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殲10何時大量裝備中國空軍?

(2007-01-26 14:16:19) 下一個
殲10何時大量裝備中國空軍?

10號是我航空工業的一個裏程碑,它的成功實現了我國三代機的自主研發和製造。但十號為什麽現在都還沒大量裝備呢?
  
  這是因為當10號初步試飛完成後,軍方發現我國在航空工業製造能力及工藝水平比之研發10號的研製初期階段20年前又有質的進步,也就是說從現在中國的整體航空工業水平及戰機作戰要求看當時的10號設計初衷和設計參數,就會發現當時很多設計出發點是錯誤的,比如說矩形進氣道,就是為了追求20年前的高空高速指標而設計的。二十年前10號設計之初還停留到圖紙上和風洞模型上,後來進入到九十年代,中俄關係密切,中國從俄引入體積龐大的AL-31係列發動機,使得圖紙不得不從新修改,為適應體積龐大的俄AL-31係列發動機,10號尾部氣動布局又有大的變動,重新的風動試驗又耗費數年時間。
  
  天意弄人,當裝備俄AL-31係列發動機的10號戰機多次試飛成功後,正準備大規模定型生產時,中國自己在戰飛機的渦扇發動機的核心機研製方麵獲得跨越式進步,新的合金技術使得國產渦扇發動機的性能超群,達到現在10號使用的AL-31係列的指標。甚至體積更小,壽命更長。更為重要的時我國航電設備的研發,也比20年前的研發之初有大的飛躍,我國的芯片開發能力早已超過俄國,在新渦扇上麵的有些自動控製技術超過了歐洲的EJ200發動機。國產發動機體積的減小,又使得十號機的部分氣動布局改變,這個工程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還得要過過風洞。
  
  我們在空氣動力學理論方麵我們現在也比二十年前先進不少,新梟龍04號的進七道設計就是按照現在的作戰理念設計的,拋棄了10號的矩型進氣道。
  
  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新梟龍的航電比十號試飛型不知要先進多少。
  
  現在軍方不是不想大量裝備10號,而是10號當初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指標達不到現在軍方對主力軍機的要求。軍方是希望把現在的新航空技術應用到10號上再大量裝備。所以我們現在還是部分引進SU-30,以緩解空中力量的薄弱。從長期來看我們不可能大量進口Su-30來代替數量龐大的J6和J7機群,空中強國不是買來的,我們不是印度,強國強軍隻能靠自己。不久的將來,大家一定會看到改進後的10號大量裝備我軍。
  
  不管怎麽說,10號還是風風雨雨的走過來了,現在即使不大量裝備我們也是值得欣慰。畢竟我們過了這個坎,我們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看著日本的F2說我們怎麽的不行,要知道我們的十號研發環境比日本及西方任何國家的軍機研發環境都困難,改革開放後我們的頂尖人才都被國外搜刮走,看看清華和中科大等高等學府每年投靠美國的奴才有多少?中國航空工業同時又麵臨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上世紀80年代日本和美國民間想把二線的電子工廠投資或移交到中國大陸,可美國政府的幹預,日本和美國電子商隻能將其二線電子生產線轉移到韓國和中國台灣地區,這也使得韓國和中國台灣電子產業能達到今天的水平。
  
  不說這麽多了,今天休假,就上網隨便說說。前兩天和朋友在外灘走走,看見黃浦江對麵的房價(住房),湯臣一品達到12萬一平米。虛高的房價!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