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遭遇從中國回遊的洋海歸 zt

(2011-03-17 03:49:26) 下一個
職場:遭遇從中國回遊的洋海歸(上) 2011-03-12 21:13:04


那還是幾年前的事,寫出來分享一下。


一:初識
一天,上班到了辦公室。打開計算機,首先登錄公司的共享電子會務日曆。一條新會務安排的警示框跳了出來。原來,部門的秘書為我安排了一個會務:以未來同事的名義向兩名新聘員工介紹一下公司情況。


接著,我拿起咖啡杯去咖啡室。在通往咖啡室的樓道上正好碰見部門秘書。部門秘書胖乎乎、特別豪爽,她嗓門賊亮、說話就像是在唱歌劇詠歎調。


我衝她說:“我剛看到了您安排的會務,到時我會準時去的。”
部門秘書朗朗地說:“其中一位可能會成為你的好朋友,因為他剛從中國回來。”


聽她這麽一說,我的精神往上提了一大截,倒也有了一種迫不及待和那兩位新員工見麵的期待。


到了開會那天,我提前5分鍾去了會議室。那兩位早已等在那裏。原來公司又招聘了那兩位仁兄作產品經理。初始寒暄後,話題回到了正道。實際上,那兩位仁兄的目的是想從一位資格相對老一點的員工嘴裏得到一點對公司前景及產品開發的看法。


說得是開會,時間卻是在問與答的氛圍下悠然地流過。


談話間,三人也“各懷鬼胎”式地想把其他兩人的個人情況搞個翻底的了解。


在談到各自的教育程度時,那位從中國回遊的洋海歸有一點尷尬支吾。他說他沒有很正規的大學教育和文憑,但卻吐了那麽一句:“一個人的能力行不行,不在於其文憑而在於其實際的工作發揮。”


我的第一反應是:不愧是從中國回遊的洋海歸,他那句話和我們的古諺“英雄不問出處”完全是異曲同工。


二:較勁
那次懇談會以後沒有多久,那位從中國回遊的洋海歸正式上班來了。


慢慢地,洋海歸活躍起來。通過他自己滴水成川的披露,同事們開始對他的背景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原來,洋海歸是以家屬隨員的身份去的中國。其妻是駐華使館的商務文員,秘書一類的。後來,那位洋海歸在言語中硬是把其妻的職務提高到專員一級。據他自述,在中國期間他也做過谘詢工作,至於是哪方麵的谘詢,他永遠避而不談。他更常去的,是長城和北京的秀水街。於是,我鉚定他:在中國時他是一個以吃軟飯為主業的主。


洋海歸也有一個特長。他很擅長口無遮攔的玩笑。由於他剛從中國回來,所以對中式英文還有一種特別的嗜好。我這個人也喜歡冷幽默,有時候他和我就為幽默而幽默,‘幹’上了。這裏信手拈來兩例。


一次,大家去食堂圍坐一桌,邊吃邊談。也不知是何原因,洋海歸突然不爽,衝我說了一句中式英文 - - “You are really no 3 no 4”(亦即不三不四)。


於是,我對那洋海歸說:“也許你還不知那no 3 no 4 的出處吧?那就讓我來給你上一課。”


我接著說:“ 故事的主人公之所以說‘no 3 no 4’,是因為有人評判他的太太上上下下、裏裏外外都漂亮”。我繼續:“我可沒有見到你的太太裏裏外外、上上下下都漂亮,所以我也不是你所認為的‘no3 no4’。”


想不到,洋海歸又跟上一句當時中國很時髦的切口:“Are you threatening me!?”


我腦子一轉:“那得看你自己的感受能力了;要是你的太太被人看到裏裏外外、上上下下都漂亮,你應該感到威脅才對啊!”。


洋海歸頓時語塞。


同一部門裏,還有一名外嫁的中國女同胞。那位洋海歸老當著我們那位女同胞的麵說在中國時,他看到中國姑娘為錢、為出國時如何如何地勾搭西方老外。說得我們那位女同胞極為尷尬。


聽得次數多了,就知道那是洋海歸故意為之,目的是暗中羞辱我們那位女同胞。


我感覺膩歪極了,終於有一天洋海歸老調重彈時,我說:“君不見,在貴國,好多年輕女子都倒貼錢財、到了非摟個非洲男人不可的地步。你知道為什麽?報紙上有解釋:貴國女子喜歡非洲男人的那個爽活。”


洋海歸臉上紅白相間地變化。


此後,洋海歸和我在閑談(small talk)方麵是各自小心,以哼哈二將式的敷衍為對話準則。


評論(16) 引用 瀏覽(7377)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1-03-12 23:16:03
瀛洲大蟹這前兩個回合,鬥得爽快,贏得漂亮!期待下文。




作者:bu_tu_bu_kuai 留言時間:2011-03-13 08:02:47
有趣。 不過和海歸沒什麽直接關係。。。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3 11:53:38
恩湄,

多謝光顧和鼓勵。我會盡快把下篇貼出來。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3 13:59:33
bu_tu_bu_kuai,
謝留言。
您說得是,本文和海歸沒有直接的聯係,倒是反向與‘海不歸’近乎一點。




作者:華山 留言時間:2011-03-13 17:01:01
嗬阿,大蟹,不錯啊。緊扣當前海歸海不歸的大課題,我看一點兒也沒跑題。

海歸一詞,在中國看是歸中國,在沙特看是歸沙特,在美國看是歸美國。站在地球村的角度上就是回你生你養你的那個茅棚。

我這兒也有兩三個類似你那兒的洋海歸,不過沒那麽張狂。其中有一位還一直和我練攤,想keep中文。上周拿了一幅他的書法給我評價,抄的是古詩“越人歌”。我誇獎他對中國文化的熱愛,隻是幫他改了個錯別字,將第一句的”今夕何夕兮舉舟中流“改回為”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他很感謝,要拜我為師,我說隻要到樓下飯廳請一頓lunch就行了。

等你的故事。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3 17:53:23
華山,
謝謝你的首肯。在你那全景的大視野下,挫文和‘海歸海不歸’還能搭上一點邊際關係,我又來勁了一大截。

你那和你練中文的洋海歸厲害,居然能‘舉舟中流’,那個‘舉’字,大有歪打正著式成吉思汗彎弓射大雕的豪邁。




作者:tony_le 留言時間:2011-03-13 18:13:50
也不要責備洋海歸,由於工作的關係我經常回中國,確實現在中國的女孩子不象話,隻要有錢什麽都幹。一次在家樂福碰到一位法國來的推銷酒的、大約50多歲,閑聊中說:嫁給老外是中國女孩的夢想。現在的中國道德淪喪,貪汙橫行,流氓治國,人文環境極度惡劣。我有時實在想不通那些海歸為什麽回去?不要跟我講什麽愛國了,對中國感情深了,既是我相信你這些話,試想一下:一滴清水掉進了一缸汙水裏,也是汙水!這個道理人人都明白。所以我認為:大多數那些海歸實際上是為了滿足自己肮髒的心理和生理滿足,才想著海歸。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3 20:55:59
tony_le,
謝謝到訪和評論。你評論中所言現象無疑是事實。
我一向認為歸與不歸是當事人個人取舍、一種選擇,原始動機上和愛國不愛國沒有必然的聯係。

我比較實在地把兩者都稱為‘討生活’。

我有位熟人,和你一樣,也因工作關係常回中國。他在國內公幹時有個絕招:開著手機,盡情洗腳。




作者:tony_le 留言時間:2011-03-13 21:15:50
瀛洲大蟹:
你說的對,海歸於不海歸與愛國不愛國沒有關係,是個人的取舍,我完全同意。但問題是,有些人借著“愛國”、“中國情結”來談海歸,我本人不以為然。我始終認為:如果放棄在法治環境中的生活、家庭和工作,卻到一個道德淪喪,遍地貪汙,充滿謊言的環境中去尋找機會,我想這樣的海歸是為了心理和生理的滿足而去海歸一把、刺激一把(除了公司外派),隻是他們不願意承認吧了。至少說,他們潛意識裏是如此!




作者:華山 留言時間:2011-03-13 21:53:35
樓上那位太絕對化了。

中國的海歸中,不僅僅是有招搖過市的,更多是無賴的選擇。本人在加拿大一家公司幹過幾年,那兒實驗室的中國女士占了總數的一半,而奇怪的是,有一半以上的中國女士的夫婿們都海歸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加拿大這兒攢的不如在中國攢得多,或者在加拿大這兒沒有在中國那兒幹得像個人樣,或者幹脆在加拿大這兒連個最低層的勒脖工都找不到。大批香港人從加拿大回流也是這個原因。你看,香港是否也是個”道德淪喪,遍地貪汙,充滿謊言“的地方?

---”。。。我想這樣的海歸是為了心理和生理的滿足而去海歸一把、刺激一把(除了公司外派),隻是他們不願意承認吧了“

那公司外派的為什麽除外?為了不去地獄,難道連一份工都舍不得丟掉?那還有什麽做人的準則?看來人基本上還是個經濟動物,隻是有時口頭上不願意承認吧了。

至於有些中國女孩找老外,估計是有的。但與海歸關係似乎不大。因為即使是海歸,也長不出密密的胸毛,並不在那些崇洋媚外的小女人的獵物之內。




作者:tony_le 留言時間:2011-03-13 23:41:27
華山:
講到底,還是價值觀的問題,我情願薪水少,也要在法製、安靜、空氣好、環境優美、人際關係簡單的地方快樂生活。薪水再高我也不願意在與之相反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錢少一點沒關係,快樂和身體健康最重要!

至於香港,那是不一樣的。當年香港人移民,多數是因為怕1997年後不再是法製社會,但發現不是這樣,當然多數回流,如果我是香港人,歸於不歸,無所謂!




作者:cooper360 留言時間:2011-03-14 02:12:52
歸與不歸多為主觀上的利己選擇,無必要過度解讀。我也想歸,以便能在八十有餘的雙親麵前近點孝。可我自知年不輕,幾乎不可能在我父母生活的城市找到工作,也無創業能力,隻能不歸,而倍受不孝的心靈煎熬。




作者:老冬兒 留言時間:2011-03-14 02:36:22
這個“不三不四”翻譯得很直接哈。 :-)

海歸的情況很複雜,不好一概而論。固然有那種不甘寂寞,想做人上人的海歸,但也有不少是沒有辦法的選擇。這幾年經濟不好,若被裁後長期找不到工作,家裏有房貸,還有子女念大學,海歸至少也是一條出路。我有好些朋友就是這樣的,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4 16:55:01
Cooper360,

多謝來訪。我有和你同樣的感受。在這方麵我倆可謂知音。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4 16:59:01
老冬兒,
謝謝評論。樓上的恩湄對這個故事的典故也很熟,在有位網友的留言中看見其用了同樣的故事。

很認同你那歸與不歸的見地。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4 17:02:31
tony_le,
多謝再訪。你和華山的討論很有趣。

實際上我也想問同一個問題:為什麽外派除外?



***************
職場:遭遇從中國回遊的洋海歸(下)

三:矛盾
又過了一段時日。一天早上,上班來到公司,還沒有打開我的辦公室門,洋海歸在走廊上就把我截住,然後把我引領至走廊盡頭的牆角。


洋海歸說:“嗨,今天我安排給你一項任務。”


我一愣:“怎麽過了一個晚上就老母雞變鴨,我上邊多了一位二掌櫃了?! 居然還給我派工作任務。”


想是這麽想,但我的嘴上說:“何事?說來聽聽。”


洋海歸:“我有一個新產品的設想,是有關話務台移動增值服務的。我要求你按現有固定話務台服務的內容,結合移動服務的特征,搞一個新產品的藍本。” 然後,洋海歸又特地加了一句:“這新產品設想還在雛形階段,請你保密。此事僅限你我兩人知曉。”


看他那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神秘樣,我當時還真不知他那葫蘆裏裝的是什麽藥。於是,我決定為自己贏得一些時間。


我說:“光憑嘴說,我還真整不明白你所說的東西。這樣吧,我現在去我的辦公室;你呢,給我寫個電子郵件,把你的想法和要求說一下。我看了以後再來定奪我能為你做些什麽。”


等我按慣例從咖啡室把一杯咖啡端回辦公室時,洋海歸的電子郵件已經等著我呢。我把該郵件從頭到尾看了兩遍。和剛才口述的差不多,洋海歸要我為他寫出一個有血有肉的增值服務藍本 -- 既要有完整的框架、又要齊全的服務子項。同時,他在電子郵件中再次強調對此事保密的重要性。


看完郵件,我頓覺洋海歸的要求過分了。於是,考慮後,我給他回了一封電郵,提了三點,實際上是婉拒了他。第一點:他作為產品經理,新產品的生成是他的份內事;第二點:我是做新產品市場前瞻分析的,要是那個新產品出自我手,我自己再對此做分析,在客觀性上會大打折扣;第三點:如果要集思廣益,我倒可以一起Brainstorming一番。


想不到,洋海歸不依不饒,馬上給我回了一個電郵。他強詞奪理地說:“這應該是你的份內事!”


我也立刻給他回敬了一下:“你可以去檔案室去查一下本部門員工的職責分工,你就知道到底是誰的本職工作。”


此後兩天,西線無戰事,靜寂的很,真有一點‘這裏的黎明靜悄悄 ’的感覺。第三天,午飯後我突然接到老板的一個電話,要我立刻到其辦公室。到老板辦公室一瞧,洋海歸已悠然坐在那裏。


我想:“靠,孬種,居然惡人先告狀。要我做事時還強調保密 ,現在你自己把事態擴大,就不保密了?”


老板:“聽說你倆在合作上有些小小的摩擦,我來了解一下情況,希望大家不要心存不快。”


洋海歸:“我有了一個新產品開發的主意,想讓他提一點膚淺的看法,但他不幹。”


我對老板說:“他起先讓我做事時可沒有說‘膚淺’,而是要我完成一個既要有完整的框架、又要齊全的服務子項的藍本;根據員工的職能分工,那完全是他的分內事。如果他覺得壓力大,我可以幫一些小忙,但他是主打。如果我成了主打,那我是要在產品的最終藍本上署上我的姓名。”


老板接著我的話題說:“職責分工是我負責撰寫的,我清楚。”


然後他和事佬似地對我說:“我看這樣,你就幫忙提供一些思路上的線索。”


接著,老板又對洋海歸說:“你呢,做深入的發掘。”


我說:“既然您老板發話,那我就寫點洋海歸所要求的‘膚淺’內容,縱深發掘就由洋海歸名正言順地擔當了。”


然後我花了點時間,列了幾條線索,用電子郵件給洋海歸發了過去,同時抄報老板一份。我強調:這是洋海歸所要的‘膚淺’的東西,但可起到開竅的引子作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看到洋海歸那具有深度的新產品藍本。


當時,我想不明白洋海歸為什麽那麽猴急。後來當另外一名同事知道了那件不快的事,他悄悄地告訴我:“洋海歸四個月的試用期已過,但他還沒有幹出一件像樣的活,所以盯上你為他作嫁衣裳。”


我想了想,從時序上看,有點道理,這也解釋了為什麽當時洋海歸非要強調保密。而我要署名這一招,最終打消了他先騙後壓、用老板壓我為其做嫁衣裳的念頭。


四:突襲
事件是過去了,但洋海歸和我由此心存芥蒂。洋海歸喋喋不休地在背後散布我不合作的謠言。他說多了,也自然而然地傳到了我的耳朵裏。


我想:“媽的,這下可遇到祥林嫂了。長此以往,謬誤重複多了,也會變成真理啊!我那在公司裏上班時兢兢業業、下班時和同事酒吧小酌、甚至在攝氏零下22度的嚴冬桑拿後跳冰窟窿所打下的良好基礎也會被那洋海歸祥林嫂似的喋喋不休蠶食掉。”


畢竟,洋海歸和我比較,他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我權衡利弊後認為:持久戰我會明顯吃虧,我隻能用突襲式的遭遇戰解決問題。我用了SWOT法,對洋海歸作了避長就短的分析。我找到了其兩處罩門:一是能蒙則蒙、能騙則騙,二是不學無術。


沒過多久,機會來了。公司作大規模的組織機構調整。我們部門的老板及老板的老板全換了新人。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集中開會,讓每位部下當著老板和同事的麵用5分鍾的時間說說自己手頭的工作。秘書向各位收集了情況,提前兩天向大家發了一個會議議程表。一看洋海歸名下的述職內容,我一下笑掉了大牙。他竟然找了一個早就被槍斃、扔廢紙簍的項目來敷衍新老板。


到了開會述職那天。會上,洋海歸剛說到一半,我就舉手發言:“你那項目似曾相識,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那根本不是新東西,而是早就被槍斃扔垃圾桶的玩意兒。”


大老板衝洋海歸問:“你那項目到底是舊篇、還是新章?”


洋海歸尷尬地回答:“是舊項目,但我做了更新。”


大老板又從我問:“你怎麽知道該項目曾被廢止?”


我答:“當時廢止該項目的依據是我做的市場和回報分析。”


於是,大老板回頭對洋海歸說:“不用介紹了。我這兒不用垃圾。”


也真不知道,大老板話中的‘垃圾’指得是人還是事。


又過了三四個月,洋海歸高調宣布離開公司,因為他拿到了一份‘他所不能拒絕’的新工作。


五:後記
一天,我公私兼顧去行業協會看望一位朋友。


其間,朋友接聽一個電話,我就信手拿起一份協會自辦的會員雜誌。翻著翻著,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居然是洋海歸。他在雜誌的人才版上介紹他是如何找到工作的。裏麵,對他的學曆介紹是碩士學位,且是10多年以前就獲得了。


我驚訝,這也太神了!


有詩為證:
來時,
劉玄德,
欲細還粗,
英雄不問出處;


去後,
方鴻漸,
赤手遨遊,
文憑無需來由。




相關博文:職場:遭遇從中國回遊的洋海歸(上)

評論(9) 引用 瀏覽(4949)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又一蠻夷 留言時間:2011-03-16 20:56:13
這種人到處都是,對付的辦法之一,特別是你已經有了“在攝氏零下22度的嚴冬桑拿後跳冰窟窿所打下的良好基礎”之後,就是對他說我不會,您找別人試試。如果那邊還有一個也是這樣的主,不妨介紹他們倆認識,百試不殆。

人家劉備好歹也是景帝玄孫,問不問出處都是英雄,非克萊登可比呀:-)




作者:game 留言時間:2011-03-16 20:57:34
So mean!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6 21:42:27
蠻夷支招,肯定好使!未來必要時,屢試不爽一下!

你的曆史知識比我老到,我咋隻記得劉備是賣草鞋的:)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1-03-16 21:46:30
game,
這回你使用了簡潔的英文,有長進啊!恭喜進步!

對次品人玩遊戲,對其 “MEAN”一下,也是其自取其辱,你說對嗎!?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1-03-16 22:22:03
這下篇更精彩!瀛洲大蟹還好留個心眼沒成為給別人做嫁衣裳的。我工作中類似的老印老美有所見聞,仗著英語優勢,忽悠別人幫著做事,自己去老板處領賞。中國人對自己的同胞也如此,還是第一次聽說,真是可惡至極!以後咱也要借鑒瀛洲大蟹的這一招,尤其對方鴻漸之流。




作者:都笑了 留言時間:2011-03-16 22:48:32
對小人絕對不能遷就,瀛洲大蟹做得對,有理有節,解氣。

職場上這類人並不少見,哪個種族的都有。但相比較而言亞裔(中日韓)在美國沒有那麽AGRESSIVE,白的和阿三比例更大一些。

恩湄網友: 這個洋海龜是一個WHITE TRASH, 不是國人。




作者:恩湄 留言時間:2011-03-17 00:30:24
嗨!我還以為是海歸去了中國,再回遊的國人呢!謝謝都笑了。




作者:令狐衝 留言時間:2011-03-17 03:44:48
我們的文化是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可是對有些人,你還真是得露出肌肉和牙齒來。不過度很難拿捏,有時候要求是鬥而不破,有時候要求是一招斃命。那個洋海歸無疑是個白垃圾,蟹兄智勇雙全,幹的好!




作者:野雲 留言時間:2011-03-17 12:01:37
那位洋海龜已中國化了,也特像印度人。在美國公司裏不乏這種人物。
我年輕時沒你這種耐力,一定當眾直接撕下他麵皮,當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