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德國混不下去,要移民北美嗎,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加拿大!zt

(2010-03-10 23:04:01) 下一個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加拿大!

zt

加拿大,遍地是金黃色的楓葉,卻不是黃金!

中國新移民踏上加拿大的國土,其中大部分的人湧向人口密集的多倫多,分散在繁華都市中的每個角落,過著清平的生活,默默地等待黎明的曙光。新移民不僅物質生活不豐富,精神生活更是一片空虛,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沒有工作,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人群。
加拿大國土麵積之大, 是人所共知, 但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隻有巴掌大小, 大部都是北極熊生活的地方。
拿著父母親一輩子的血汗錢,上了十多年學,拿個畢業證書,到了加拿大卻不得承認,練就一身功夫卻無處施展,一個機械工程師卻隻能靠開計程車混飯吃,從國內帶去的十萬血花銀錢是父母親大半輩子血汗,到了加拿大,才近1萬多加元,在那個高消費者的天堂裏又能活幾天.多少移民人,為了工作。磨破嘴皮子,磨斷了鞋後跟。能找到了一個苦大力工就不錯了。難道這些都不是現實嗎?除了移民中介那些牽驢的騙子,誰還會在坐在角瓜地在說葫蘆話?解決新移民就業,承認新移民的專業背景,還有為新移民就業廣開門路這幾句話,政客們都能倒背如流,每次大選省選市選,這幾句話都掛在政客嘴邊成為拜票的咒語,但當政客們一當選後,這幾句話很快就被忘記得一幹二淨。

現在加國的情形,就如加拿大一著名社評家所說的,街上開出租車的司機,學曆比坐車的人都要高,這就是我們這個國家移民政策最真實的寫照。
最近,我的一位早年移民到加拿大的同學又回國了,我們聊起了目前國內移民加拿大的熱潮,誰想他聽了卻大搖其頭:加拿大,遍地是金黃色的楓葉,卻不是黃金!!!!

  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一定要親口嚐一嚐。我這位已經嚐過“梨子”滋味的朋友一說起國內某些辦理留學、移民加拿大的中介,就很激動:他們無非替你到使館去領張表,回來填一填,再給人家送回去,能不能留學、移民,還不是全靠你自己的實力?別聽他們跟你神吹和使館負責什麽什麽的老外怎麽“熟得稱兄道弟”,其實,人家認識他誰呀?頂多也就是見麵打個招呼--老外有這個習慣,不管認識不認識,隻要你主動和人家How are you?人家一定會熱情地禮貌地回應--這讓不知就裏的一些人看見了,還真以為“和人家熟得不行呢”!另外,對於一些中介機構對加拿大某些避重就輕、誇大其詞的介紹,比如,什麽留學之後可以轉學到美國啦;什麽社會福利高、最適合人類居住啦,什麽將來可以轉去美國發展啦,等等,我的朋友表示深惡痛絕,並願意在此就加拿大的真實情況做個評判,供有興趣前去留學和移民的人士參考:

  1.關於加拿大教育水準高,設施好。

  加拿大的教育體係是不錯,可是教育質量就不敢恭維了,尤其是中小學。小學生上課都學些啥?--玩遊戲、捏泥人、做手工!一個中國的小學生學的東西能頂他們的中學生。由於學生沒有壓力,完全放任自流;老師的責任心也不強,絕沒有為您的孩子補課那份閑心。另外,和任何一個“教育發達”國家一樣,加拿大也存在許多教育水平低劣、設施簡陋的所謂大學,而這些“大學”,無一例外都是“依靠社會力量辦學”,屬於私人性質,以賺錢為目的,教育質量和設施當然不容樂觀。可問題是,類似這樣的“高等學校”正是利用了某些國人對洋文憑迷信的心理,再經過國內某些留學中介的包裝之後,以“國際著名高等學府”的形象堂而皇之地招收學生,甚至有的廣告居然出現在國內舉辦的國際教育展上,讓人不可思議。

  點評:外國的月亮不一定就都圓。新移民最好先別忙著把孩子接過來,先讓他在國內讀完小學中學,再到加拿大讀大學,這樣中西結合,可能是最佳計劃。另外,遇到那些門檻低,幾乎沒有什麽入學條件就保證你能拿到“國際文憑”的學校,不妨打個電話到教育部中國留學服務中心的外國學校和文憑認證部門去查詢一下,或登陸他們的網站,看在不在所公布的正規國外學校名單裏麵,否則,拿到的文憑至少不會被兩國教育機構認可。

  2.關於學費

  中介的人會左比較右比較,告訴你加拿大的留學費用比美國、英國、歐洲其他國家和澳大利亞、新西蘭低,可是究竟能“低”多少呢?讓我們根據他們的說法來對照一下(以人民幣為單位):   加拿大12萬- 15萬/年,美國20多萬/年,英國費用和美國差不多,澳洲10萬/年,新西蘭8萬/年。

  乍一看,加拿大的費用和它自身的優勢相比,確實比較“合理”,可是,別忘了,加拿大是不允許留學生打工的,而美國、英國和澳洲、新西蘭等卻都是可以合法打工的。對此,很多中介會告訴你:在加拿大的校園裏可以打工,仿佛又讓你吃了顆定心丸。但是,請別忘了,校園裏的所謂打工,都是與專業相關的一些工作,比如研究生實驗室雜工,幫助導師做一些研究課題等。這些工作對學本科的新生來說根本指望不上,更不用說相對於每年到校的幾百名海外學生,落到你頭上的這份工作概率能有多高了。而且,這個數字隻是個參考,實際的費用有可能還要高,因為加拿大的學校收費和各地區生活費用存在很大差異,比如魁北克省,費用就低一些,但是你要會法語才行。

  點評:咱們長期以來習慣於搞數字統計並過分依賴之,要知道,數字隻是個參考。無論哪個國家,學習費用都要根據學校(公立私立、名氣大小)和專業的不同而定,有時會比想象的相差很多。另外,打工也不是什麽正經路子,不說別的,有幾個中國學生的英語水平能比得上當地的高中生?攻下托福600分的人,到了以後還是“聾子、啞巴”,能在課堂上跟下來,晚上一兩點鍾做完功課睡覺就不錯了,哪兒還有體力和精力去打工呀?

  3.關於社會福利

  加拿大的社會福利和保障製度非常完善,但受益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中青年人的負擔很重,是主要的稅務承擔者,要享受這些福利,就要等到退休以後了。如果你想到老了能夠安枕無憂,那麽就必須找到一份工作,除了按期繳納政府養老保險金以外,從年輕時就要實施退休儲蓄計劃,每月從工資中劃出若幹存入固定賬戶,待退休後再逐月動用這筆錢,否則到年老時僅靠政府發放的養老金是不夠用的。另外,很多福利新移民並不能享受,比如“托兒補貼”。因為加拿大移民部規定,新移民入境時要帶夠相當於半年的生活費用,這樣,剛來的人就無法申請“托兒補貼”。這筆費用是非常昂貴的,新移民家庭未必能承受得起;養老金和退休金要在加拿大住夠10年以上才有資格領取,新移民是輪不上這樣的好事兒的。另外,失業保險金的領取也是有條件的,首先,你要工作夠一定的時間(目前要求累計工作900小時以上),而且是全日製的工作;其次,失業的原因隻能是因為雇主生意不好、需要裁員而解雇你,自己辭職或因為表現不好被老板“炒魷魚”是不能領取失業保險金的。失業保險金可領取的時間最多也就1年,有的甚至隻有幾個月,每月發放的數目也有限,一般為受雇時工資的50%,最高每月不能超過500 加元。

  所以說,加拿大不是個養懶漢的地方。而對於那些想幹一番事業的優秀的新移民來說,又怎麽會滿足靠政府救濟過日子呢?況且這種救濟隻是臨時的,讓你餓不死、暫時度過難關而已。我就認識一位早年移民到加拿大的大陸人,自己沒什麽本事,一直找不到像樣的工作,主要吃救濟,偶爾回趟國探親,光差旅費就要攢好幾年。當然國內的人不知道這些,依然覺得他很風光,很令人羨慕。  點評:誰都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如果在國內都不好立足,也別指望到了國外就能怎麽樣。靠別人的施舍過日子是很難受的,難怪人家要抱怨很多新移民是去 “摘桃子”的了。

  4.關於“最適合人類居住”   雖然加拿大景色秀麗,汙染少,那主要是因為人少的緣故,而加拿大絕大部分地區冬天非常寒冷,西部溫哥華地區雖然好些,但是到了冬天雨水不斷,令咱們北方人不習慣。隻要大家在冬季留意一下電視《新聞聯播》的國際內容,相信會有個比較直觀的印象--加拿大冬季有時候並不比咱們的大雪封山、交通堵塞、政府救援差到哪裏去!

  點評:“最適合人類居住”不等於“最適合人類工作和發展”,尤其是在加拿大經濟持續低穀、失業率長期徘徊在6 %- 8%的現實下,新移民來到之後,一年半載找不到工作是常事。對於技術移民來說,沒有工作和穩定的經濟來源,即便享受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時間久了,也不會舒服,要不怎麽有那麽多人回流?有那麽多“太空人”為了兼顧生意和保持移民身份在加拿大和港台、大陸之間穿梭飛行呢?我認識的一位國內知名教授的一件傷心事就是--他的一名很優秀的博士學生目前在加拿大“開雜貨鋪”。

  5.關於與美國接壤,經濟發展良好,進出美國免簽證   去加拿大等於去了美國,真的嗎?要是那樣的話,我早就把家搬到美國去了!

  由於與美國接壤,加拿大的經濟對美國的依賴性極強,有人說加拿大是美國的“製造業後院”,並不過分。打個比方--美國一打噴嚏,加拿大就感冒。近幾年美國經濟一直處於低穀,加拿大的經濟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咱們辦公樓午餐還訂盒飯呢,加拿大人為了節省,都是自己帶飯,用微波爐熱熱吃。當然,如果你移民取得了身份,到美國--旅遊、探親會很方便,否則,留學生要去美國,那得先看看自己手裏的護照,再想想要到哪裏申請簽證吧--回國!而可悲的是,正是由於持這種幻想和誤解的大陸人太多了,前赴後繼,一股腦往加拿大擠,結果反倒讓人家把對咱們申請留學和移民的資金要求提高了。

  點評:有人為了賺你口袋裏的銀子,就喜歡讓你在朦朧與含糊之間“浮想聯翩,自我陶醉”--誠然,美國加拿大緊挨著不設防,但是,那可是邊界呀,想想每年有多少由於偷渡美國而遭到遣返和射殺的墨西哥人吧。咱是中國人,不辦手續到香港去,試試看?

  6.關於留學加拿大,1年以後再轉到美國上學

  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這種神話。轉學的關鍵是對方要有接受學校,能夠承認你在加拿大的學曆和學分,另外,所謂的聯辦學校轉學大多數其情況下也隻是在後半學期到母校去上上課,參加一下畢業典禮,找找感覺而已。如果你持加拿大綠卡完全可以,如果僅僅是留學生的話,就很難了。如果以前有什麽“美加姊妹”學校可以這樣運作的話,估計現在這個漏洞(或者應該叫做隱患)也一定被美國移民當局給堵上了。

  點評:咳,美英攻打伊拉克以來,美國國內的警報等級已經升至“橙色”了,-----我就不用再說什麽了吧。

7.關於醫療
加拿大的醫療福利製度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看病不用花錢、醫療設備先進、醫生水平高,但這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據我所知,安大略省的醫療費是全免的,而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則每個月要預交幾十元的醫療保險費才能享受免費醫療。就算看病不用花錢,吃藥可得自己掏腰包,而且一點兒也不便宜。另外,“免費的醫療”和“優質的醫療”可不是一回事,恰恰是因為免費,使得很多病人和醫生濫用醫療資源。比如,急診經常要等四五個小時,想做個CT,要排隊等個把月……

  點評:相信我們對曾經的公費醫療都還留有印象吧?在國外,私立醫院的發達,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公費醫療的“大鍋飯”造成的。近來,雖然有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開始呼籲改革這種由於製度而造成的浪費和弊端,但是問題的解決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廣大的人們還得繼續“享受”公立醫院的“便利”,同時要為吃藥支付不菲的鈔票。

  8.關於高工資


  在加拿大掙錢比在國內多,這得看你怎麽算。IT業的精英們能拿到七八萬加元的年薪並不奇怪,換算成人民幣就是好幾十萬,可遺憾的是,工資表上的七八萬年薪到了你手上就隻剩下三四萬了,因為加拿大是出了名的“萬稅之國”,一個人的收入最高要被扣掉約50%的稅,工資越高稅也就越重。但是,很少有中介公司會主動跟你談到加拿大的稅收,而他們所謂的“高工資”,實際上都是“稅前工資”。

  點評:和某些中介公司接觸,最好隨身帶上風油精或清涼油一瓶,遇到被蠱惑而體溫升高的情況,塗稍許劑量於額頭或太陽穴處,自然風幹,症狀便自然消失。

  9.可以去美國發展

  這是最具誘惑力的一條,讓無數人為之“競折腰”。可是,在取得加拿大公民身份之前(3年內)到美國發展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點評:雖然去加拿大移民的中國人越來越多,而且大多數去留學的人也打算將來能留下來,但是,不知大家想過這個問題沒有--去加拿大移民的人都是哪些人?據我所知,很多“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人移民加拿大是出於某些特殊目的的,或為了轉移財產,或者為了取得外籍身份,回國內投資時能夠享受優惠的“外商投資”政策待遇,或為了在加拿大注冊“國際公司”,殺回國內市場……而一般的人,經濟和技術能力都不怎麽突出,也趕時髦、隨大流,張羅著移民加拿大,結果遇到種種未知障礙,就業受困,前途受挫,發展和賺錢的機會還不如國內,得不償失。
看到國內發展的日新月異,同學、同事的事業蒸蒸日上,讓很多移民人不免發出“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感慨來。看來,要做移民決定,還得從自身條件和發展的角度出發,腳踏實地,通盤考慮才行。千萬不可心情用事, 聽任中介的誇大其詞. 要移民加拿大. 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啊!………讓我的同學,以自己的親身經曆,告訴你一個真實的加拿大!




移民還不如難民凝指加拿大的移民政策

據新移民加拿大的同學網上聊天反映,加拿大新移民流浪街頭的情況,在夏季並不少見,都是因用盡所帶的錢,又無法找到工作,或是單身一人為省幾百元的房租費,到公園等公眾地方露宿。由於與社會福利製度脫節,在高福利的加拿大,新移民反成最弱勢的被遺忘的一族。

一番勞筋傷骨的打工,有些新移民和留學生口袋日不見漲,僅剩的金錢距離理想還有十萬八千裏,幾近絕境之下,也有人橫下一條心便殺進了賭場,同學曾見的幾位也有沒地方可住的失魂客,無一不坦率承認“這一把”的失敗了,以後的日子........,他們沒想到,還會有“下一把”嗎?他們悲觀.失落的心態是何等悲傷,沒想到明知兮日,何必當初,流浪卻是不得不的選擇。
“天堂”裏飯碗難找600位大陸電腦專才應聘一個普通職位
一身才華無處“兜售”

  學機械、建築和其他工科專業的大陸新移民,要在這裏找工作,也遠遠不像移民公司所宣傳的那麽容易。

  闕先生,大陸福建人。80年代末從大陸去英國留學,在英國一所著名大學拿到地質學博士學位後,於七年前移民來到溫哥華。由於學的是冷門專業,工作並不好找。他及時調整自己,一心一意做保險推銷,
王慶文在一公司的倉庫當收發,每次周五發工資後就直奔賭場,通宵作戰,最初還為自己留點飯菜錢,後來把這錢也押上台,熱血沸騰地搏殺一個周末,當垂頭喪氣回到寄宿的姐姐家,好日子也就到頭了。他把倉庫、賭場和街頭都當作了流動的“家”。

不少受過良好教育的新移民,由於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自暴自棄,三天兩頭被“炒魷魚”是家常便飯,遊蕩在相對熟悉及寬容的華埠公共場所,若有所思的麵孔,隻要稍加留意,便是一付無奈流浪故事的開始。
在魁省真正生活很好的中國國內移民很少,尤其是法語基礎薄弱,不能吃苦的人更是這樣,有些人其實正真缺乏的是不能麵對寂寞和孤獨感,內心的孤獨感。所以我經常看到有很多移民在臨走前總是打聽可不可以認識更多中國人,,好像到了那邊可以互相照顧,其實中國人的人事關係是很偽善的,在國外每一個中國人的壓力都很大,在殘酷的生存麵前,人性的弱點更加明顯都暴露出來,所以很多優秀的華人都是靠自身的實力打拚出來的,一切重頭開始。而且通過中介找工作,尤其是中國人的中介,其實都很差,有些福利是被剝奪的......
有社會服務人士指出,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應該對新移民淪落街頭這種現象負有很大的責任,讓大量無法找到工作的技術移民大量入境,同時又沒有相應的政策給予生活上的扶持,本身就存在太多的不合理和不人道。從這方麵講技術移民來加還不如難民,不是沒有道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