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方位:“東海”----暴雨欲來風滿樓,中華射日正當時

(2007-01-26 14:16:18) 下一個
作者: 秦嶺1967

聽不到炮聲隆隆,聞不到硝煙怪味,該是中國人“緊繃神經”的時候了。

麵對美日借“第一戰役”之氣勢在印度的“燒殺掠奪”,也許北京認為目前還不是跟日本在印度“血拚經濟”“糾纏軍事”的時候,但北京果斷地加強了東海的“硬度”不失為一步好棋。十分幸運的是,北京在第四輪中日東海氣田談判中打出了“共同開發釣魚島”提案,並且表明不接受日本去年提出的東海氣田按“中間線”劃分的方案,這步棋讓中國在自己家門口挽回了一點“麵子”。

如果說中國在這場中日戰爭“第一戰役”的對決中還有一點值得“侃大山”的話,那就是中國終於在即將展開的第二戰役“主戰場”東海氣田上贏得了一次中華民族“真漢子”的鐵骨榮譽。最為漂亮的是,北京把釣魚島列歸東海氣田“戰區”之中,這樣戰火的蔓延就不僅僅是東海氣田那麽簡單的了。

中國“共同開發釣魚島”提案之所以“漂亮”,就是在於把領土、主權、曆史“一攬子”跟日本清算,而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把日本對釣魚島尤其對東海氣田的夢想一下子給打碎了。因為北京十分清楚日本是不能接受這一提案的,明擺著就是向日本發出“挑戰宣言”。

我們注意到日本《讀賣新聞》的分析“一針見血”,中國對東海的態度比爭奪南沙群島還要強硬。那還用說嗎?在家門口都硬不起來的話,那麽現在中國還能跑到印度去跟美日“拚硬”嗎?在家門口都玩不過日本的話,那麽未來在印度洋在馬六甲海峽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怎麽去跟美日“較勁”呢?美國和日本試圖在“第一戰役” 在南亞次大陸擺設“鴻門宴”,伺機尋找“共軍主力”“決一死戰”,北京沒那麽容易“上套”的。中國在印度暫時不會“挑逗”日本,但在家門口一定要“玩透” 日本,這就是北京目前在東海的鬥爭決心和戰爭意誌。

在我們看來,憑著中日兩國的“東方智慧”,破解靖國神社問題給兩國政治及經濟關係所帶來的影響並非“比登天還難”,關鍵在於雙方是否都拿出了十二萬分“吃奶的勁頭”。對北京來說,即使掏出了心肝以??張的“世界軍事老三”,照樣是百分之二百衝著中國來的。難道這支早已超出日本自衛能力、讓美國人都感到後怕的龐大海空力量,僅僅是為了收複消耗著俄羅斯大筆軍費的“北方四島”?僅僅是為了踩平連海鷗都不願意曬身的“獨島”和“釣魚島”?

中國人必須要“感謝”小泉純一郎,正是小泉“風雨無阻”地執意參拜靖國神社,才讓寬宏大量、抱著幻想的中國人重新聽到了先輩的靈魂在“天國”呐喊和怒吼,才終於看清了誰是中華民族最大的最危險的敵人。

陳水扁爭先以“終統論”企圖激怒北京露一露“牛刀鋒芒”,但十分遺憾,“台獨先生”還不配“沾汙牛刀”,況且麻生太郎也會提出“抗議”的:北京的戰略不是“先平東瀛後屈寶島”嗎?這把“牛刀”就留在最能夠“揚中華國威”的“對決東海”吧。

中日戰爭之第二戰役“對決東海”總得有些刺激的“新玩意”。從目前的跡象來看,小泉政府的“底牌”不會是太難啃的骨頭,但北京也敢啃掉“難啃的骨頭”。日本所謂的“報複性措施”,一是可能先在釣魚島重演一些民間的登島活動,二是可能鼓勵有“豹子膽”的日本民營石油公司在東海海域展開試驗性開采活動。如果這些活動(尤其是開采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沒有日本任何海空力量在海域附近“護航壯膽”的話,那麽就說明第二戰役“對決東海”有了“新玩意”,日本挑釁的決心已鐵定了。

當然,目前也不排除中日東海問題的對決非要發生於東海海域。假如雙方都有意“擦槍走火”,何必在乎何時何地。

但話又說回來,即使日本願意“上套”,也過不了華盛頓那一關,目前的華盛頓豈會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跟錯誤的敵人”來真的呢?恐怕日本還沒敢越過華盛頓指令軍方“一步到位”吧?北京明擺著“請君入甕”,華盛頓可不是“傻瓜蛋”。

其實目前還沒到非要攤牌的時候,日本不過是華盛頓亞洲政策和戰略的“最佳陪葬品”而已。在華盛頓的眼裏,日本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牽製中國,必須盡量避免軍事衝突以至把自己也“拖下水賠進去”。這就是麻生所說的“現在還不是亮出底牌的時候”的根本原因。

記得我們在《“東海”風暴來得正是時候》的評述中說過,“出不出手”已由不得中國。本文在這裏接上一句:中國現在已不在乎誰先“出手”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