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到底有沒有像中國一樣的有名中學,能不能培養高才生啊?

(2010-04-08 06:36:08) 下一個
美國到底有沒有像中國一樣的有名中學,區重點,市重點,省重點,到底能不能培養高才生啊?


“美國名校”隻有16個在校生 浙江學生哭著要轉學

錢江晚報

  交了近3萬元人民幣中介費,每年3.8萬美金留學費後 浙江學生卻沒想到現實與宣傳大相徑庭,哭著要轉學

  本報記者 張穀風

  套用股市的話:留學有風險,出國需謹慎。

  今天,我們很少聽說出國留學讀研究生有被騙的,因為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砥礪,這一塊留學市場相對比較成熟。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這個層麵出去留學的,大多靠的是自己的實力,進的是貨真價實的世界名校——中間商無利可逐,其中也就幾乎沒有暗箱操作和坑蒙拐騙的可能。

  但是,當留學越來越低齡化,留學市場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球逐利的黃金場,陷阱也就應運而生。澳洲語言學校倒閉、英國文憑成賺錢機器、美國預科項目冒充名牌大學,此類新聞時有耳聞。以下,則是低齡留學陷阱就在身邊的“現實一種”。

  (為保護未成年人和家庭隱私,文中部分人名為化名——編者注)

  開學後發現全校共16名學生

  招生宣傳上說占地11英畝的新學校,去年9月學生飛到美國,實地一看,卻發現隻有租賃的幾間教室,圖書館、計算機室等都是租用所在的某College(學院)的,而校名就用白紙寫好貼在牆上,像是臨時做的;號稱麵向全球首次開招國際生的“美國名校”,開學了,全校卻隻有16名學生,而且都是亞洲麵孔甚至不妨說就是中國人——美國學生一個都沒……

  上述,不是愚人節的笑話,而是幾個小留學生初出國門的實地見聞;這也是幾個小留學生家庭輾轉半年幾近崩潰的焦慮。

  這些天,錢報家長會連續接到這樣的信息:因為杭城某留學中介的宣傳和竭力推薦,幾名初中畢業生在各交了近3萬元(人民幣)不等的中介費後,以每年3.8萬美金的費用,於去年9月起,先後赴美國某私立高中(下簡稱“美私高”)讀書。沒想到的是,現實與招生介紹大相徑庭。

  4月1日到3日,了解了大致情況後,記者在百度網輸入涉及到的“美國某某中學”字樣,立刻跳出很多相關信息,時間大多在2009年下半年以後發布的;在新浪、搜狐,都有該校相關的招生宣傳。宣傳介紹稱,這是一所在美國的中文學校;也有介紹稱,這是在收購了美國老牌名校後的新校,投資方與辦學方都有中國背景或是從中國出去的資深人士,其主要的招生對象是初三、高一、高二學生等;有一處關於課程特色的欄目宣傳稱讀該高中“因材施教,直接升入美國讀名牌大學”。

  同樣關於這所美私高的負麵信息也有不少。

  在百度貼吧,關於它的帖子有25樓之多,有部分已經被刪節。其中網名叫“我恨美私高”和自稱剛從美私高出去的學生,發的帖子內容和本報接到的情況基本類似。

  那麽,會不會發帖的就是這些給本報聯係的人呢?究竟是確有其事,還是學生因故惡意中傷學校?

  去了一個月,孩子哭著要轉學

  連續走訪了相關部門,終於找到了這些當事人的詳細聯係方式。

  “美國有5000多所私立高中,為什麽獨獨會讓我們碰上這種倒黴事?”

  為了孩子,不斷在家鄉與杭州、甚至還親自飛到美國的李先生說起這事,氣不打一處來。

  他說的“我們”,包括了他的兒子小均,還有小文、小菲、小華等,他們都剛剛初中畢業,差不多十五六歲的年紀,因為一個共同的目標——留學,和一個共同的去向:美私高,他們走到了一起。

  “我想回家,不能回就幫我轉學吧。”

  去年10月,上學不到一個月,小均在電話裏差點哭出聲。

  開始,李先生和太太都不以為然,可能是不適應,畢竟才初中畢業,何況在完全陌生的國度。但是,孩子斷斷續續告訴他,開學了,全校隻有9個學生,招生宣傳稱學校有自己的宿舍和校舍,但實際要先租住在家庭旅館,校舍也是租的。對此,李先生將信將疑:會不會是孩子英語差,沒熟悉實際情況。但是,沒過多久,有個消息卻讓他一下子心裏發了慌:短短兩三個月,有幾個同學已經轉學,其中就有杭州一起出去的同伴!

  因為留學相識並成為同學,小均、小菲、小文和小華的父母也自發地結成一個同盟,說好了孩子間相互關照,家長間也隨時互通信息多聯係。現在出現這麽大的變故,李先生卻蒙在鼓裏。他立刻向其他家長打聽實情,沒想到,另外兩個家長支支吾吾地不願多說,隻是告訴他,孩子的確已經轉學。

  遠隔彼岸,情況不明,做家長的心如刀割。電話、MSN和QQ,小均的母親後來幹脆請假不上班了,專門候在網上與孩子溝通。同時,李先生還動用一切力量,讓美國的朋友去學校實地踏看:情況與孩子說的大抵差不多!

  4月5日,針對記者一連串的問題,小文的母親給了一連串這樣的回答:

  “我很清楚,但不想說。”

  小文的媽媽不肯接受采訪。但當記者提到,讀者舉報的這個學校學生人數、校址、住宿情況是否屬實時,她終於冒出一句:“現在又搬過了。”

  是指校址還是宿舍?沒有回答。

  為什麽轉學?個人原因。

  轉到了哪裏?不便告訴。

  中介費和學雜費都退了嗎?退了一部分……

  聯係幾次中斷。

  兩個居住在不同城市的家長,對記者的這番“窮追猛打”如出一轍——“為了孩子,我不想說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