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戰略觀察:即將到來的中美水下衝突

(2007-01-26 14:16:19) 下一個
戰略觀察:即將到來的中美水下衝突

新聞來源: 國際展望雜誌


國際展望雜誌/美國軍界當前廣泛共識是,中國正任迅速實施軍事現代化建設。然而,這種現代化建設對於美國到底意味著什麽,尚沒有明確共識。雖然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隻關注中國某些特定的核打擊能力,而不去全麵考察這些核打擊能力背後關於核戰略的爭論,將會使相關探討的範圍顯得過於狹窄,但在某種程度上,必須通過探討核打擊能力來評估潛住威脅,並為美軍謀劃和確定未來核打擊力量的結構奠定堅實基礎。

在探討中國被命名為094型的最新型核動力彈道潛艇(彈道導彈核潛艇)相關情況時也不例外。據2004年秋季末的公開資料來源稱,該級艇的原型艇已於 2004年7月下水,雖然該艇尚未形成作戰能力,但這種情況仍然凸顯了對其進行分析的重要性。尤其是考慮到“能經常實施遠程巡航的真正可靠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將使中國的第二次核打擊能力產生革命性變化”,從而使這種分析顯得尤為重要。

在國際關係和政治中沒有絕對因素。因此,有充分理由要求美國去考察自身是否已做好應對特定武器係統的準備。防務計劃人士對此不能袖手旁觀,坐等那些關於潛在對手行動意圖的爭論形成最終結論。

在許多情況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核威懾能力是一種極具成力和非常可靠的戰略威脅。從單純的軍事角度看,它們通過徹底摧毀人類社會,真正具有改變世界的打擊能力。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某個國家精於謀略和意誌堅定的領導人,不論該國經濟水平多麽落後或意識形態與其他國家有何不問,都能借助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核打擊威脅,迫使另一國與其進行力量不對稱的對抗。換言之,在美中之間的危機狀態下,一支可靠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核打擊力量將能直接發揮政治杠杆作用。對於解放軍海軍而言,“發展核動力潛艇一直是20世紀主要目標”。所有跡象都表明,它在21世紀仍將繼續優先甚至進一步加速發展核潛艇力量。

美國大張旗鼓地宣稱其彈道導彈潛艇力量是其核武庫中最為可靠的核打擊力量,這種觀點有充分理由。彈道導彈潛艇在使用核動力的情況下,可持續數周甚至數月在水下航行,唯一的限製因素是艇員的耐受力。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水下續航力使它可安靜地巡航至隻有艇長才知道的海域,並使急於想了解其確切方位的敵方反潛力量難於跟蹤。

然而,自蘇聯解體以來,世界上隻有很少幾個國家具備在“藍水”(遠洋海域)發現和跟蹤彈道導彈核潛艇的能力,而且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確保摧毀處於飛行狀態中的洲際彈道導彈。因此,彈道導彈核潛艇在正確部署和獲得相應支援的情況下,能夠提供非常有效和極為可靠的第二次核打擊(甚至是先發製人核打擊)能力。對於那些努力尋求在世界事務巾發出本國聲音且不願受到核遏製的國家來說,彈道導彈核潛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工具。然而,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建造和維持需要付出高昂代價,它們隻適用於那些意誌最為堅定和最有發展抱負的國家。

中國目前剛剛具備全球核打擊能力。從美軍對“三位一體”打擊力量的最新表述可以看出,目前的常規打擊力量在采用更先進技術的情況下,有可能完成那些以前需要實施核打擊才能完成的作戰任務。然而,美國不能無視下述事實,即象中國這樣缺乏威力巨大的全球常規打擊能力(美軍目前具備這種能力)的國家,仍然繼續將發展重點置於戰略核打擊力量建設。

中國近期已具備了從太平洋中部海域威脅美國本士的有限核打擊能力。目前,一種作戰能力更強的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與一種射程更遠且攻擊精度更高的潛射彈道導彈相結合,將使解放軍海軍具備在相對較為安全的本國領海對美國實施核打擊。

即便如上所述,目前仍然可對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威脅打上一些折扣。近期,中國部署的唯一一艘具有作戰能力的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了一次長時間大修。預計094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將在未來幾年內具備作戰能力,巨浪一2型潛射彈道導彈也可能研製成功。即使這樣,也必須從中國當前(而不是過去)的政治和經濟實際出發考察其國防現代化建設,當代中國與以前相比已發生了巨大變化。

中國目前具有相對穩定的社會和政治環境,經濟正在蓬勃發展。與中國研製第一艘核潛艇的年代相比,它目前進行的國防現代化建設能夠並且正在接受俄羅斯提供的大量實質性幫助。中國因此很自然地想扮演“趕超者”的角色。美國海軍最初作出建造核動力潛艇的決策時,已擁有一支強大的常規潛艇力量,當它在核動力領域奠定基礎後,才開始研製潛射彈道導彈。中國最初則是同時研製核潛艇和潛射彈道導彈,然而它現在已扭轉了原來的不利形勢。

與中國彈道導彈核潛艇項目發展的相關論述非常少,考慮到該項目較慢的進度以及可供分析人士利用的資料極少,因此這種情況毫不令人吃驚。學者約翰·威爾遜· 劉易斯和薛立泰在其合著的《中國海基戰略核力量》一書中,較為詳細和深入地描述了中國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及潛射彈道導彈研製項目麵臨的巨大挑戰。劉易斯和薛的著作本應得到美國海軍戰略人士的重視,但它實際上已被忽視。

該書非常明確地區分了中國過去和未來的發展狀況。中國的軍事能力正在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涉及的範圍從其進取性極強並受到廣泛關注且包羅萬象的國防現代化努力,一直延伸到它於近期研製成功的最新型高速核動力攻擊潛艇,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船,以及機動性、生存能力和殺傷力更強的核打擊能力。未來的中國將會發生更大變化。

中國一直想具備生存能力更強的核打擊能力。為實現該目標,它正在加緊研製具備公路機動能力的洲際彈道導彈以及彈道導彈核潛艇。1997年,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將軍指出“在敵方實施大規模首次核打擊的情況下,我方陸基核導彈的生存率不到10%,而生存能力較強的潛射彈道導彈將使我們保持核反擊能力。”中國正在極富耐心和意誌堅定地建設一支現代化軍事力量,並使這支軍隊具備有效和可靠的道路機動及水下核威懾能力,這種情況尤其應該作為研究重點。

原文分為兩個部分,采用明確的兩分法,分別描述了中國過去通過艱苦奮鬥擁有核打擊能力以及當前迅速發展核力量的相關情況。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中國核動力潛艇研製項目(尤其是第一代夏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發展概況。雖然夏級在其絕大部分服役時間內都停泊在港內,但中國目前正處於取得投資回報的時期,它目前確實已具備自行設計和建造彈道導彈核潛艇及所攜帶的潛射彈道導彈的能力。中國核潛艇的未來發展之路充滿光明。

原文第二部分假設是在中美海上和核對抗形勢更為緊張的情況想定下,研究中國核潛艇力量的未來發展。相應地,也要對美國海軍提出下述問題,即在中國確實已部署了一支具有較強威力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力量的情況下,美國海軍是否已準備好恢複其更具進攻性的反潛(ASW)態勢。本文的初步結論是,除非美國海軍阻止其反潛力量繼續萎縮並恢複其反潛能力,否則將無法為實施針對中國的戰略反潛行動做好充分準備。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