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二戰結束以來,社會製度“好”帶來的曆次重大經濟危機,zt

(2010-06-08 16:39:00) 下一個
二戰結束以來,社會製度“好”帶來的曆次經濟危機,zt

二戰結束以來,資本主義世界先後在1948—1952、1957—1958、1969—1971、1973—1975、1979—1982、1990—1992年爆發了6次經濟危機,其中70年代以來的3次影響最大。1973—1975年危機從英國開始,擴及美國、西歐和日本。在這期間,西方發達國家工業生產普遍持續大幅度下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下降了8.1%,其中鋼下降14.5%,小汽車下降了18.6%;企業破產嚴重,最初兩年內西方10國資本在1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倒閉12萬多家;股市行情慘跌,英國高達52%,超過了30年代大危機水平;固定資本投資減少,房屋建築投資下跌更慘;失業人數劇增,1975年全失業人數達1500—1800萬人;物價繼續上漲。1974—1975年間,消費物價指數上漲聯邦德國為11.1%,英國則高達43.9%。由於滯脹的加劇,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係的瓦解和中東石油戰對發達國家的打擊,都使1973—1975年危機比起戰後至70年代前的西方經濟危機要嚴重得多。

在1975—1979年持續滯脹後又於1979—1982年發生了更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它於1979年7月從英國開始,接著波及歐美大陸和日本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1979—1982年危機期間,危機時間之長創戰後新記錄,一般都達3年之久;工業生產下降幅度除日(4.1%)、法(7.4%)外,其他大國都在11.8%—22%之間;企業倒閉率和失業率均創戰後新記錄,失業人數共達3200萬人,美國失業比例高達11%以上;物價持續上漲,消費物價年增幅均超過兩位數,而利率居高不下,英國一度優惠率高達21.5%,通貨膨漲率和高利率均創戰後曆史最高水平;世界貿易萎縮,國際債務危機加深;使發展中國家國際收支逆差擴大,要求延付債務國家1980年隻有6國,1982年增加到40國。



1990年7月起,美國爆發了戰後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很快波及加拿大、日本、歐洲和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直到1992年底,美國才走出低穀,而西歐、日本等國仍蒙受嚴重陰影。這次危機,是西方世界戰後經濟發展中各種矛盾的繼續和80年代結構性矛盾發展的結果;也受到90年代國際經濟關係麵臨新調整的影響,即雅爾塔體製的解體對德國和其他歐美國家的衝擊,以及西方發達國家間經濟矛盾的加深。同時還受到新興工業國家廉價勞動力和產品的強有力的挑戰。1991年和1992年,西方經濟僅分別增長0.7%和1.5%。即使走出低穀較早的美國,自1991年3月到1992年12月,經濟增長也隻是2%的年率。1991年,西歐國家破產企業高達17.9萬家,1992年增加到22.2萬家;1992年西方國家失業人數達3000萬人,西歐失業率1992年為9.4%、1993年平均將達11.5%。在危機期間,財政赤字和外債大幅度增加,1992年歐共體國家的預算赤字合計28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1%,歐共體國家的債務則高達3.8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62%。在這次危機中,德國是受打擊最嚴重的國家,它深受德國“統一經濟”之苦,為在德國統一後提高間接稅、緊縮銀根政策和高利率付出代價。美國則受“債務經濟”之苦,日本受“泡沫經濟”之苦。與最富裕國家幾年來年平均增長率不超過1%相比,新興工業化國家則以4.6%的速度增加,廉價的勞動力和廣闊的市場使發達國家唯有適應新的世界經濟秩序才能更快地發展。1993年7月9日結束的西方七國東京首腦會議《經濟宣言》宣稱:北美地區經濟雖在“繼續回升”,但速度“緩慢”,歐洲“雖在某種程度上出現了回升的征兆,但依然處於顯著的蕭條之中”,日本“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回升”。並說七國的失業人數已達“難以忍受”的程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