來大國的責任。據《印度時報》在4月22日報道稱,印度為了“保證能源之需”,即將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的阿尼空軍基地建立常設空軍基地,計劃派駐12架米格-29戰鬥機。《印度日報》5月5日一題為“印度在蒙古籌劃軍事基地以製衡中國”的文章也透露,印度還將計劃在蒙古設立軍事基地。

其實印度也是在為未來的“亞洲領袖”日本“分擔風雨,分享陽光”。在我們所提醒過的中日戰爭的第一戰役“對決印度”展開後,日本采取和仿效了美國方式牽製和圍堵中國,在南亞及東南亞諸國尤其是印度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印度人知恩圖報,毫不遲疑地在軍事基地及設施等方麵全力配合,而且“心領神會”的做出了日本甚至美國暫時還未能做到但早有計劃的中亞、蒙古駐軍的“猛虎行動”。

在日本看來,一個尚未“轉正”、還是上合組織普通觀察員的印度,都敢於擔負起維護亞洲安全及和平的重任,而作為上合組織“董事長”的中國,不說要求其維護全亞洲各國的和平環境,就是自己國家的能源生命線“馬六甲海峽”都保證不了平安無事,連個象征著“大國風範”的航母“影子”都舍不得或花不起這份錢,一旦真正做上了“亞洲老大”豈能讓眾人信服?

現在忘乎所以的日本已不在乎北京葫蘆裏埋的是什麽藥,也不在乎這個“領袖”是“圖有虛名”還是“濫竽充數”,“加冕”為“亞洲領袖”將是日本“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最關鍵最迫切的一步。日本完全可以在碧波萬頃的東海驕傲地向全世界宣告:“亞洲領袖”舍我其誰。

●該是為“農夫思維”舉行葬禮的時候了

中國的“農夫思維”給了“東瀛巨蟒”一個蘇醒的機會,所幸的是,北京的“共同開發東海及釣魚島”提案最“精妙”之處,就在於把領土、主權、曆史“一攬子”跟日本清算。而有了這個“一攬子”計劃為前提,北京在東海問題上就會“伸縮自如”。

別以為麻生太郎對“北部海域共同開發案表示出積極態度”,那是3月6日中國在第四輪東海問題磋商中的提議案,彼一時此一時,知道把中國的誠意不當一回事的後果是什麽嗎?

人們先在這裏欣賞一組“慢鏡頭”:在胡錦濤主席訪美前後,北京從3月初的中國海事局“禁航通告”到4月初神秘的“中國東海艦隊實彈演習”,又從4月21日 “中方過去現在和將來對中間線都不會予以承認”到4月24日軍方公開“中國東海艦隊實彈演習”,最後以 4月29日“中國海洋局長孫誌輝稱中國有能力有決心在海上跟日本對抗”及4月30日“中國專家完成彈道導彈攻擊航母概念論證項目”而告一段落,無不展現出 “衝浪東海敲擊美日”的“錦濤風格”。

這一切無疑宣示著北京在東海問題的原則立場絲毫沒有動搖,而且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東海路線圖”。就如同華盛頓把日本當作牽製中國的一個“卒子”一樣,北京同樣可以把日本當作反製美國、撕裂美國全球戰略的一個“棋子”,東海隻不過是一個“擂台”。

既然敢於“東海擺擂”,那麽誰還要懷疑北京的意誌和決心嗎?其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已經在4月21日記者會上亮出了北京的“底線”:中日雙方在東海尚未劃界,所謂“中間線”隻是日方單方麵主張,沒有任何法律效力。中方過去沒有承認,現在和將來也不會予以承認。所謂“既成事實”隻是日方的一廂情願。

這樣人們就不難理解5月16日劉建超所說的“磋商可能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北京即使在這次第五輪東海問題磋商中作出某些所謂的“讓步”,也是為了“請君入甕”。既然日本已經在第四輪東海問題磋商中拒絕了中國“大慈大悲”的方案,那麽現在中國完全有理由推翻這個曾經被日本推翻的方案,順水推舟動一下“東海奶酪”動一下“東海中間線”,而在日本看來這才是屬於正常的“民族思維”。

也許麻生太郎最終會發現,隻要這個世界還有中國人“橫刀立馬”,就別指望東海會給日本帶來什麽奇跡,也別指望世界會給日本帶來什麽奇跡。中國的“農夫思維”曾經拯救過日本一次,但不會再有第二次了。

該是北京為“農夫思維”舉行葬禮的時候了——讓怒吼的東海作證。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