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德國傲視全球的殺手鐧是什麽? zt

(2010-07-04 03:47:35) 下一個
中國德國傲視全球的殺手鐧是什麽?

--------------------------------------------------------------------------------
zt

2010-07-02 19:57:43

記者江夏編譯報道:舉世經濟衰退,為什麽唯有中國、德國逆勢引領潮流?《華盛頓郵報》7月1日刊登資深政治專欄作家梅爾森(Harold Meyerson)的評論說,全球大蕭條仍然在持續,但已有重要國家不失時機地以最佳狀態走出蕭條的陰霾,其他主要國家都要向他們求援。這類國家隻有兩個,那就是中國和德國。(www. 老牌中文網)


中國和德國與世界其他主要強權不同之處,就在於兩國都擁有優秀的製造業工業經濟,既能滿足自己又能滿足其他國家的需求。當其他國家在蕭條中掙紮時,中、德兩國的經濟欣欣向榮,忙於向美國出售高速列車、光電池、鋰離子電池等產品。當全球失業率仍然高企時,中國數以百萬計工廠工人長期受到壓抑的工資,終於開始增長了。中國的刺激經濟計劃舉世無雙,為高速鐵路、機場、風力發電設備建設有效地提供了資金。在德國,失業率比美國低一至兩個百分點,繼續保持高額出口。得益於良好的貿易平衡,德國的財政是歐洲最強大的。正因為如此,德國的貨幣擔保才成為希臘和歐元避免破產的關鍵。

美國經曆過這種光景。1960年,製造業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雇傭著26%的勞動力。今天美國製造業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雇傭的勞動力也占11%左右。過去30年中,美國的行政總裁、金融家、權威經濟學家、傳媒編輯,都確信美國經濟正不可避免地、積極地從製造業經濟向後工業化經濟轉變。美國工人會轉到生產力更高的工作崗位,國家的金融將更加有保障。但在這些人引導下,美國白白浪費了過去10年的光陰。現在美國有50,000家工廠倒閉,金融信用在世人麵前破產。

美國大多數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到海外。2001年時,美國高科技的出口超過了進口。從那時以來,美國的年度高科技貿易赤字一路增加到2008年的610億美元。但最糟的是,美國失去了製造業和許多最有價值的專業人才。2007年時,製造業雇傭著全國63%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但到2009年,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就業人數下跌了6.3%,而整體就業率隻下降了4.1%。

大多數美國人認為,我們失去製造業是由於無法和廉價的中國工人競爭。但德國麵對高漲的東亞經濟,卻通過製造高端產品,保持著製造業龍頭的地位。而且德國工人是高度工會化的,工資比美國工人還高。2009年德國出口總值高達11,000億美元,比美國的出口多1,250億美元。而德國人口隻有8,200萬人,美國卻有3.1億人口。1998年,德國的貿易還有60億美元赤字。但到2008年,德國的貿易盈餘達到2,670億美元。同年美國的貿易赤字則高達5,690億美元。從1998年到2008年10年間,德國的人均生產總值每年都超過美國。(www. 老牌中文網)

德國通過世界級的製造業,增加了自己的優勢。德國的金融業為壯大經濟服務,而不僅僅為自己服務。德國經濟的脊梁骨是小型製造企業,而地方銀行對他們來說如同儲備銀行。這些銀行都有當地市政府任命的董事會,能夠為地方製造企業提供融資和投資,使其得以提高生產力。按美國銀行業的標準看,德國儲蓄銀行蠢到極點。但這些銀行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中沒有受到多大損失,並且有能力支持德國工業,使其表現仍然優於貧血的美國工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