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中國中層官員奔赴歐洲培訓,中歐“區域政策對話”機製漸入佳境。圖
2010-08-02 文/圖 記者張偉城
中歐“區域政策對話”機製漸入佳境。
來自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係統13個省市區的十七名中層及以上官員近日奔赴歐盟多國,參加為期兩周的“中國—歐盟區域政策”項目培訓活動。據稱,這是該項目本年度三批赴歐培訓考察團中的首批成員。中歐“區域政策對話”機製已漸入佳境。
“中歐區域政策對話機製”始於2006 年,由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歐盟委員會共同建立。截止目前,雙方共完成四次高層對話,十八次支持項目培訓與研討活動,交流雙方區域治理的成就與經驗,並在政策研究、人員培訓、案例地區調研分析等方麵開展密切合作。
本次培訓課程內容涉及歐洲解決區域差異的政策、區域政策立法以及統計信息係統。在代表團團長、上海合作交流辦周縉巡視員與歐洲法學院項目經理Pablo Gándara先生帶領下,培訓團一行學習研討了來自德國、法國、英國、比利時、盧森堡、瑞典、波蘭等政府機構、大學及研究機關、金融業界等專家學者精心準備的15場報告,並實地考察了德國特裏爾、盧森堡、法國洛林、比利時歐盟總部、波蘭波羅的海地區、德國法蘭克福等區域合作示範區。
據稱,與會的中方官員正在參與製訂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其對中國社會的未來發展產生重要影響。而“凝聚”成為是次培訓的關鍵詞,歐盟通過凝聚政策、凝聚資金的方式,以達到歐盟各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這既是一種詩意人性的表達,也與中國謀求和諧發展與人民福祉的理念不謀而合。
代表團不少成員表示,如此高強度、高密度地學習考察,收獲頗豐。代表團秘書長、上海市發改委地區與區域經濟處處長王碩佟先生認為,歐盟政策有嚴格的法律保障從而得以在各成員國被貫徹執行,這點尤其值得中國借鑒,但歐洲對中國的了解有待加強。雲南省湄瀾辦的賀金喜巡視員與王伊春處長對歐盟在資金分配方麵的科學做法讚賞有加;來自天津的安利民主任認為,特裏爾城市與統計局長Johannes Weinand 教授所作“特裏爾-盧森堡的區域發展及其與中國的關係”報告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最佳範例之一,在對歐盟示範區的實地考察表示肯定後,他也建議以後可以安排考察一些較相對落後地區以作對比;江蘇省的楊錫平處長與安徽省的戴輝調研員則對歐盟的“同質生活”理念與高幸福指數印象頗深;吉林省的李曉光則認為歐盟區域合作領域的可操作性值得學習。也有成員表示,盡管歐洲一體化日漸深入人心,但在27個歐盟成員國中,東西與南北間依然存在不小差距;而中國的貧富差距明顯雖是不爭的事實,但環渤海合作區、長江三角洲合作區、珠江三角洲合作區、湄公河-瀾滄江流域合作區等正在探索自己的特色之路。
據了解,歐盟與中國建立的區域政策對話機製已涉及政策、法製、能源、交通、環保、救災防災、語言等二十多個領域,由雙方共同資助,其中歐盟無償提供600萬歐元,中方提供100萬歐元的相應配套支持與服務。據悉,第五次中歐區域政策高層對話會將於今10月在上海舉行。(廈門市發改委陳俊處長對圖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