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2008年度(2009年4月公布)共122人,其中由德國出去的有5人,
4個中國人,一個德國人
去清華大學的
王力軍:德國馬普學會光學所所長、愛蘭根大學教授 OSA Fellow
去中科院
蘇黨生:化學工程 德國馬普Fritz-Harber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去中國科技大學
潘建偉:德國海德堡大學瑪麗.居裏傑出講席教授
取同濟大學
戴曉虎:汙水汙泥處理 德國Passavant-Roediger公司工藝部經理
去華南理工大學
Eremets: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高壓實驗室主任
*******************
王力軍, 81少
Erlangen-Nuremberg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
清華大學“千人計劃”入選者王力軍:81少校友。1966年出生,美國光學會(OSA)Fellow,清華大學物理係教授。王力軍於1992年博士畢業於美國羅切斯特(Rochester)大學,此後先後在杜克大學、NEC等研究機構工作。2004年起,先後擔任德國馬普光子學研究所實驗物理教授、Director、Erlangen-Nuremberg大學的講座教授。2009年1月,王力軍加盟清華大學物理係,並聯合清華大學精儀係和中國計量科學院成立了精密測量聯合實驗室。
主要從事量子光學、精密測量等研究領域。2000年,王力軍和他的研究小組在國際頂尖刊物《Nature》刊物發表了關於銫原子分體中的光脈衝速度的研究論文,其觀察到的310倍光速的現象被國際學術界和媒體廣泛報道。近年來,王力軍教授在光學、精密測量、原子鍾、重力等多個領域發表了80多篇學術論文,並擔任了Optics Letters等著名刊物的Topical Editor。
蘇黨生:化學工程 德國馬普Fritz-Harber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主題:納米論壇第七十二講: Nanocarbons as Highly Active Catalysts for Chemical Reactions
報告:蘇黨生 研究員(首批千人計劃)
地點:北大化學院新化學南樓717學術報告廳
Nanocarbons as Highly Active Catalysts for Chemical Reactions
報告人: 蘇黨生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首批千人計劃)
蘇黨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催化材料研究部主任。1979年進入吉林大學物理係並於1986年獲碩士學位。1986年赴奧地利維也納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研究所就學並於1991年獲得博士學位。1991年1999年在德國、奧地利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99年7月擔任德國馬普學會Fritz-Haber研究所無機化學係課題組長、研究員、電子顯微學實驗室主任。先後兼任意大利麥賜納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客座教授,擔任大連理工大學“海天學者”,2008年聘於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並於同年當選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首批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千人計劃”。項目主持人在德期間主持及負責了IDECAT、CANAPE、EnerChem等多個歐盟及馬普學會重大項目。有歐洲專利兩項。在Science、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Nano Lett.、Adv. Mater.、Small、Chem. Comm.,J. Catal. 發表論文數篇,並且先後在Micron、Catalysis Today、ChemSusChem作為客座主編出版與高分辨電子顯微學、碳催化、能源化學有關的專輯。
中國科技大學 潘建偉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1970年出生於浙江東陽,198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畢業後留校。1996年,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攻讀博士,2000年回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
潘建偉在中國科大負責組建了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實驗室,該實驗室已經成為籌建中的微尺度物質國家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以來,潘建偉在世界上係統地開創了量子通訊的實驗研究領域,在量子信息論和量子基礎研究領域取得突出的、具有國際廣泛影響的成果。首次成功實現了量子態隱形傳送以及糾纏態交換;首次成功實現三光子、四光子糾纏態,並利用多粒子糾纏態首次成功地實現了GHZ定理的實驗驗證;首次成功地實現了自由量子態的隱形傳送;首次實現糾纏態純化以及量子中繼器的成功實驗;首次取得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1999年,Nature雜誌從百年來在該雜誌發表過的物理學論文中選出21篇經典性論文,潘建偉的一篇論文與愛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一道名列其中。
潘建偉教授的研究成果先後被評選1997年、1999年世界物理學的十大進展、1998年全球十大科技進展、200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和2003年“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2003年,潘建偉教授獲得奧地利科學院頒發的Erich Schmid獎。
同濟大學 戴曉虎
周家倫書記、裴鋼校長分別對戴曉虎博士為報效祖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毅然放棄在國外的高職高薪表示讚賞,並對他以後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周書記和裴校長還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國際交流等方麵就大學的功能、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定位發表了重要講話,特別強調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作為國家創新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產學研平台”和工程教育改革基地的重要性。戴曉虎主任簡要匯報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未來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想法,並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國外類似研發機構的發展模式進行了分析比較。同濟大學老領導高廷耀教授、顧國維教授分別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華南理工大學 Eremets
1月25日,廣東省對擬入選我省引進的首批創新科研團隊和領軍人才進行公示。我校“國家千人計劃”高層次引進人才M.Eremets教授順利通過領軍人才評審並進入公示名單。
在Eremets教授赴北京現場答辯之前,李元元校長與他進行了詳細的交流。李元元校長對Eremets教授加盟華工表示熱烈的歡迎,並詳細詢問了他的生活和工作情況。李校長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國家對科研的投入迅速增加;華工在學術界和教育界有著良好聲譽,在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過程中已經準備了基礎雄厚的高水平科研平台; Eremets教授有著突出的個人成就和科研能力,有望做出國際一流水平的創新成果,這些都是Eremets教授能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和廣東省“領軍人才”的主要原因。李校長還與Eremets教授討論了理科和工科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的內在關係,表示學校將大力支持物理學科的發展,特別是高壓科學實驗室的建設,為Eremets教授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從而支持Eremets教授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帶動華工物理學科的發展。
Eremets教授對李元元校長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將致力於高壓科學實驗室的建設,並相信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同時,通過此次交流,Eremets教授對華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情況有了更細致的了解,特別是華工本科生在《Nature》和《Science》雜誌上連續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Eremets教授簡介:Eremets教授是國際知名的高壓物理學家。1978年於前蘇聯莫斯科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後在俄羅斯科學院高壓物理研究所從事高壓科學研究,1992年~1996年間任該研究所高壓物理實驗室主任。他還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克萊爾頓實驗室(1991~1995)、日本大阪大學極端材料研究中心(1996~1998)和美國華盛頓卡耐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1998~2001)從事高壓下材料物性的研究工作。2001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研究所獲得終身研究員職位,擔任高壓實驗室主任。Eremets教授已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其中一係列的研究成果都發表在《Nature》、《Science》、《Nature Materials》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上,他以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發表在Nature和Science上的7篇研究論文被同行引用超過500次。同時,Eremets教授作為申請人還獲得了8項專利。1996年,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Eremets教授所著《高壓實驗方法》一書,是目前高壓科學研究領域的經典著作之一。此外,Eremets教授還指導和培養了一批高壓科學研究學者,如華盛頓卡耐基研究所的V.V. Struzhkin。Eremets教授的學術成就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讚譽,其中關於金屬氫和立方結構氮的兩項研究都是高壓科學和凝聚態物理研究的前沿課題,對凝聚態物理、材料科學和能源科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