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德國教孩子 by bronzegoat

(2011-04-23 01:58:38) 下一個
在德國教孩子

來源: bronzegoat 於 2011-04-22 11:49:24


中國有句古話說“養不教,父之過。”不僅中國如此,西方人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視。所以當我剛懷上兒子的時候,先生就和我討論起孩子的教育來。我們夫妻倆都是科研工作者,都是在父母的關愛中被嚴格教育長大的,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教育態度上我們基本沒有多少分歧。





我原本希望像某些中國家庭一樣,把孩子送到國內的父母那去撫養。先生卻和大多數歐洲人一樣不同意我這麽做,堅決要自己撫養。他說父母養的孩子和自己不親,說和孩子一起成長比什麽都重要。想想先生說的話也有理。孩子出生後的前三年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年。孩子們就像一張張純淨的白紙在這個時候開始被塗抹上各種顏色,為今後的人生奠定了最初的基礎。中國俗話不是說嘛,“三歲看到小,七歲看到老”,而德國法律也保證母親產後可以休三年的產假也是這個原因。這三年孩子和誰在一起就打上了誰的烙印,而且感情的天堂就傾向於那個陪伴他的人,至於以後的事情就隻是在基礎上建房子了。我們希望養出一個像我們一樣活躍的國際人,所以我就像德國媽媽一樣自己辛苦一點把孩子就留在身邊了。





我們家是個國際化的家庭,先生是瑞士人,我們卻住在德國,所以我們夫妻之間說德國德語。兒子從六個月大起每天去托兒所呆上幾個小時,接觸的第一語言就是德國德語。先生和我都不想讓兒子失去我們的母語和文化,於是我和兒子說中文,先生和兒子說瑞士德語---瑞士德語和德國德語的區別很大,就像廣東話、上海話與普通話的差別一樣。兒子從一開始就接觸三種語言,稀裏嘩啦三種話一起上,哪種語言發音最簡單就說哪一種。慢慢的兒子長大可以上幼兒園的年齡了,開始能夠分辨出各種語言的不同,因為周圍的大環境是德國德語,他自然而然選擇了德國德語說,不過卻能很好地聽懂中文和瑞士德語。有段時間兒子完全拒絕中文,對我說“中文太難了。”或者反問我“為什麽要說中文?這裏沒有其他人說。”我總是非常驕傲的告訴兒子,中國是多麽美麗的一個國家,全世界多少西方國家要搶著和中國做生意,多少歐洲人又夢寐以求在努力學中文。慢慢的兒子不再拒絕學中文,慢慢的開始以自己能說中文感到驕傲。





不過中文學習實在是個艱巨的過程。我認識不少在初中或者高中時期來德國讀書的中國孩子,融入德國社會後很多人的中文說得都不怎麽流暢,甚至詞不達意的都有; 有的已經完全不認識中文字,走在國內的大街上都會迷路。而不少中德家庭的混血孩子往往因為沒有語言的大環境拒絕學中文,等長大了後悔再從頭開始學中文就非常的吃力了。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在五歲以前,這以後孩子接受語言的能力開始減退,到八歲左右再學習新語言就隻是一種外語而不是母語了。為了給兒子創造一個中文環境,我努力抓緊機會和兒子說中文,盡管這對於我自己也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兒子總是習慣性的用德語回答,而我平日裏也習慣性的用德語思維,要轉換成中文還真有不小的難度。現在兒子每天可以看半個小時的電視,都是我從國內精心挑選過來的中文片。我又將硬紙片剪成一定的大小,挑選兒子在生活中經曆過的東西將簡單一點的中文字寫在上麵,讓他和爸爸比賽看誰記得快記得牢---當然不是硬性規定,有興趣的時候才做。這樣子收效還真不錯,兒子四歲時已經認得一百多個中文字,其實德國的同齡孩子還沒幾個認識幾十個德語詞的呢。





德國人希望孩子在健康快樂的成長之餘再盡情的享受玩樂。擁有一個美麗的童年比什麽都重要,這個年齡的孩子玩是第一重要的。玩具是孩子最親密的夥伴,不管其他父母怎麽攀比自家孩子的玩具有多名貴,我堅持玩具應該適合孩子的個性並能開發智力。嬰兒時期的玩具除了要安全還應該色彩鮮豔,並有很好的音樂效果。慢慢的玩具應該逐步能引導孩子在玩樂中學習,比如認知形狀、區別色彩、開發分辨力什麽的。現在的玩具市場應有盡有,比如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拚圖遊戲和LEGO可以開發空間思維能力,磁鐵玩具可以教導學習字母和數字,Playmobil可以訓練孩子雙手的靈活性和精密性等。市場上還有一些專門為孩子開發的遊戲,比如設計如撲克的Elfer Raus是讓孩子學數數的最好遊戲,UNO是訓練邏輯思維的不錯選擇。這些遊戲三四歲的孩子就可以玩,父母一起陪著也不會覺得悶,正是邊學邊玩的好選擇。






除了玩具,書也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伴侶。中國出版的兒童書教育性非常強,德國的兒童書說教性小但啟發性大,而且信息量非常集中實用性很強,法國人編寫的兒童書則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插圖別出心裁。如果找到了合適的好書,每個孩子都會沉浸在書裏愛不釋手。我給兒子準備了一個大大的書架,經常給兒子買不同風格的書來看,而且還和朋友們互相交換,並時不時上圖書館給兒子借書看,滿足兒子的好奇心。兒子平時好動,但隻要有本好書在手,就可以一個人安安靜靜的看上個把小時。






從三歲開始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天地,兒子在這個時候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朋友。為了讓他更好的學習人際交往,學會和人分享生活和經驗,每周我都會組織他和他的朋友聚會,要麽在我家,要麽在朋友家,孩子們自己單獨玩耍,自己解決矛盾。兒子從最開始霸道的獨生子模樣慢慢的變得善解人意,知道對待朋友不僅要關愛,而且會共同分享好書和玩具。現在每逢我們出門拜訪朋友,兒子都會主動提出來給朋友們帶些小禮物過去---一般都是他自己的摯愛,往往都是玩具汽車和巧克力。






在玩的時候我們往往注意要鍛煉男孩子的體力。我很讚賞德國人對待孩子的態度。他們普遍認為男孩子一定得多搞鍛煉,怪不得德國的成年男人都長得牛高馬大的,原來都和少時的鍛煉分不開。不過現代社會選擇太多,我們不想讓兒子成為專業運動員,所以像足球、網球、高爾夫球什麽的專業訓練就免了。我們選擇的是大眾體育。還在繈褓之中兒子就被我們背著四處做徒步,三歲起兒子就得自己走和我們一起漫步阿爾卑斯山,四歲的時候兒子已經能夠獨立地騎自行車,於是我們全家在周末就經常騎車一兩個小時。四歲時爸爸給兒子買好全套攀岩設備,以後爸爸媽媽每次出去攀岩時兒子也就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員。我們做的不過是依據兒子愛動的天性為他提供的一些機會,重要的是讓他從小養成一種“生命在於運動”的觀念。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全家可以一起玩樂的活動。大自然是我們享之不竭的源泉,天氣好的時候我們全家一起去野外做徒步旅行,可以欣賞野外盛開的野花、觀察森林裏的苔蘚,可以聽啄木鳥敲打樹木的聲音、看小鬆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身影,運氣好的話還可以看到小鹿蹦跳的美妙姿態。春天來了我們去采野韭菜,回來就是一頓美味的餃子; 夏天到了我們去涉水、在野外紮帳篷、搜集幹木柴點篝火自己做燒烤,不知不覺對兒子進行野外生存訓練; 秋天到了我們再去采蘑菇,告訴兒子怎麽分辨毒蘑菇和各種有毒的野果子; 等冬天大雪封山時我們就到小湖邊看結冰的湖水,嚐試在冰上溜冰或者走動; 或者到雪地裏尋找動物的腳印,努力分辨哪些腳印是鳥類或者鴨子留下的,那些又是兔子、野豬或者鹿留下的。






中國人卻希望孩子從小就“德智體”全麵發展,我一方麵讚成德國人一切以玩樂為前提的觀點,另一方麵也認為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一個人的童年會為他的一生奠定基礎,作為家長我願意盡我的可能為他提供一切機會,如果他不喜歡就不勉強。兒子在幼兒園裏可以學到最簡單的一些東西,比如認字母和數數、寫自己的名字和做加減等,學前班的孩子還可以學樂器和遊泳。但是和國內的孩子相比,他們學的知識實在少得可憐,更多的是學習如何適應團隊生活、人際交往以及生活自理。於是我給兒子報了一個英語班,是來自倫敦的Mortimer。每周一次,兒子從幼兒園被媽媽接來送到英語班上去。老師是在倫敦學習進修過三年的英語翻譯,接受Mortimer學校的培訓後回德國給小小孩子教英語。孩子們從兩歲開始就可以來上課,每個班三到六個孩子,大家坐在地毯上團團圍住老師拜爾女士。Mortimer的教學方式是母語教學,邊玩邊學,一會唱歌一會玩遊戲,有人過生日了老師還給開生日派對,一邊讓孩子吹蠟燭許心願一邊就把英語灌輸了進去。冬天裏下大雪就數雪人唱兒歌,聖誕節到了大家就畫聖誕老人和聖誕樹說Merry Christmas,新年過了再見麵是大家就說Happy New Year。我真佩服歐洲人寓教於玩的本事,不知不覺兒子在這個英語班都已經一年了,可以用英語進行最簡單日常生活對話,是他們英語班上年齡最小但是學得最好的,如果Mortimer放假隔了一段時間不去上英語課他自己還會問什麽時候去拜爾女生家。






自打美國的中國“虎媽”蔡美兒一事後,網絡上大家爭得麵紅耳赤,紛紛發表意見到底是中國式教育還是美國式教育好。我看其實沒有什麽可爭的,個人情況不一樣,每個孩子也不一樣,教育方式本身就不可一概而論。不論中國式還是美國式教育都有各自的好處,也有各子的弊處。不管別人是怎麽樣的,我隻堅持著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結合兒子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長處為他提供各種機會但絕不勉強他去做什麽,可是到了該講規矩的時候也絕不會妥協。我也不格外期望兒子如何的成龍出人頭地,但也不會對他放任自由去墮落去做損害社會利益的事情。正如他爸爸開玩笑所言,隻有兒子不去做賽車手,就一切隨他自己去發展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