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一個國內的孩子將會擁有多少套房子(圖) zt

(2010-03-17 05:22:14) 下一個
一個國內的孩子將會擁有多少套房子(圖) zt























































國內的親戚來電話,談到孩子結婚了。出國時這孩子還很小,突然,他就結婚了,可歎歲月穿梭。

問到孩子結婚後住處問題時,親戚談到,他們早就為孩子準備好了一套150平方米的住房,雖然還是要付一些房貸,但首付已經超過了50%,所以,小兩口今後負擔不重。此外,女方父母其實也有一套小一些的房子送給女兒,所以,他們已經有兩套房子。

每年回國時,都會去親戚家住幾天,所以知道他們原來就有三套房子。兒子是獨子,所以,今後那三套房子也是該孩子的。女方父母條件比較好,是自己開公司的,住的是高檔別墅,而具體房產有多少不是很清楚,絕對不會比男方的差。女兒也是獨養女。換句話說,父母那些房產,今後也將是他們小兩口的。如此算來,小兩口自己兩套房子,男方父母三套房子,女方父母也有三套以上,今後這小兩口將會擁有八套房子。以普通價格計算,一套房子150萬,那八套就是一千二百萬人民幣。

這種情況是不是有些特殊?Rondo覺得不特殊。去年回國,和朋友的茶飯間就多次談到過這個問題。撇開那些一次能買下十幾套別墅的大款朋友,單單說說那些普通的同學和朋友,幾乎很少人隻擁有自己住的一套住房。往往是最先分到一套70-100平方米的公房,以很低的價格買下。然後在90年代再買下一套100平方米的新房。到了近幾年,又買下130平方米以上的高級住宅區的住房。自己有關係的,買房時就往往是優惠價。沒關係的,朋友托朋友,最後也會有些門路買到便宜的房子。當然,這裏所說的一些朋友,都是本市人,不像海藻這類的“新”本市人。

給孩子買房子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就有不少朋友問過Rondo,“你在國外給孩子買房子了嗎?”。給他們的回答是,在國外好象沒有給孩子買房子這樣的概念,也沒有經濟能力這麽做。“噢”。朋友沒再說下去,心中肯定想,想什麽呢?不知道。 嗬嗬。

如果從財富上比較,生在國外的華人孩子可能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國內孩子一出生,父母可能就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住房。等到父母過世,更是一大筆的住房遺產。而國外孩子呢?父母能夠負擔起全部的大學費用就很不錯了。更何況又是多子女,今後要想啃老也隻能啃點皮包骨的骨頭了。即便是父母在中國有住房,今後賣了,換成美元,也就幾十萬元,和國內上千萬RMB資產沒法比,因為,孩子們住在國外,就必須以當地貨幣計算。

不過本文目的不是想說錢多了就是好事。那些中了樂透大獎後破產的人也大有人在。除了給孩子財產之外,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一個溫馨的家庭,良好的教育,認真的學習,不息的努力,讓孩子有個自強的精神也許比萬貫家產更為重要。

嗬嗬,恭喜您的評語,您答對了,這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
文章評論
作者:百草園 留言時間:2010-03-16 10:26:10
Rondo,國內這種情況不止是聽說了,而且也見到許多,甚至都可能是你的近親,好在我們的孩子們也不會想要我們給他們準備房子。




作者:五彩 留言時間:2010-03-16 12:15:34
深有同感, 國內這種情況太多了, 到時房子用不完, 租不出去, 就該泡沫破了, 千萬家產就沒了。 嘿嘿, 也是酸葡萄。 要不咋說, 很多九十後的孩子, 要啥有啥, 不知錢為何物,又追求起真愛了。




作者:Rondo 留言時間:2010-03-16 13:38:02
百草園 這到是,國內孩子沒房那是父母的錯。
五彩 嗬嗬 是酸葡萄。 不過發現人群不同,對這樣的事認同也不同。有些朋友認為,很少有那麽富的人。




作者:牛北村 留言時間:2010-03-16 14:43:42
謝謝分享。

屯房的現象基本在大城市,中小城市邊遠地區還不大嚴重。即便在大城市,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兩套或以上的房子。

屯房的目的似乎在於投資。

由於屯房現象的出現,傳聞海內外財團已介入“屯地”,即買來地先不蓋房,等房價漲上去在蓋或轉手。中央雖有政策,財團也有對策,如三年內相互轉讓,等等。

屯房屯地如果不斷升級,勢必引發一係列的問題。“居大不易”妨礙人才流通。據說有為準海歸得到上海年薪100萬的offer,最後放棄,日益高漲的房價是一主要原因。

由於各級政府還在“圈地”“賣地”階段,與建房商是一個藤上的兩顆瓜,與榮俱榮與損俱損,不可能製定什麽有效政策。

留給孩子財產的想法似乎在亞洲國家比較占主流。在美國以“好兒女走四方”和“die broke為習俗。孰優孰劣,是見仁見智的事,也與所在地有關。




作者:Rondo 留言時間:2010-03-16 17:52:22
牛北村 分析的很有理,問好。




作者:在水一方 留言時間:2010-03-16 23:24:58
俺也當一個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人,真的覺得給孩子攢幾套房子,不如給他們一種自食其力的本事.所以大讚你的話,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教育。一個溫馨的家庭,良好的教育,認真的學習,不息的努力,讓孩子有個自強的精神也許比萬貫家產更為重要。




作者:白宮九段民工 留言時間:2010-03-17 00:32:26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結婚就有8套房子的小夫妻還能有什麽奮鬥動力?他們可能還能吃老本,等到他們的孩子大的時候家產就折騰完了,這就是為什麽“富不過三代”。




作者:新蓑笠翁 留言時間:2010-03-17 02:02:41
中國的房價僅僅是虛高而已,和我們這裏的情況不一樣,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泡沫”。個人認為,這種以投資為主的市場,國家最多是運用土地調控和房貸調控手段、甚至會通過清理灰色經濟的手段約束一下,不會做很大動作。一是這個行業是地方財政主要收入來源,二是和產業鏈就業機會密切關聯,三是有怨言的都是中產階級中收入偏低的,這些人力量不大,輿論聲音雖大但實際對社會衝擊不大,四,對大多數人群來說,150萬買不起,100萬也買不起,50萬還是買不起。降到50萬一下既不可能也沒用意義。再就是,嚴重打擊房價會帶來銀行大量壞賬。所以房產作為投資暫時是不用擔心的。對解決低收入人群住房問題,國家估計會另辟蹊徑。
如果說現在就送一堆房子給孩子,恐怕不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這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這裏,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是自己做生意倒沒什麽,要是公務員,往下恐怕監察公務員財產會抓緊,還是勸他趕緊放出去為好。這年把,我所接觸國內這些商人官員,不少人都在談國內的政治風險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