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裁軍20萬目標實現 17.5萬幹部轉業
(2007-01-26 14:16:20)
下一個
剛剛過去的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裁減員額20萬的戰略決策已經順利實現,在精兵、合成、高效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曆次裁軍中裁減幹部比例最高的一次,有17.5萬餘名軍隊幹部退出現役轉業到地方工作。
3年來,有6000餘名軍隊轉業幹部揩幹南疆的汗水,彈盡北國的風塵,整一整戎裝,向軍旗告別,匯聚到荊楚大地。回望人生第二次轉折過程,他們無不深情地對湖北人民說:感謝!
黨委政府——統攬大局首要的是強化責任意識
軍隊體製編製調整改革,大批轉業幹部需要地方安置。這個時期又恰逢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幹部人事製度改革,一些單位大幅裁員。“進”與“出”的矛盾使許多地區在接收安置轉業幹部時,程度不同地麵臨著壓力和困難。
麵對各種困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在一次研究部署軍轉安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擲地有聲:軍轉安置工作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各級領導幹部決不能在政治上犯“迷糊”。他要求各級領導切實負起責任,把接收安置轉業幹部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來抓,作為衡量黨委班子政績、檢驗雙擁工作成效的重要工作來抓,作為優化幹部隊伍結構、增強經濟建設效益的“人才戰略工程”來抓。
湖北省委在文件中明確規定,哪個單位轉業幹部安置不好,年終考核單位不能評選先進,主要領導不能評為優秀。去年初,有3個單位以機構改革為由不按省裏下達的安置計劃接收轉業幹部,省委領導當即批示:誰不貫徹落實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策,誰心中沒有軍隊和轉業幹部的位置,我們黨委、政府就要他讓出位置!批示當天,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武漢市是轉業幹部的首選地,安置量占全省的半數以上。市軍轉辦主任黃忠玉告訴記者:為抓好工作落實,加強領導力量,市委14名常委中有9名常委是軍轉安置工作小組成員,市委領導親自過問轉業幹部安置工作的每一件事。去年,個別單位采取“拖”、“推”等辦法不按時提取轉業幹部檔案,市委領導聞訊後拍案而起,責令這些單位“一把手”說明原因,否則先在全市通報批評,再追究領導責任。對此,省軍轉安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常務副省長周堅衛表示,服從大局、服務大局不能僅當口號來喊,要腳踏實地落實,落實就要有很強的責任意識。
安置部門——維護大局重在落實政策上下功夫
“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在落實政策上,把做好工作的切入點放在完善政策措施上,把提高工作質量的立足點放在協調政策上。”這是記者在采訪時常聽到的一句話。
在省軍轉辦,記者看到了由省軍轉安置工作領導小組和省委組織部、人事廳及省軍區聯合下發的12個“紅頭文件”。這些文件是省委組織部、人事廳、省編辦和省軍區轉業辦的同誌,先後到6個戰區、15個省(市)廣泛聽取部隊和轉業幹部意見後形成的。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武清海、省人事廳廳長張兆本表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重要的是體現在落實好黨中央製定的各種方針政策的行動上。為解決轉業幹部安置中的行政編製問題,湖北省結合實際研究製定了使用空缺編製、帶編帶職分配和先進後出等政策。為安置好師團職幹部這個重點,他們明確規定,近5年內未接收師職轉業幹部的省直機關單位,必須按省裏下達的計劃安置師職幹部。並明確正師職轉業幹部必須落實副廳級領導實職或正廳級非領導職務,副師職幹部必須安排正處級領導實職,擔任領導職務且任職滿最低年限的正團職幹部,安排不低於副縣(處)級實職,不能安排領導實職的,平職安排非領導職務。對功臣模範和老邊防、老海島等轉業幹部,一律實行指令性計劃安置,並在安置單位和職務上給予照顧。榮立一等功以上的轉業幹部可在全省範圍內照顧性安置,榮立二等功以上轉業幹部可在接收的市(州)內照顧性安置。
在湖北省,軍地職能部門“合署辦公”最受轉業幹部稱道。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劉勳發說,高標準貫徹落實好黨中央的政策,必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每年4至9月,省軍區轉業辦、省軍轉辦和武警部隊、公安現役部隊轉業辦的同誌,以及地方組織、人事等部門負責軍轉安置工作的同誌,都集中到省人事廳“聯合辦公”,急轉業幹部所急,想轉業幹部所想,幫轉業幹部所需,並為轉業幹部和接收單位提供了相互接觸、相互了解的平台。在省直單位“雙向選擇”會上,70%的轉業幹部在第一時間找到了中意的“婆家”。
他們還通過加強對自主擇業幹部的服務管理和就業引導,提高自主擇業幹部的就業安置率。目前,全省14個市(州)成立了專門的管理服務機構,省自主擇業辦公室又開設了“湖北省自主擇業轉業幹部網站”。近兩年,全省接收的1600名自主擇業幹部中,有1200多人順利實現再就業,湧現出楊建橋、劉道遠等20多名自主擇業創業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